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要义113:本经是以你的思想做主因決定总報,以善惡业力的熏习來影響別報

净界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4.05)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4.16)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01--2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01-105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楞严经要义113

楞严经要义113

净界法师宣讲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証了义諸菩薩万行首楞严经》要义。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讲义248面

己五、示仙趣

本经在发明生命的緣起,它的主要的思想就是讲到「真如緣起」,所謂的“真如”簡单的說,就是我們众生本具的現前一念心性。我們的現前一念心性它能夠受染淨諸法的熏习,而显現十法界的差別果報,所謂的「不思议熏而不思议变」。

我們的一念心性在受熏的過程当中,有二個地方的差別:一、約它的体性,是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這一部份是不变的,它不隨過去現在未來的改变。二、約著作用來說,它在不变的当中,它有隨緣的作用,因緣法我們讲即空、即假、即中。這個“即假”就是讲隨緣的作用,即假的因緣变化,從本经上來看有二個因素,會主導我們生命的昇沉:第一個就是你的思想,我們经常生起如理作意的观照,我們在生命当中會产生一种「正氣」,這時候我們的生命是往上超生的。你看你遇境逢緣的時候,你经常用理智來观照,這個人他的身心是种輕飄,临終的時候是往上飄的;相反的,我們遇境逢緣的時候是用对五蘊身心的一种情執,這情執在本经上說是一种貪愛之水,你就會累积很多這种水,水是往低处流是往下降。

所以本经它認為影響我們生命昇沉的第一個因素,就是你思想的迷悟,這個是影響你三界的总報。本经讲得很清楚,你完全是純情的就直接墮入阿鼻地獄,情想均等就做人,当然人也是各式各樣,你是怎么樣的執著,你就做什么樣的人。如果是純想,你是一种理智非常高的人,临命終直接生到天上去。所以它完全是用內心的迷悟,來決定你整個三界的总報,這是第一個,我們讲親因緣,或者是主要的因緣。第二個再考慮你的善惡的业力,這影響到你的別報,你做為一個人,人当中也有快乐也有痛苦,這個因素就是由业力的熏习來決定。所以在本经它是以思想的迷悟做主要的因素,以善惡业力的熏习当作次要因素;以思想決定我們的总報,以业力來影響我們的別報。

這樣的思想《六祖壇经》也有這樣的观念,六祖大師說:「自性若迷,福何可救」。說你修了福報很大,但是你內心当中是一個顛倒的,你這個福報不能在人天中得果報,你可能变成一個畜生或变成一個鬼道,你在卑賤的果報当中去享受你福報因為你的思想是顛倒的,顛倒的思想是下沉的,「自性若迷,福何可救」,福報救不了你的。你把這樣的思想抓住了,你再看本经的緣起你就知道,它主因素是以思想的迷悟,來判定整個七趣的差別。這個观念建立起來,看经文就容易了解…

己五、示仙趣

七趣差別的第五科,显示仙的果報。“仙”有輕便转化的意思,也就是說修学仙道的人他們是透過精氣神的修練,把我們凡夫的凡胎转成仙胎以求長生不老,這叫仙趣。(分三:庚一、总标。庚二、別显。庚三、結示)

庚一、总标

阿难!復有從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他為什么生到仙道去呢?復有從人,“從人”古德的註解中提到有二層意思:為什么強調“從人”呢?因為前面的都是從畜生道過來的,仙道是從人間修成的,揀別他不是從三惡道來的,是從人間而來,這是第一層意思。第二、他是什么人而來呢?這個人做人的時候,他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他厭惡色身的无常,他也厭惡色身的病痛,他对老病跟无常的痛苦很強烈的厭惡,他好乐長生不老之法,因此而精勤的修学的這种人。先把修学仙道的人,他心中的希望标出來。

他有這种希望也不能說錯,問題出在下面: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可惜的是他在修学三昧的時候,他並沒有依止正觉之理(如來藏妙真如性),沒有依止我們的不生滅心。他用什么樣的心態來修学禪定呢?別修妄念,存想固形。他心中自己产生一個妄想,他自己虛妄的想像。他有什么妄想呢?存想固形,他心中一直希望能夠堅固他的色身,使令他的色身能夠不老、不病、不死;他堅固他的色身,他经常存有這樣的希望跟想法。因為有這樣的想法,他怎么做呢?他远離都市的繁华,到了偏僻的山林,或者到沒有人間的海島,总而言之,他就希望到一個沒有人去吵杂的地方來修学他的仙道,這当中就有十种的差別。

這地方就是讲我們一個人的心態,就決定你果報的狀態。蕅益大師說:仙道的特點就是,別修妄念,存想固形。他的這樣存想固形的妄想,蕅益大師說,基本上有二种的差別:一种是依止浮塵根而修学,浮塵根完全是一個色法,他完全是修身的,這种是比較低級的仙道。他怎么辦呢?他就“守精”,让自己的精氣不洩漏然后練氣,把精转成氣,然后養神。经過动靜的修学,守精、練氣、養神,就使令色身能夠長時間的不老不病,延年益壽,這是偏重在修身。

就是蕅益大師說的,依浮塵根而修学。其次比較高級的是依胜义根,那是修心,他想要把凡夫粗重的凡胎,转化成輕飄仙道的色身,他依止第八識的冥想來修禪定,三昧成就以后具足五通,有各式各樣的神通,這是比較高級的仙道。在以下的別显当中,古德的分判它有十种,前面五种是偏重在修学色身的,練精氣神。后面五种,他就開始修学禪定,他有各式各樣的神通显現出來。這十种不管是修身修心,总而言之,都是活在自己的妄想,跟我們的真如本性是不相应的。這個就是先把仙道的特色先做說明。

庚二、別显      個別显示十种仙趣的差別相貌:

行仙   

阿难!彼諸众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阿难!彼諸众生,“众生”是人道的众生,而且是希望能夠追求不老、不病、不死的众生,他內心当中有一种堅固的想法,希望能夠追求長生不老。他怎么做呢?“服餌”是他主要的修学方法,他用种种的藥物去煎製,煎製以后他長時間的服用,用藥物的力量包括自己平常的修練,來助長色身的健康長壽。這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不休息」,也就是說他吃這個藥物不是短時間,是長時間的服用。然后食道圓成,吃煎製的藥物成功以后,他所成就的相貌是地行仙。他的行动特別的輕快,他的活动特別敏捷,但是他的腳还不能夠離地,雖然健步如飛,但是腳不能離地,所以还是屬於地行仙。前面五种仙,他都是以腳活动力量,腳越輕便,他能夠飛得越高,這個仙的層次就越高。因為我們的身体,腳是一個重要的判定,腳越有力量你身体就越好,所以前面五种修身的都是以腳的力量分判。

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行仙

前面是服餌,這裡是草木,服餌是把藥煮熟了而吃,這地方的草木就直接用草木,比方說黃精,他吃黃精、松柏這种樹的枝葉,去榨它的汁,他就直接生吃,吃久了以后就健步如飛。藥道圓成,吃這种草木之藥,功德成就以后,他的飛行就比前面更加輕快了,能夠慢慢的能夠離開地步,而少分的飛行。前面的服餌他还要食人間煙火,到這地方以后,古德註解說:不管草木、金石,第二种仙以后,他基本上不吃人間的飯菜,他吃的東西都沒有经過煙火煮過的,不食人間煙火。

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名遊行仙。

前面是吃草木,這地方是吃金屬跟礦物,他服鉛、汞這种金屬的礦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混合起來。這种金石有什么好处呢?他能夠“化道”,吃久了以后他能夠转化我們人道的這种凡骨,而转成一种比較輕飄的仙骨,骨頭會改变,成功以后叫遊行仙,他甚至於可以在虛空中飛行自在。前面的飛行仙飛行还不是飛得很高,這地方他直接飛到虛空去,飛得更高更远,他的特點就是服金石來改变他的骨頭。

行仙  

堅固动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

前面三种我們看它的內涵,主要是靠外在的力量,吃藥物、草木、金石等等。這個地方他是有一定的修練,以“动止”二种法門來修練。比方說他在动中運氣調身,比方做瑜伽、打太極拳,动中來練氣;其次在靜中養神,在动中把精转成氣,然后在经過靜坐,把氣转換成神。修練久以后,氣精圓成,在动中練精还氣,從靜中練氣还神,最后把精氣神还於虛空,最后行成具妙,這個就是精氣圓成。把精氣神都回归到一念的虛空以后,他就变成空行仙,他不但能夠在空中飛行,他甚至於能夠騰雲駕霧,他的腳能夠站在雲霧当中飛行,无有障碍。這地方就飛得更高,前面的遊行仙还不能夠飛到雲端,頂多在虛空,他是飛到虛空很高的地方,飛到雲端去,而且能夠騰雲駕霧,叫空行仙。

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

這地方的重點在“津液”這二個字。前面的“动止”就是這個人的修練,他可能是一半是动,一半是靜,动一动、靜一靜。但是到第五個的時候,他主要的就是靜態的。這個“津液”是怎么回事呢?他在打坐的時候,他用舌頭頂住上顎,頂住上顎嘴巴就會产生一种津液,這种津液他能夠潤德圓成,他能夠滋潤我們的色身,津液能夠转化成一种正氣,飄然的正氣,所以就使令他的身心特別的輕飄,遊於天上叫天行仙。他不但是能夠騰雲駕霧,甚至於能夠遊行到諸天去,但是他不能夠住在天上,他能夠到天上去見天道人,他也不能吃天上的東西,因為他沒有那個福報力,他还是要回到他的深山、海島,沒有人的地方安住。這地方的主要特點他用“津液”來化成他的氣。前面五种主要是修他的精氣神,以修身為本。

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

“精色”他能夠在打坐当中以一念專住的心,來吸收日月的精华;“精”指日月的精华;“色”雲彩色,夏天天上有七彩的雲彩。也就是說他打坐不完全在房間裡面,跑到外面去吸收日月的光明,吸收雲彩的彩色,把這樣的能量转化成自己的能量,而且他不是一天,他是長時間不休息的吸收大自然的能量。時間久以后,吸粹圓成,“吸”就是吸收日月的精华,“粹”粹取雲彩的彩色,他最后的功德成就以后,变通行仙。因為他的能量來自於大自然,所以他就能夠與大自然宇宙万物互相融通,所以他的心一动,他就能夠跟整個大自然,能夠任運的而沒有障碍。比方說,他能夠到一個高山…我們要從高山爬過去,他不用,他念頭一动,我要從這個高山過去,他就直接從高山穿過去,他能夠穿越高山;比方說,他來到一個海,他也不用坐船,我現在要從大海中走過去,他就能夠從水上走過去。

圓瑛老和尚說:這有點類似五通,因為他的能量,他就经常跟大自然的交合,吸收日月的精华,吸收雲霞的彩色,慢慢慢慢的他那一念心跟大自然二個能互相融通。這就是通行仙、融通,他的心跟大自然之間沒什么障碍,他能夠进入大自然,隨心自在。

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

道行仙的修行方法有二個,咒跟禁。“禁”它的基礎是持戒,他对殺盜婬妄的戒行持得特別的清淨,非常的堅持,非常的清淨,第一個他持戒清淨。第二他精勤的持咒,他以持戒來止息心中的欲望,用持咒來增長自己的正氣。以持咒跟持戒二种的法門而不修息,術法圓成,“術”持咒,“法”持戒;他成功以后,叫道行仙。他不但以持戒持咒,让自己的身体一生都沒有病痛,而且他能夠為人家加持,他就以道法,他戒行的清淨跟他持咒的力量,他隨時為人家治病,為人家驅魔,就是道行仙,他有那個「道」。当然這道是有漏之道,是生滅之道,但是至少他能為為人家治病、驅魔。他就是靠什么功德呢?靠自己的持戒,靠咒語的力量。

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

這個人的修行在修思念,他是怎么的思念法呢?他不是正念真如法,他是打坐的時候不断的去憶念自己丹田,意守丹田,心住在丹田的下面,一方面沉思養神,他把內心安住丹田,让自己的心不要那么躁动、養神;一方面能夠練氣,因為丹田是氣海,一方面養神,一方面練氣,思憶圓成名照行仙。他不断的意守丹田,成功以后名照行仙,照行仙他那個神識,他就能夠在身体当中出入自在,他隨時可以從頂門裡面神識而出去,他也可以隨時回來,他回來以后他的氣息上下能夠交通,色身跟神識互相照应,他心想到哪裡,他氣息就跑到哪裡,他心要出去,他神識隨時可以出去,他要回來隨時回來,他就是從丹田当中,产生這么一個能量,叫照行仙。

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圓成,名精行仙。

“交遘”就是陰陽調合,乾屬陽,陽屬火,陰屬水,我們讲腎水心火。他打坐的時候他把這個水往上提,把火往下降。我們一般的情況,我們身体的地水火風,因為火是比較輕,所以火习慣是往上,水是在下面。那火在上面,水在下面那就糟糕了,你可以想像一下,火在上面燒,上面都沒有水,這鍋子都沒有放水,一下子就把這鍋子燒破了。所以我們打坐的人,他是要把水往上提,要把火往下降,叫念丹,就是上面有水,下面有火。他就是不断的利用靜坐的方式把水往上提,提水降火,让水火能夠交遘以成仙胎。我們拜佛的時候,懺公師父教我們你的腳掌微微的用力,上半身放鬆,他的目的就是把水提上來,把氣往下降,其实你走路的時候也要這樣,走路時要腳掌微微用力,上半身放鬆,要下实上虛。他不管行住坐臥,经常就是提水降火,以此來做一個陰陽的和合,最后成功以后感应圓成,名精行仙。他能夠以水火陰陽的交遘而成就仙胎,長命百歲,生命能夠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叫精行仙。

行仙  

堅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圓成,名絕行仙。

到這個地方要按古德的意思,第六种以上的人多少都有禪定,起碼都有欲界定。這個变化就是他在禪定当中去观照,他在禪定当中思惟宇宙間万法遷流变化的道理。說:宇宙間為什么會变化呢?為什么春天時百花盛開呢?春天一走百花就凋謝?他思惟這個宇宙无常变化的道理,思惟久了以后他就觉悟圓成,內心跟宇宙万法互相的融通。融通以后他有什么樣的功德力?成就絕行仙。他能夠以他的心念來主導整個宇宙的变化,移山倒海,变化四季,他想把這個山從這地方移到那個地方去,他念頭一动山就開始移动,他能夠移山倒海;甚至於他想把春天改成夏天,他也可以把夏天改成冬天,他能夠很自在的变化四季,他能产生這樣的幻術。

這地方本经讲得很簡略,但是你看看『成唯識論』,或者本经后面的「五十陰魔」它有提到,就是這种变化,他的「觉悟」他思惟是認為宇宙間是二分的,一分是常,一分是无常,一分是变化,一分是不变化的,他能夠体悟到這個道理。所以他就慢慢慢慢從变化当中回归到不变化,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当中來帶动变化。当然這個地方跟《楞严经》很像啊,不一樣!它這种变跟不变,這個常跟无常是二分的对立,一分是常,一分是无常,他的常跟无常是二個東西,我們本经讲「現前一念心性」,不变而恆常隨緣,隨緣而不变,這二個是不二的,不变中当下就是隨緣,隨緣中当下就是不变。但是仙道的变化跟不变,它是二個東西,自性執,它是二個東西。

海公《楞严经》讲記他提到一個观念,他說:過去在東北有一個修禪定的修行者,他到山中去找一個仙人求仙術。這個仙人說:你要修仙術,你在打坐的時候,你就思惟宇宙万物是变化的,但是這個变化是如夢如幻是不真实的。他叫他這樣思惟,結果他思惟三個月以后,他就在定中隨時可以变化四季,他可以將春天改成冬天,也可以把冬天改成夏天,就是所謂的絕行仙。為什么絕行,一個“絕”呢?因為絕行是整個仙術最高的境界,他這种仙術是不对外流傳的,不是公開流傳的叫絕行仙。雖然是同樣依止妄想,但是他妄想的相貌各式各樣,仙道产生的結果也就是各式各樣。

庚三、結示    佛陀对十种仙的一個結論。

阿难!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觉,別得生理,壽千万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報盡还來,散入諸趣。

前面十种仙,大智慧的佛陀,把它做一個总結:佛陀說:“是等”以上十种的仙道,他們的特點,第一個仙道要從人中求,你一個畜生你沒辦法修仙道,一定人道才可以修仙道。他是怎樣呢?鍊心,当然还有鍊身,他用運动藥物來練身,他也有用各式各樣的冥想來修心,他修鍊身心。依止有所得的妄想來修練身心,但是非常可惜他不修正觉,他沒有真正的看到我們真正不生不滅的「現前一念心性」本來面目,他还是在生滅的因緣当中打转,這叫「別得生理」。這是另外成就一种延長生命的道理,就是我們前面說純想固形,這是讲他的因地,他的因地是,不修正觉,別得生理。

他的果地是什么果報呢?壽千万歲。我們要知道,人不可能沒有死亡,不可能!他是把死亡延后。所以古人說,不老不病有可能,但是沒辦法不死。他的壽是千万歲,而且他的個性是远離人群,休止深山,他不喜欢跟人群往來,或者住在沒有人居住的大海島,整個都是大海,中間一個小島,他有神通,他也不用坐船,他直接飛過去。总而言之,他是絕於人境,远離人群這种吵杂的环境。這樣的一個果報体,佛陀說: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他还是活在三界的生死轮回当中。為什么呢?因為依止妄想來修学他的身心,所以难免落入流转,不能夠修学《楞严三昧》正念真如,等到他死亡到來的時候,他还是要來到三界当中,隨順他過去的顛倒跟业力,而散入諸趣当中。

我想仙道跟佛道差在哪裡?我們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樣的,仙道是追求長生,佛法追求无生,思考不同。因為你長生,你只要是生,生住異滅,那就是一种生滅法,你是在生滅法当中延長他的生命而已,它本質是生滅的。但是佛法是「无生」,正念真如,当我們的心正念真如是直接去趣入无生。蕅益大師他对仙道,他在註解当中,他有一段的批判,他說:一個人的精神用在追求長生,他的果報只成千万之歲,你的生命千万歲;但是你把人的精神用在修学佛法,而正念真如,最后的果報是大般涅槃,万德莊严。他說:修学聖道就好像你用无價的摩尼宝珠,把它当作彈弓去打黃雀。說這摩尼宝珠是无價的,結果你拿摩尼宝珠去打黃雀,打到一隻黃雀,這隻黃雀也沒什么值錢,但是你把摩尼宝珠給喪失掉了。

在古德的註解讲出一個譬喻說:仙道有一個呂洞賓,八仙之一,他修成長生不老之法以后,他又練成一雙雌雄劍,就对自己很有信心。有一天黃龍禪師在說法的時候,他剛好騰雲駕霧從旁邊经過,他就降下來到法座中去听。听法結束以后,黃龍禪師說:此中有盜法之人,有人盜法。這時候呂洞賓就出來了,他說:我心中有不死之法,我何必盜法呢?我有長生不老的法術,我何必盜法呢?黃龍祖師說:你這個人是守屍鬼,守住生老病死的色身,守屍鬼。呂洞賓就很生氣,他就射出他的雌雄之劍。這時候黃龍祖師他就入《真如三昧》。我們前面讲過,真如是一切法的根本,所以他入《真如三昧》的時候,火不能燒,水不能淹,刀子也不能割他。所以劍射到黃龍祖師前面的時候自然落地,就插在地上。這時候呂洞賓要把這個刀用法術把它收回,收不回來,這時呂洞賓就心生慚愧,就拜黃龍祖師為師父。黃龍祖師就跟他開示,開示以后他也就開悟了,他說:「自從一見黃龍后,方悔從前錯用心。

我們的身心的世界它是生滅的因緣,這個本質是不能改变的,你不管怎么修它一定要生老病死,這個軌則是不变的。所以一開始依止生滅心,你不可能得到不生滅的果。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你拿一盤沙,你不可能煮成飯,不管這個沙是七彩色的,放出多大的光明,它的本質还是沙,沙永远是沙,不可能把沙变成飯,不可能!《楞严经》的观念很好,就是說你一定要成佛,成佛有有佛的根本,你找不到這個根本,你永远不可能成佛,就是『真如』。十方諸佛依真如為根本,所以我們找不到真如現前一念心性的時候,你根本就不得其門而入,你不可能成佛。后來呂洞賓他的思想一改变,欸!心生則种种法生,他依止正念真如的心生起,所有的功德都改变了。仙道的調身、調息、調心,其实佛法不排斥。諸位你看看天台的『小止观』它讲調身之道,調呼吸之道,很多東西跟仙道術幾乎是一樣,但是动机不同,事修是完全相同,理观不同。所以這個地方,不是說它的法門有什么錯誤,而是心態的錯誤,心態錯誤!

己六、示天趣

“天”有二層意思:一、清淨光潔。二、尊貴殊胜。因為天的果報体,他是上品的十善业所成就,所以他的身心世界特別的清淨光明。你看這個諸天他吃東西,欲界天要吃東西,他也是有飲食的欲望,但他那個東西沒有杂,他完全消化,他不用排泄的,所以諸天沒有廁所,他沒有大小便的排泄,所以他的色身特別的乾淨,這是第一點。第二、他的色身特別的尊貴殊胜,他的色身特別莊严殊胜。這是天的二層意思。(分二:庚一、別示諸天。庚二、总結虛妄)

庚一、別示諸天(分三:辛一、欲界。辛二、色界。辛三、无色界)

辛一、欲界(分三:壬一、总标欲天之因。壬二、別示六天之相。壬三、結成欲界之名)

壬一、总标欲天之因   六欲天生起的因緣

阿难!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妾恩愛。

諸天的果報体是怎么來呢?是諸世間人,也是從人道而來。這個人他也想要離苦得乐,他也知道這個身心世界是污浊麤重的,他要追求一個更美好的人身,想要離開痛苦的身心,追求安乐的色身,這個思想是对的。但問題是他缺乏二种功德:一、他不求常住。蕅益大師說:這种人是缺乏出世的智慧。也就是說,他不知道追求真正的快乐之本是「不生滅心」,他沒有去正念真如這樣的一個心,就是缺乏出世的智慧。第二、未能捨諸妻妾恩愛。蕅益大師說:他缺乏出世間的戒定。所以他只能夠受持一般的五戒十善,世間的善法,他还不能完全的捨離正式妻妾的恩愛,不能夠完全捨離這所謂的…我們說的能夠远離邪婬,不能離開正婬。

欲界諸天,這“欲”我們解释一下:欲界天雖然是很清淨,色身很莊严,但是他是有三种欲望:一、他有男女的欲望;二、他有飲食的欲望,他定時間是要吃東西的,來滋養他的色身、三、他要睡眠,他疲累的時候要睡觉。欲界天有三种欲望。他因地当中是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妾恩愛,但是他能夠修习很多、很多殊胜的善法。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81-105目录(未完)

楞严经要义105:你做人的時候貪愛的水太多,會下墜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楞严经要义106:你平常就经常的憶佛念佛,這樣不断的想想想,久了就跟真理相应了

楞严经要义107:地獄的煩惱因中婬欲是列為第一個,它是生死的根本,是万惡之首

楞严经要义108:所有的能量是往低处在走,你在高处是发散你的能量,心要“謙”

楞严经要义109:造了善法要把它隱藏,造了罪业一定要发露出來,发露就能滅掉罪业

楞严经要义110:你夢到一個人往下墜這不是好事情,造了功德相的人身体是輕飄的

楞严经要义111:很多人都認為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沒辦法改变,這观念是不对的

楞严经要义112:有人越用功业障越現前,這個是好事情,表示過去重大的罪业逼出來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