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识简介 09:人很容易受到感情、理性上的蒙蔽,尤其是自尊会蒙蔽理性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2.1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3.02)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六祖坛经(全)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唯识简介 09

唯识简介 09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满业就是一种定数的享受,你要享受多少,你就是这样子,所以不要积极地去追求这些金钱,你该有多少福报逃不掉的,也不要滥用钱,不要乱用金钱,那么这样子的话,这引业、满业就会有一点点的了解了。

好!诸位!再看第四个解释,引满二业,引业是说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去造引业,能引,这句话要注意听,能引导第八意识受五趣的异熟果报,能引就是第六意识造业,第八意识是偏偏去受罪,造业的是第六意识,竟然第八意识在受罪,所以第八意识就是说,讲一句比较台湾话粗俗一点就是说很倒霉,人家在造业,我在受果报,受果报,第六意识就像败家子,乱搞、搞一搞……,第八意识像他妈妈,认真去还债务,就是这样子,所以第六意识去造引业,引第八意识去受苦。满业就是能牵第八意识到哪一个道去受这个五趣,苦就是你造多少的业,你就受苦,你造多少,你布施多少,劝多少众生念佛,那么你就是乐,你该享多少乐,该受多少苦,那么就是你出生以后的事情,人的苦乐报不一样,天(人)的苦乐报也不一样,畜生,畜生的苦乐报也不一样,所以引业就是总报业,那么满业就是别报业,个别的受报,那么总报业就是说第八意识的总报,别报,那就是把它灌满。

(补:异生熟:大小乘之解释互异:(一)小乘俱舍之看法:指由异熟因所生者。盖小乘总谓由异熟因所生者,称为异熟生;故与“异熟果”为同义词。《俱舍论》卷二以四义解释其名:①系由异熟因之所生,故称为异熟生。如牛所驾之车,称为牛车。②所造之业至得果之时,变化而能成熟,称为异熟;此果从异熟而生,故称异熟生。③所得之果与因互为别类,且系由因所成熟,故称异熟;此异熟即“生”之义,故称异熟生。④于因之上假立果之名,故既称“因”为异熟因,所生之果即称异熟生。(参阅“异熟果”5158)(二)大乘唯识之看法:指由异熟所生。唯识宗以第八识总报之果体,称异熟,或真异熟;由此所生之前六识别报之果,即称异熟生。《成唯识论》卷二(大三一·七下):“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成唯识论》卷八、《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

总报、别报:总报与别报之并称。又作总果别果。为法相宗所立教义之一。第八识之果,称为总报;前六识之果,称为别报;二者合称总别二果。因第八识之引业力能牵引众生感得五趣、四生等异熟之总体,称为总报;另前六识之满业力所感受之异熟生各不相同,例如肢体、诸根等各自有别,称为别报。譬如人类,其同生为人界之果报即称总报,而此中,各人千差万别之贫富、美丑、智愚等,即称别报。[《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俱舍论》卷十七、《成唯识论》卷二、《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大乘义章》卷八末、《略述法相义》卷上、《华严原人论解》卷下](参阅“果报”3323 )

满业:指圆满有情之众同分,而令各人诸根形量等殊别之善恶业。又作圆满业、别报业。为“引业”之对称。凡人之一生中所造善、恶、邪、正等种种业,其中最为主要者仅有一业,此业能招感未来世生于鬼、畜、人、天等诸趣之果报,称为引业;相对于此,其他一切之诸业,则于已招感之鬼、畜、人、天等诸趣之果报中,能决定六根具足与否,及身体之强弱、寿命之长短,及其他贫富贵贱等各各差别之果报,则称为满业。譬如画师画人体,先画轮廓,作为人体之总体,复于其上细描眼眉口鼻等之美丑差别;如是,则轮廓犹如引业,细描之众彩则犹如满业。[《大毗婆沙论》卷十九、《顺正理论》卷四十三、《俱舍论》卷十七、《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七](参阅“引业”1393)

引业:牵引五趣四生等果之业。又作引因、牵引业、总报业。为“满业”之对称。即感有情总报果体之强胜业。大小乘解其名义,其说有异。(一)小乘之说:《俱舍论》卷十七谓,业能引众同分等为引业,圆满庄严其同分者为满业。即引业约因,满业约果而解,此即业果相对。又业有顺现业、顺生业、顺后业、顺不定业四种,《大毗婆沙论》卷一一四中,就顺现等四业配于引、满二业,举出三师之异说,即:(1)顺次生受业与顺后次受业皆能引众同分果,亦能满众同分果;顺现法受业与顺不定受业则能满众同分果,不能引众同分果。(2)顺现法受业能满众同分果,不能引众同分果;余三业皆能引众同分果,亦能满众同分果。(3)四业皆能引众同分果,亦能满众同分果。《俱舍论》卷十五即取此中之第二说。(二)大乘之说:《成唯识论述记》卷二、《唯识论泉钞》等有二解,其中,总报业感总报之果,同时扶其余劣弱之业,使彼亦能感别报,称为引业;第六识之别报业圆满庄严第八总报之果体,称为满业。此即业业相对。又总报之果起时,其果能为增上缘,引生其余别报之果,称为引业;此别报之果能使总报之果圆满,则称满业。此即果果相对。此外,引业唯限于一业或通于多业,引一生或通于多生,大小乘之说亦有不同。小乘主张引业唯限于一业,唯引一生,大乘则主张一多互为不定。然小乘中之经部亦同于大乘之说,主张一业引多生之义。[大《毗婆沙论》卷十九、《成唯识论》卷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七、《俱舍论宝疏》卷十七]以上引自电子版《佛光大辞典》)

【第六意识:】

㈠【五俱意识】,称作【明了意识】,五俱意识就是前五识同时要起来的,那么与前面五识同时起来的就称作明了意识,那么与前面五识不同时起来的,叫做:㈡【不俱意识】,不必运用到第六意识,那么不俱意识又分成二个,一个叫做【五后意识】,就是前五识看的,然后单独的叫做五后意识,或者是不必对境界,坐在那边自己打妄想或者是入定,那么叫做【独头意识】,所以这个第六意识有很多的名词。五俱意识就是明了意识,为什么讲明了意识呢?因为眼、耳、鼻、舌、身攀缘这个境界,那么第六意识就附在里面分别,所以这个明了,要使一件事情明了,叫做明了意识。不俱意识那么就是五后意识,就是前五识看完了,后面单独起来的,不必面对着任何的境界的,独头意识也是。

我们再看明了意识的后面:有一个【五同缘意识、不同缘意识】,意思就是说第六意识跟前面五识同样攀缘一种境界,这个叫做五同缘意识。明了,那么不同缘意识呢?就是说前五识有的起来,有的不起来,不同缘。比如说眼识起来,耳识没有起来,或者是眼、耳都有起来,后面没有,所以五同缘就是前五识同样攀缘这个境界,然后第六意识就夹杂着分别,存在的意识,不同缘意识,第六意识就是有第六意识的,然后你眼睛虽然看,可是并没有什么作用,心不在焉,那么就不同缘,同时,所以这个不同缘也有不同的意思看法,一种是眼、耳、鼻、舌、身没有同时起来,那么有一种是第六意识不支持它,没有加入这个分别,没有加入这个分别作用就不起来,底下有一个不俱意识,就是五后意识,一个叫做独头意识,五后意识就是前五识动一个念头去看,第六意识就分别,分别以后化作一种观念性的东西,不必对境界,化作一种观念,这个叫做不俱意识,不必面对着境界而有所作用,但是前面有接触的境界,那么独头意识就是连境界都没有,这个五后意识就是前五识还配合着境界起来的,独头意识就是连境界都没有,比如说你打坐,你打坐以后你坐在那个地方入定,那是意识暂时没有分别心,意识暂时没有分别心,【定中意识】。

【独散意识】,我们所谓的妄想,独散意识坐在那边打妄想,也不看电视,也不听音乐,坐在那个地方自己观想:嗯!下个月做什么?嗯!要来听经闻法。有的人考虑:嗯!要出家还是要做在家,一直再三地考虑。那么独散意识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考虑任何事情,坐在那边就让它一直妄想纷飞,控制不住,所以我前天在这个雄中,讲《大珠和尚顿悟法门》就讲了一句话,说:人无百岁寿,常怀千岁忧。就是独散意识的最厉害、最明显的写照。人无百岁寿,人活的寿命不可能超过一百岁,常怀千岁忧,想像的都是一千岁、一千年以后的事情。人很可怜的,他活不到一百岁,他每天都在打妄想,打妄想,所以你想想看!有的人六十几岁了,死了老婆,然后再结婚,老莫的第二个春天,众生没有碰到佛法实在是满可怜的,六、七十岁了还想要结婚第二次,对不对?这个妄想很多、很强,降伏不了这个欲望,独散意识。

再来就【梦中意识】,梦中意识就是说我们晚上都休息了,咦!这梦境就是一种记忆的残影,然后编织,加上一个我执,因此你在梦中可以看到你自己,有时候看得很清楚,有时候看不清楚,我们今天的山河大地也是这样子,我们在梦境里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碰到恐惧的时候逃跑,碰到捡到金钱的时候很欢喜,一醒过来什么都没有,人活在这个世间也是一样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是这样子的,所以你要赶快掌握机会去行善,你不要囤积了那一些金钱,死后你要带到阎罗王那边去,能做功德的机会要赶快,但是不能乱花钱就是了,要做有意义的工作,布施是很好,但是也必须要做有意义的工作,你不要有了钱就乱花,然后要行善做福报了就没有钱了,你乱花钱,你的老公就会约束你,今天出去也没钱,明天出去也没钱,好了!老公一讨厌起来,钱约束起来,那你就被束缚了,所以说花钱还是要小心。

你没有听过一句话吗?说:常常买东西的人,有一天就会被东西所买。这句话你听不懂?常常买东西的,钱拼命花,花到最后没钱了,他就心里不舒服,被东西所买,整个心就被东西买走了,拿不到东西,所以还是要节俭,该花的就不吝啬,像今天我们说:要送雄中二百五十本,噢!这太好了,实在是无量功德,二百五十本,才二万五嘛!你拜托人家看,人家都不看,咦!竟然学校的校长说要看,这半夜都要送给他,对不对?就是二百五十本,论本钱才一万多嘛!所以有时候我们须要做一点功德,就拿世俗谛来讲,所以他们看了第一册,噢!反应不错,《佛心慧语》的反应不错这样子。

(附:《老莫的第二个春天》,超现实影片,导演李佑宁,编剧吴念真,主演孙越、陈慧楼、张纯芳等。该影片于1984年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和最佳原著剧本奖。剧情介绍:国民党士兵老莫在随战败的当局抵达台湾后,心里头一直惦念着山东老家,后来听说妻儿相继在家乡去世,则更加心灰意冷,于是就提前退了役。老莫在台湾伶仃一人,生活十分孤寂。后来他仿照老友常若松买山地姑娘为妻的方法,卖掉积攒了半辈子的金饰,也买了个年轻貌美的高山族姑娘玉梅为妻。玉梅并不喜欢老莫,若不是家庭的困苦,她也不会轻易投身到这样一个老人的怀抱。而正值壮年的瓦斯工人金树,因常来帮助玉梅干活,而对她产生爱慕之情。在情感与责任之间,玉梅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老莫的朋友若松生活遭遇了不幸,他买来的妻子玛娜不愿与其生活,经常在外与男人鬼混,并染上梅毒,最后无颜面见人而自杀。而常若松因炸鱼不慎出了事故,导致双目失明,老莫就不辞辛苦给予其照顾。在若松的悲惨遭遇中,老莫越发觉得这种花钱买来的家庭生活并不可靠,他不想成为第二个若松,但他又不想伤害一直辛勤持家的玉梅,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青春已经伴随着政治的压抑就此牺牲掉。老莫觉得玉梅与金树两个年轻人在一起比自己和玉梅更相称,他有心成全他们,于是就留给了玉梅一笔积蓄自己离家出走。老莫的淳朴善良感动了玉梅,并且使玉梅认定他值得自己一辈子依靠。在约定与金树私奔的日子里,她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安心的决定——等老莫回家。引自搜狐影视资料库)

【六识现起:前五识,现起,随缘之具缺俱起或不俱】随缘之具缺,有时候前五识因缘具足了,它就作用了,那么因缘不具足,就不现行了,俱起或不俱,就是五识同时起来,或者是只有起来三个,或者只有起来一个、二个。【意识】,前五识或者是六识,意识就是第六意识,就是【依止……阿赖耶】,依止阿赖耶识,【现起】,第六意识有一个叫做现起,就是起现行,第六意识有时候连续的作用就【常起】,常起,几乎,第六意识几乎很少有停过的,【五位不起】,就是五种情形,第六意识没有作用,第一个叫做生【无想天】,这生无想天跟【无想定】并不一样,无想天的意思是说果报来讲,他有修了一些善业,十善业,还修了不动业,最主要修无想,就是粗重的第六意识分别,他认为这个不好,他就不要去想事情,然后明明让这个脑袋空空的,他以为这个叫做解脱,他的报,是报在无想天,那是因为他的果报就是这样子的,五位不起有的是暂时不起,有的是永远不起,像【灭尽定】,就永远不起,灭尽定就是证阿罗汉果断分别,那么就永远不起,像无想天、无想定、【睡眠】,闷绝,会再起来的,无想天是果报天,无想定不是这样,无想定是人间也可以修.

比如说外道的他修这个无想,他一坐,禅定功夫,就坐着,就无想,第六意识粗重的分别也没有,所以无想天,那么是果报天,无想定就是你只要在人间,像外道的很多就修无想的,也可以坐到第六意识不起来,是暂时不起,不是断,再来灭尽定,那就是罗汉果了,证阿罗汉果了,把这三界的烦恼第六意识分别心断掉,然后断第七意识的一半,半分,第七意识分我执跟法执,分我执跟法执,这灭尽定就是断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的一半,就是我执,断掉我执,那么法执呢?那么就是菩萨慢慢断的,所以我执叫做见思惑,法执有尘沙惑跟无明,法执就包括尘沙惑跟无明,所以灭尽定只断我执,只断我执,那么我执这个见思惑不起来,那么当然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就没有作用。

再来就是睡眠,晚上睡觉的时候,【(无梦时)】,第六意识也暂时不起来,【闷绝】,就是昏倒的意思,被人家用重器从后面,钝器打到后脑袋昏倒了,或者是晚上棉被盖得太重了,结果昏倒了,差一点闷死,他妈妈刚好来,掀开来,盖着,没有空气,还有一种就是瓦斯中毒,一下子就昏倒了,还有就是麻醉药,就像我这只手,我这只手,我以前在高中的时候练过跆拳道练了三年,因为我人个子矮,但是我练跆拳道的时候练得很猛,我的外号叫做山本五十六,就是不怕死,偷袭珍珠港的那个,所以我跟人家对打的时候,叫那个一百七十的,那个一百七十的,腿长,我的速度快,我知道个子矮的练跆拳道一定要用速度赢取人家,我这个人智商相当可以,我看他这么胖,我要用速度赢他,这么高大,不像我个子矮,每次踢都比我高,踢不到,个子太小都踢不到。在升初段的时候,一个打三个,一个打三个哦!那个都还是打红带的,一个人面对三个对手,我怎么打,我自然有一套,我这个人很厉害,针对最弱的打,再跑给让那两个追,你一个打三个,你稳死的,你怎么打得赢他,你稳死的,你光是被揍就稳死了,我看哪一个……,嗯!这个比较弱,一直打那个,他说:你怎么一直打我。我说:不然要打谁?那两个我又打不赢,那两个比我高大,这个人长得高没有用,靠头脑,靠那个脑筋,所以我们那个教练谭道良:噢!这个智商真的很高。

所以在师范大学集训二段的时候一下子就过了,二段,练了二段,人也差不多快两段了,全身坏成这样,就是练得太过火了,太过火了,真的,太过火了,所以以前练跆拳练得杀气腾腾,现在,你看!多慈祥,学佛不一样了,面随心转,以前两句话就气得半死了,对不对?因为念高中没有佛法嘛!也狂,大部分的人,读书好的人讲实在话多少都会有一点骄傲,多少都会有骄傲,你想想看!那个台北工专……那个时候我们考五万个人,五万人去考,我是名列一百名以内,你知道吗?台北工专土木工程系的,第一个是电机的,第二个是土木系的,那五十个,五万名以内要一百名以内,你说那一种人怎么会不骄傲呢?一定会的,多多少少,对不对?所以我看到佛经以后:唉!真是幼稚,幼稚,很幼稚,佛这么伟大,真是不得了!我有宿世的善根,看到这个佛法就从来手不释卷的,就一直用我的生命,我告诉我自己这一行是三百六十五行以外的一行,这个要用生命去投资才能发觉真正的生命,这个不得了的,这个不是世间人可以找得到的,世间念书愈多愈是执著,对不对?学历愈高赚得愈多钱嘛!对不对?到最后就是喝酒、玩女人、打牌,有钱嘛!就开宾士轿车,然后买那个大的建筑物,我刚才有听过这句:很高的建筑物。自己去置这个房地产,你能做什么?

所以这个人能够听到佛法实是不得了的,实在是无始劫以来的大善根的人,这个世间法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解决你的生死的,绝对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所以,你想想看!我们要是念那个……,在社会上来讲的话,对不对?以我们这种脑袋来赚钱,你说打拼会输人吗?是个子比较小而已。这个在社会上要创业要做什么要看大脑的,看你的脑筋的,不是靠你的体力,最行的不是那个码头的苦役拼劳力的,脑筋厉害的人赚钱用大脑在赚钱才有办法嘛!对不对?我们还是要放弃,还是要出家,能够度更多的众生还是要出家,就是要修行,这一条是永远不后悔。“我永远不后悔”,看电视这句正适合出家,出家。唱一首歌叫:我永远不后悔。还有一首叫做“不归路”,所以我有一个同学,我们逢甲大学的同学,然后就我劝她出家,劝她出家,就是依﹡法师,在佛光山出家,我在佛光山碰到她,我说:法师!我劝你出家,你有没有后悔?她说:我很后悔。我说:为什么后悔?她说:太慢出家了,太慢出家了,是不是?世间人讲:永远不后悔。出家好得不得了,现在到日本或者是做住持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对不对?我劝她出家,我就问她:我劝你出家,有没有叫你走错路?她说:没有,一点都没有走错路。所以说是一种感想,这是题外话。

再来,【二报】,二报就是【总报业——】总报业画一杠,叫做【总报】,总报就是【引业——】,引业就是总报业,这两个是平等的,总报业就是引业,引业就是总报业,只是说名词不一样,【引果】就是专门牵引第八意识去受苦的,台湾话说专门在引人入陷阱的,引业,专门牵去死的,引业,第六意识造的业,那么它可以牵引你去受这个总报,我们这个身体是总报嘛!是不是?第八意识是总报嘛!然后【别报业——】,把笔拿起来,为什么叫别报业呢?因为福报不一样,享受苦乐就不一样,【别报】的旁边就写个:福报不一样,所以要个别的报,虽然大家都做人,对不对?可是每一个人的享受不一样,果报不一样。

【满业——】就是【满果】,什么叫满果呢?就是你应该享受多少,你的福报有多少,它就充满在你今生今世的业报,你出生成男孩子,就男孩子的福报,因缘果报,你出生成女孩子,女孩子有女孩子的因缘果报,你的福报多少,福报不够的人,下巴大部分都是尖的,福报不够,所以说面相为什么会准,面相学为什么会准,为什么些紫微斗数会准?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无量亿劫以来的业就有一种定数,这个定数也可以看出来一点点端倪,所以世间人算命会准,修行人算命也会准,但是会改变,会改变。还没有改变到完全还是要受到这个命运的支配,还是没有办法,所以命运有没有?有,命运有没有?没有,除非你转得过去,你转得过这个命,那就没有,你转不过,你的命还是存在的,所以有的人排八字就排得很准,有的人排八字就排得不准,对不对?这个满果就是这个意思,简单讲引业就是第六意识牵引第八意识去受苦,总报,第八意识去受报,可是今生今世的种子起现行了叫做别报,为什么讲别报呢?因为你这个身体享受多少就享受多少,满业就是满果,意思就是说它会充满你今生今世该享受的、该受苦的叫做满

30页。这个大的圆圈圈画一个人,【引】业,然后右边一个【意识】,意识就是第六意识造这个引业,引第八意识,对不对?引第八意识去受苦,然后中间这个人的种子起现行,好!你今生今世就做人,今生今世就做人意思就是第八意识的一分而已,对不对,第八意识的一个种子而已,不是包括全部的第八意识,所以说第六意识去造作,你持了五戒来世还可以做人,就投胎成人了,所以这个人还是包括在第八意识里面的一份子,一个颗粒、一个种子,所以这个叫做【异熟总报】,异熟总报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然后就会成熟叫做异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而成熟叫做异熟总报。

【人、满】,人或者【天】,【人身、天身】,人画一个箭号过来,为什么旁边写一个【满】呢?就是这个圆圈圈,你离不开这个范围,你前世布施多少,你就今生今世享受多少。同学们!布施一定有福报,为什么?春天不播种,秋天就没有收成,这一定的道理,这个非常符合我们今天的耕作的,但是我们要种福田一定要选择,那么当然就是三宝门中就好修福,你去布施了外面的也有福,但是福不如三宝,为什么?三宝体遍十方嘛!能救众生,超越生死嘛!十方三世一切三宝福田为最,一切种福田以三宝为最上乘的福田,你供养外道或者是你供养这一些世间人,这个都是布施,但是这些布施长不出什么的,它不能让众生了生死,没有正知见,不能破迷起悟,所以一切布施还是三宝的布施,在这个戒律学里面讲,若有在家居士供养一个没有修行的佛门,比如说他很没有修行,最烂、最坏的,远远超过,何以故?因为佛门中最差的也远远超过外道,外道你怎么样再有修行就是怎么样?不能了生死,佛教最差的还会叫你念一句阿弥陀佛,简单讲就是说佛道最烂、最坏的,包括破戒、没有修行、烂得不能再烂的,还是比外道好,所以说供养一个佛门里面最差的,也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缘,为什么?这是究竟法嘛!人就满业,身,天就满业,天有天上的这个福报。【别报】。

【末那恒识】,第七识叫做末那(nà),有的人念末那(nuó)恒识,【染有我——生我、法我、无我;净无我——无漏】染有我,什么叫做生我?染有我就是第七意识恒执第八意识为自我,所以第七意识是个染有一种错觉的我,实在是没有我,但是这个我的分类第一个就是生我,所谓生我就是有一个主宰的假的色身误认为是自我。法我是宇宙间认为有一些个体的独立性的存在,法我。无我是修证无为道最后的一分执著,就是你修行到什么境界,说:我无我了,那么这个也是一种执著,所以这个生我是一般凡夫的一种执著,就是对人生观迷茫而不能够肯定透视它,误认为有一个真正的自我,名叫做生我,是一般第七意识的这个执著。所谓法我就是对宇宙观并不是很了解,有我所对待的宇宙存在有认为实体的情况,称为法我,这个法我范围指一切命名的这个宇宙,森罗万象的执著统统称为法我,简单讲生我就是指人生观的迷茫,法我就是指宇宙观的迷茫,无我是指修道上的迷茫,能够这样子的话就是第七意识,我们会了解这是一种很难突破的见地,我们的修行要不在这个地方下一点功夫,三年前的你跟三年后的今天还是一样的,放不下又奈何,净无我那是真正的解脱的无漏,无漏这个就是究竟道,没有烦恼就是清净的无我。

【⑴染有我:染有】,哪一些我呢?就是【我痴、】迷茫在自己的无知的状态之下,无知的定义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愚痴,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这个就是无知的定义,动不动就笑人,你是怎么样坏、你是怎么样,一天到晚花在批评别人的时间,远超过自我检讨的时间,所以我痴不是谁的专利品,正是恰当每一个人的专利品,人们一天到晚费在、浪费在攻击、伤害别人的时间,远远地超过自我检讨的时间,我痴分粗糙的愚痴跟微细的愚痴,粗糙的愚痴你很容易观察,比如我叫你不要有分别心,可以,不管富有的、贫穷的、有权势的、没有权势的,咦!你听听师父讲,这很容易,可是那个微细的执著,就是存留在那个强烈的主观意识里面,比如说你晚上睡觉,或者说你习惯于对自己的渲染,你无形中讲来讲去就讲到我,这个就是一种微细的我,这个老是卡在我们的身上没有办法摆脱,所以哲学家有讲过一句话,他说:你有没有注意到每一个人在讲话,隐隐约约都在称赞自己。咦!我觉得这句话倒是讲得满有意思的,这个就是觉悟到微细的染著那个我痴,我们人讲话讲到一半,咦!就会称赞自己,就会去伤害别人,就会去攻击别人,这个就是一种愚痴的微细的情况.

第二就【我见、】这个到处都是,这个我见是很难处理的一件事情,不管师徒也好,不管夫妻也好,兄弟姊妹也好,这个我见是没有办法的,人除了成佛以外,叫做佛佛道同,他的开始是相同的,因为佛是无相法,这众生如果没有破除我执跟法执,哪一个看法会100%都是一样的?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包容,否则的话你活着会很痛苦的这个我见是一定存在的,二十四个小时任何一个时间、空间,包括你电信局、中钢,包括你一切邮局,包括出家的僧团,这个我见就是没有办法,劫浊、见浊、烦恼浊,这见浊,这我见就是见浊,看法不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看法相同的人,没有,看法相同,那只有佛,只有佛看法相同,我见。

【我慢、】那就更多了,你讲得很有道理,他就不服你,他不能讲几句漏气你的话就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隐隐约约里面就是怎么样讲就是他对,他永远对,这个慢就是不屈服人家的真理,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说,不愿意把自己的意见投入整体性的东西,也是一种微细的我慢,人很希望突出,所以他的看法就会跟人家不一样,那么我不讲几句漏气你的话,就没有办法显示我价值观的存在,人犯了一个怎么样?幼稚病,就是狂妄、无知,这个就是我慢,这个就是我慢。

【我爱。】这个到处都是,这个包括境界的爱,还有内在里面的自我欣思的爱,外在境界我们拼命地追求,还有内在自我的幻想,我们也会爱。为什么?人有两种事情是很难排除的,第一个不迷惑于境界是很难的,第二个放下自己的爱见是很难的,所以这个我爱跟我见是相当的孪生兄弟的,你有“我爱”,当然“我见”你就逃不掉嘛!你有我见,你这个我爱,你就没有办法,是不是?这个我见跟我爱可以说是孪生兄弟,比如说我爱我的太太,那我的太太跟隔壁的人吵架,那你一定说你太太对的,你懂吗?你就会因为你爱你的太太,而落入这个见地上的感性作用,就造成你的错觉,明明你太太不对,你也会说你太太对,这个就是爱跟我见,就会缺乏理性上的东西,就会让我们的公正性偏颇,偏颇,在这个世界上很少一个人说他来侮辱我,我还能够记取他的优点,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

我就有办法做到这样,我这个人也不会吹牛,该谦虚的时候谦虚,你有优点来,你伤害我我一样讲你的优点,这个叫做大公无私,我们人几乎都被我们自己的心理状态搞昏掉就是见跟爱,人很容易受到感情、理性上的蒙蔽,尤其是自尊,所以自尊会蒙蔽理性,你听过这句话吗?太过于强烈的自尊会蒙蔽你的理性的,因为你不服人家,你就拼命地跟人家辩论,辩来辩去到最后都是你对,你不肯放弃也不肯圆融,那么这样子你说你不想活得不烦恼,你都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们如果是一个大智慧的人,我们就不会这样做,众生看法跟我不同,他境界不到我们的地方,那么我们暂时原谅跟宽恕他,比如说我们发个心要出家,别人来攻击我们、伤害我们,这并不重要,因为我坚持要出家,这一条路是一定要走的路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定要走出家的路线,才能够得以解脱,否则没有办法,所以我痴、我见、我慢、我爱随处可见。

什么叫做一个修行人?儒家的思想为什么比不上佛家,差得十万八千里,儒家的思想说:一日三省吾身。这个儒家是一天自我检讨三次,佛家哪里是这样讲,佛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叫你保持秒秒安详,就是二十四个小时都在观照,何止反省三次,一秒钟反省一次,这才叫做功夫嘛!儒家你一天反省三次,你能做什么?那其他的时间你做什么?佛家不是这样子,佛家是二十四个小时都叫你观照你的内心里面,不要讲别人的对跟错,不要攻击、不要伤害别人,你看这个佛家的功夫不是三省哦!那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反省,那一种功夫是无间断的,你要解脱,你不在这个地方下手,那怎么可能呢?儒家的这个思想差佛家那差太远了。

再来,看下边的图:

【阿赖耶】识里面有一点一点的,那就是种子,上面画一个【末那】识,然后卡住了这个阿赖耶识,这个末那识就是【——能执我者】,就是有思想的能力,【(能思量)】。诸位,你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点,能分别跟能思量是完全不一样的,能分别是一种第六意识粗糙的对外境的境界的作用,叫做能分别。现在这里讲的是能思量,就是要准备采取行动,要发号施令了,能思量就比分别就更微细了,能思量。(未完)

唯识简介 01:唯识就是一个开启《大藏经》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钥匙

唯识简介 02:有的人常想要换环境,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心换一换呢

唯识简介 03:玄奘大师因为前世做国王太坏了,他要死的时候也是很痛苦

唯识简介 04:你不要怨恨,这个因果从来不会误人;世间没有冤枉的事情

唯识简介 05:第八意识是无覆的不障碍圣道,第七意识随所生所系会障碍圣道

唯识简介 06:不思善、不思恶,断除了第六意识没有分别,要见本性那就快了

唯识简介 07:当你对自己诚实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欺骗得了你

唯识简介 08:满业就是一种定数的享受,你要享受多少,该有多少福报逃不掉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