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5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05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5

慧律法师主讲

这个就真的是发恶心侵损常住,你没有得罪她,她只是没有偷到东西,但是因为我们没看到,到底是谁?这个最困难的就是厕所,你也不能用一个摄影机,人家在上厕所,你用一个摄影机,很快就会被告到“头壳长虱子”,对不对?她关起门来,要塞东西,你也没办法,只能靠大家的这个良心跟道德,这个罪就很重,这个就真的是破坏常住物、侵损常住物,对不对?那不能说,我来常住,住了几天或怎么样,动用到一些东西就叫做侵损常住,因为你不是这个心,要弄清楚,不要自己给自己压力,不明就理的说,我这样叫做侵损常住,然后莫名其妙的给自己一个压力,这样不好。学佛的人,要懂得戒律的开遮持犯,不是自己想像,自己搞这个,设定这个因果,要依佛讲的戒律来讲,来讨论。这个是题外话,但是也非常重要!诸位,看底下!

此约胜者言。劣如地狱饿鬼,[历劫但以业识,不能断命,是亦识食类。他如望梅止渴,]看到了梅啊!梅就是酸酸的,望梅止渴,靠想像的。[悬沙止饥,]看到那一堆沙在袋子里面,你就观想那是米饭,[亦是思食类。] [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灌顶》云:佛成道后,为除外道自饿苦行,说诸众生,皆依食住,此为正觉正说,余不能知。]因此不要动不动就要去饿一个礼拜。我们不要吃太多,吃到过分,吃到不像修行人,一点都不像,贪吃,贪婪的吃,毫无顾忌的吃,这个不是修行人。但是,一直饿也不是修行人。所以佛采取中道,要吃,但是时时刻刻知足、满足。[外道嗤曰:愚者亦知,]外道就笑说;嗤曰就是笑说:愚痴的人也知道要吃饭啊![何言正觉正说。][佛返问曰:]反过来问他说:那么你说这个是愚痴的人也知道,要吃才会活,那佛问他:[食有几种?]饮食有几种?这外道答不出来,([外道不能对,])完全答不出来,因为,他不是三界中的大觉者,哪了解说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外道没办法答出说:有四种饮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因说此四食住。]那么这个四食住,在《阿含》讲得特别清楚。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世间食物,凡有益于身心者,皆名为甘,非局于甜味也;凡有害于身心者,总名为毒。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正明饮食,不可不慎也。是诸众生,求三摩地:指修习耳根圆通者。当断世间,五种辛菜:辛菜虽非有毒,实有于毒也。以其正危害慧命之大毒,故应断绝。][五辛,《楞伽经》云:葱、蒜、韭、薤、兴渠,应云兴宜,]应云,应该讲是兴宜,[出乌荼婆他那国。慈愍三藏法师云:根如萝卜,出土辛臭。冬到彼国,不见其苗,此方所无,故不翻也。]那个是特殊的国度才有。[初征名依食断辛竟。]1140,第三行, [卯二 深明食辛过患【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五辛过患不一,若熟食,则壮相火,发淫念;若生啖,则动肝气,增嗔恚。佛智所鉴,不爽毫厘,]爽就是差错。[物性必然,宜敬信而戒之。]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那么这段的意思,“舐”(shì)就是用舌头来舔物叫做舐。舐其唇吻,吻就两边的嘴角,我们常常讲,电影里面常常讲接吻、接吻,两边的嘴角叫做吻,嘴角的两边叫做吻,唇就是我们的嘴唇。饿鬼常常来舔他的嘴唇,还有嘴角。那么长与饿鬼住在一起,福德日消,长无利益。这个长cháng也可以念作长zhǎng,增加了一些没有利益的事。这个是天。[此天远鬼近过。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然善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虽乐闻法,因嫌其臭秽,不肯亲近,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辛之次,冥中舐其唇吻,常与鬼同住。因天仙远故,福德日见消除,饿鬼近故,长zhǎng无利益之事。]或者念长cháng无利益。

1141,【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这个非就是诽谤,毁就是毁坏,毁就是诽谤戒律,同时犯了戒律。反过来,中间加“反过来”,才懂得意思,非毁禁戒,反过来,赞叹淫欲、怒、痴,就是告诉你:你们这些修小乘的,淫性本空,不妨淫,怒性本空,不妨怒,痴性本空,不妨痴,对不对?入不二法门,哪有淫怒恚?凡夫讲圣人的话,是不是?不是真的悟到第一义谛大空,淫怒恚就是戒定慧,搞得昏头转向的,欺诳众生,自己毁了戒,同时诽谤佛陀的正见,而且反过来,变成赞叹淫、怒、痴。所以,法师他就像指南针,像指南针,所以这一辈子,你有因缘听到佛陀的正法,要是跟错了师父,你那个指南针一查,指错针了,在座诸位!差0.1的刻度,你就没有办法到达那个地方。譬如说:这个太空船,要飞去月球或者是火星,我们在这里只有差0.01的刻度,从这里(地球)飞出去,差0.01度,要到火星,你就偏了,到达不了,没办法达到那种境界的。因此我们要了解,不能赞叹淫、怒、痴,要呵责、呵斥的。诸位,看左边注解!

 [此无护遭魔过。是食五辛之人,发心修三摩地,指耳根圆通。既要习定,不能断辛,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上招饿鬼,此引魔王,其过转深。大力魔王:指第六天魔王。得其方便:知修三摩,有志求佛故;现作佛身,来为说法:乃谤持戒,为小乘道,]认为:那个持戒都是小乘的,我行大乘的,不拘小节,结果糟糕了,[非(诽也)毁(犯也)禁戒。]不但诽谤戒律,同时毁犯戒律。所以,师父告诉大家:无论小乘的、大乘的,我们统统要赞叹。[赞叹三毒无碍为大道,大雅不拘于小节,大象不行于兔径,]借种种的理由来开缘,借种种的理由来说我是入不二法门,[说淫、怒、痴,即戒、定、慧。信是魔说,无恶不作。]那就违背因果。所以佛法很了不起的,要圆融法、圆满法,理上来讲是无生,事相来讲,每一种事相,每一种细节统统要注意,这个是有因果的。【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此成魔堕狱过。上皆现在恶因,依因定必感果,命终之后,自为魔眷。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所修三摩,咸资有漏,享受魔福,福尽祸生,直堕无间地狱。二深明食辛过患竟。]

1142 [卯三 结名第一增进【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修习圆通,而求菩提道者,永断五辛;果能永远断除,是则名为从凡夫地,第一增进,初学修行渐次。问:五辛何以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答:五辛为助恶之因,助淫、杀、盗、妄,四重律仪之因:熟食发淫,为淫欲助因;生啖增恚,为杀生助因;纵能宣说十二部经,无非贪求,名闻利养,妄谈般若,又为盗妄助因。是虽辛菜,能断不食,即除助恶之因宜矣!初除其助因竟。]有一位受菩萨戒的,他生了病,到医院里面去,他觉得打的那个针,有蒜头的味道,我说:就这一点,也请示过忏公,忏公的意思就是说(他也是持戒律的):如果这五辛,提炼出来的,经过了高科技的提炼出来,它是打在身上,不是吃的,那么它本身是治病的,有的人说它是可以抗癌的。我跟那位受菩萨戒的居士说:因为我听广化律师或者是忏公都有讲过这个问题,那么忏公说:当药者无犯。那么师父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可以用替代品,就尽量也不要用,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非得打这个,那么再来考量开缘。所以中药也是,西药也是,到了医院去,那么你可以告诉他,我受菩萨戒的,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跟医生讨论一下。

底下,叫做刳其正性。[寅二刳其正性 分三 卯初征名先断淫杀 二示以进修余戒 三详明利益结名 今初]【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初句征正性。谓淫、杀、盗、妄等,上之五辛,但为助发之因,今此正是彼恶之业性;乃生死相续,正业之性也。阿难!如是众生,欲入三摩地,真修之位,须要将此正性,刳而空之。]意思就是完全要铲除杀、盗、淫、妄,一点都不能留。[刳空之法,先要精严受持清净戒律,而后工夫,]所以在座诸位,任何一个女众,不管你接受八大宗派的哪一个宗派,统统要学戒律。因为八宗共同点,就统统要持戒,不持戒,是不可能成就无上佛道的。这个对女众要特别交代清楚,如果,不管哪一个宗派,要找你做那种事,这个就是恶知见,不是佛的正见,这种东西并不能让你成佛,只会让你堕落,你牢牢记住这一点。那么男众,如果你很有钱,要小心一点,对不对?他讲......讲的时候,他不会骗你这个色,因为你是男众,他骗你什么色呢?对不对?他骗钱!男众如果碰到这个恶的上人,知见是邪知邪见,他甘愿所有的房子统统卖掉,然后来供养,到最后,二十年以后发现:我走错路了。有的人一定要爬到屋顶,才知道爬错了墙,世间就是有这种人,爬爬......,爬到墙壁的最上面,糟糕了!我要的不是这样子!爬到最顶端的时候,发现我爬错墙了,来不及了!所以,男众要注意你的荷包,女众要注意、保重你的身体,你宝贵的身体。对不对?尤其那个长得比较漂亮的,稍微注意一下。那么这个就是先要精严受持清净戒律,而后工夫,[方能入手,得三摩地,所谓因戒生定也。]

【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解释一下。永断淫心,这个动念都不行,动念都不行。像现在的年轻人,看一些不堪入目的东西,还是要放下。有年轻人,也有很多人,尤其像e-mail很发达,那么,我很敬佩这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他就说:师父啊!他写E-MAIL,因为我也不认识他。来问:师父!我看看这个色情、报刊、影片,我克制不住,可不可以?当然不可以,这个要断淫心,当然这个不可以,是不是?那有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他也来问师父说:师父啊!(我很敬佩他!)我犯手淫,意思是没有男女,但是我暂时完全克制不住。那我就叫这个年轻人,你要跑五千公尺,你要常观女人是毒蛇。他说:师父!我都观过了。怎么样?没有用。我也观女人是老虎。那你觉得呢?也没有用。糟糕了,观什么都没有用!女人是鸩酒也没有用,我观什么都没有用!那就跑五千公尺,跑五千公尺。他说:师父!这个欲望来,我们年轻人完全失控,实在没有能力去克制它。

那么有一个女孩子,也是姑娘,我也很敬佩她,非常敬佩她!敬佩她是说,她有那个勇气来告白,她说:师父!我也没有结婚,但是我实在是克制不住,我利用棒子来自己处理解决。师父!这样犯吧?我说这样也不好。就等于佛在世用胡椒做男根,胡椒长得一枝长长的,胡椒做男根,来解决那个欲望的问题。她说:师父!那实在是很难去克制这个事情。我说:你要多发心,如果这个事情真的很严重,你就过午不食,就过午不食,每天跑五千公尺,女孩子就多做一些家事,就在你的工作上下功夫。那女孩子跟我讲:师父!无效啦!我地板都快刷烂了,刷得多干净啊!半夜都爬起来刷,就是没办法。我说:不然就数豆豆。我说:那这个就是你的业了,我听你这样讲好像无能为力了?她说:真的是很难!那么我就跟她讲:不然你像男孩子这样跑五千公尺。她说:师父!这个要断淫心。她说:没有犯邪淫,这个没有淫欲的行为,实在是很难。意思就是她那个荷尔蒙一分泌就像火在烧一样,她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个就是人类苦恼的地方,做了犯戒,不处理,她寝食难安。

有一个比丘,还没有出家前,他说:法师,我现在告诉你,我没有出家前,你知道吗?睡到凌晨半夜十二点半到一点的时候,我那个欲心来的时候,淫欲心来的时候怎么处理?立刻去叫计程车来,跑去哪里?跑去找要花钱的,跑去找妓女。唉!那个力道太大了。他说:我也是学佛了,我也是受戒了,但是我向佛菩萨求忏悔,我真的没有能力去断它。后来他出家了。我说:那你出家,你了不起。他说:坚持持午,就慢慢慢慢......所以这个真的需要一点时间。所以这种东西没有办法骗人。哪一个人说你的淫欲心统统断的,你敢举手吗?不敢的,没有这个能力的。你如果断了这个淫心,你就不会来六道轮回了,就出三界了,你就证三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样子难断,就借种种理由,这个是不可以的。

所以底下看一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就是东西要煮熟过。以火净食,无啖生气,生气就是不要吃没有煮过的东西,意思就是要火净方食,要煮过才吃。阿难!此修行人若不断淫念、淫心,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然戒法虽多,淫杀为最,必须永断。不惟执身不行,要且执心不起,方为真断。此中特指淫心者,以一切众生,皆以淫欲,为正性命,又为修三摩地,之大障碍故。永断者:种现俱尽,如枯木不萌,]发芽,萌叫做发芽,枯木不再发芽。[寒灰不焰也。]所以说要断,生死出三界,这一关一定要下工夫。因此师父已经告诉你了,无夫较好修行,就是这个道理,无妻也比较好修行。如果你现在是单身的,那就太好了,verywonderful,一个人而已,这样较快活,对不对?[不餐酒肉者:以酒能乱性,恐成助淫之阶,而肉必伤生,实为杀害之本。即虽素食,但遇生气之物,火净方食。不经火触,]火触就是煮过或者烤过,煎、炸、煮统统有。[则为不净,不得便食。无啖生气,何况杀生?阿难下,显示应断。是修行人,原为超出三界,不断淫欲,及与杀生,而能超出三界者。断无是理也。初征名先断淫杀竟。]

  [卯二 示以进修余戒]1144,【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这个四弃是指比丘戒,八弃是指比丘尼戒。比丘有四重戒,比丘尼有八重戒,八重戒,所以叫做四弃、八弃。弃就是犯了比丘戒的杀、盗、淫、妄,永弃于清净的僧团之外,那么比丘尼犯了八弃,永摒除于比丘尼的僧团之外。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如来常以淫欲过患示喻者,以淫欲之害大矣!故又嘱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毒蛇践之,则必遭其毒,乃至丧身失命;贼而曰怨,遇之则必报其仇,甚至劫财夺命;然其为害虽酷,但一身一死而已,而淫欲之害,则法身慧命,永劫沉沦无间。一日之中,而受万生万死之报,而修行之人,岂可忽哉!先持声闻四弃,杀、盗、淫、妄,四波罗夷罪。此云弃,犯之永不共住,永弃佛法海外。][比丘尼四弃之外,再加四弃,触、]就是触男人,[八、八种事,[覆、就是覆盖重罪,[随、就是随做僧羯磨不共住,随着不共住的比丘是不可以的,[谓之八弃,以妨淫习也。]

 [执身不动者:身口七支,皆不许犯,非不执心,因力未充耳。譬如行远自迩,]迩就是近,[登高自卑。小既能持,更进于大。故云:后行菩萨,清净律仪。菩萨大乘人,力量大,清净律仪,乃大乘戒。从心止绝,一念不生,故曰执心不起。]有一个比丘尼,有几位,从以前到现在,来到讲堂,她说:我私下要跟师父谈。谈的时候,她到了客厅,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放声大哭,放声大哭。她说:我犯了淫戒,我看了这个《楞严经》,某一个小段,我很难过,我真的…….,她就放声大哭!她说:我犯了杀、盗、淫。我怎么样,有没有救啊?我说:有、有、有!你《楞严经》全部都看了吗?她说:没有。我看到这些都吓坏了!我说:那你翻开1560,有救,我跟她讲:你有救啦!有救啦!你现在翻开1560,犯到重戒的人,你绝对有救!

翻过来,看经文就好!【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解释一下,说:阿难!如果有人,遍满十方所有的虚空,都用金银财宝、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承事供养”,就是行住坐卧,一切生活起居都打点得特别好,“心无虚度,”还是非常的至诚恳切。“于意云何?”你认为,是人以此布施佛的因缘,得福多否?翻过来,1561,看经文就好:【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满。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解释一下!说阿难答言:虚空是无尽的了,七宝的珍宝也是无边,过去有一位众生,才布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满,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用七宝供养微尘佛,遍满虚空,这个福德是无法计算的,说: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好,翻过来!1562,佛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诸佛如来从不打妄语。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就算他犯了比丘四重戒,犯了比丘尼的八弃罪,十波罗夷,犯了菩萨大戒,十条戒统统犯,犯了比丘四重,统统犯,比丘尼八重统统犯,十波罗夷统统犯,瞬息即经此方他方,因为这个罪很重,必需经过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就是没有救了,无救了,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要受无尽无量无边的痛苦,犯了重戒的人,一般来讲是没有救,但是看到《楞严经》就会充满希望。

诸位看1563,【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消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你只要用一念的至诚心,推广、助印、散播楞严法门,有钱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时间的出时间,有空间的出空间,能全力以赴的散播楞严大法,将此楞严大法、法门,于末劫中,我们现在正是末劫,开示未学,“开示未学”就是说能够开导。有的人讲说:师父!我也不会讲楞严,那怎么开示末学?不,不用你讲,我已经讲好了嘛!我已经讲好了,你只要出钱帮忙刻录、印《楞严经》,就行,因为你也不晓得,前世没有没犯过杀、盗、淫、妄啊!今生今世没有,那你前生前世有没有,你也不知道啊!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所有的罪全都灭尽,还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安乐国就是极乐世界。

看最后一行,【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再看下去!阿难!若有众生,能够诵《楞严经》,乃至没办法诵《楞严经》持楞严咒就好,就算不能持,用配带的咒轮也可以,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这个比丘尼啊!看了以后,欢喜得不得了。我说:从现在起你要断淫!是的。然后,她回去以后汇了一百万。她说:这是我这辈子的全部,师父!这是我唯一,你救了我,我以为我没有救了,回去汇一百万,统统印《楞严经》,我充满了喜乐,从此以后,我不再犯了。在座诸位!佛法对于犯错的人,只要有忏悔心,就充满着希望,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如果不能忏悔,佛教就变成断灭了。因此,在座诸位!我们共同来负起这个末法重大的艰巨的任务,就是弘扬楞严大法,你这辈子没犯,但是你不晓得上辈子有没有犯?所以大家共同来推广《楞严经》这个大法,来救度我们这个时代可怜的众生。所以师父一直重复强调,你有钱的人千万不能吝啬,只有这个能够救度末劫,人家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楞严就可以救正法”。

好,翻过来1145 [卯三 详明利益结名]【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解释一下!如果你禁戒成就,那么在这个世间,就没有什么相生相杀之业。不淫,那就不会相生,也不会互相杀来杀去。偷劫不行,无相负累,我负你债也不好,你负我债也不好。有的生了一个孩子,每天都花钱,就是讨债鬼啦!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没互相欠债。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远无有相生相杀之业。淫心断则不相生,杀心断则不相杀。偷谓窃取,劫谓强取,偷劫既已不行,而于世间,无有负债之业累。偷劫亦兼妄语,如矫现威仪,希求利养,妄言证圣,求彼礼忏,贪其供养,同于偷劫。还债因负累,既无负累,故不还债矣!]【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间,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说这个修行人,清净的修行人,修三摩地,父母的肉身不需要借用到天眼,自然就可以观见十方世界,就像我们现在的这个天文台,观测外太空的天文台一样,可以看到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能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

[首句蹑前持戒,是清净人。次句表彰大定,修三摩地。定是正行,戒为助行,以显因戒生定意耳。此科,文是圆教相似,又因定发通,是人修定,便能发相似五通。父母所生之身,即以肉眼,相似天眼通。不需天眼,不假作意,自然观见十方,周遍无遗,亲睹于佛,即以肉耳,相似天耳通,闻佛说法,而亲奉圣旨者:亲奉如来旨意也,相似他心通;得大神通,游他方界。相似神足;宿命清净,相似宿命通。却能三世无碍,故曰清净,因得宿命,永不堕三途,艰难险阻之处。][《正脉》云:肉眼观见十方,即色阴尽相;后文云:十方洞开,无复幽暗是也。按位]就是判教分位,按照这个位次[当在初信。齐小初果,]旧判,观行即佛,([旧判观行,])观行即佛,就是六即佛里面的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旧判,观行即佛。[于后违经,至阴魔中详辨。今并别判,勿泥旧闻。]这个判教是非常麻烦的,没有深入去研究,会搞得完全迷糊。

 [次四句受阴尽相。后文云: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又云:得意生身,随往勿碍。今言睹佛闻法,又言亲奉,则需亲到,非遥见闻,而下得通游界,]得到神通,游十方界,[则愈与后文合也。按位,当在二三两信,齐小二果。] [末二句,想阴尽相。后文云: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这后面会讲到。[今言宿命清净,则明是去尘垢,而照生死也。又言:得无艰险者:既以彻通宿命,除己愿力,永不误入恶趣,所谓离诸生死,险难恶道也。按位,当在四五二信,对小三果,此之业报,略假戒为助行,全本耳闻,]全部仰仗于耳闻。[妙定修发,通该十信前五,备显六根清净。]

[观见十方,则眼根清净;闻法亲奉,则耳根清净;得通游界,则鼻、舌、身根清净,以三皆合知,相依远到也;宿命无难,则意根清净。]这一段,后面的经文,因为统统讲到,统统讲到,所以我只念一遍,是因为后面,有很清楚的讲到。所以在这里……因为还没讲到后面,现在如果一直解释,一直解释,后面就变成重覆,一直重覆,再提前讲,你也听不懂,因为他不晓得什么意思,什么叫意生身。所以,有个初学佛法人的来讲说:师父!这个《楞严经》我听起来真的很吃力,真的很难,我实在是听不懂。我说:听不懂啊!就是要听。为什么呢?修行佛道,他是点滴的工夫。今天,如果你没有这个熏习的惯性,看到、听到,不懂的,很陌生的,就退出文殊讲堂听经闻法的行列,你,真的是很可惜。佛法不可能一蹴即成,一蹴即成。

 就像二十年前,我要讲这个《楞严经》,二十年前,我也是讲这一部《楞严经》,当正在看的时候,某些角度看起来,还是有一点点,觉得说,要讲,真的是有一点困难,通是通达,但要讲给你听,真的是有一点困难度,我也是尽量把他讲得很圆满。可是经过这二十年的熏习、修行跟体会以后,今天已经六十岁了,在座诸位,讲一个好消息,就是当我在准备这个《楞严经》的时候,突然觉得佛菩萨来加被师父。这《楞严经》,二十年前讲真的有一点艰涩。怎么来表达?有困难。四十岁讲《楞严经》的心境,跟现在六十岁,最近在准备这个《楞严经》,师父已经全部看完了,总共十六套,十四、十五、十六,在看的时候,完全通达,没有任何的障碍。所以,这个熏习是很重要的。对不对?

所以,我们修行人,第一、要不怕苦。第二、要不怕死。如果说碰到难的就退却了,这么难,又听不懂,是不是?连这个熏习的机会都没有,那你愈来就愈陌生,愈来就愈陌生。所以,你刚开始很陌生的时候,慢慢……你就会驾轻就熟,驾轻就熟。你相不相信?十年前你感觉很陌生的东西,十年后一看,突然就懂了,就很奇怪,莫名其妙就懂了,原来是这个意思,这个就是熏习的力量是很强的,对不对?修行人,专门挑软的吃!这样不好,对不对?就是捡那个软的吃,这样不好。所以,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你听经闻法,你觉得说真很艰涩,二十年后,你再来看这个《楞严经》,哇!真的是恍然大悟,得心应手,这个就是熏习的重要。因此,诸位!勉励大家,不能退却,不能畏缩,就是单刀直入,勇往直前,不能畏缩,也不能缺课。

诸位看1147,经文:【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正脉云:此中前半,以诸戒助成正定,即观行位。]就是观行即佛,六即佛里面的观行即佛。[后半即齐五信,并小三果。]在理圆通当中,小乘的三果,小三果就是小乘的三果。[在圆通中,方至动静不生。是则第二增进,乃对上第一,故名第二。又对上初修不定,故以决定修行,渐次增进释之。]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第二就是刳其正性,一定要特别全部铲除杀、盗、淫、妄。

底下是[寅三  违其现业分三 卯初征名承戒修定 二结解即获法忍 三由渐入顿结名 今初] 1147,中间的经文:【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这文字很简单。说这个“云何现业?”现业就是现在,现在的业,身、口、意,,身业、语业、意业,现在的现业,身、口、意三业,就是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是没有贪淫的,于外面的六尘,色、生、香、昧、触、法,也不多流逸,也不会去奔驰。

[此释违其现业。现前六根,所缘六尘境界,起惑造业也,故曰现业。而违者,即旋根脱尘之义也。然此三渐次中,前二皆蹑持戒,以为助行,是因戒生定。此蹑圆通本根,以成正修,是因定发慧。由是正助兼具,故能安立下之诸位也。此中违其现业者,即前第二决定义中,逆彼无始,织妄业流者,]编织成这个妄业,而流转[是也。即就耳根,不许出流闻尘,]就是不关于动静,着动着静统统叫做出流闻尘。[而使入流照性。][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即前科上半,所持诸戒。而特申心无贪淫者,以其为四重之首,坏定之魁,]就是首领。[警人必除之意,因前持戒,故得离尘。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即于外六尘境界,亦不随流放逸。然言不多,弗许绝无者,以根中虚习未尽除,]因为在根中的虚习,虚妄的习气,还没有完全尽除,[而尘影犹存,但以无漏,而熏有漏,非全无漏也。]

1148,中间经文:【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解释一下!因为不往外奔流,不往外趣逸,所以旋元自归,回复到本性的工夫,尘既不缘,外面的六尘既然不去攀缘,那么我们的六根就没有能所对立了,偶就是配对,能所一对,没有所哪来的能呢?所以根就无所偶,就没有攀缘的对象。那么反过来,反流全一,回归最后,一个就是我们的识精无明。那么六用不行,六用不行就是我们那些六根趣流奔逸,见、闻、嗅、尝、觉、知完全停止,就不会再趣流奔逸于外尘了。

[此正明尘亡根尽。首句承上云,不多流逸,足见亡尘之功未纯,此因不流逸,因之加功进步,反闻照性,而得不流逸,旋复本根,自归元明。尘既不缘:按耳根圆通,此当入流亡所,动静不生,根无所偶,偶即对也,既无对则根亦不立。]根跟境、根跟尘是一对的?尘没有根就失去作用了,是不是?[按耳根圆通,此当闻所闻尽。至此六根反流,全归一闻性,无复见、闻、嗅、尝、觉、知,结根之用,故曰六用不行。此正入一亡六。]回复到单一的圆通性。[所谓但得六销犹未亡一,小乘涅槃,正当此际。按位,当在七信,齐小乘四果。]有一个法师对这个判教,觉得说:这个其实意义不大,意义不大,一下小乘,一下大乘,一下藏、通、别、圆。有个大法师就这么说,他有他的感慨,说这个,后来的人实在是搞不来,而且配这个、配那个,初果、二果,配了几信、几信,他说这个听起来很困难,因此他统统不讲这个阶位性的东西,因为这个在天台宗讲得特别的详细,那么这个法师,他讲经就认为,这个藏、通、别、圆说的判位,觉得非常的复杂,难以理解,一般人实在是搞不来,因此,他统统不讲这个。 [指掌疏违其现业即在此。现业有二:一流逸是现业,不多则小违。]不多后面加两个字,不多造业,要不然看不懂什么不多?不多造业就是小违。[二六用是现业,那么“不行”就是停止造业,不多造业就是小违,[不行则全违也。]

 [卯二 结解即获法忍]1149,【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譬喻的真好,心中像一轮明月,因为六用不行,怎么样?反流全一。六用不行,现在就是唯一清净自性在作用,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心净则国土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这个譬喻得真是好。 [正脉云:此即尽闻不住,所证境界。首二句,即山河大地,应念化为无上知觉,]因为十方国土,都包含在如来藏性里面。应念化为无上知觉,[正由不住内自觉境,法执荡然,故融及世界,无有情器之分。]情,就是有情世界,器,就是器世界。所以无有、无有有情,有情、器之分,有情世界跟器世界之分,因为他已经融为一体了。[皎然:洞开之貌。下喻但表明彻,盖明月在有碍物中,不能透彻,便如二乘明内境,不能与外法融通也。今菩萨觉所觉空,表里洞彻。故如月在琉璃,岂有不透彻者乎?此当八信,相似色自在也。]

【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  [《正脉》云:此即空觉极圆,所证境界。前方空智,此复空空,]这里连那个空智都要空掉,证悟到空的智慧叫做空智,现在连那个空智都要空掉、破除。[既不为智所劳,]意思就是,智慧会产生智慧的执着,叫做所劳。[亦不为空所缚。]证空,知道就好,不会落入那个空的观念和执着。[故身心快然,极为洒脱,盖法身荡然,真心廓尔之意。妙圆者,无缚故妙,无碍故圆。平等有三:一身量、心量,俱周法界。二有情、无性,同体不分。三自心、生、佛,脗无高下。]脗就是相合。[获大安隐:此当九信,心自在也。以身心一如,身亦心也。]

【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正脉云:此则显然全同寂灭现前,但彼约自心,此约佛理,二义平等也。密谓秘密,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之境也;]第一点是密,就是A,那么第二个是讲圆B,圆是什么意思?[圆谓圆融,交彻互摄,重重无尽之境也;] C就讲净,[净谓清净,明相精纯,纤尘不立之境也;]就是不着一物。D就是讲妙,[妙谓神妙,一切变现,皆不为碍之境。]此四,这四种密、圆、净、妙,此四就是前面讲的密、圆、净、妙,这四种密、圆、净、妙,佛的境界,([此四佛境,][现菩萨依正之中,此当十信,相似慈云,覆涅槃海也。盖圆顿理融,故令似位,全似分证耳。]的角度来说。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 到了这个时候,就速证无生法忍。诸位!无生是什么?一切微细粗糙的妄念统统不起,如佛一般。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要到一切获无生法忍,按照禅宗来讲,这个要悟道的人,才有办法悟到一切无生,所以也只有悟道的人,才有办法进入圣位的修行。说: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

[《正脉》云:此之结尾,是预许后之诸位,故言从是渐修。即者速也。即获者,犹言不久当证也。无生法忍:即初住所证圣位,通指彻于等觉也。温陵曰:华严十忍,第三曰无生法忍,谓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离此情垢,无作无愿,安住是道,名之曰忍。]这个完全是见性的工夫。[吴兴曰:此中别指初住以上,名为圣位。若下文云:以三增进故,能成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所以五十五位是扣掉前面三渐次,因为还没入圣位,那么扣掉后面妙觉,因为已经成佛了,所以说路就是还在走,中间,那中间就是五十五位,是中间路。

【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此结名第三增进,实由前第二增进而来。]前面但得大乘的五信位,([前但得五信三果,])那么小乘就是三果位,[未至无漏:]所以五信三果,五信是指大乘位,三果是指小乘位来配合,未至无漏:[今则由渐入顿,解除根觉空灭诸结。如前文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而至得无生忍也。初渐次三位竟。]诸位!你想想看,还没有进入初住位,就有这种工夫,所以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前面讲的到了这种证位,已经就是佛的心性,所以圆教的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就是这个道理。你看!还没有进入位、圣位,就有这种工夫,要成佛你就知道有多难。

1151[癸二乾慧一位]【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这个“欲爱乾枯”就是淫心永断的意思。那么现前残质,“残质”就是最后之身,最后之身,要出三界前的最后身。“不复续生”就是不会再来转世投胎了。

 1151,注解: [此位分明,束前渐次中,所含十信,总成一位。而孤山说,合十信为乾慧,理在不疑。但亦圆满成就之意,有人非之者,]非之就是认为不对。[以见通教,乾慧名同故也。]这个通教也有乾慧地之名,[不知此乃借通名圆,]借重通教之名相来讲圆教,[自应依之。阿难!如是,依三渐次,精勤修习之善男子,由二渐中,正性刳空,淫心永断。至此,则断性亦无,故曰欲爱乾枯。由三渐中,现业违背,六用不行。至此,则根境不偶,心境绝待,种现俱销,]种就是种子,现就是现行,我们说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统统俱销除。[三界生缘迥然不及也,]迥就是全然不行。[故曰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有来投胎,你就必须受苦,就这么简单,除非你是菩萨的愿力再来的如幻三摩地,就是你来到这个世间,其实你是有任务再来的,所以众生是由业而来的,菩萨是由愿力而来的,愿力而来的,这一点,要稍微注意一下。

所以你在这个当中,不能去看不起任何一个众生,说不定这个众生他是菩萨,佛菩萨,佛派他来,示现在这个末法时期的,看起来就这么不起眼,可是他是却有来历的。所以,只要你想到说,每一个众生,都有可能是菩萨示现的,由他的愿力来示现的,你的内心里面,就千万不能看不起,瞧不起任何一位众生。[残质:谓最后之身。不续:谓后有永断。续生以欲爱为因,根境为缘,今即乾枯不偶,因缘双绝,果报无托,]不会产生果报,[故不续生。此束前七信,三渐前半止,但明乾义。]

经文:【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地。】解释一下!当人执、法执,二种执之心虚明无碍,已经贯通了、透视了,人、法二执都不存在了。纯是智慧,这个慧性又达到了妙圆、妙明,蓥十方界,也可以念蓥yíng ,这个蓥(饰)就是磨光,把这个金器磨光,让金器全部有光泽。这个蓥读作yíng,本来是装饰的饰,就是尽量把这个金器,我们抹布拿起来,把这个金铸造的器具,抹、抹……,就是这个意思。十方界,简单说,就是他的光明、光泽遍十方,遍照十方界的意思。蓥十方界,也就是他的光明遍照十方。乾有其慧,但是工夫还不到家,就是还没有办法像佛一样的,所以乾有其慧,故名乾慧地。所以乾有其慧,依之住持这个角度来说,叫做乾慧地,所以乾慧就是乾有其慧,就是智慧没办法像佛一样的,虽然有开了大智慧,智慧、慧性圆明,照十方界了,但是,还是不够。

 [此束后三信,而显其圆满成就也。执心虚明:即人、法二执之心,虚而无障,明而无碍,所以外无尘障,内无根碍。三渐后半,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即山河大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所以你看山河大地,悟道的人看山河大地,就是看你那一颗心,看你那一颗心。所以你全世界走透透了,你就是无上知觉。山河大地其实是如来藏性,没有东西可以看,就是这样方便看,这个就是山河大地,一念化成无上知觉,因为山河大地,就是如来藏性所显现的假相。[此即虚明无障碍也。至此,则纯是人空智,与法空智。][慧性明圆,蓥十方界者:人法双空之智,增明圆满,俱空之智,即三空之智现,而照用遍界,故曰蓥十方界,蓥犹饰也,]“饰”就是拿起金器来,抹、抹……,抹布一直擦一直擦。蓥犹饰也,[以智慧庄严十方报土。如三渐中云:妙圆平等,获大安隐者。二句明慧义,因此乾有其慧,故名乾慧;依之住持,故名曰地。]

【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这句的意思就是,欲习初乾,乾就是净尽,刚好除掉所有淫欲的习气,种子、习气,最微细的,我把他净尽了,但是工夫不够,没有办法与如来的真如法性,未与如来,底下加下四个字才看得懂,未与如来真如法性,法流水接,“水接”就是相接,没有办法跟佛的真如法性的法流的水来相接,这接,上面加一个字,相接。就是说:他欲望、习气断尽了,但是还是没办法跟真如法性,佛的境界,法流水相接。就是这个意思。[此出其得名所以。现行、种子、习气三者,而习气最细。今言欲习初乾者:指欲爱最细习气(即断性亦无),亦得乾枯也。]净尽的意思。[未与如来,真如法性,流水相接者:谓未破无明,未曾亲见法身真理,是名未与如来法流水接。若至随分觉,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则与法流水接,定慧均等,则中中流入萨婆若海矣!]这个是讲乾慧一位。底下是十信十位。

[十信十位(分十)子初信心住  二念心住  三进心住  四慧心住  五定心住  六不退心住  七护法心住  八回向心住  九戒心住  十愿心住诸位,这里稍微注意一下!信心住、念心住、进心住、慧心住、定心住,这个就是我们在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五根,五根,信、进、念、定、慧,五根。(未完)



短视频目录(2020.05.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6.12)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01-152目录(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88(全)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目录(全 )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四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五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六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七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八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九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三套(全)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1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2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3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4

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表解(全 )

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

慧律法师佛学十四讲表(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慧律法师地藏经讲记1--55(全)

慧律法师唯识二十颂、三十颂

化上人法华经(全)

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律法师八识规矩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