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二总论 11: 我们要很清楚: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的道理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9.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9.12)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楞严经二总论(义贯绪论) 11

楞严经二总论(义贯绪论) 11

慧律法师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33页,中间倒数第五行,▲众生为何不能修定?为什么心定不下来?因为修定的条件太多、太高。其条件如:1.身。这身、身体须得暇满之身,你要修定,就必须有一个圆满之身。什么叫圆满之身呢?就是六根俱全,就是眼耳鼻舌身都要正常。譬如说:你眼睛不好,那么,看起经典就吃力,就会有障碍。如果你的听觉不好,那么,听经闻法就听不到正法的法音。所以,这个六根要俱全,才能够薰修佛法,也才能够进入定的阶段。

再来就是无病无痛。这个是入定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一般佛弟子吃素,都觉得说:这是臭皮囊,随便吃一下,反正都要死!所以,他就不注重健康,然后,稍微三、四十岁,就骨质疏松,就神经失调,身心俱疲。然后,念观世音菩萨,说:菩萨也不保佑我!这个就是错误的观念。无病无痛,才有办法进入定的阶段。如果每天送加护病房、送急诊、打针、急救、装氧气面罩,那都没办法在定中。每天都跑加护病房、急诊,他会烦啊!身心是不二的。所以,我们佛弟子,我们不重享受,但是,我们一定要重视健康。我们不必像世间人,贪着于这个五欲六尘,但是,最起码的这个健康一定要照顾好!所以,在这里你看:你要修定,行!六根俱全,无病无痛,就是不能生病!

 2.心。心要怎么样呢?心——a.要聪明利根、能阅经藏、能解经义。要有这样子的利根、有这样子的能耐,所以,这个心灵才有办法慢慢慢慢的安住,抓到了修定的法门了。b.叫做三障微小,这三障微小通过去、现在、未来。三障微小就是说:要小小的障碍还有办法修行;心灵的大障碍就没有办法!

①叫做报障无,这个“报”,上面要加一个字,就是“果”报,果报的障碍没有了。譬如说:这个人在路上走,也很想修行,可是,被车子一撞,变成植物人,躺在病床上,爬不起来!有心要学佛,现在的心被捆住了,起不了作用,脑部完全没有反应,叫做果报的障碍,要没有。所以,因此诸位要注意交通,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果报的障碍没有。譬如说:你发生了车祸,哇!你坐轮椅了!我们打八关斋戒的时候,有一个人常常推着他的儿子,重度的残障,来文殊讲堂,我们看了很感动!是不是?非常感动!这个就是果报的一种很大的障碍。那么,我就跟他讲:阿弥陀佛!他就: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都念不出来,他会念,但是,听得不是很清楚。所以,你想想看,我们这样一个健康的人,六根俱全、无病无痛,为什么不学佛呢?像这样子,人家推着轮椅,还来打八关斋戒呢!

②业障少。第①个叫做报,是果报的障碍。这个业障少,就是属于后天的,譬如说:干扰比较少一点。有的人很想修行,可是,为了经济,他都很忙,要上班啊。他听这个课很喜欢;可是,要上班、要赚钱,没有钱,过不了现实的生活;水费、交通、瓦斯、电话费、健保、税金……什么统统是税,逼得他不得不去赚钱,这个就是身体的时间上有所障碍。再来就是心灵的障碍要少,才有办法。有的人进入佛门十年、二十年了,仍然没有办法转这个无量亿劫来的习气,你怎么劝他,他就是不听,所以,也拿他没办法,这个心本身有障碍,而他自己又不知道。所以,这个叫做业障少,属于后天,属于身心都有存在的微少的障碍,才有办法!

③个就全部都是论这个心法了,③烦恼障淡薄,所谓烦恼障当然是属于心,有心的人,他就会起烦恼;那么,植物的话,它没有那么明显;动物的话,一碰到忤逆的境界,他就会烦恼。底下说:(“种子”与“现行”俱淡。)这“种子”与“现行”在唯识学里面讲,在“种子”的旁边写一个字,叫做:隐,叫做隐性,就是潜伏着,叫做不定时炸弹,什么时候要起现行,你不知道。埋伏在深层意识里面,叫做种子。我们常常讲:八识田中,八识田中,佛经里面用这个“八识田中”,形容得非常好!我们第八意识就像田地一样,你下什么善的种子,你就得善果;你下恶的种子,你就一定会得恶果。就像我们种这个田,种瓜,你就得瓜;种豆,你就得豆,你种什么因,你就会得什么果。所以,这个种子叫做隐性。

与“现行”,“现行”的旁边叫做:显性。就是说,譬如说:这个人嗔恨心很重,他就埋伏在这个种子里面。譬如说:一般的黑道大哥,你跟他讲二句话,就开枪,显性就出来了,他这个暴恶之性,马上立刻就显现出来了!所以,隐性是代表可怕的潜伏的意识;显性是代表可怕的一种心灵的动荡的举动。所以,这个动荡的举动,起这个贪嗔痴的心,他又会薰习变成种子;这个种子又埋伏起来,又变成将来的现行,所以,种子起现行,现行又薰种子。因此我们只要培养到不好的习气、接触到不好的朋友、接触到不好的恶知识,那么,就很难修行!因为种子不好、现行也不好。

所以,聪明的人,会选择大善知识依止;会选择好的道场;会选择好的、善良的人,跟他一起做朋友,这是很聪明的人。物以类聚嘛,因为这个薰习是很可怕的东西!这个熏习,我们今天来讲,今天大家在听经闻法,熏习有多可怕?我今天在这里放一块钻石,深入佛法的人,了解因果的人,在讲堂这里听经,这一块钻石放三个月、三年,它一定不会掉,没有人敢碰这个常住的东西,一个都不敢!这个是常住的东西,谁敢呢?可是,他如果是很恶劣的人,恶劣的人,他就会抢啊!所以,我们就了解,那个种子跟现行有多重要!是不是?

 34页3.能发菩提心。前面就是:身要六根俱全;心的障碍要少;第3要能发菩提心。 4.要具闻思修。解了全盘佛理,全部的佛理。所以,佛经是一,是不二法门,禅、净、律、密,到最后都是平等。譬如说:《华严》讲一真,一真就是绝对;《法华》讲无相,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也是绝对的;禅宗讲:即心是佛,即心即佛,那就是绝对嘛!对不对?《维摩诘经》讲不二法门,即心清净,清净心就是净土,它还是不二嘛!我们讲密宗的大手印,大手印就是无印,无印叫做大手印,大圆满法,就是无一法叫做大圆满法,所以,密教到最后,它还是一样。显、密、性、相,其实都是一样的,是不二的。深入禅理、禅事,解无上法。

▲偈云:出离欲界,弃绝杂染,专注不散,不动明觉,真修实证,三昧总持。我们要出离欲界,这个“欲”就是对五欲六尘的贪染,换另外一个角度说:我们在这个世间,无论你执着的任何东西,都没有一样东西带得走!我们一定要很清楚,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的道理,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其实,只是来作客的,我们的生命很快就会消失。我们身体长得很快,很快的老化;但是,心灵却不会充满着智慧,我们老得太快,心灵的智慧却成长得太慢!所以,我们不懂得佛法的真理,难以出离这个欲界。为什么要弃绝杂染呢?我们今天为什么会活得很痛苦呢?就是因为杂染。这个“杂染”当然是指贪嗔痴、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如果我们的心能专注不散,了悟万法本来不可得,自性如如不动,专注在歇即是菩提的功夫,心如如不动,心明觉不乱,真修实证,三昧总持。

什么叫做“不动”呢?谓不动贪念、不动嗔念,不动妄想!这个“妄”就是痴,“痴”就是无明,它很难掌控!很多人事情发生以后,起了贪念、动了嗔念,最后才忏悔,正因为他对妄念的观照力太薄弱。因为观照力太薄弱,所以,没有办法强制的力量,除贪、除嗔。

那么,我们为什么动这个贪念?因为我们愚痴。我们为什么动这个嗔念?因为我们愚痴。所以,痴念妄动就像树木的根,你只要有智慧;所以,砍这个树从根下手——就是无明,所以,这个妄想就是无明的意思。你从根下手——无明下手,破无明,就见清净法身。为什么叫做无明呢?执着、动念叫做无明,所以,禅宗里面讲:动念即乖,动念即乖,清净自性,本来就没有种种的知见。所以,六祖讲:无端起知见,就是清净心莫名其妙的起了执着的观念,众相本来就是空,莫名其妙的起妄执、妄分别、妄动,那就会贪、嗔一直起来,一直起念头。所以,当一个人的习气养成的时候,像年轻人火气很大,他的习气养成以后,他每次都用生气来解决、每次都用暴力来解决。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贪、嗔、痴的可怕!所以,我们不能动到贪念、不能动到嗔,这个“嗔”包括恨、嫉妒、排斥、攻击,这个都在“嗔”里面。这个“嗔”有暴劣的行为,意思就是说:有强大的攻击性,也算是嗔念。所以,我们讲话不要有攻击性。 

何谓“离杂染”?什么叫做“离杂染”?谓其心从杂染中抽离而不动,因此远离恶的境界、远离恶知识、不好的朋友,就是离杂染,抽离而不动。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要把这些妄念抽离。

所以,圣人不是没有念头,只是他所有的念头都是不执着;他所有的念头都是不伤人;他所有的念头都是没有分别。我们讲:圣人无念,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圣人无念,就是什么都不想吗?不是!圣人所谓无念,是没有执着的念、没有贪念、没有嗔念,不是没有慈悲的念头啊、不是没有喜舍的念头啊!所以,佛陀所讲的无念,是指没有执着的念,不是说:完全没有念头,只要是人,都会有念头,圣人当然也会有念头;佛陀当然也会有念头,佛陀所有的念就是正念,正念就是无念,无执着、无分别、无颠倒的念。所以,我们要清楚,我们的内在里面,有般若之念,大智慧的念头,念念与般若相应,念念都有智慧,念念般若,就是念念无念。

所以,我们要了解,什么时候讲无念?什么时候讲有念?在破除执着的时候,讲无念,佛无念,进入无诤三昧。在作用的时候讲有念,有大慈的念、大悲的念、大喜的念、大舍的念,当然有念了。有大菩提心的念、有救度众生的念、有了生死的念,怎么会没有念呢?有解脱的念头啊!是不是?圣人,讲无念也对,讲有念也对,是看你在哪一个角度。

4.三昧总持具体作法, 欲证三昧,须发长远心,修习真不动行。何谓真不动行?谓常自以种种方便摄心不乱,行住坐卧不动贪、瞋、妄想等念,常乐坐禅;久修此行,令心水沉静、澄清,三昧总持即现前证得,得现量智,此是不动行之总相。欲证三昧,须发长远心,修习真不动行。什么叫做真不动行?谓常自以种种方便摄心不乱。

什么叫做方便呢?你记得!用尽一切办法,站在你的时间、空间、你的立场,作最正面的观照,正面的观照。譬如说:你给这个儿子或者是女儿气得半死了,你在修行当中,感觉儿子、女儿很困扰,不去教育他,好像这个爸爸、妈妈不够爱他;可是,要爱他,他不能体会,一天到晚往外跑,这个时候,你就要方便摄心不乱了,这个时候该怎么观照呢?我做父母亲已经尽力了,孩子自己不会想,我也没有办法,各人有各人的因缘、各人的福报。所以,有时候,父母亲不一定有办法、有这个能力,改变自己的儿女;但是,父母亲能够找到一个大善知识、好的环境,这个就是父母亲的责任了,再来就看孩子自己本身了。那么,你的心就会不乱了。譬如说:你在家看电视,说:儿子啊!来来!十点到十一点有佛教节目,来来!听一下师父怎么开示啊?这个儿子有这个因缘,慢慢的引进来了;儿子不看,因缘就不具足嘛!是不是?

我们这里,很多的师姊很用功,她的老公载着老婆来这里,但老公打死不进来,文殊讲堂不晓得哪里得罪他?会载老婆来修行,共修、念佛、听经统统到;她老公一辈子打死都不跨进来,一步都不进来!为什么?缘不到啰!所以,你就观想:老公载我来已经不错了!是不是?要这样观想一下。所以说:这个佛门啊,没有缘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已经到门口了,是不是?没办法就是没办法!

以前我们讲堂的对面,就是这个汽车修护厂,这个汽车修护厂,我一直感叹没有善根,为什么?汽车修护厂在文殊讲堂对面,这样跨出去几步正面,还门当户对呢,他不进来就是不进来!有一天,来了一个,我好高兴,终于,等待了好几年,这个汽车修护厂里面的师傅;他们叫做师傅啦!到文殊讲堂来,我看到他是非常亲切,面带着微笑,然后,他第一句问:我想说,他可能要拜佛,他第一句话问说:师父!请问厕所在哪里?你看看,严重吧!严不严重啊?我一听:喔!没办法!没辙!厕所?在那边。没有根,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们要方便摄心不乱,行住坐卧不动贪、嗔、妄想等念头,常乐坐禅;久修此行,令心水沉静、澄清,三昧就是正定,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即现前证得,得现量智,此是不动行之总相。

又,以一正念摄一切念、伏一切邪念、止一切妄念,这个就是奢摩他之不动。所以,刚开始,你注意看喔,为什么讲伏呢?因为它不是断。到了大般若智慧,就叫做断,伏就是我们平常过程的功夫,叫做伏。

叫做奢摩他之不动,“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然非修令心“无念”,以无念不可修,以众生不可能无念;有心必有念。而且诸佛也不住无念,为什么不住无念呢?他会动念啊,不会安住在无念啊!所以,诸佛菩萨也是有念;但是,那个有念也是解脱,无念也是解脱;众生,有念也执着,无念还是执着。所以,心迷跟悟的问题,不在有念跟无念。众生,有念就是有所执着跟分别;无念,就是懵懵懂懂。悟道了,有念,就是有大般若智慧的念;无念,就是无执着、无分别。所以,迷跟悟,这个有念跟无念的诠释是完全不同,同样的名词,但是,二者之间差异很大。也不断念,因为念头不能断。是不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哪一天没有念头呢?时时刻刻都有念头,包括你晚上在作梦的时候,无意识的念头也会产生啊!

 底下这一句要注意看:诸佛做什么功夫?但念念正念,念念无染无邪、无妄无杂、无乱无失,念念纯一真实,犹如真金,犹如金刚,意思就是:佛不是没有念,你看,只是念念都是正念,只是念念无染无邪,他心、心灵的精神作用,所有的作用,都不着、不住、不杂不染、不乱不失,念念纯一真实,犹如真金、犹如金刚,具足无量功德,如是即是诸佛如来藏心。

是故修三昧者,应先於诸佛的毗尼,就是持戒要清净。三摩地(定学),以及般若等(慧学),这是三无漏学,具足闻慧、信受、思惟、通达了知,得殊胜解,正信坚定。所以,师父再三的劝大家:听经闻法是修学佛道一生一世的功课。你看,你要通达了知,得殊胜解,正信坚定,都要怎么样?要具足闻慧,有闻慧才能信受,有信受才能正思惟,才能通达了知,这一步一步来啊!不为一切邪伪愚妄所惑乱,邪见、虚伪、愚痴、妄想所惑乱。具如是资粮,然后正式起“正修行”。

正修三昧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性习相近的法门,像我们讲堂,全部都是以念佛为主。或禅、或净、或密等皆可;其实,禅、净、密,诸位!这个都是一种手段跟方便,终究的目的是三昧。所以,你念佛还是要念到念佛三昧,一心不乱。为什么我们昨天讲:极乐世界不是物质世界呢?在《弥陀经》里面讲:若一日至七日,怎么样?一心不乱,可以知道,要进去极乐世界,要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不是物质世界了。清清楚楚,清清楚楚!

以“一正念到底”为主,以其他相近之法门为辅。此一念者,或念佛、或持咒、或作禅观、密宗观想、净土观等。以如是正念为手段,而修於正定,也就是以一念法门“总一切法,持於一心”,其实,到最后就是一心。所以,师父一直再三的强调:八大宗派都不能离开佛陀的心,我们不须要有门户之见;也不须要有山头主义;更不须要批评、攻击其他的宗派,因为法法都是真如平等。广钦老和尚讲那一句话最了不起,他说:你根本就不要管别人在演什么戏,好好的管住这一颗你自己的心。这一句话听得懂啊,OK了!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通!人家要演什么戏,是人家的事,跟自己的生死没关系的,统统放下!是不是?你看了一个修禅的禅师来,我们合掌令欢喜;上师、仁波切来,我们也合掌令欢喜,赞叹!是不是?为什么?八大宗派都是平等嘛!那我们讲堂适合净土,弘扬净土、念佛,我们好好的修自己的,不要说别人不跟我们这样做,就说别人是魔,这是不可以的。这个变成有高跟低的心态了,不了解佛的心法。

佛在《金刚经》里面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什么意思呢?八大宗派都是契入毕竟空嘛,只是手段、方法不一样而已嘛!契入究竟三昧毕竟空,答案都是真如自性平等。因此只要动一个念头说:我修得比你行!这个念头就坏了!只要认定说:我这一宗决定比你那一宗还好!动到这个念头,也坏了清净心。为什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好好的体悟佛的用心良苦,不能一味的执着自己的法门最高超、最殊胜,赞叹得不得了,把其他的宗派贬低到一文不值,不跟你看法相同,像是罪人、恶人、罪不可赦之人一样的,这个是哪门子的佛法呢?这连佛的心,门都没摸着边儿?是不是?谈什么修行呢?不能说:意见、看法跟我们不一样,法门跟我们不一样,就把别人贬到一文不值,这哪是佛法呢?应当要给予最大的祝福跟尊重,和随喜赞叹,这样才是一个大修行人嘛!是不是?名之为“理事具足三昧总持法门”之具体作法。

翻过来,36页,(义贯原文)第5.修三昧莫退心。行者修三昧时,若碰到世法或出世法有所不顺、挫折、或打扰,乃至横逆、恼乱,或于法上值遇困难、障碍时,切莫起退切之意。在这种时候,有些人就会以“无所得”之理来宽慰自己,进而用来逃避当前的困境;如是逃避已,便觉得如释重负一般,然而却中止修行,废本所修。须知,这便是所谓的“退心”、放弃、向困难投降,亦即是懈怠、放逸之徵(征)。因此,这可说是“未战先降”,并非真的“看的开”,亦非“一切放下”之真义。这实是前进受挫时,心里暗中为自己开脱的自慰之词,即是合理化的藉口——心行微妙,能自诳惑,慎之慎之(不要被自己的妄心骗了)!

行者修三昧的时候,若碰到世法或出世法有所不顺,这一段特别给出家、在家打一个强心剂,无论如何,不能退道心,退道心很可惜!行者修三昧正定的时候,如果碰到世间法种种的逆境,男朋友不要你了、老公不爱你了、老婆跑掉了、没钱了,当然这个很苦恼了;种种的不顺,或者是出世法有所不顺;为什么不顺呢?因为他没悟,没悟啊!

我看了这个徒弟,跑到外面去参,参了以后,又跑回来佛兴寺;跑回来佛兴寺又跑出去,又跑回来!他的上人是慧律法师,我讲的法,他从来不听,他去外面一直想要找出一个什么样的善知识,不知道清净心、自己自性就是善知识。跑到外面好几次,上次去开会,咦?又回来了!我说:法X师!喔!我们又见面了,你又回来了!师父啊!我业障很重,都到处跑,我现在回来安住了!最近又跑掉了!你看看,一个这么简单的“安住”,没办法!没办法就是没办法!他一直拼命的想要修行,一直往外冲,一直想要冲出一个什么东西出来,一直想要把它修出一种东西出来,他不晓得这样叫做错误的方向。歇即是菩提,往外冲,怎么找得到修行的根本?要往内嘛,佛教讲的内观、内观嘛!是不是?自己清净自性就是大善知识嘛,清净自性没有开采出来,你往哪里冲呢?所以,这个也是论各人的因缘和业力呢!这个还不能怪他啦!是不是?

 底下说:有所不顺,或者是挫折、或者是打扰、乃至横逆、恼乱,或於法上值遇困难、障碍的时候,切莫起退却之意。千万不要这样子。在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会以“无所得”之理来宽慰自己,反正无所得嘛,我冲来冲去也是冲无所得。可是,不冲就不知道无所得。有的人讲:师父!您在修什么?我说:修“无”啊!他说:“无”须要修吗?我说:不修,你就不知道“无”!他说:师父!这个不是冤枉吗?我说:不经过冤枉,就没有正确,就没有实际。我们的生命当中,一定要过一段错误的日子,一定要经过很大的挫折,然后慢慢的领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慢慢回归到冷静和理性。

我觉得我的一生,就像黄河一样,黄河,长江、黄河,发源在巴颜喀喇山。刚开始的时候,像我年轻的时候,哇!那个精进勇猛啊,脾气也很大!人家打电话来,要请助念,半夜一定到!这样勇猛精进,参加佛七,十三次精进佛七,个性还是很强!就像这个黄河下来,由这个高山下来;因为那时候,脾气难以降伏,那个黄河澎湃的水,波涛汹涌;年轻的个性就是急啊、暴啊、强硬,像黄河的水一样的。那现在师父的心境呢?就已经快入大海,黄河入大海的时候,这个水是平静的,平静的,他心境到那种功夫,心自然平静的。长江发源于高山的时候,也是澎湃啊、水流湍急啊;到要出大海的时候,水流也是平稳的。

所以,一个人生命当中,能进入到融入到整个团体,进入无诤的世界的时候,已经达到无所求、无所得、无所诤的时候,能宽恕一切众生,就表示这个人要进入大海。大海是表示什么?表示我们的彼岸,大般若智慧就要现前了!你看这个人还在斤斤计较,稍微一点小事,一定要攻击、伤害、挑拨离间、是非,这个人连门都没摸到,不可能进入佛的大般若海的领域,不可能的!我现在的心境就是这样子,快进入大海了,也已经进入大海了。

说:师父!那您到什么功夫呢?我告诉你:我今天在这里讲经,明天说一句......当然是开玩笑的话啦!所有法师统统离开我,我自己惭愧,无德无能,所以,出家众跑到一个都没有,我不怪你们,我好好的反省,我无德无能,所以,留不住徒弟,你们走吧!我绝对不会动念。明天所有的居士;当然明天没课啦。下个礼拜,一个都没来,那就接受这个事实:我无德无能,讲经说法,一个居士都不捧场,是师父福报不够,业障太深,讲得不好,不能怪在家居士,那么,就是收摊的日子,我们的缘就没有了!好!跑到没有一个,法师也跑掉了、在家居士也跑掉了,心怎么样?还是要如如不动,还是要如如不动,老来就是孤独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剩下一个!我就会去请那个保全的来,看着101室,然后,就不用上课,一切就随缘,没人嘛!怎么上课呢?心要这样子,也不须要难过,缘起缘灭,对境寂然,常不离佛,动静一如,是名大悟,了悟万般皆是幻,不顺是幻、挫折是幻、打扰还是幻,一切横逆,皆是如梦幻泡影,顺境、逆境统统是幻,没有一样不是幻。那么,我们有缘,有缘就大家聚集一堂,好好的听经闻法。

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师讲台语):搞东搞西,搞天搞地,搞生搞死,一样也得不到!这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精要。用国语讲就是:就是:搞东搞西,搞天搞地,搞生搞死,没得搞,搞不出所以然!为什么?诸法毕竟空。但是,没有经过了种种的挫折和逆境,你体会不出什么叫做无所得,绝对体会不出来!诸位!我在大学一年级学佛的时候,就听到这一句“无所得”,整整体悟了三十年:喔!原来如此!三十年!

以“无所得”之理来宽慰自己,进而用来逃避当前的困境;如是逃避已,便觉得如释重负一般,然而却中止修行,废本所修。须知这便是所谓的“退心”、放弃、向困难投降,也就是懈怠、放逸之征。因此,这可说是“未战先降”,并非真的“看得开”,亦非“一切放下”之真义。这实是前进受挫折时,心里暗中为自己开脱的自慰之词,也就是合理化的藉口——心行微妙,难以观照。所以,一般都是自诳惑,能自诳惑,就是会自己欺骗自己。慎之慎之,意思是说:(不要被自己的妄心骗了!)

本经修断之次第分二大阶段:(一)说咒之前(指佛重说神咒)——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所谓“分别”就是后天性的,后天教育学习,让你执着的。我们后天的教育,就是分别我执跟分别法执。为什么叫分别我执呢?我们从小都是讲“我”,摄取宇宙间少许的四大的元素——地、水、火、风,错认为这个色身就是“我”,就是分别我执。分别法执,对种种诸法安上一个名词,加以执着,就是分别法执,那是山、那是水果、那是树木,不知道那是缘起性空的。

也就是“破妄”,破思议法,破六识所摄虚妄,而得明心,为什么要破六识所摄的虚妄呢?因为能缘之意识、所缘之境,皆不可得,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嘛!所以,要放下那个虚妄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修行。而不是说: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某一种目标,叫做修行。动念追求,就错;不动念追求,更糟糕!佛法困难在这个地方。动念追求,是思议法;不动念追求,为什么?连精进都谈不上了,那就懒惰了!佛法困难在这个地方,哎呀!动念也不对,不动念也不对;追求也不对,不追求还是不对,那到底我们要怎么办呢?是不是?它就是要慢慢的来,慢慢的来。所以,大学教授碰到佛法,也是二个字;没辙!看不懂、搞不来!

 破思议法,破六识所摄虚妄,而得明心,了妄达真,为什么叫了妄呢?达真呢?了悟这个妄心本自虚妄,妄、妄心就是在清净心中晃动,我们误以为真。譬如说:我们起一念嗔心,其实,这一念嗔心没有必要的,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父母还没有生我们,这个嗔恨心本身并不存在;我们死了以后,这个妄心、嗔恨心还是不存在,你现在起嗔恨心,其实是心灵智慧的负担。对不对?你现在起贪心、执着心,这个都是清净心的负担。我们每天就是给自己心灵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因为我们着境以为实,我们执着这个境界,以为是实在的。所以,不知道说:这些妄动本来就是虚妄的东西。了妄达真,就是通达一切妄心和妄识、妄境,放下......彻底放下,就像水慢慢的澄清......一步一步来。属见道位,得“比量智”。

(二)说咒以后——持咒修定,就破“俱生我执”,俱生我执就是先天的。有的人,后天的执着很少,但是,你不要激怒他,激怒他以后,他那种先天性的执着就显现!所以,我们无量劫来,与生俱来就执着,就有这个执着的本能,只要没有碰到佛法,注定我们的人生,要过一辈子的痛苦,我们每天都在制造执着;我们每天都在制造仇恨;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心灵的垃圾,不懂得心灵的环保,我们只知道把家庭的环境打扫干净,也不知道怎么样把心灵打扫干净?如何来处理内心里面环保的问题?我们常常讲:要环保,要环保啊;可是,心灵的环保,贪、嗔、痴,却不知道从何下手?不会、不懂,也没有福报、因缘,碰不到正法。

所以,持咒修定,破“俱生我执”、“俱生法执”、破七八二识所摄之妄。这个“七八”,就是第七意识、第八意识,“七八二识所摄之妄”,在旁边写着:非凡夫二乘人所能了解。这个不是凡夫和二乘人——二乘人就是声闻跟缘觉,有办法了悟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的微细的执着关系,这个是没办法的!凡夫对粗糙的境界,都没有办法去观照,何况那种微细的七、八意识。

所以,我告诉你,要破这个第七意识、第八意识,你只要听我的话,用薰习的方式,什么道理统统不要讲,每天定功课念佛......把后天的分别,这些因缘、恩怨,记得放下!再来,放佛号:阿弥陀佛......因为种子会起现行,现行又薰种子,种子又起现行,现行又薰种子,阿弥陀佛……就一直薰习…….这七、八意识就在念佛当中就一直转......一直转。我用一个比喻,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保证。(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一套(全)

楞严经二总论 01 : 人死后念经、念佛、超度有没有效?答案:不一定

楞严经二总论 02  楞严经是众魔的克星,有本经住世则正法得住持世间

楞严经二总论03 : 去挂单别的道场不要一直提意见,你要掌握时空性

楞严经二总论04 : 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别人没问题

楞严经二总论05:真正的持戒:不敬持戒、不轻毁戒、持犯一如是名持戒

楞严经二总论 06 :对世间彻底没有意见就是没有见浊,就是彻底摆平自己

楞严经二总论 07:  任何法门修证成就的时候,都以三昧来表示

楞严经二总论08 :一切修行都在禅定中;一切修行皆是为了成就三昧

楞严经二总论09 : 三昧是超越生死必修之道。诸佛菩萨都在定中解脱

楞严经二总论10 :女众修定障难较男众为多,因女性较情绪化多不稳定

史文章阅选读一

史文章阅选读二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