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11 : 不能用色身求菩提,也不能用心求菩提,停止追求才是菩提
维摩诘所说经 11
【护彼意.】护彼意,意思就是随顺众生,护彼意就是说这个人明明不讲理,不要跟他太过于..,不让他生气,顺他的意思,这也是菩萨。
【随禅定.离众过.】真正出家有三法,能够降伏我们的烦恼。
第一、一定要持戒,第二、你要学习放下,有禅定的功夫,第三、要多听经闻法。
持戒、禅定、智慧,你才能离众过,持戒能制伏我们的烦恼,让我们对五欲六尘的追求会比较少,因为戒的力量,制戒,戒就像划一条线,线的那边是地雷,跳过这个界限就被炸死,所以,持戒,八宗共修,每一宗都要修持戒;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心,禅定你才能伏住烦恼,智慧你才能与佛性相应。所以,随着禅定离众过。
【若能如是.是真出家。】若能这样才是真正出家法。
【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就是修清净法。
【所以者何。佛世难值。】难值;很难遇到,遇到佛陀还不出家,很可惜。所以,维摩诘居士知道他们不得出家,所以,劝大家发大心出家,走出家这条路。
【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没办法!不可能!我问你,哪个人出家,父母亲会允许,除非他父母亲学佛,就像法照师,孙先生、孙太太都学佛,没话讲,一下子就让孩子出家。像我,不可能!我父亲一开始不了解,回到台北就大声骂,现在就了解,因为,我出家之后..,现在稍微有点钱,有孝顺有差别,他不知道出家会有这么多钱,他不知道,世间法,一开始,兄弟也不能接受,想不通我为何要出家,不可能,我们这里三十几位,到现在三、四十位,哪个同意出家,对不对?有的不是父母亲,有的是女朋友不让他出家,还到这里谈判,谈判喔!没几个父母亲愿意让孩子出家,可以这么说,非常之少,我告诉你!别说我,后面那尊也偷跑出家,一样,不然,你问他,问他是否用偷跑的?他做模范给我看,我不偷跑,哪有可能在那里等,等、等、等..,等一辈子,等到何时?上次,我要出家,师妈不同意,我就告诉她;你若不同意,不然,我等你百年之后,我还是要出家,幸好!我没等她百年之后,我若等百年之后,师妈到今天还活着,我到今天还不能出家,说真的,话说回来就是这样,等师爷、师妈往生,我才剃度,哇!万一换我先往生,那怎么办?这不稳当。
所以,我告诉诸位!若听佛陀的戒,这条戒律不要听他的,这条戒律听我的,无论父母亲是否允许,全都要出家,因为..,我告诉你!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律,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律,还没有一条父母不听,不得出家,不用烦恼,有因果我替你担,不用烦恼,说真的,除非很严重。像我们这里有一位,他父亲告他,告他出家,抛弃他,现在接到通缉单,变成通缉犯,全世界只遇到这个父亲而已,我不曾遇过父亲告儿子,告他抛弃,我第一次听到,还是我的徒弟,实在真是的,他还得出庭,知道吗?现在在通缉,说起来实在很凄惨!父母不听,我的意思是说若熬得过就尽量熬,听得懂吗?你若真的有心出家,不必管那么多,能赖皮尽量赖皮,赖皮,若等父母亲答应出家,我告诉你!你没希望!稳死的,我不骗你!不可能的事,哪一个..,我们这里三十几位哪个是等父母亲点头才来的,没有,我都教他偷跑,说真的,你调查看看,不可能!
所以,法道师姓何,他的女朋友姓许?姓许吧!谈一谈,我说;你何苦呢?真的啊!何苦谈恋爱,怎么那么巧,一个姓何,一个姓许,何苦,真是的,这句我老是记着,上次,我被法道师笑得合不拢嘴,何苦谈恋爱?真的,所以这很辛苦,因此,你不用烦恼,父母亲不允许,照常要出家,有因果我来担,不然,你问后面那尊,后面那尊也是偷跑,我们的模范生;释迦牟尼佛,听录音带的人不知道我后面那尊是谁,所以,要讲出名字,我们的模范生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是偷跑,不然,你看经典是否写得很清楚,半夜离城,对不对?他用偷跑的,自己偷跑,却教人不要偷跑,哪有那回事,要跑,跑,不要被抓到就好,还是要跑。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你若发无上道心,心就超越三界,在形相上虽然有束缚,外相虽然现在家身,但是,这才是真正出家。
【是即具足。】你若能发大心,虽然是白衣而言,虽然是俗家人,能发无上道心就是出家,具足戒行,出家本来就是要离开恶道,若在家能发大心,你就具足,这就是一切道。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阿难。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阿难是持佛的法藏,所以,他是多闻第一。在经典里讲,讲阿难的俊美,在历史上来讲,除了佛,在经典记载,除了佛的庄严,没有一个比阿难还英俊,所以,佛当时在世,这些女众看到阿难,如痴如醉如狂,一面倒,阿难走到哪里,人家爱到哪里,没有办法,也是业障深重的人,他又不毁容一半,一半变成黑白郎君,长太美难修行。所以,阿难有梵行难,就是有女色的灾难。
【阿难白佛言。】读a nan还比较好听,过去有一位法师他说我读a不对,他说一定要读o,他说读a没有根据,我告诉你!读a才是有根据,日本翻译一定翻译a,没有人翻译o,所以,他在讲经当中,他一定会读o nan白佛言,不太好听,读onan,回到他家;o ba,称他父亲为;o ba,称母亲为;o mu,o mu他妈妈听了说;你现在在喊什么?他哥哥称o ge,妹妹;o mei,o mei,弟弟;o di,o di,能听吗?o nan白佛言,读起来不太文雅。
【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想起过去,【世尊身小有疾.】佛陀示现生病,【当用牛乳。】佛须喝一点牛奶。【我即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立。】因为还没化缘到牛奶,在他家门下站着。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就对我说,【唯.阿难。何为晨朝持钵住此。】住此就是站着,你为何这么早站在这里做啥?一定有原因。
【我言。】阿难就说,【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
【维摩诘言。止止。】不可以这样,【阿难。莫作是语。】不可这样讲。
【如来身者.金刚之体.】经典记载,小乘人是金刚骨,全身的骨头都是舍利,小乘人骨头是舍利,但是肉不是舍利;大乘,佛内、外全都金刚不坏身,所以,佛陀全身是舍利子。你若到佛陀之处,我要供养佛的舍利,佛只要伸入鼻孔,随便绕一下,顺手就给你。不用讲佛,过去有一位密宗的金刚上师,是活佛,他就修到这种境界,唉!活佛!活佛!我要供养舍利,我没有舍利子,他说;你稍等一下,拿一颗给他。那种修行,修得很惊人,那种功夫,我没有,我没办法!这实在是菩萨示现,所以,凡夫之体没办法!如来身者金刚之体,为什么?
【诸恶已断.】佛是断一切恶,【众善普会.】佛是修一切善,普会就是一切统统集合在佛的身上,众善普会;普就是一切,会就是集中,一切善都集中在佛的身上,他都做,什么善都做。
【当有何疾.】哪有说佛会生病?佛生病是示现的,【当有何恼。】佛怎么会烦恼。
【默往.阿难。勿谤如来。】默然而往,阿难,勿谤如来,你说佛陀生病,这是不了解,佛陀是不会生病的人,他是金刚不坏之身,你说佛陀生病,等于是诽谤如来。默往就是安静,默然而往。
【莫使异人闻此麤言。】这个麤跟粗恶的粗一样,不可让异人——所谓异人就是不信道的人,或者是没有信心的人,或者是信心不够强的人,听到不同的话,这个异人专指没有信心、没有信仰的人,唉!不要被没信仰的人听到,没信仰的人说;啊!佛自己也生病,那怎么可以。闻此麤言,麤言就是说佛在生病。
【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人家会当笑话,阿难,你不了解佛是示现的,而认为他在生病,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听到佛在生病,会被当笑话。
【阿难。转lun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这样他都还不会生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无量福会就是集一切福,【普胜者哉。】普胜就是超过一切,意思是说转lun圣王一点点福,就感应不生病,哪里说佛陀修无量善还会生病?无量善,超过一切最殊胜的人。
【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恥也。】你应该了解,你应该回去,你不要一直执着不离开,这样会增加对佛的诽谤,不可使我等受到恥辱。
【外道梵志】外道的梵志,凡是修行的同伴叫做梵志,外道统统称为梵志,不要被外道梵志听到,【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若被外道听到,嗯!连自己的病苦都救不了,【而能救诸疾人。】哪有可能..,【可密速去.】你要静静地赶快离开,你不要再说,不要被人听到,【勿使人闻。】不要被人听到。
【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因为法身是无相,是金刚不坏之身,如虚空般,它是实相法,本自不生,本自不灭,如来身就是法身,阿难,你难道不了解吗?
【非思欲身。】思欲身就是说人有欲望,动到念头的欲望,佛没有欲望的烦恼,他是无漏身,他是超出六道轮回,他不是众生的肉身,非三界有形相,他是不生不灭的涅磐,他不是凡夫的思欲身,众生都会动念头,有欲望,佛不是这样。
【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因为法身是微妙的,妙觉上境,世间的欲望不能污染他,心也猜测不到佛的境界如何,超出三界,所以,三界之内都是有漏,佛是无漏,漏就是烦恼,所以,佛身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起心动念,当下如虚空般,法身清净,诸漏已尽。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因为法身是无为,而无不为,他示现病苦也是无为。不堕诸数,诸数就是众生相,他不落入众生的数量观,佛身是等如虚空,怎能如同数量去衡量他,有了数量,你才会衡量他,没有数量犹如虚空,所以,不堕诸数。
【如此之身.当有何疾。】像这种身体有什么好生病的。
【时我.世尊。实怀惭愧。】自觉得很惭愧。
【得无近佛而谬听耶。】意思是说我亲近佛还听错法,实在很惭愧!意思是说,得无近佛,难道我亲近佛还有可能听错?得无是很诚恳地,实在是太惭愧,可能是我听错了,难道是自己听错了吗?难道我自己亲近佛还听错话吗?这是得无近佛。
【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维摩诘居士如此说法。
【但为佛出五浊恶世.】这只是佛示现出五浊恶世,在《弥陀经》中有五浊,劫浊、众生浊、见浊、命浊等等,五浊恶世。
【现行斯法.度脱众生。】意思是说佛示现生病,阿难要化缘牛奶给世尊喝,这是一种示现,为了度脱众生。
【行矣.阿难。取乳勿惭。】去吧!你取牛奶不用觉得惭愧,不用觉得惭愧。
【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为若此也。】这么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五百位弟子都被他训示过,没人有办法,这不只是声闻、缘觉没办法而已,下一篇那些菩萨照样没人有办法,后面叫做菩萨品,现在这里是弟子品,这些声闻..,后面那些菩萨都没办法,更何况这些证阿罗汉果的哪有办法,待会儿会讲到菩萨,照样没办法,所以,维摩诘居士就是佛再来的,各各向佛说其本缘。
【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大家都说不够资格,这是一位很难缠的居士。
《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第四
经文;(附后)
【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因为,弥勒佛接着要降生,是下一尊佛,所以,他要对兜率天王说法,先结缘,说不退转地之行,不退转就是不会再堕入凡夫,不会再堕入三界,直趋菩提叫做不退转。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弥勒佛是来世在人寿八万岁时示现成佛。你看,连他(弥勒)对他(维摩诘)都没辄。弥勒菩萨现在是等觉菩萨,照常没办法。
【为用何生得受记乎。】弥勒菩萨,弥勒尊者你是用哪一世来做受记?为用何生;你到底应该在哪一世做受记,你若用人受记,人是五蕴皆空,若用本性受记,本性本无,到底要用什么来受记?
【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要用哪一世来受记?
【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现在以三世来推论,了解一切法无生,若用过去生受记,过去生已经灭。
【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到底要受什么记?生之后马上灭,不曾停过。
【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无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佛,无生就是正位,就是我们所要证得的本来面目。
【于正位中.】要受什么记?因为无生就像尽虚空、遍法界,无所指陈,没有任何地方你能指得出来,【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才叫做无生,对不对?有得就有失,【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你怎么可以说受一生的记。
【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所以,如生,你要划一个框框,如灭,也要划一个框框,你才知道他在讲什么。
【若以如生】生的这一念当下就是不生不灭,如生;如如不动的生,生就等于无生。为从如灭,如如不动的灭,当下虽灭可是当下就是如,也就是不生不灭,意思是说如生如灭,生当下就是如,灭当下就是如,那么,我问你;为从如生得受记,还是为从如灭得受记?如虽然是不生灭,但是,跟生灭是不异如,生灭法当下就是如。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当下就无生,因为如是不变、不生不灭,【如】当下就是【无有生。】
【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当下不生当然就不灭,你要受什么记?点在哪里?犹如虚空,你拿支笔;画个黑点,为你授记,点下去,点在哪里?虚空要点在哪里?要受记,拿支笔画虚空,点一下,为你授记,要点在哪里?点哪里?没得点,虚空,我们的本性不生不灭,本来就是无来无去,你要为他授什么记。
【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意思是说无量无边的法虽然不同,无量无边的众生不同,没有一种东西不如,为什么?是非平等、愚痴智慧平等,这才是无生,所以,这就是无记无得,没有所谓的受记,也没有所谓的得。
【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因为一切众生也是如,【所以者何。】为什么?
【夫如者不二不异。】如就是不二,什么叫做不二?凡夫、圣人不二,弥勒是圣人,五阴凡夫的无常之体,跟圣人的体相同,所以不二,不异;没有什么差别。
【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所以者何。】为什么?
【一切众生即菩提相。】把笔拿起来,菩提相,在旁边;无相之相就是菩提相。因为五蕴皆空就是众生相,众生因为五蕴不空,所以,执持有众生相。当下众生就是无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生,无生无相就是菩提之相,所以说,弥勒你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生也应该得,所以者何,为什么?一切众生就是菩提相,因为一切众生当下就是空相。
【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没有所谓的生灭。
【即涅磐相.不复更灭。】因为佛本身没有生灭的观念,因为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寂灭。
【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因为维摩诘居士所讲的都是讲究竟法,究竟之处,所以,简单讲,在凡夫位而言,还没证得本来不二、无生法门,还是方便讲;有发菩提心。不然,省庵大师如何作《劝发菩提心文》,但是,我们要了解,劝发菩提心而无菩提心可发,无相修行才能成佛道。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因为菩提是无相,菩提是寂灭为相,你现在教他法,变成着相的法,这样不对。什么叫做菩提?生死相同、凡圣一同、善恶一同,你要先舍分别的菩提之见,才是真正菩提,
【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色身没有菩提之相,心也没有,因为众生是见有菩提可得,众生就执着,我们的内心若求菩提,菩提离我们愈远。所以,不能用色身求菩提,也不能用心求菩提,菩提当下放下,一切法空相就是菩提。什么叫做菩提?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这个太棒了!意思是说我们的本性无一切相,寂灭能够让我们的心达到最清净处,寂灭就是没有纷乱、没有烦恼、没有争吵、没有对立,远离一切相,不着一切相,离一切相就是寂灭,寂灭就是令心无所罣碍,无一切相,离一切烦恼,无罣碍、纵横自得、自在无碍的寂灭,才是真正的菩提相,因为它灭诸相故。
【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因为我们有能观跟所观,我们有一个能观照,跟一个所观照的外表,所以,不观是菩提就是没有能所,这个观就是外缘。因为,一切都是因缘法,你有所谓的观照,当然外面是缘生缘灭,观照这个色身也是因缘生、因缘灭,所以,不观就是没有能观以及所观,能、所双亡才是真正菩提之相,离诸缘故。菩提不能让你观,当体就是无生,观,愈观就愈远。
【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注意!这个行就是念,没有所谓菩提的念头,意思是说我现在想成佛,我要用功、精进修行,就是犯了这毛病。所以有很多人;我如何打佛七,我如何用功、我如何持咒。一天到晚炫耀自己,这种修行变成我慢或是骄傲,这样不对。不行是菩提;没有菩提可修,他没有想“我在修菩提”。
【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注意!不应有所谓菩提之见,断是菩提;除掉我在修行的菩提之见。所以断就是不应该有所谓的菩提之见,所以,断就是菩提,断掉菩提之见叫做菩提,因为舍诸见故,断掉菩提之见,才是真正的菩提,舍诸见故。
离才是菩提,离什么呢?离开一切妄想才是真正菩提,我们每天都用妄想过日子,你若没有妄想,你怎么会贪,你若没有妄想,你怎么会瞋,你若没有妄想,你怎么会愚痴,你若没有妄想,你怎么会烦恼。一切都是妄想、颠倒,妄想接着是颠倒,搞不清楚状况,拿捏不准,所以,放不下、斩不断、理还乱,为什么?无明,妄想,一切都是妄想。
【障是菩提.】障什么?【障诸愿故。】诸愿,这个愿就是求。这个障不能解释作障碍,注意听!这个障要解释作除掉、停止,你要停止才是菩提,停止一切的追求,才能得到菩提之道。所以,障是菩提,这句话一定有很多人..,看书一定会误解,障是菩提;意思是要除掉有所求,停止有所求,停止追求才是菩提。
【不入是菩提.无贪着故。】意思是说菩提无所谓的入跟出,不入是菩提,意思就是菩提之相无所谓的入跟出。
【顺是菩提.】就是随顺我们的本相,顺什么?【顺于如故。】
这个如的用意就是一切法无所著,保持这颗清净心、不生不灭、寂灭、空相、无相、无所求,就是叫做如,所以,要把本性的功夫拿出来,就是这个道理,要把本性的功夫拿出来。
【住是菩提.】住在哪里?【住法性故。】法性就是空相,所以,住是菩提,住在哪里?住在空性的法性中。
【至是菩提。至实际故。】际就是实相,实相,一切法都是虚妄,只有实相才是实际的。
【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
意跟法,六识是针对六尘,始终没有离开外相的执着。若悟到菩提当下即是,它不能超出六尘,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六识分别六尘,但是,菩提也是当下这一念,所以意跟法,意是对法,本来是二,但是菩提是无心,哪里有所谓的意?哪里有所谓的法?这个意是指第六意识,所以,离开第六意识以及法的对立,没有所谓的二,当下不二就是,意思是说我们的六识都是追求外境,都会让我们分别,但是,有一天,我们若悟到菩提之相,也是当下那一念,也不能离开六识。
【等是菩提.等虚空故。】平等心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菩提,为什么?如虚空般平等法。
【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因为菩提不有,所以无生灭,无为才是菩提,无生住灭故。
【知是菩提.】为什么?了解众生心剎那间在变化,【了众生心行故.】是我们的菩提,因为,我们若有智慧就是有菩提,若有智慧就了解众生心,因为,我们若悟到实相,这是智慧因。
【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不会是菩提,会意思是说无所谓的交会点,这个会,注意!就是触的意思,接触外境有所谓的交会点,比如说,身体接触到外境,触就是说因缘的和合叫做触,这个不会也可以解释作不触是菩提,就是身根,六根接触到外境,我们认为有一个和合相,不,触当下分析开来,每一种事情都是无生,所以,不会就是没有因缘和合的真实体,当下空性就是菩提之相。
诸入不会故,所有十二入没有所谓的接触点,意思就是都无生,所以说,不会是菩提。这个会就是所谓的触,接触外境;诸入不会故,诸入并没有所谓的触,这就是菩提相。
【不合是菩提.】注意!不合就是所谓的生死叫做合,从生,讲到生,我们一定是一种死。小学时,我们有连连看,生连到死,爸爸一定是连到妈妈那里,不可能把妈妈连到客兄(红杏出墙),不可能的事,男的连到女的,警察一定连到小偷,警察抓小偷,猫一定连到老鼠,一定的。合就是;一对叫做合,生死一对、善恶一对;不合就是没有所谓的善恶相、生死相,所以,不合是专指生死,不合;没有生死。小学有连连看,菩提之相没有连连看,没有生死之相,生死是一个合,所以,没有所谓的生死,是菩提相。【离烦恼习故。】恶劣的习气;习。
【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无处是菩提,处当然是指外,不然,就是指内,意思是说外没有所谓的形象,内没有所谓的名字可寻,所以,无处就是外面所看到的都是因缘和合,没有一个真实性,无处才是菩提,因为无形色故。假名为菩提,名字空故。
【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如化,因为菩提没有取舍,像变化的人,千变万化的人无心,如化,就像化人,变化出来的人一样,为什么?因为变化出来的人没有取舍心,所以,如化就是无取舍心,就是菩提。
【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内心既然常常静,外乱就没有用,内心若清净心,无所著、无所住,外境不会扰乱我们。
【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性无不净,所以,寂是无不善,善寂就是善顺寂灭,常静之道,所以,善寂是菩提。所谓善寂就是说把内心处理得很好,恰到好处的寂静,一般不是执空就是执有,这不能称为善寂,因为,本性清净故。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无取,因为众生都是追求,所以有攀缘,我们若没有执着,离开攀缘才是真正菩提。
【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因为万法同一体性,无论是非善恶都平等相,
【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无比就是没有对立,没有任何的比较,无比就是无法比喻,以这样来描述可能比较恰当。因为这菩提相是妙绝言语、文字所无法比喻的。
【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因为这很深奥,不是很有智慧的人无法了解。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你去拜访他。
【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我不够资格,【诣彼问疾。】去探望维摩诘,我不够资格。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想起过去,【出毘耶离大城。】离开毘耶离大城。
【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我就向他顶礼,
【而问言。】而问言是维摩诘问光严童子,不是光严童子问维摩诘。维摩诘就这样问我。
【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回答维摩诘居士。他就这样讲,这个「答我言」写得很简单,应该讲,他就回答维摩诘居士,而这么说。
【吾】光严童子是【从道场来。】因为他写得太简单,所以,很多人这段看不懂,我再读一遍;时维摩诘才进城,光严童子,我光严童子就向他顶礼,而问言是说而维摩诘就这样问我,居士,从何所来,你从哪里来?因为,以前没有标点符号,所以都打句号,看起来很困难,所以,有时候都会看错。维摩诘居士就问:居士!你从哪里来?答我言,回答维摩诘,居士!我从道场来。道场大部分都是清净之处,因为光严童子喜欢修行,他喜欢安静处。前面说他出毘耶离大城找道场。维摩诘居士知道他要来找道场,所以他就示现从外面进来,要对他开示;真正的道场到处都是,没有一处不是我们的道场,是我们的心不清净,所以才找外面的道场。
【我问。】光严童子就问维摩诘居士。【道场者.何所是。】什么才是真正的道场?
【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维摩诘居士回答;直心才是道场。所以,现在无论是出家人也好,或是准备出家也好,大家都说;我要找道场,但是,他不知道,我们的道场就在心中。我常告诉他;如果在深山林中修行,就会成就,那么这些猴子、鹿,野生动物,大家都在荒郊野外生活,大家都会成佛?不是这样子,如果吃素食就会成佛,那这些鹿、羊,每只都是吃草的。要了解,有智慧、有菩提心、有直心才是道场,才是我们成佛的根本。所以说,直心才是道场。
为什么?不会虚假故,人就是虚假,虚假是因为无明,无明盖住,透过意识的执着,所以所做的事都不能通达我们的本性,因为我们有私心。所以,我们每件事都透过自私的观念,透过我执的观念,因此,会把本性扭曲。
【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发行,注意听!就是真正去实行才是所谓的道场,就是要去做,不能空谈理论,发心去实践,才能成办一切事情,只说得很好,却不去做,这样没有用。
【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深心就是信仰到极点,为什么?它会增加功德。
【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因为直心转换后会变成深心,深心久了就是菩提心,你的觉性就不会被埋没,这颗菩提心才是我们真正的道场。
无错谬就是没有错误。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就是我们的道场。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什么是真正的道场?觉悟的心才是道场,好比说我们用一颗愚痴心,愚痴,没有智慧,终日迷迷糊糊,贪、瞋、痴具足,我慢具足,邪见具足,住哪间道场都没用,住哪间道场你会成就?愚痴心,我执、我见;若菩提心就是觉性心,用觉性、清净觉悟的心才是我们的道场,因为有觉性,他就会有正知正见,他就不会错误。
【布施是道场.】为什么?三轮体空而【不望报故。】
【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为什么?有戒行,愿就具足。你想要达到你的愿,那你必须要持戒。
【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为什么说忍辱是道场?我告诉诸位!忍辱是道场,是就一般事相来讲。若要说真的,以我现在,我认为无相才是真正的道场,无相,忍辱接近中道的思想,若要直接进入忍辱的道场,直接无相,无一切相,世间本来就是众生相,纷争、讲人家的坏话、攻击、伤害、自私自利、斗争、口业,这是真的,世间也不用忍耐,也不必讲有个忍耐的念头,讲忍耐是方便法,所以,自己要创造一个很轻松的世界,我们要自己创造一个很轻松、很欢喜的世界,那个叫做无相世界,你怎样都没关系,我连接受都不接受,犹如拳头打虚空般,我都不接受,你有接受就会伤害。
我现在举个例子,两个人对打,两个功夫都很行,比赛能够显示谁比较行,哦!这个比较行,两个对打,但是,遇到一个没练功夫的人,他还没打就先跑了,他(没功夫者)离得很远,他(功夫者)连打都打不到,我输他,摆明认输,另一个就让他赢,依你之见,是跟他对打的人比较行,还是跑的人比较行?我认为跑的人比较行,因为不用跟他对打,他也不必赢,你跟他对打,再怎么壮也会受伤,两败俱伤。
所以说,不要用抗拒的心态来面临这个世间,就是这样,因为世间本来就是这样,难道到现在你还不了解世间的真相?这世间是娑婆世间,本来所有五浊恶世的众生都集中在这里,知道吗?我们就像被抓来关在娑婆世界,我们现在在受刑,像大寮的监狱般被抓去关,现在众生都关在这里,被关的都不是好人,才会被抓来坐牢,大家都不好,我们现在是被抓来坐牢,听得懂吗?所以,在这里想找到好人,很难!很难!听得懂吗?我们是来这里坐牢。
因此,忍辱是道场,其实也不用忍,连动个念头:我忍耐你,你就想: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我是业力来的众生,就是一定要受这种果报,跑不掉,放眼看出去,一切众生都是在造业,没有一个在造功德,别说出家,像你们在家人这样,已经是不得了的人,(未完)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诸愿故;不入是菩提,无贪著故;顺是菩提,顺于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虚空故;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
「答我言:『吾从道场来。』
「我问:『道场者,何所是?』
维摩诘经 01 : 我们所说的不二法门都是根据《维摩诘经》来的
维摩诘经05 : 菩萨是以解脱生死来摄受众生,情执不是菩萨所应该做的事情
维摩诘经07 :若修无相法,看到缺点我不要看,听到是非我不听
维摩诘经08 : 你现在所有每个念头就是决定你将来出生的地方在哪里
维摩诘经要解09 : 对外道你不能平等,这还不够资格受人信施
维摩诘经10 :只要有妄想,执着世间的善跟恶,你就不是真正在修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