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致的佛系青年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接近现实

主页君维安 维安正念小站 2019-04-02




在一个售卖人生焦虑、商品价值化和劳动异化的社会里生活,“佛系”这两个词的腾空出世在某些程度上是人们的一种自我安慰。这种自我安慰的精神,从网络上流行的佛系图片上显而易见。





当然“佛系青年”出来后,主流的声音当然是批判教导式的,例如,人民日报评论谈“佛系青年”,标题为事事随大流只能迷失掉自我。


佛教界当然也各种声音撇清这种“葛优躺”佛系生活和我佛没半毛钱关系,毕竟释迦牟尼佛天生是个贵族——王子,他老人家有天天“葛优躺”的实力,可人家违背了老国王的意愿,离开妻子儿子偷跑出来,削发去做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沙门,到处参访,寻求解脱之道。



但主页君和一些小伙伴还是很喜欢“佛系青年”这个词,一方面,谁不想做永远的青年呢。


另一方面,对于“佛教徒”有太多刻板印象,“佛系青年”似乎有更多的自由度和空间。


至于佛系生活与丧文化的关联是否该批判一下?主页君的想法是,日子那么累,如果一个人,就想小小的逃避一下现实,丧一丧,躺一躺,如果这个都不行,这也太压迫人了吧,还真以为每个人都把内裤穿在外面啊~





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让我们感觉好一点”的生活,就如同泰国的隆波帕默尊者在《在日常生活之中开发觉性》说, 


如果修行只是一味的追求快乐与宁静,实在太肤浅了。佛法比这个更加精深!修行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快乐与宁静,那不需要佛陀出世,其他老师也可以教导。佛陀的教导是其他人所没有的,那就是——毗婆舍那。毗婆舍那的目的就是学习并且照见身与心的实际真相。

(注:毗婆舍那,vipassana meditation, 也可以翻译为内观, 具体内容请自行科普)


让我们来围观一下全球最有名且最有趣的佛系青年代表,Yuval  Harari 尤瓦尔·赫拉利童鞋,《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作者,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师从缅甸内观禅修老师葛印卡,目前尤瓦尔也是葛印卡内观禅修中心的助理老师。



在很多采访中,尤瓦尔都透露自己每天练习坐禅2个小时,并每年花30天—60天去印度参加闭关禅修(没有手机、没有阅读的全封闭静修),他已经保持这样的练习超过15年


这样严谨自律的生活,绝对不同于网络上所刻画的什么都无所谓的佛系生活。大众自我安慰式的精神胜利法有时候确实是一条暂缓忧虑的捷径,但说到底,躺完了还是要起来面对生活。


天底下没有比像尤瓦尔一样的佛系青年更能面对现实的了。大家可以做个小实验——静坐。



如果你真的去实践一下,你会发现以下事实:







我们已经习惯于抓取各种刺激(例如、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好吃的等)和逃避各种身心痛苦(例如,止疼片,按摩、瑜伽等等),如果练习静坐,首先就要直面我们内心的无聊和烦躁不安与身体上的各种酸痛胀麻。


世人擅长的是逃避。每次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疲惫的时候,我们太容易找一些途径来安慰自己,例如,主页君的常备选项是,咖啡、冰激凌、战争片、摇滚乐、熊抱等等。



可是作为一名真正的佛系,你的训练要求你直面这些烦恼与困难。这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


佛系青年尤瓦尔受采访的时候,也说自己并不愿意活在虚拟现实之中,虽然虚拟现实可以让人获得快感与兴奋。但是他想知道真理,想知道真相。获得真正幸福的关键,在于知道自己和世界的真相。他每天花两个小时练习‘内观禅修’,为的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接近现实。”


之前Harry王子大婚,朋友圈刷屏。而两千多年前,悉达多太子离家寻求离苦之道,最终在菩提树下证悟解脱,并为世人宣说四圣谛。


他的故事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王子和王妃幸福的生活还有了小王子,可是为什么悉达多王子选择离开?


巴利圣典中佛陀讲述出家前生活的经文并不多,有一段,佛陀讲述了作为王子的生活状态和他的心情:


我很娇贵,非常地娇贵,极为娇贵。在父王的宫殿里,莲花池特地为我而设。一处植青莲花,一处植白莲花,一处植红莲花。我绝不用非巴拉纳西城的旃檀香,头巾、袍子、下裙与外衣全是由巴拉纳西城的布所裁制。为确保我不受冷、热、尘、砂或露水的侵扰,一顶白伞盖不分昼夜地举在我的头顶上。


我有三个宫殿:一个供冬季使用,一个供夏季,另一个则供雨季之用。在雨季的宫殿里,有清一色的女性为我歌舞作乐。在这四个月里,我从来不下楼到别的殿去。一般家庭的仆人与家臣吃的是碎米配豆子汤,在我父王的宫殿里,他们吃的是白米与肉。


虽然我有这般势力与福报,我仍然想到:「一个未受教的普通人,终会衰老,无法避免衰老,当看到他人衰老时,他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因为他忘了自己同样也会衰老,无法避免衰老。而我有一天也会衰老,避免不了衰老,所以在看到其他人衰老时,我不应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当我如此思惟时,就彻底地祛除了青春所带给我的骄逸。


我想到:「一个未受教的普通人,终会生病,无法避免生病,当看到其他人生病时,他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因为他忘了自己同样也会生病,无法避免生病。而我有一天也会生病,无法避免生病,所以在看到其他人生病时,我不应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当我如此思惟时,就彻底地祛除了健康所带给我的骄逸。


我想到:「一个未受教的普通人,终会死亡,无法避免死亡,当看到其他人死亡时,他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因为他忘了自己同样也会死亡,无法避免死亡。而我有一天也会死亡,无法避免死亡,所以在看到其他人死亡时,我不应感到震惊、羞耻与厌恶。」当我如此思惟时,就彻底地祛除了活着所带给我的骄逸。(A.3:38)


当时,佛陀虽贵为王子,可是却对人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这些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为他后来出家寻求解脱之道埋下了伏笔。


从佛陀本身的故事来说,佛系真的和逃避生活、丧文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们的佛陀抛弃优越生活和尊贵地位,勇敢寻求离苦之道,就这一点,就值得世人礼敬他。(完)


  


—心理咨询私人定制

详情点击下方图片

佛系科普系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