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 83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未完)
妙法莲华经讲记 83
净界法师主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经一百八十三面。我们看辛二的“正授千二百人记”。那么佛陀三周说法以后,佛陀都会为了弟子们授记,因为三周说法,弟子们已经明白了一佛乘的妙理,所谓的权实不二的概念,所以他已经从修行当中,已经从解脱道入了般若道,所以接下来就是面对的方便道,怎么样从空出假,所以佛陀必须给他们授记,来指引一个修行的方向。那么佛陀的三周说法,虽然都是在说明一佛乘的一念心性,但是在重点上是有所不同,基本上法说跟譬喻说,它比较偏重在一念心性的本体,特别是譬喻说,你看,佛陀讲火宅喻,说这个三界火宅起火燃烧了,但是火宅外面的事修大地,却是清凉自在的,完全不受火的影响,说是我们在因缘当中,虽然被三界的火所烧,但是清净的本体还是一样,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你看穷子喻,这个穷子他离家出走以后,在外面生活非常的困难,但是他的家庭还是一样具足财富,所以外面的因缘干扰不到他内在的家的富足。所以我们看前面的《譬喻品》其实更多的在强调清净心的本体,所谓离一切相,超越因缘,所以佛陀讲因缘所生法的时候,是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其实一念心性它虽然本体是离一切相,但是诸位你别忘了,它的作用是即一切法。它离不开因缘的,就所谓的真如受熏。它虽然是本体是清净的,不变,但是它跟因缘,它要互动的,那既然受熏,它就怎么样?它不思议熏,它就不思议变。诸位你要记住,真如的作用是会改变的,当然改变就有可能,你的真如的势力变大,恭喜你,你不断的趋向佛道,也可能你因为懈怠,那么你的真如的势力慢慢的退转,与佛道越离越远。那么为什么真如会产生这种变化呢?那就是因缘所生法,什么叫因缘所生法,就是你的生命的经历,你面对一切事情的时候,你身口意的造作,这就是权法。那从凡夫来说,我们怎么样用正确的方法来熏习真如,让它增长广大呢?佛陀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做安稳,寂静安稳,事修权法的目的,就是用寂静安稳的因缘来熏真如,让它增长广大。为什么我们学《法华经》的人,不能干杀盗淫妄的罪业?因为你做这种罪业,你到三恶道去,破坏你的寂静安稳,破坏寂静安稳就破坏真如本性,你三恶道的因缘一熏习真如以后,它现出了一种不安稳的状态,那就让你善根退转。为什么我们要拜忏、持戒?因为拜忏持戒让我们寂静安稳,它可以增长我们的大乘的善根,所以诸位,真如它离一切相,但是它离不开权法的支助,所以你看禅宗的圣者,他开悟以后,他一定要做一件事情:长养圣胎,当然你开悟了,发明了一心真如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但是你这种悟的善根是薄弱的,所以他一定要怎么样?他到山林树下去打坐,长养圣胎,连六祖大师这么大善根的也不例外,六祖大师开悟以后,所有参禅的都知道,五祖弘忍大师传给一个叫惠能的法师,他躲起来,躲在猎人队躲了十六年,为什么?长养圣胎。他必须要先用寂静安稳,把自己的圣胎慢慢的茁壮,所以诸位,实法永远离不开权法,永远。所以佛陀一开始告诉我们,实法是清净的,是离相的,是超越因缘的,所以佛陀必须从因缘的角度来切入,再弥补说,其实它虽然是本体清净,但是从作用上,它离不开因缘,这个地方就有两段因缘:初地前,用什么权法来滋养你的善根,寂静安稳。初地后,他的因缘就是大悲善巧了,就是,以我们今天的课程来说,说是无价宝珠,说你学《法华经》以后,你身上就有一颗无价宝珠,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你怎么样听完《法华经》以后,让你内心的无价宝珠慢慢的增长广大,那就是权法的操作,因为实法是你本具的,真如本性是你本具的,你有什么好操作呢?你观照它就好了,但是你不能执理废事,事修一定会影响到你的理观,这事修就是权法。所以诸位,你一个人最怕就是怎么样?操作错误,你听完《法华经》以后,你看,跟你同梯人已经成就法身菩萨了,你还是生死凡夫,为什么?你操作错误。什么叫正确的操作呢?初地前,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长养圣胎,你没有资格讲历事练心,你没有资格,所以你刚刚开始得到摩尼宝珠,无价宝珠的时候,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想办法用寂静安稳让它增长广大,直到初地。初地以后,从空出假,你开始用大悲善巧,所以你从凡夫到成佛,实法都离不开权法,理观都离不开事修。那么详细的情况,这个摩尼宝珠,跟你这个事修的操作,权实的互动,我们今天这堂课的后面会详细的说明。就是怎么样透过你的因缘的修学,让你从《法华经》得到这个善根力,不断的增长广大,乃至于成佛。好,我们看经文。那么我们讲到辛二的佛陀讲完因缘说以后,正式为他的常随众的弟子,一千二百弟子来授成佛之记。这以下有三段,先看壬一的“默念请记”。看经文。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尔时,就是在佛陀讲完因缘说以后了,这个千二百的常随众的阿罗汉,心自在者,这是指阿罗汉内心的功德,阿罗汉证得我空以后,那么他断除了见思烦恼,所以他内心对三界的烦恼跟业力得自在,。那么他得自在以后,他怎么样呢?心中作念,他怎么念呢?他说,如今我等欢喜,得未曾有,如果佛陀能够各自为我们亲自授记的话,就如同前面的,佛陀为舍利弗尊者,为四大弟子,乃至于为富楼那尊者,来亲自为他们授记,那么这是一个何等殊胜令人欢喜的事情。所以三乘共坐解脱床,其实三乘人在事修成佛之道的前半段,在般若道之前都是修寂静安稳,但是相对来说,声闻人是更加的寂静安稳,他对因缘法的掌控更加严格,比菩萨相对来说更加严格,所以他更需要佛陀给他一些鼓励跟指导,所以他们在整个,尤其是古德说,这个因缘说的摄受的千二百弟子是下根人,那么下根人在佛陀讲完因缘说以后,更重要佛陀为富楼那尊者授记的时候,还为声闻弟子们开迹显本,说这千二百弟子都是怎么样,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相。所以千二百弟子就得到了很大的鼓励,得到鼓励以后,就勇敢的希望能够佛陀为他们授记,就是这么一个请记的情况。好,我们看壬二的“如来与记”。佛陀就正式的给这些千二百弟子授记,这有两段,先看长行。长行当中分三段,看子一的“总记千二百”,看经文。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那么虽然这些人都没有说出口,但是佛陀的他心通,当然知道弟子们心中的念想,那么这个时候佛陀告诉谁呢?告诉摩诃迦叶,说这个千二百阿罗汉,我现在亲自的为他们次第的授成佛之记,这一段是怎么样?先一个总相的授记,叫总记,总记就是说,佛陀一个大方向说,你们千二百弟子一定可以成佛,那至于细节,是什么时候成佛,他的劫数,他的佛名,国土,乃至于眷属,这个时候没有详细说明,先做一个总相的授记。好,我们看下一段的别授,来个别授记,看子二的“别授憍陈如”,看经文。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那么佛陀在前面的总相授记以后,这以下就别相,就是详细的,首先,先为憍陈如尊者授记,我们看经文怎么说,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未来世中,将亲近供养六万二千亿佛,当然这是一个略说,凡是从般若道进入方便道,从空出假,他一定要做两件事情,一定要做两件事:第一个亲近十方诸佛,因为你在前面的般若道,你只修一个空观、破妄,真正的假观,是你初地以后,你那个时候去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无量的法门,深入无量的三昧,这个假观就是唯识说的后得智,后得智是从根本智才生起的,我们一开始了生死是修空观,那成佛以后呢?你先成的是法身佛,法身佛以后,你后面就要亲近十方诸佛了,广学无量的法门。什么叫做楞严三昧?什么叫做华严三昧?什么叫念佛三昧?你所有都要学,因为你要成佛,你一定要广度无量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你一定要怎么样?法门无量誓愿学,这第一个。第二个你一定要跟众生接触,前面的初地叫做寂静安稳,后面你就是普门示现了,大悲善巧,当然你用什么样的相状跟众生接触,那是你的心中的愿望,所以这个声闻弟子回小向大,进入般若道,后面走上方便道以后,亲近十方诸佛,他要亲近多少呢?亲近六万两千亿佛,是蛮多的,当然他还要广度一切众生,然后才能够成就应身佛,从法身到应身,这个要有一个漫长的路要走。那么这个应身佛叫做什么?叫普明如来,这个普明如来,他有三层意思:这经文里面,它自己后面重颂会解释,第一个他身相常放大光明,身相有光明,这跟进禅定有关系。第二个名闻遍十方。他经常弘法利生,所以不管人、天,都知道他的名声,名闻遍十方。第三个常说无上道。他心中也有智慧的光明,所以这等于是内外都具足光明,叫做普明如来、应供、正遍知乃至于佛十种德号。那这十种德号我们用的最多的就是佛,就第九个用的最多。那么这个地方佛陀为千二百弟子授记,第一个是授憍陈如,而且是别授。亲自指名道姓来为憍陈如授记,那蕅益大师就说了,说这个千二百弟子这么多,憍陈如有什么功德呢?舍利佛陀亲自点名为他授记呢?那当然前面富楼那尊者也是,但是富楼那,富楼那尊者不是一般人,富楼那尊者是九千亿尊佛的这个世界里面,他都是说法第一的,他都是弘护正法,广度众生的。那么憍陈如的功德是什么呢?蕅益大师说,因为他是上座弟子,他没讲出他的本门,上座弟子就是他,事修佛陀的出家弟子里面戒腊最高的,这个在佛门里面是重视戒腊的。我们解释一下他的一个出家,为什么他是佛陀第一个度化的比丘?佛陀做释迦太子的时候,他当然,他的父亲给他盖了春夏秋冬四个宫殿,但是他接下来看到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看到老病死,还有出家众,看到四个以后,他就体验世间无常,无常以后,他就在晚上的时候,说是骑上白马,逾城出家。就自己晚上就偷跑出家,偷跑出家,净饭王发现以后,就派了五个贵族出身的大臣,去找这个释迦太子,希望把他劝回来,但是五个人去找到太子的时候,太子已经出家了,已经是心意已决了,所以这五个也不敢回来了。就跟着太子一起修行,那么他们最早是进入苦行林,修苦行,修了六年,六年后释迦太子觉得修苦行不是究竟,因为你悟道在心不在形骸,你让色身痛苦,对你觉悟没有直接性的帮助,所以他放弃苦行以后,就接受了牧羊女的这个羊乳粥,那么太子喝完羊乳粥以后,精神大振,但这五位跟随的侍从,看到释迦太子吃羊乳粥,就认为他退失了道心,追求快乐了,所以就离他而去了。就跑到鹿苑去,他们就各自修行了。那么太子在吃完羊乳粥以后精神大振,就在菩提树下就开悟了,成佛了。成佛以后,释迦牟尼佛第一个做的事情是,到鹿野苑去度化这五个比丘,因为他当初是陪他一起修行的,陪他六年。那么佛祖讲四谛法,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第一个开悟证果的就是憍陈如比丘,那后面四个也是次第的开悟,所以佛陀出世以后,第一个僧团的成立,就是这五个比丘,其中憍陈如是第一个开悟的,所以这个意义重大,他等于是所有千二百弟子当中的上座弟子,所以佛陀先为这个,尊重他的戒腊,先为憍陈如授记。蕅益大师是这么说的。好,我们看下一段。看子三的“别记五百众”,看经文。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少/兔]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那么佛陀在授千二百弟子记的时候,是先别授富楼那,再别授憍陈如,然后呢?然后先把五百弟子先分割出来,先为五百弟子授记,这以下提出十一个代表,那么五百弟子当中,比方说谁呢?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这叫三迦叶,这个三迦叶当初是事火婆罗门,就是拜火的,那么拜这个火的光明来修学,后来跟佛出家以后,他带了一千个弟子就随佛出家了。这三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优陀夷就是优波离,阿[少/兔]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周陀跟莎迦陀这两个是兄弟,周陀是哥哥,叫大路,莎伽陀就是周利槃陀伽,叫小路。那佛陀就先为这十一个作为代表,说是当得无上菩提,而且是尽同一号,名曰普明,这个普明跟前面的这个憍陈如尊者,是完全一样的。这个五百弟子,我们讲其中一个做代表,讲迦留陀夷,迦留陀夷是一个传奇人物,大概出过家的,学过戒律的,对他也都是印象深刻,迦留陀夷是这样,迦留陀夷他是出生于贵族,婆罗门的贵族,其实佛陀弟子里面有很多来自于贫贱的,像尤其看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他是比较贫贱的,那么贵族都在什么时候出家?就是佛陀成道以后八年,那佛陀成道以后八年都没有回家,到了第八年的时候,净饭王就请人家告知佛陀,说您老人家应该回到我们的祖国,来为我们弘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成道八年以后,应净饭王的邀请,就带着僧团回到了迦毘罗卫国,那一次的弘法就劝化了很多的,所谓的王子、贵族出家,包括阿难尊者,都在那个时候,那么其中一个就是迦留陀夷,迦留陀夷出身贵族,而且这个通达弘论,善于说法,那么迦留陀夷出家以后,他是贵族,而且迦留陀夷在戒律说,他长得非常庄严,他三十二相,没有八十种好,有三十二相,所以迦留陀夷,但是他出家以后,他仰仗他是贵族,他就怎么样?就是勾朋结党,屡犯过失,变成结聚很多的这个群党,就六群比丘了,犯了很多过失,就佛陀一一的制戒,他一直到七十岁的时候,在舍利弗的劝化之下才证得阿罗汉果。但是这个人他的功德是什么呢?劝化第一。就是说他出家以后,他虽然六群比丘,但是他劝化夫妇两个同时证得初果,一个不算,就是她的先生证果,太太没有证果,这不算,两个同时证果的有一千家,就他这一生,两个夫妇同时证初果的有一千家。那么这个就是迦留陀夷。当然,我们看这个情况,他能够证得阿罗汉果,那肯定是示现的,示现,我们知道示现有顺相示现,比方说优波离,他就是示现一种清净相。有逆相的,就杂染相,就前面佛陀说的,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就是说声闻戒跟菩萨戒不一样,诸位,菩萨戒是不需要因缘,因为菩萨戒是成佛之道,它超越因缘,所以佛陀成佛以后顿制菩萨戒,它不需要经过有人去犯错。但是声闻戒是事相戒,它每一个时段,第一尊佛出世的时候,它有当时的时节因缘,所以声闻戒它是一个事相戒,必须有人犯戒以后,佛陀才能够随犯随制,那如果弟子们都很守规矩,那这个佛陀制戒不太简略了,就不完整,所以就必须有人示现犯戒,那么示现犯戒以后,佛陀一一的制戒,使令整个戒法就完整了,让后世的弟子们有所遵循,这迦留陀夷就是扮演这个角色,就示现犯戒。好,这个是佛陀在授千二百人记之前,先授五百弟子,好,我们看癸二的重颂。就把前面的憍陈如的授记,跟五百弟子的授记做一个重颂。看经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憍陈如比丘,当见无量佛
过阿僧祇劫,乃成等正觉
常放大光明,具足诸神通
名闻遍十方,一切之所敬
常说无上道,故号为普明
好,这个地方是讲到憍陈如的得记,憍陈如得记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个,他的佛名是怎么来的。说憍陈如比丘在未来世当中,要亲近十方诸佛,也要广度无量众生,历经了各种的阿僧祇劫的时间,才能够成就正等正觉,成就应身佛。那么他应身佛有什么特色呢?三个特色:第一个,常放大光明,具足诸神通。这个身相放光,这个跟禅定神通有关系的。第二名,名闻遍十方,一切之所敬。那么他能够示现,因为他因地的时候示现声闻相,助佛转法轮,所以他成佛的时候名声普闻,受到大家的恭敬。第三个,常说无上道,故号为普明。常演说大乘法,所以这尊佛具足三种光明。包括外相的光明,包括内在的光明。这个讲到佛名的由来,这以下看他的眷属,看眷属。其国土清净,菩萨皆勇猛
咸升妙楼阁,遊诸十方国
以无上供具,奉献于诸佛
作是供养已,心怀大欢喜
须臾还本国,有如是神力
那么眷属呢?这个跟国土是放在一起,国土是清净的,这个大地只要是清净,这个地方只要没有泥土污泥,是琉璃地,那这个国土基本上就是净土了,不可能是秽土了,这个大地是个指标。菩萨皆勇猛,这正式说明他的眷属,菩萨都勇猛修学禅定智慧。那么他住的地方呢?咸升妙楼阁,一般的净土,它是方便有余土,补报庄严土,就不解释了,因为它是不思议境,一般我们会介绍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就是人跟天,它没有三恶道,那么人就住在地上的楼阁,天就住在空中的楼阁,就这样。那么菩萨遊诸十方国。这个菩萨有神足通,以殊胜的供养的资具来供养十方诸佛,供养以后,心怀大欢喜,而且还能够须臾还本国,有如是的神通力,这个地方特别强调菩萨的神通力,神通力。好,我们看最后的寿命。
佛寿六万劫,正法住倍寿
像法复倍是,法灭天人忧
看他的佛寿跟法运,那么这个普明佛这一期的应化身的寿命有多久呢?六万劫,这时间算很长,当然你如果是方便有余土的声闻人阿罗汉,或者实报庄严土的,你亲近十方诸佛,这个寿命对他来说不算个事,因为你这个国土结束了,他随时可以随念往生到其他国土,但是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就这个寿命很重要,因为凡夫,从生死业力的凡夫,要到一个净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寿命拉长一点,正法住世倍寿,就是十二万劫,像法也是,像法又更倍寿,倍像法是二十四万劫,法灭天人忧,等到像法过去到末法,末法结束以后,那这个世间就进入黑暗时代了,人天众减少,三恶道增长,这一尊佛的应化就全部法运结束了。所以这个普明佛结束以后,他要去重新的发愿,去创造别一个应身佛。那么这段是讲到憍陈如的授记的情况,再看五百弟子的得记,看经文。
其五百比丘,次第当作佛
同号曰普明,转次而授记
我灭度之后,某甲当作佛
其所化世间,亦如我今日
国土之严净,及诸神通力
菩萨声闻众,正法及像法
寿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说
那么前面讲到憍陈如尊者的授记,这以下讲到五百弟子的授记,那佛陀说五百弟子在未来世当中,也是当作佛,那么他的佛号呢?也是跟憍陈如尊者一样,都叫普明,而且这五百弟子,更微妙的地方,叫做转次而授记,就是前前给后后授记,那么怎么个授记法呢?佛陀说,比方说,我灭度之后,某甲当作佛,其所化的世间,亦如我今日。跟我的情况完全一样。包括佛名、国土、眷属都一样,国土的庄严还有佛菩萨的神通力等等,乃至于正法、像法、寿命,这个法运寿命完全一样。这个地方也不可思议,包括五百弟子,包括千二百弟子,未来成佛以后,同一个国名,同一个眷属,乃至于同一个寿命,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声闻弟子的修学是比较单纯的,他们发了愿,就每一个人发,因为你一个国土是同愿同行,所以这个五百弟子,包括后面的千二百弟子,所发的愿都一致,我们看这个菩萨成就初地以后的方便道,有两种跡象可循,第一种就是他后面的方便道,他有固定的模式,你看富楼那尊者,他九十亿诸佛,他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现声闻相说法,九十亿诸佛,罗睺罗尊者,在后面的《授学无学人记品》,罗睺罗尊者,他成就初地以后,他要成就佛道,他也只做一件事,他发愿,他经常做三世诸佛的长子。你只要有佛出世,我就做你的长子。他这生生世世就做这一件事情,但是你看释迦牟尼佛《本生经》,他就比较多元化,释迦牟尼佛有时候做国王,做一切狮王,他做大富长者,他做句兔王,做鹿王,做蛇王,这是各种相状都现,那当然这就是,每一个的因地发的愿不一样了,就是有些人他发的愿很单纯,他今生发这个愿,来世也发这个愿,他就遵循固定的模式,在创造他的应身佛。有些人的模式是多元化的,那么这个就是,反正应身佛就是:你发什么愿,你修什么行,他未来就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相貌出来。好,我们看子二的“颂总授一切声闻记”。看经文。
迦叶汝已知,五百自在者、
余诸声闻众,亦当复如是
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
那么前面授完了五百弟子以后,佛陀就要为五百弟子以外的弟子授记,迦叶汝已知,在座的五百弟子,成就大阿罗汉的心自在者,乃至余诸声闻众,一千两百个弟子扣掉前面五百弟子,就剩下的七百个常随众,这些人有些在,有些不在,不在场,那么佛陀说,如果是不在场的,你代我来跟他们宣说,他们未来的成佛亦当复如是。就是也是一样,法号叫普明,国土、眷属、法运、寿命完全一样。蕅益大师说,这个声闻人跟菩萨是不一样,虽然三乘共坐解脱床,三乘人进入涅槃的时候,成就我空,了分段生死的时候,真理是一样的,他们的判教完全一样,就是,因为判教是根据无为法,但是他的权法,方便法门不一样,菩萨重智慧,菩萨一般会广学多闻,成就辩才,声闻人他不广学,他修禅定,他事修强。所以你看他未来成佛的时候,一般声闻人的国土里面,他会有很多的神通禅定的现象出现,这跟他因地有关系,因地的愿望有关系。但是你看释迦牟尼佛就不一样,释迦牟尼佛,你看佛陀的戒律里面,佛陀是严格不准许弟子们随便显神通的,除了有一个人例外,就是目犍连尊者,因为他比较知道分寸,就是你没有利他的因缘,你显神通,佛陀是要诃责的,乃至于你是阿罗汉,也是要诃责的。但是你看有的国土,他是开放你,你可以显神通,遊诸十方国,供养诸佛,然后放大光明等等。这个就是不太一样了。就每一个国土的因地,发的愿不同,他招感的眷属不同,他们所好乐的法门也有所不同。当然方便道就是成熟众生,庄严净土,就是每一个人,他就是说,反正你摄受你有缘的众生,他摄受他有缘的众生,十方诸佛就是各人摄受各人的因缘。好,我们看壬三的“欢喜领解”。前面佛陀为千二百弟子授记以后,那么在座的五百弟子,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五百弟子,因为五百弟子全部都在座,就表示欢喜跟领解,这以下有长行跟重颂,先看长行。长行当中先看子一的“经家叙喜”,看经文。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授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那么佛陀为千二百弟子授完记以后,五百弟子出来表态了,表达他的心情,他什么心情呢?他两个心情:第一个叫做欢喜踊跃,第二个是悔过自责。先看他第一个心情,那他听完以后,欢喜踊跃站起来,站起来以后,向佛陀顶礼,悔过自责,所以既欢喜又悔过。那么阿罗汉是三明六通八解脱的,一个大功德的境界,他为什么是悔过自责呢?我们看后面就容易说明。看子二的“自陈领解”。自陈领解有法说跟譬喻,先看法说,看经文。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那么阿罗汉的悔过这以下他自己会说,他说我等常作是念,这个常是指什么时候开始,就是证得阿罗汉开始才有这个念想,就是我证得阿罗汉果以后,我经常会生起一个想法,什么想法呢?自谓已得究竟灭度,我整个修行已经功德圆满,这是一个普遍阿罗汉的想法,阿罗汉总是认为,佛陀跟我是完全一样的,佛陀只是叫大阿罗汉,所以佛陀往生以后也是进入偏空涅槃,他们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到法华会上,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我现在才知道,我证的空性的涅槃,相对佛陀的这种中道实相来说,这种即空即假即中,那就好象没有智慧的人一样,相对佛陀。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就是说,学佛本来是要成就中道的一心真如的智慧的,那我们却以小智慧以我空的智慧为满足,这个地方的意思,蕅益大师说,阿罗汉的过失,蕅益大师用四个字来说明,叫做“封小失大”,它这蕅益大师讲这个字,妙就妙在这个封字,这个封就是封闭。诸位,我们学了《法华经》以后,千万不要看不起小乘法,那你就有谤法的过失了,就是说,佛陀讲很清楚,涅槃寂静是没有错的,这是因为你这个成佛之道太远,你从凡夫到般若道要走一大阿僧祇劫,这当中很多生死的障碍,所以佛陀安立这个权法的空性的寂静,是对的,错在哪里呢?阿罗汉进入涅槃以后,把自己给关闭起来,他执着这个涅槃是真实的,把自己给封闭起来,正常情况,所以你看佛陀讲化城,这个微妙的地方在第一个字,就是这个化是什么?如梦如幻。就是说,我们很多人一看涅槃寂静就害怕,其实诸位你别忘了,菩萨也要了生死,没有一个菩萨,你不了生死,你怎么成佛呢?你了生死,这个空性的涅槃是你一定要经过的,没有人能够绕过涅槃直接成佛的,世界上没有这种人,因为只有一佛乘,只有一条路而已。那菩萨是怎么经过涅槃的?关键在这里了,有两种菩萨:别教菩萨是过而不入,他经过涅槃的时候他没有进去,这个是别教菩萨。因为他还是有法执,大悲也重。圆教菩萨叫做什么?把涅槃当作如梦如幻的假相,这个是高明,就是,诸位,涅槃这个法没有错,但是你执著它以后,是你的执著的心错了。它法没有错的了,佛陀施设的法,是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权法是帮助实法,怎么会错呢?所以蕅益大师说,错就错在封小失大,二乘人进入涅槃以后得少为足,把自己门关起来了,他不再出来,这个问题是他自己搞错了,不是涅槃寂静搞错了。这个地方我们要分清楚,就是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谓之妙法。那么这个地方是,声闻人他就说,是自己把它当作究竟涅槃了,这个错了。好,我们看丑二的喻说。前面是法说。那么五百弟子把自己的觉悟,也等同譬喻说,讲出一个譬喻,这个譬喻当中先讲立喻,立喻当中分两段,先看第一个譬喻。醉酒不觉喻。看经文。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编者注:文字是对照视频字幕录入的,若有错别字敬请留言告知,感恩!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未完)
法华经讲记 71:你要让自己先成就安稳,然后再跟无上菩提对接
法华经讲记 72:菩萨因地发的愿越复杂越困难,他要成佛的时间就拖得越长
法华经讲记 73:你什么都讲清净心,你不会精进的。
法华经讲记 74:你不跟三宝结缘,没有招感佛陀出世,后果就是变邪见
法华经讲记 75:很多人用生命经验取代智慧的观照,这是不对的
法华经讲记 76: 十二因缘我们能够做的只有爱、取、有这三支,其他的全部认命
法华经讲记 77:你要想尽办法跟十方诸佛菩萨结缘;想办法跟佛陀相遇
法华经讲记 78:没有净土宗的话,绝大部分人退大取小
法华经讲记 79: 学法华经以后,你的因缘会得到十方诸佛一种特别的护念
法华经讲记 80:你在初地之前的因缘果报都不能受用,因为这些因果都带业
法华经讲记 81:你离不开三界火宅,不要说行菩萨道,你自身难保
法华经讲记 82:一个人最难的就是面对自己,你自己永远不可能破恶
短视频目录(2019.11.03)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12.06)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