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曹雨老师的著作和研究,我们知道了原来槟榔那小小的一颗还蕴含着这么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而中国人嚼食槟榔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之久,在历史上,槟榔是能够驱虫杀菌的洗瘴丹,是中原百姓开拓岭南的定心丸,“调直亭亭”是名士高洁品格的象征,“森秀无柯”是岭南男女的爱情隐喻。最后经过许多的沧海桑田最终流落到了湘潭,也为槟榔的现代命运和争议埋下了伏笔。越南婚礼上必备的槟榔,蒌叶被剪成翼形,有比翼双飞之意(图源:《一嚼两千年》)
最近在中文互联网上,槟榔突然成了一个热点,前有歌手因为长年嚼食槟榔而致癌离世 ,后有各地禁售槟榔的消息,据统计,2022年以来,贵州遵义、四川凉山、南充、成都、浙江义乌、江西南昌等多地先后出台“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的相关通知,同时将对发现经营者误导消费者、销售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的槟榔制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查处。一时之间将已经低调了许久的槟榔产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历史学者曹雨生于广州,成长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湖南人,父亲是广东人,这样的组合后来也影响了它的学术生涯,他的两本关于饮食历史文化的著作——辣椒和槟榔都与湖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却离一个广东人的生活很远。在写作这篇文章时,我想去寻求一种个人的经验,这也是大众对于学者常见的好奇,期待着在他的思想与现实之间,学术生涯与人生之间找到某种关联,其实知识、阅历和观念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而对于一个学者来说,知识就是他们最重要的经验,甚至就是大部分的人生。
曹雨老师给人的感觉谦和而亲切,很像广州这座城市给人的印象,不似中部省会的急躁火爆,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埋头钻研感兴趣的事,而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比如小时候就很喜欢京剧,同龄人会觉得是老人的爱好,但他却并不在乎。本科阶段原本学新闻的他,后来很自然的转向了历史研究,而那时候正是整个南方系正兴盛,纸媒仍然风光无两的时代,学新闻的坏学生却成了一个好历史学者,近年来他将学术的重心转向饮食历史与饮食背后的人类学研究,前后出版了《中国食辣史》《一嚼两千年》等著作。他说食物的历史其实非常丰富,透过食物可以窥见人类历史发展的面貌。最近曹雨本人的槟榔研究以及《一嚼两千年》一书某种程度上也参与进了整个社会关于槟榔的讨论,后者是一部罕见的关于槟榔的通史性著作,可以说这本书为我们今天对于槟榔的争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全局性视角,我们的上一篇文章也有提到,曹雨的研究认为槟榔在全国范围的流行其实是最近20年的事情,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在2003年前后,在此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槟榔的食用仅限于中国的海南岛、台湾岛和湘潭地区,2004年“友文槟榔”在《超级女声》中植入的广告随着那一年的“超女现象”,第一次把槟榔推到了全国观众面前,也同时开启了槟榔企业的广告竞赛,曹雨认为21世纪以来湘潭槟榔企业的扩张与电视湘军的崛起高度相关。用他的话说,从2003年开始,湖南的槟榔产业突然坐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到2013年是槟榔企业全面扩张的黄金时期,广告竞赛与线下铺货双管齐下,使得以前主要集中于湖南的槟榔消费开始席卷全国,“口味王”“张新发”“伍子醉”等等品牌纷纷登场。到2017年,光湖南就有2600万人嚼食槟榔,但一般来说两湖两广比其他的南方省份对槟榔认知度高,南方又比北方更熟悉槟榔,除了少数几个地区,一个城市里面卖得好的槟榔零售点往往集中于货车装卸场、加油站、网吧等地,因为这些地方的人群长时间工作容易疲惫,而槟榔提神醒脑的功能恰恰迎合了他们的需要。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日常生活中的小商店一般都会把槟榔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也就是正对着顾客视线的角落,这是因为槟榔企业独特的经销制度使然,一个品牌在各地的代理商,会让下属的业务员分别负责几个加油站、网吧这类销售额高的网点和虽然销量惨淡但有潜力的网点,由于干制槟榔的保质期较短,槟榔的经销商商往往都会以“陈列费”、“过期包退”等福利补贴经销商,而这些补贴的钱正好来自卖的好的槟榔销售点,通过不同网点间的均衡手段而大面积铺货,而据统计包装槟榔的毛利往往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槟榔的代理和销售非常有利可图,何况卖不掉可以退,即使陈列也能有利润,让许多零售点的老板乐得推销槟榔,而槟榔企业的这种经销结构只是其策略的一部分。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槟榔和烟酒一样都是对身体具有危害性的产品,而槟榔则是口腔癌的主要元凶之一,建议大家尽量不要接触槟榔,过量的烟酒也等同于此,习惯了嚼槟榔的朋友也应该少嚼,因为当你每天的槟榔加烟呈现加速度的时候,疾病也将呈加速度向你袭来。想必经常吃槟榔的人都会有这个感觉,现在的包装槟榔变得越来越贵了,都无一例外的朝着高端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近年来大多数的槟榔企业都淘汰了20元以下的槟榔,曹雨指出这其实是槟榔企业在舆论和政府监管挤压下的必然策略,《一嚼两千年》花费了极大的篇幅论述这个问题,关于此种现象的研究,正是理解今天全社会围绕槟榔的争论的关键。如果说2003年到2013年这10年是槟榔企业扩张市场的黄金时代,那么2013年则是槟榔企业的第一次滑铁卢。这一年的7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一段名为《嚼出的癌症·湖南:口腔癌高发,患者多爱嚼槟榔》的新闻短片,报道了近年来湖南口腔癌患者成倍增长的现象,并明确告诉观众长期嚼槟榔是人群诱发口腔癌的重要原因。随后山东卫视又播出了名为《“槟榔王国”里的“割脸人”》的专题报导,此后又有不少电视等主流媒体介入渲染槟榔有害健康。这些主流媒体的介入标志着整个社会开始严肃的看待槟榔所引发的健康问题,嚼槟榔致癌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舆论并为大众所接受。舆论的压力沉重的打击了槟榔企业,直接的例子就是2013年之后中国大陆的槟榔产量增长几乎停滞,高歌猛进的扩张战略也到此为止。面对这种情况,槟榔企业一方面努力改善自己的形象,一方面开始寻找别的策略,实际上虽然遭遇了舆论的沉重打击,但2013年以后到2020年,槟榔产业的总产值仍然保持了强势的增长,从2013年的100亿元连续翻了四倍,在2020年达到了400亿。前面已经提到从2013年开始槟榔产量几乎没有增长,这就意味着,在产量没有变化的前提下,同等量的槟榔,顾客的槟榔消费是以往的好几倍。槟榔企业的这种策略曹雨形容为:闷声发大财,就是尽量低调化,撤出大部分公众的视野,也减少广告投入,因为槟榔企业的大规模广告,反而会引起公众的反感,因为人们已经很明确的认识到:槟榔致癌,不利于健康,要强行洗白反而会引起公众的反感。虽然现在槟榔有害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但这并不影响槟榔消费的核心人群,特别是对一些需要高强度工作的易疲劳人群来说,槟榔有时几乎是一种刚需。是否有人真的不知道槟榔致癌?曹雨也在槟榔的加工地湘潭与槟榔的热带产地海南做过这样的调查,比如在海南,可以看到很多人嚼槟榔,大多数人都表示知道槟榔危害健康,只要嚼槟榔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关心这个问题,去网上一搜,就会看到很多跟槟榔致癌有关的说法。在槟榔的问题上烟草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现在没有哪个烟草企业会否认吸烟致癌,中国3亿多烟民该抽的还是抽,甚至香烟盒上都赫然印着吸烟有害健康,但这并不很影响每年上万亿营收的烟草行业。
所以槟榔企业就只能通过涨价来提高利润,同时积极开发核心用户群体,精准投放广告,赚这些人的钱,虽然用户没有增长,但是对于经常嚼槟榔的人来说,买槟榔已然成了一项很重要的生活开支。这就是槟榔企业能顶着舆论压力,逆势增长的秘密所在。“其实,如果光看史料的话,也能够看到很丰富的世界”“但我觉得这种纯粹理论上的研究,容易陷入一种闭门造车的感觉,它可能会与现实严重的脱轨,我比较推崇的方式就是以实地的调查来增进理论上的建设,一切理论的东西,都可能需要基于实例的研究,历史学,人类学也好,它都是基于经验性的东西,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曹雨这样总结自己的治学方法,据他所说大概也是在大学接受的学术训练使然,他养成了以大量的田野调查进行和补充研究的习惯。为了写作《中国食辣史》,他在学院经验的缝隙里利用业余时间跑遍了贵州、湖南、江西各地,在黔东的山区里和当地的大哥一起吃饭,身为一个广东人,他说当时每顿饭都是硬扛着吃完的,在这样的经历中他打通了对辣椒的感知,而为了研究槟榔他又跑遍了湘潭和海南,会在湘潭的大街上花很长时间观察一个槟榔摊贩制作槟榔的过程,或许是要对自己的学者视角作一种补充,他会说自己是一个生活经历有所缺少的人,人生中的时间基本都在大学与研究中度过,这种缺少特别体现在田野调查中所见到的江湖以及那种江湖经验,他看到过这种江湖,但他觉得自己本质上还是一个旁观者。其实槟榔也是有点江湖气的东西,中国大陆上嚼食槟榔的人群以长株潭为中心,涵盖整个湖南,辐射江西、湖北、贵州、四川的小部分地区,这些中南西南地方的人群历来都以脾气火爆著称,恰好也都吃辣,而槟榔似乎也总带些与辣椒相似的功能。有不少学者从符号象征的角度研究过香烟、酒精之类的消费品,而作为与咖啡、酒精、香烟并称为世界四大成瘾品的槟榔自然也不能例外,曹雨在《一嚼两千年》书中也有提到,和其他三大成瘾品相比,槟榔的成瘾性是较弱的(P.S.这不是鼓励大家去嚼槟榔),以香烟为例,大多数人在抽了一次烟之后就可能难以割舍,而即使经常嚼槟榔的人也不一定会有很强的槟榔瘾。嚼槟榔往往多是因为周围有嚼槟榔的社会圈子,在东南沿海地区,槟榔有着消弭矛盾、重义气的寓意,槟榔的瘾主要体现在这种社会关系,只要周围的人不天天嚼槟榔,大多数人都不会槟榔成瘾。曹雨老师认为政府机关在全面禁售槟榔的问题上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槟榔确实会损害公众健康,占用医疗资源,降低劳动力质量。但另一方面,槟榔也意味着两南省份几百万普通家庭的生计之所在,是一个关系到海南两百多万农民和湖南三十多万槟榔生产工人的巨大产业。政府对于槟榔的反应,取决于槟榔企业的合作程度等许多因素。如今习惯嚼槟榔的人群总体上还是比较少的,除了湖南和海南。在全国范围内禁售槟榔,却立刻会对几百万人的生活和就业产生影响,也不符合现在全面脱贫的方针政策。《一嚼两千年》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即美国1920-30年代的禁酒令,14年的严厉禁酒不仅没有杜绝饮酒,反而使得酒精转入地下交易,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走私犯罪,禁酒令下滋生出的腐败和暴力犯罪,是许多黑帮电影都乐得描写的背景。从侧面反映出用行政手段强行取缔一种有深远传统的社会习俗有多么困难。网上有不少人举例说槟榔被土耳其等国明确列为毒品,但需要注意的是,槟榔在土耳其完全是一种外来的嗜好品,文化根基不深、影响也较小,但槟榔自秦汉开始在中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食用历史,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槟榔几乎参与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扮演过药物、文化品格象征、奢侈品等等众多的角色,槟榔在湘潭的历史短些,但仍然有一百多年,而湘潭特产——干果槟榔,可以说是世界槟榔食用史上的一个异数。讨论槟榔的历史并不是要替槟榔洗白或者翻案,而是让我们了解眼前的事物和它的历史渊源,唯有知晓了一件事物的特征、分类、意义以及来龙去脉,才能界定我们自己与社会对它的态度。「星球雷达」是P8星球旗下的城市探访栏目,我们致力于描绘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活版图,连接城市居民与场所,助力城市更新和发展,还原中国城市沸腾热烈的人文生态,为居民提供一套在地生活的探索攻略与家园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