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 113:如果你不执着外境,心中就没有妄想,什么事都没发生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80926)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楞伽经【五】06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五)06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所以不幸的事情,它就会一直……一直现前,所以得不到的东西,就毁坏它,然后不够圆满的感情,就伤害对方,为什么?取境以为实嘛!所以“心”就是八识心王,心数,“心数”就是五十一心所,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认为是实有之妄想,妄想就是:误认为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是实有的,这个《百法明门论》讲过,计着我、我所生,计着为内心为我,还有外境为我所拥有的,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一个众生不生出内心执着一个五蕴身为我,而外境所有的依报为我所拥有,由是而生一切的妄想,喔!原来一切的妄想,从五蕴身的执着,还有执着一切的外境,原来一切的妄想,就是这样建立了生命观,换句话说:由止建立了我的内心世界,执着的内心,还有我所拥有的外在的世界,而且一切众生,下至凡夫走卒,上至王公贵族,没有一个躲得开这种妄想。

整句的意思贯串一下,佛告大慧,于种种义、种种法、种种相、种种外境,起种种不实的攀缘、妄想分别,心缘境以后,横生执着,计着妄想又生起来,大慧,能摄心、所缘境的六尘计着,而浑然处于无明的状态,不能觉知这是唯心、自己心所现之量,因此由于没有智慧,就落入有见、或者是无见,增长外道的恶见,更可怕的,来自于无始无明,明明知道却执着,为什么?妄想习气遍计着有外种种的境、种种的六尘,有实法可得,而取着于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实有的一种妄想,认为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是实有,这就是一种妄想,计着我、我所生,就是这种计着内心为我、外境为我所拥有的,因此由是而生出一切妄想。所以一切妄想是怎么来的?就是着于正报跟着于依报,就是这个意思。放不开我们这个色身,看不破我们这五阴,看不破我们的财产,以为什么都有,那你就想想看,佛讲的是不是这样子?

【注释】“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义”,即(就是)境。谓一切众生于外种种境,起种种不实之(的)攀缘,妄想分别。此为第一答,答妄想之总相。以一切妄想之相,皆(都是)由心缘境,虚妄分别而起;以其虚妄,故(所以)称为“不实”。“计著妄想生”:谓心攀缘取境之后,更于此自心之六尘缘影,横生计著“横生计着”的意思就是:执着,没有任何的理由,横生计著其能缘之心,以及所缘之境,念念分别,因而令妄想生起,此为妄想之生因,为答第二问。“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谓复于能摄之根及所摄之境,虚妄计著为实,不能了知唯是自心现量,因而堕入有无二种邪见,以根境合处,见有法生,即落于有见,叫做常见,谓之为常;根境离处,见有法灭,即落入无见,谓之为断。不知道有见空无自性,无见空无自性,如是则增长外道的恶见,不得度脱。这些:“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都是妄想之法,亦(也)是妄想之主体。此为答第三问。所以说:凡夫、外道要离开妄想,这可就难了。“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心心数妄想,计著我我所生”:“妄想习气”,为无始无明妄想之(的)习气。“心心数”,心数即(就是)心所法,心即(就是)心王。心王以及心所法,即(就)是心法之总称。此为答第四问:妄想之所依处。谓以依无始无明之妄想习气,而计著有外种种境之法可得。及起心心所法为实有之妄想,并计著其为我、我所:计外种种境为我所,内心之王(就是心王)心所为我,因而令妄想滋生不已。

【义贯】“佛告大慧:”第一,一切众生于外“种种义”(境),起“种种不实”之(的)攀缘“妄想”分别,故生妄想,所以这个攀缘,就是妄想的开始,“攀缘”就是心每天在想像外境,显现外境,所以生妄想,(此(这个)为(是)妄想之(的)总相)。第二,更于缘境之后,产生攀缘后,又“计著”能缘以及所缘,念念分别,“念念分别”就是念念卡死、卡住,转不过来了,念念分别,“念念分别”当然同时就是执着,执着分别就是而令“妄想生”(此(这个)为(就是)妄想之(的)生因)。妄想的生因怎么来的?就是能缘、所缘从不间断,念念分别、念念执着,念念妄想,念念生,这个就是妄想的生因“大慧”,第三,复由于对能“摄”取之根,以及“所摄”取之尘,虚妄“计著”为实,而“不”能了“知”唯是“自心现量,及”因此而“堕”于“有、无”二种邪“见”,乃至落于断常,如是则“增长外道”恶“见”,不见正道,不得度脱,(此为妄想之主体——以一切妄者,莫过有无、断常等四句,(四句偈)四句若离,则不妄矣,故此为妄想之主体)。

第四,以依无始无明“妄想”之“习气”,为什么要讲这一句话?为什么要讲无始无明妄想的习气?这句话在强调什么?在强调,明明知道,你就是控制不住,就是这个,这一句话的意思。你明明知道,你也读过一点书,你也是一个文明的人,可是你就是拿习气没办法,这句话还是讲,回归到一句话,说:修行是点滴的功夫,平常就要学习放下,不能到临命终啊!所以你必须从今天起,碰到境界,一点一滴地不去执着,一点一滴地慢慢去放下,久了,就变成习惯,然后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佛就是真实的,从本心、真心念出来的,你临命终就靠这个,要不然你今天你念佛,妄想习气来又盖着,你今天念佛,贪嗔痴又把你的佛号盖着,你常常在重复啊!而遍“计”执“著”有“外种种义”(种种境)之实法可得,又起“心、心数”法(心王、心所)为实有之“妄想”,并“计著”内心为“我”,外法为“我所”,由是而“生”一切妄想,(此为妄想之所依处)。

773页【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计著妄想生;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心心数妄想,我我所计著生。”世尊,若如是,外种种义相,堕有无相;离性非性,离见相。世尊,第一义亦如是,离量、根、分、譬、因相。世尊,何故一处妄想不实义,种种性计著妄想生?非计著第一义处相妄想生?将无世尊说邪因论耶——说一生一不生?】

说:大慧菩萨白佛言,说:世尊!“若”底下就是前面佛陀所讲的,他再重复一遍,上面前面所讲的,种种的外境这个法,会引起种种不实妄想,反过来,横生计着,妄想又生起,这个能摄心、所摄的境计着为实在的,凡夫、外道、愚痴人,不知自心现量,便会堕入有见、无见,增长外道见,又无始来,无始无明妄想习气,又计着外面种种的境界,种种义、种种法、种种相,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为实有这种妄想一现起,便我、我所有计着,横生执着,世尊!如果按照您所说的,“若如是”就是:世尊!如果按照您所说的这样子,外种种义,就是境界,外面所现的种种义、种种法、种种相,便堕有无相,世尊以前不是说过吗?世尊说过啊!世俗谛当中的种种法体,本来就是离性非性,这一句是,“离性非性”是大慧菩萨以前听佛讲过。

说:世尊!因为它中间文字太少,所以接不下来,怎么突然跑出“离性非性”呢?这一句话是大慧菩萨,在以前听佛(世尊)所讲过的法,说:世尊以前您不是说过吗?有真谛跟俗谛吗?那现在俗谛当中有种种法,法体本来就是离于有性、还有无性啊!对不对?世尊说:世俗谛当中,本就离于有、无之见,有、无的一切见之相,这是世尊讲的,世俗谛本不可得,离于有无,离于性非性,这是世尊以前讲的,世尊!您现在讲的第一义谛也是这样子,您现在所说的第一义谛也是离量,什么“离量”?离一切心量,离一切见、闻、觉、知,离一切现量、比量、非量,然后第一谛也离诸根,诸根,就是也离于六根,第一义谛也离于五分论,为什么咧?

前面讲的宗、因、喻、合、结,对不对?五分论,也离于五分论,那种逻辑的推论是人类的妄想,第一义谛也离于,怎么样?离五分论,离譬喻,譬喻不是真实,也离五分论里面的因,世尊!第一义也如是,离一切心量,离现量、比量、非量,离诸根,六根,离五分论,离譬喻,离五分论所讲的因。世尊!何故一处妄想不实义,种种性计着妄想生?何故?既然这句话就是大慧的怀疑,既然佛陀说,真俗二谛都是离一切根量,那么意思就是:真谛跟俗谛应当是平等一体、不二的,何故?为什么单单在俗谛里面才说有妄想?何故一处妄想不实义,为什么在世俗谛的角度,“一处”就是指世俗谛的角度,则妄想不实,而执着种种外面的境界,那么种种性,“种种性”就是法,种种法的境界,种种法,“种种性”就是种种一切法,“计”就是遍计,“着”就是取着,这种种法遍计取着,“妄想生”,令种种的俗谛当中妄想而生。

这整句的意思是说:既然真俗二谛,都是离一切根量,那么便是真俗平等一体不二,何故佛陀单单在俗谛这个角度说,妄想不实执着于外面的种种义、种种法,遍计执着,令种种妄想生,为什么在俗谛当中这样讲?而不说~底下叫做“非计着”,而不说计着于第一义谛,而不说种种计着,也令第一义谛之中有妄想生,“非计着”意思就是种种计着,为什么不说种种计着也令第一义谛当中也产生妄想?为什么?为什么只在世俗谛当中才讲会生出妄想?在第一义谛之处而不生妄想?“将无”就是岂非,难道世尊所说的是邪因论?说一处有妄想,在世俗谛讲有妄想,而在第一义谛却说不生妄想,真俗应该是平等不二的,那么世尊这样讲,一处生有妄想,一处不生妄想,这是邪因论啊!这是不能入不二法门。

整句的意思贯串一下,说: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种种义、种种的外境、种种的法、种种的相,会生种种不实的妄想,然后反过来,横生计着,令妄想生,能摄、所摄地计着,又变成把它实在化,有实体性,不知道这个都是自心现量,便会堕有见无见,增长外道见,妄想习气计着外种种义,心王、心数把它误认为实有,这是一种妄想,我、我所计着生,世尊!若如是者,外面种种义、种种相、种种法,便堕有无相,世尊不是说过吗?以前世尊说,世俗谛生种种的法体,法的体不可得,所以世谛(世俗谛)所讲的,俗谛必须离于性、有,非性就是无,世俗谛本离于有跟无,也就是离于有、无见,“离见相”就是离有无、见,所以这个“离见相”就是,补上两个字看得更清楚,离“有”离“无”的意思,离“有无”之见,意思就是:离有、无一切见之相,“离见相”就是,离“有无”见之相,世尊!

第一义也是这样,第一义跟世俗谛也是一样,第一义也是离一切心量,也就是离现量、比量、非量,离六根,“诸根”就是六根,的境界,离五分论,离于譬喻,离五分论之因,世尊!既然真俗二谛都是平等,都是不二,都是离一切根量,应该就是真谛、俗谛是平等一体不二的,为什么一处,单单在世俗谛这个角度,说有妄想生不实义的外境?产生种种的妄想、种种的法,遍计执着,令种种的妄想生,为什么偏偏在俗谛这个角度说?“非计着”而不说种种计着,令第一义谛之中有妄想生,“将无”就是岂非,难道世尊所说的是邪因论?说一处生妄想,而另一处却不生妄想,在世俗谛,俗谛里面讲生妄想,而另外一个角度,真谛却不生妄想,这变成邪因论了,一有生妄想,一个处却没有生妄想。

【诠论】从“若种种义”到“我我所计著生”都是佛在前段的答词,大慧引之来问难。这问难是从真谛与俗谛不二,生与不生不一,这样来兴难。从“若如是”以下,是正难。其意为:不实妄想,如果是从俗谛的种种不实境界生的话,那么为何世尊却常说彼俗谛的诸法体,体性从本以来,便离于性非性,以及邪见之相?而俗谛既本离于四句,应即(就)是佛所讲之(的)第一义谛。复次,不但俗谛离于四句,而且第一义谛也是离于四句的,甚至还离于一切根、量、宗、因、喻等。因此可知二谛皆是离于一切根、量、宗因喻;由是推知,真俗究竟是平等,真谛俗谛是平等不二,一体无二的;然而世尊为何却偏偏于(在)俗谛,偏言此俗谛中,偏偏在俗谛当中说会生妄想,而于第一义的角度就不言(说)不生妄想呢?同样的东西,于一处生,另一处就不生,为什么在俗谛说生妄想,另外一处真谛第一义谛就说不生妄想?如是不遍而偏颇之论,岂非与外道的邪因论雷同了?

以外道邪因论之特点,即(就是)在妄计某一种不遍而偏颇之二边之论,意思就是落入有无,不是落入有,就是落入无,不遍而偏颇,“偏颇”就是落入有无的二边论,然后强言“‘此如是,此不异’决定是如此,决定不可更易的,这一句话在讲什么?外道很难度,——这样就是这样!”‘此如是,此不异’,我讲的就这样,我说了算,你别想要改变我,对不对?‘此如是,此不异’这个就告诉,没有拥有真理的人,他的柔软心是不够的,他固执自己的角度、有无啊!那是食古难化的,度不了的。这样就是这样子,这个就是跟世间人的顽固的个性,是一模一样的。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一点,就是要给众生一个宽恕、一个原谅,我们要庆幸,你看到众生越无知,你要庆幸自己我听闻到无上的大法,至圆至顿的大法,你比他更幸运,我看众生越无知、越暴躁,或者是众生的越愚痴,就越感觉自己够幸运,哎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你看他们就不会用啊!何其幸运啊!得闻至高至圆至顿的佛陀的正法,对不对?那你要这样,就给你这样子啰,我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啰,所以说: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给一个宽恕与原谅,外道如是强词夺理,来解决其立论上的冲突矛盾之处。世尊于此之说,不也犯了同样的毛病?——以上是大慧问难的大意。

【注释】“若如是:外种种义相,堕有无相”:如果真是这样子:若取著外种种境之相,便会堕于有无断常四句之相。“离性非性,离见相”:然而世尊却曾说外种种境(就是俗谛)之(的)法体,从本以来即是离于有性、非有性,“非有性”就是无性,离有、无,离一切见之相。“性非性”,即(就是)有性、非有性,亦即有与无。“第一义亦如是,离量、根、分、譬、因相”:“量”,即(就是)现量、比量、非量等一切心量。“根”,为诸根。“分”,即(就是)外道之五分论——宗、因、喻、合、结。“譬”,即(就是)五分论之譬喻。“因”,即(就是)五分论之因。此谓:第一义谛亦复如是,本离于现、比、非等一切量,离于诸根境界、及离于五分论(三支比量)之宗、因、譬喻等一切见之相。“何故一处妄想不实义,种种性计著妄想生”:此谓既然真俗二谛俱是离于一切根量等见,“根量”就是见闻觉知的意思,见闻觉知所起的相,就是心中的量,知道吗?六根所起的外境,就是自心中的妄想量,叫做“根量”。有根就有量,意思就是:执着长短、方圆、外境、有无,叫做“根量等见”。那么佛讲的真、俗二谛,都是离于一切见闻觉内知的根量等见,便(这个就)是真俗平等,一体无二;为何世尊却单单在世俗谛一处(当中),偏言:妄想之生者,为于虚妄不实之外种种法中,起种种计著,而令妄想于俗境中生?“不实义”,此“义”即(也就是)“外种种义”。“种种性”,“性”即(就是)法,亦即(也就是)外种种法。

“非计著第一义处相妄想生”:而不说:种种计著,亦(也)令第一义谛之中,有妄想生。“将无世尊说邪因论耶”?:“将无”,就是岂非。谓世尊岂非也在说邪因论吗?以邪因论皆执一己之偏见,落于一边,自相抵触,于理不能圆满,于说不能自圆,而强欲人接受,因而诉之于冥谛、作者、神我等种种不实之因,把一切其所不能自圆之(其)说的,皆都推到这些冥谛、神我、作者身上,而说:这一切就是这样子,这一切都是从冥谛等而来的,就是这一切都从上帝而来的,这样听,你就比较懂了,有什么理由?没有理由啰,那上帝从哪里来的,那你去问上帝啊!搞不清楚,怎么讲都是矛盾啊!是不是啊!都是超过我们所能理知(解的)、了解的,是不可知的。这些都是从冥帝来的,如是强言,导众生入于迷执、愚痴无知,糊里糊涂地计著不正之因,故(所以)称为邪因论。

【义贯】“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如您方才所言——一切众生,于外“种种义”(就是种种境),起“种种不实”之(的)“妄想”分别;更“计著”能缘之心、所缘之境,而令种种“妄想生”;复由于对能“摄”之根与“所摄”之尘,“计著”为实,“不知”皆唯是“自心现量,及”因而“堕”于“有无”断常等四句邪“见”,因而“增长外道”之恶“见”;以依无始无明“妄想”之“习气”,而“计著”有“外”之“种种义”(种种境)可得,及起“心、心数”法为实有之“妄想”,并于外境及心王、心所作“我、我所”之“计著”,而“生”妄想——“世尊,若”果“如是”:以取著“外种种义”(就是俗谛)之“相”,便会“堕”于“有无”断常等四句之“相”,而远离真谛;然而世尊一向皆说:一切诸法之体,从本以来,即“离”于有“性”与“非”有“性”(也就是离有、无),“离”于一切“见”之“相”。(俗谛既是体离四句,即是佛之第一义谛矣。)“世尊”,而“第一义”谛“亦”复“如是”,本“离”于现量、比量、非量等一切心“量”、离于诸“根”境界,亦离虚妄五“分”论之“譬”喻、宗、“因”等一切见之“相。世尊”,既然二谛之体俱离一切根量等见,即是真俗平等,一体无二,“何故”世尊却在俗谛“一处”偏言:众生以“妄想”故,于“不实”之外种种“义”(种种境)中,依“种种”对外法“性”之遍“计”取“著”而令种种“妄想”于俗谛当中“生”?世尊作是言,而“非”言:种种“计著”亦令“第一义”谛“处相”当中,有“妄想生”。如是,“将无”(就是岂非)“世尊”亦也在“说邪因论耶?”以世尊“说”:于“一”处有妄想“生”,这指俗谛,在第一义而另“一”处的第一义谛却能“不生”——岂非这个是不是互相矛盾呢?

【佛告大慧:非妄想一生一不生。所以者何?谓有无妄想不生故:外现性非性,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大慧,我说余愚夫自心种种妄想相故:事业在前,种种妄想性相计著生。】

解释一下:佛告大慧,并非妄想一生一不生,“一生”就是在一处生,在俗谛生,另一处不生妄想,不是这个意思,说:所以者何?佛的解释,这个解释非常有道理的,佛的解释,解释得非常圆满,谓有无妄想不生,这句话前面一定要加,“有智慧的人于种种的外相不作”有无分别的妄想,意思就是,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掉进去有无的分别妄想,其实不存在一处生、一处不生的,这是有智之人,有智慧的人于外面的种种相,不作有无的妄想分别,所以说妄想本不生,“有无妄想”停一下,“不生”就是,是故有无妄想不生,因为不作有无妄想的分别,意思就是:有智之人对于种种外相境界,不作有无妄想的分别,所以妄想不会生起来,不是说:有一处生、一处不生,不是这个意思。外现一切法,“性”就是一切法,外面所有的境界,一切法非性,其实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不可得,问题出在心,因此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因此觉悟了自心的现量,了解外性都空无自性,证得空性以后,证得空性就是没有能所啰,妄想就停止了,嘎然停止了。

说:大慧,我说其余,不是证圣果的这些愚夫,自心的种种妄想(相)故,他们问题出在哪里,底下这几个字,就是所有的众生所犯的毛病,事业在前,种种妄想性相计着生,这个“事业在前”是非常重要,是什么意思啊?眼睛看了算,耳朵听了算,眼睛眼前所现的一切境界,一切的造作,有为的造作叫做“事业”,现在其前,眼睛看了算,一切境界着以为实,显现正在前面的一切境界,这个就是所谓的身、口、意的事业,有为的造作法,所以“事业”就是有为的造作法,“在前”就是现在其前,所有的众生以现在其前的境界以为实在的,而起种种的妄想相,性相计着生,所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所有的众生都不知道现在所现在眼前的,六根攀缘的六境,都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知道,以此境为实,所以而起种种妄想性相计着生,意思就是:没有一个人、众生可以离开这些妄想,因为总认为它是实在的。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说:佛告大慧,我所说的法,究竟之处并非妄想在一处生、另一处不生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者何?佛解释说:只要是有智慧的人,对于外面种种的相,绝对不作有无之分别妄想,所以在这里停一下,所以“妄想”打一个“。”不生故,是故不生妄想。外现性非性,外面所现的一切法,其实是空相,其实是不可得,现在问题:知道是唯心了,那么圣者没有能所,就觉悟到自心现量的妄想,体性本不可得,本来妄想就不生,生,是因为妄想生,了知一切法空无自性,就没有东西可以执着了,就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就是六祖讲的这句话啰。大慧,圣人能够了解万法唯心现量,妄想不生,万法空无自性,凡夫就不是这样子的啰,大慧,我说其余不是不证圣果的这些愚痴凡夫,自心种种现的这个妄想,同时看到眼前的一切事业在目前,“事业”就是造作,所以每个人干大事就有大业,干大事业,就是:大事就大业,业就随得越紧,很少人没有事业的,无事则无业,而起种种妄想性相计着生,问题出在事业在前,误认为:完全的境界,完全地执着,完全地分别,因此我们的法就一直生起来,我们的相、妄想就一直生起来。

【注释】“非妄想一生一不生”:并非我说妄想于一处生,另一处就不生。“谓有无妄想不生故”:谓有智之人,于外种种义,不生有无之妄想分别,是故我说妄想不生;亦即(也就是):并但非俗谛能令智者不生妄想,而是智者自心于俗谛不作分别,不作分别即得不生妄想,是故妄想不生。此句为倒装,可重组为:“谓不生有无妄想故”。“外现性非性,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这是解释上一句,为何(什么)有智慧的者(人)对于外面种种的义(俗谛) 种种的境,种种的相、种种的法,能够不生妄想相:因为有智慧者(的人)了知(解)一切外在所现诸法之(的)体性,皆非有实自性,觉了一切法皆唯自心所现量,本来就虚寂,因此于彼诸法,不生种种妄想分别,(以了既是自心现量,若再以自心分别自心,岂不虚妄至极?) 这句话就是:一切众生生活在虚妄当中,而从来不自觉知,一切众生活在虚妄的世界里面,从来没有觉悟,唯佛、圣人活在真实的世界,真如实际叫做“真实”,所以佛菩萨的生命是真实的,我们这个生命其实是虚妄的,是故妄想不生。再者,以觉了一切皆是自心现量,至于妄想,亦(也)是唯心所现,无有实体,本自不生,既知妄想本自不生,故佛说“妄想不生”。此不生者,为智者以智观察,知其性相本不生,是即“生而不生”,此为智者之境界,非凡愚所及。

“我说余愚夫自心种种妄想相故”:以上是解释智者不生妄想,用来解释俗谛之妄想“生而不生”之道理。从此句以下,是用来解释愚夫“妄想生”之(的)道理。谓既然妄想唯心所现,本自不生,而今却现见有种种妄想生的原因,是由于除得圣智者以外,其余(他的)愚痴的凡夫,皆虚妄分别执著自心所现之种种妄想相故。诸位!这一句就是修行的关键,如果你了解这个执着心、分别心,其实是空性,立刻契入真如,就回归当下了,为什么?凡夫都是虚妄分别执着自心所现的种种妄想相,我们现在每天过的日子就是这样子,以依此虚妄分别,故令种种妄想生,而此“生”实是不生。是故凡夫之境界为“不生而生”,以于不生处,妄见有生;这正好与智者之境界相反:圣智之境界为:“生而不生”,无有任何虚妄境界能遮碍。

“事业在前,种种妄想性相计著生”:上句为总说愚夫生妄想的道理,此二句为解释上句愚夫如何令妄想生。谓见一切所作有为之事业现在前,迷于此等事业之相,不了唯心,取以为实,并于其中起种种妄想之性相计著,因而令妄想生。因此并非是如来于世谛一处偏能生妄想,而真谛即不生:生与不生,在于心之(的)智愚,就是:看你有没有智慧,还是你是个愚痴的人,不在于境,喔!那么我们就知道了,万法唯心所造,也就是说:你是个有智慧的人吗?那么如果你是个有智慧的人,了境本空如幻,那么如果你是个愚痴的人,现在愚痴的人是什么?着境以为实,就是大愚痴的人,了境如幻,那就是有智慧的人,现在就是:看得破,是有智慧的人,看不破,就是大愚痴的人,就这样子。不了即万法丛生,万法其实就是心,了知一切都是唯心,心就清净,(了之即一切清净、)真如、平等的真如、不动的真如、不生不灭的真如;完全是真如。故曰“心生故种种法生,就是妄心生,则种种妄法就生。

妄心灭故种种妄法就灭”。意思就是:万法其实本来就不生妄心生,种种妄法就生,要妄心灭,种种妄法就灭,由是知:种种法生者,由于心生,以法本自无生故;种种法灭者:由于心灭,以法既本自无生,故今亦(也)不灭。简言之:生灭唯心,非在于境,这一句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重点,万法唯心现量境界,生灭唯心,不在于境界,那么这个事情就好处理了,现在你碰到事情痛苦不堪,问题就是看你愿不愿意放得下,再来,如果有人得罪你、伤害你,问题在你要不要原谅他,要,一下原谅他,不原谅他,苦了自己,你不原谅他,一定痛苦的是自己啊!他是你心中痛苦的影子,如果你了万法痛苦的…了万法都是你心中的影子,那些么你就一切境界,给个宽恕,就是给自己一个更大的迴旋的空间,所以,因此学佛它就是这样子,一天放一点,更加的成长自己,更加的宽恕别人,那么我们就晓得,天下无不可原谅的众生,天下无不可解救的众生,他只是现在迷了,还没办法讲道理,给他一点时间,给他一点空间,如果是罪大恶极,那些么由法律来裁决,如果这个人尚存一点良知、良能,给个时间跟机会,我们不失我们的大悲心,有的实在很善良,可是他实在没有根,没有佛根,没有菜根,没有菩提根,什么根统统没有,只有海尼根(啤酒品牌)那就没办法了,爱喝酒啦!只有海尼根,你就没办法,拿他没办法,啊!

所以度众生,修行尽分,度众随缘,不是说:我们要度他,我们就有办法去度,对不对,所以说:生灭唯心,非在于境,那么现在问题就出在你的心,你要不要原谅对方?要,一句就解脱,不要原谅你,你就自找苦吃了啊!你就一直找苦吃,十年不原谅他,你就痛苦十年,我一辈子不原谅你,那就是一辈子心中有负担一个十字架,就是这样啊!你要不要放下呢?我不要,我要恨他一辈子,那就慢慢地痛苦下去,慢慢煎熬,好!师父既然这样讲了,生灭唯心,不在于境,我~放~下,你从现在起就会非常地快活,你的那一颗心就是佛的心,你就享受你的生命,不会再让生命处在煎熬中,喔!快乐从懂得分享开始,自从我发心弘法以来,我觉得我分分秒秒都在享受,自从我牺牲自己推广正法,让无量  边的众生觉悟,我每天都觉得活得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意义。我从不百般计较地跟众生计较这个,徒弟有缺点,给个机会,给个时间、空间,哪一个人得罪我,乃至说:这个做得太过份了,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能怎么样?你也没办法改变他,为什么?生灭唯心,非在于境,所以我得到解脱。故佛说:并非妄想于一处生,另一处即(就)不生。

【义贯】“佛告大慧:”我并“非”说“妄想”于“一”处“生”,而于另“一”处就“不生。所以者何?谓”有智慧之(的)人于外种种义,不作“有无”之(的)分别,因而“妄想不生”,是“故”我说不生:有智者云何能如此?以了知“外”在所“现”诸法之“性”皆“非”有实自“性,意思就是: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能够解脱?我们为什么偏偏不能解脱?因为他了知外在所现的诸法之性,皆非有实自性,就是不实在的意思。万法本来就是假相觉”了一切法皆唯“自心现量”,既然都是你心所现的量,那么我就好好地处理这一颗妄想心,我就不要去执着,说执着、不执着其实是多余的,为什么?本来就是虚寂,因此了知一切“妄想”本自“不生”。(此(这个)即(就是)生而不生,生其实当下就是不生,为什么说涅槃不离本处?就是生当体即空就是不生,故非世谛能生妄想。)“大慧,”既然妄想本自不生,而今却现有生者,其因即是如“我”所“说”者:除已证得自觉圣智者外,其“余愚夫”以分别执著“自心”所现之“种种妄想”境“相,故”有妄想生:以诸愚夫见所作种种有为“事业”现“在”其“前”,不了唯心,而取此等前境此为真实,更于其中起“种种妄想”之“性相计著”,故令妄想滋“生”(此(这个)即(就是)不生而生),是故并非世谛一处能生妄想,而真谛即不生。

这一段是指愚夫如何能够离妄证真,佛教人家如何解脱,这一段就是教你如何能够解脱。【云何愚夫得离我我所计著见,离作所作因缘过?觉自妄想心量,身心转变,究竟明解一切地,如来自觉境界,离五法自性事见妄想;以是因缘故,我说妄想从种种不实义计著生,知如实义,得解脱自心种种妄想。】

这一段是愚夫如何能够离妄证真,诸位!大丈夫舍我其谁,这一段就是有智慧的人,今天便是修行得到一个辉煌的战果。诸位!无上大般涅槃是修行的终点,当我们启动修行的念头,就进入了修行的舞台,什么时候会落幕呢?就是证得无上大般涅槃,就是这一出戏的终点,这样子戏就完结了。游戏就结束了,对不对?It`s over.游戏就结束了,修行的游戏就结束了,所以当我们登上修行的大舞台,就看哪一个人能演得逼真,即刻于舞台当中,就了解舞台本是空性,这个舞台这一出戏就演完了,就证真了。所以这一段是愚夫如何能离妄证真,离妄才能证真。云何愚夫,这愚夫怎么样?如何能够离,“得离”,这愚夫如何能够得离,我的执着,还有我所的计着之见?“见”当然就是邪见,因为着一个我、我所有,当然就是邪见,没有正见嘛!

不知道五蕴本空,万法本空的道理,离能所,“作”就是能作,所作的,离能作所作,凡夫作的当然就是善、恶业,“因缘过”是什么?生死的过患,意思就是:离于能作、还有所作,善恶业所牵引出来的因缘,生死的过患,六道轮回,要怎么个“离”?前面这句加起来说:云何愚夫能够离我、我所计着的邪见,要离于能作、所作善恶业,所牵引的因缘生死的过患,要怎么作?觉自心妄想心量,还是要觉悟妄想来自你那颗心,其实都是你唯心,与境无关,这个时候你了解唯心,就好好处理你的心,妄想在你的心,你自己就用一点勇气,所以师父前面那一堂课已经讲了,谦虚是智慧的开始,智慧加上勇气,能克服生命当中一切的挑战,现在智慧加上勇气,能够转变身、心,身、心转变,“转身”就是由涅槃熏习,变成舍利子,“转心”变成一颗真如的自心,自性心,所以身、心转变,身转变成舍利,心转变成真心。

所以佛火化出来,八万四千个舍利,佛证得法身、报身、应身,这个金刚舍利是大家都有的吗?没有啊!所以佛所讲的话,你还不相信?那这个世间,还有哪一个人讲的话,你要相信吗?世尊从相上证明,他证得究竟坚固的金刚不坏法,连这个色身都是金刚舍利,虽然是表法的,就告诉你,他的真心所熏染而成的,佛确实是圣人当中的大圣人,究竟明解一切地,“一切地”就是菩萨的一切地位、阶位,了知如来的自觉境界,“离五法”就是相、名、妄想、正智、如如,还有离三自性,那个“离”要用二次,离五法,“自性”就是离三自性,离自性事,怎么样?诸见之妄想执着,离于五法,离三自性、事物种种之见的种种妄想执着,以是因缘固,我才说妄想从不实义计着生,这一句话很重要,妄想怎么来的?就是不能了悟万法为缘起不实在的空相,我们就是在假相里面一直死执不放,无法放开夫妻的感情,无法放开儿女的感情,无法放开男女的这个情思,总是希望永久的住在一起,这是不可能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希望大家能够一直团聚在一起,怎么可能?你要不要看一下你左右边,你这五年来,你的旁边死了多少人?这十年来,你的旁边死了多少人了?

所以我(佛陀)就说:我方说这个不实的妄想,从种种不实,对不实的境界执着而生起妄想,这一句话就是痛苦的根源来自哪里?来自于妄想。从种种执着不实在的假相,产生而来的。众生一切的痛苦来自于无知,来自于无明。“知”就是能了知,怎么样?如实义,一切法本空的如实义,意思就是:自心皆本自有如实之义,众生不知道,相空,就是如实义,站在相空的角度,相就是如实义。对不对?站在心的角度,妄想心不可得,就是如实义啊!妄想心不可得,就是真心啊!我们这些如实义,如实心、如实境,不知道,本来是内如,本来是外也如,我们现在不知道,能了知内如、外如,自心、外境都是如实的义,都是空义,如如不动,本来就是如如不动,你硬是要动它,这个时候了内如、外如,便能得解脱自心所现的种种妄想。因为妄想,生其实是不生。

这一段是说:愚夫如何能离妄证真,我再把它贯串一下;说:云何愚夫如何能够得离我、我所计着这邪见呢?离能作、所作这种善恶业所牵引的生死过患呢?觉自妄想心量,这下子怎么样?能够转变身、心,转身为舍利,转心为真心,身、心就转变,究竟明解菩萨一切的地位,菩萨从初地到十地,叫做“一切地”,就是菩萨从初地到十地,了知,最后了知达到如来自觉圣人的境界,都是因为怎么样?离于五法,同时离于三自性见之妄想执着,以是因缘固,我才说不实的妄想是怎么来的,就是从种种没有智慧、不实义,着于不实义,不实的境界,“不实义”就是因为着于种种不实在的境界,“计着生”就是因为有攀缘心,这样死执不放,“知”就是能了知,如实义,能了知内在的是如,外境还是如,那么这个时候,一切的是非恩怨统统平等,契入平等不二的法门,你就是一个无上解脱的圣人,便能得解脱自心所现的种种的妄想,生其实就是不生。

【注释】“云何愚夫得离我我所计著见,离作所作因缘过”:从这以下是佛开示:愚夫如何能离妄证真之法,离妄就证真,这也就是探究妄想的目的。谓愚夫如何能离于我、我所计著之邪见,以及离于能作所作,善恶业因缘,生死之过患?“觉自妄想心量,身心转变”:此谓若能觉知自妄想心量,妄想自然不生,如是便直下转凡成圣,诸位!不离当处,菩提在哪里?菩提不离当下,要证得涅槃吗?不可寻寻、不可觅觅,不必寻寻、不必觅,寻寻觅觅都不能转凡成圣,当下无凡无圣就转凡成圣,即得令身心转变。所谓身心转变者,即转色身为金刚不坏之身(故(或者)有肉身菩萨,乃至分身舍利),以及转妄心为真心真心就是大般若心,(故(所以)能洞达一切)。“究竟明解一切地,如来自觉境界”:究竟明解菩萨一切地位,了知如来自觉圣智的境界。“离五法自性事见妄想”:即(就是)能远离五法、三自性等之妄想执著。“知如实义,得解脱自心种种妄想”:如是则能了知自心皆本自有如实之义,而得解脱自心所现之种种妄想。这便是佛说“生”与“不生”之义,以迷自心而为妄想,便成“不生而生”;了妄想即自心,便是“生而不生”,所以佛非说“一生一不生”之邪因论,明矣。

【义贯】“云何愚夫得离”于“我、我所计著”之邪“见”,及“离”于能“作、所作”善恶业“因缘”生死“过”患耶?谓若能“觉”知“自妄想”之“心量”,妄想自然不生,妄想来自那颗心,那当然就不要生妄想了,就这么简单啦!妄想自然不生,不是让它不生,诸位!妄想自然不生,就是了幻即离的意思,自然不生,还不能断它,我现在起了贪心,知道:喔!贪心如幻,这一颗心如幻,它本来就不存在,贪心就没有,如是便能直下转凡成圣,而得“身心转变”,转凡夫身为净妙色身,转妄心为真心,“究竟明解”菩萨“一切地”位,进趣“如来自觉”圣智“境界”,亦(也)能远“离五法、”三“自性事”诸“见”之“妄想”执著。“以是因缘故,我”方“说”不实“妄想”俱“俱”就是统统,不实妄想统统从哪里来?“从”(就是)对于外面的“种种境界不实义”的境界之“计著”而“生”。如果你不执着外境,妄想从何而生?所以今生今世,我告诉你,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内心有妄想,问题就显现。什么问题就存在,内心要没妄想,知足安详,嗯!什么事都没发生。诸位!心中没有妄想,什么事都没发生,心中要有无明习气妄想,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那叫做不定时的炸弹,什么时候要爆发你不知道。我之所以说此等法者,为欲令愚夫皆各“知”自心中本有之(的)“如实义”,而“得解脱自心”所现之“种种妄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因及与缘,从此生世间;妄想著四句,不知我所通。世间非有生,亦复非无生,不从有无生,亦非非有无。诸因及与缘,云何愚妄想,非有亦非无,亦复非有无。如是观世间,心转得无我。一切性不生,以从缘生故。一切缘所作,所作非自有。事不自生事,有二事过故;无二事过故,非有性可得。】

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因以及缘,由于有因跟缘,从此就生万法的世间,这凡夫就是妄想,就执着于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一、异等等,常、无常等等,妄想着四句偈,不能了知万法本空,空无自性的道理,所以不能了知我所通达的唯心的道理,不能了知我佛陀所通达万法唯心的道理,误认为有外境,世间非从有种生,“有”底下加一个“种”这样比较看得懂,世间并非从有种生,亦复并非从无种生,这个“有”的底下加一个“种”,“无”的底下加一个“种”,这样你就知道它是外道,“非有生”、“非无生”,这样你看不懂啊!世间非从有种生,亦复非从无种生,加一个“种”,你才看得懂,不从有无生,也不从亦有亦无生,亦非非有无,也不是非有非无,诸因与众缘,云何愚妄想,于愚夫的妄想,非有亦非无,意思就是说:缘生法本来就是非有也非无,意思就是:离于有、无的意思,“非有”意思,缘生之法本离于有、无的意思,所以它这个“非有亦非无”,就是本来就离于有、无,因为文字太简单,也不晓得它在讲什么,“非有非无”,这一句话讲什么呢?意思,本离于有无的意思,缘生法本来就离于有、也离于无,“叫做非有非无”。亦复非有无,这个“非”用两次,“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亦复非有无,亦复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然后呢?这一句就是,毕竟离四句的意思。

如是观四间,再好好的观照世间都是空性的,心转变得无我,就是二无我的智慧,人空、法空,人无我、还有法无我,这样心转变了,能够得二无我,当然后面就要补一个“智慧”了,懂得人无我、还有法无我,当然就是一种智慧,二无我智,所以,一切性不生,“一切性”当然就是一切法本自不生,因为是缘生,“缘生”就是无生,以从缘生固,“缘生”就是空无,是条件所生的,条件所生的当然就是不可得了,不可得了。一切缘所作,一切法都是众缘所成就的,怎么样?既然一切法都是众缘所成就的,既然是缘所作的,当然自性便本来非自有,非本来自有,“所作非自有”就是,既然是众缘和合所作,当然自性便本非自所有,意思就是:因本来就不可得,“非本自有”就是因相不可得,所以说:所作非自有,万法,这一句要从前面来念,一切法皆是众缘所作,既然一切法是众缘所作,“所作”停一下,自性便非本自有,意思就是:万法空无自性,因相不可得,因不可得,果不自生事,“事”就是果,事果、事果,事相的果,“事”就是果。果不能自生果,事不自生事,果要从因来,因空无自性,因找不到,那么果不能自生果,果必从因生嘛!有二事过故,就变成果生果,这个有二个果,有二种,果生果就变成有二果的过失,这样讲是不对的,无二事过故,如果用佛的角度来说:如果照了有正因正缘,慢慢地结成果,就不会有二事果之过失,了知一切法本来就是因缘渐次妄现的,非有自性可得,也不妨碍次第而生,非有自性可得,注意喔!非有自性可得,绝对不妨碍次第因缘果而生。

【注释】“世间非有生,亦复非无生,不从有无生,亦非非有无”:此为破外道计著四句为能生。谓:世间诸法,非从有种生,亦非从无种生,也不是从“亦有亦无”种生,亦非从“非有非无”种生。“诸因及与缘”:一切诸法乃是从诸因与众缘和合而生。“非有亦非无,亦复非有无”:如是缘生诸法,本非有、非无;以从众缘和合,缘生无性,故非有;以虽无性,然亦(也)随因缘和合而妄现,故非无。“亦复非有无”,即(就是)代表:非“亦有亦无”,亦非“非有非无”,两句;这也就是四句当中的后二句“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之否定。此(这个)即(就是)(说):法离四句的意思。“如是观世间,心转得无我”:若能如是观察世间,则能令妄心转变,而证得二无我的智慧。所以了一切法空,人无我、法无我是一种智慧,既然无我,就是于其中间,就没有东西可能贪,万法本空,哪有什么东西可以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缘所作,所作非自有”:一切诸法既皆是众缘和合所作而成,则其自性便非本自有之。“事不自生事,有二事过故”:“事”,即(就是)果。果不能自生果,因为果是从因而生的。否则即(就)有二果之过咎。所谓“二事”(就是二果),(就)是果生果之义。“无二事过故,非有性可得”:若如实照了一切皆是因缘所生,则无果生果之过,如是则知一切法本皆因缘妄现,非有自性可得。

【义贯】“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由“诸因及与”众“缘”和合,“从此”而“生世间”一切诸法;然愚夫于此因缘所生之法,“妄想”计“著”有无等“四句”,堕于邪妄分别,而“不”能了“知我所通”达之唯心之道理。“世间”诸法“非”从“有”种“生,亦复非”从“无”种“生,不从”亦“有”亦“无”种“生,亦非”从“非有”非“无”种生,乃从“诸因及与”众“缘”和合而生,“云何愚”夫却于此横生“妄想”,计著四句?是故当知,缘生诸法本“非有亦非无”,离于有无,“亦复非有无”,毕竟离于四句。若能“如是”以正智“观”察“世间”诸法实离四句分别,便得离于诸妄想,因而令妄“心转”变,而证“得”二“无我”智。“一切”诸法之“性”实“不”自“生,以从”众“缘”和合而“生故。一切”诸法皆是众“缘”和合“所作”而成,既然是众缘“所作”,则其性即“非”诸法本“自有”之。(以生但缘生,非法自生;作但缘作,非法自作)。因既不生,则“事”果“不”能“自生事”果,否则即“有二事”果重复展转相生之“过”咎“故”;若了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而“无二事”之果相生之“过故”,则知一切法本皆因缘妄现,“非有”自“性可得”。

五点三十六分,喔!不止,我的表五点三十八分了那不讲了,不讲了。反正我们七月底要讲完了,不差这一点点时间了,下个礼拜,还要再继续上课,下个礼拜上两堂课,那是给师父稍微休息一下,すみません(日语:对不起),讲经也是很累的,我如果不休息,很快就会往生了,真的啊!所以需要休息一下,真的很累啊!很累啊!所以这法师,以后要发愿讲楞严、楞伽。

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晚上要诵经,下个礼拜要上课,六月八号停课。好!下课!(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目录 01-107(未完)

楞伽经107:二乘人以味着三昧,饮寂灭酒,睡无为床,所以乃至劫尽也醒不过来

楞伽经 108:每一句话都代表业力的因果,你绝对守口如瓶,学佛道首重要结善缘

楞伽经 109:无明为父,贪爱为母,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

楞伽经 110:音声它是一个重要的果报,我们讲话的当中要用柔软语、安慰语

楞伽经 111:一个人如果不能记取以前的错误,他就会被因果重复地惩罚

楞伽经 112:学佛要有保任的功夫,契入无漏界的人不受语言、文字的影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