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廖耀祖团队 Sci. China Mater.:超渗透、抗菌共轭微孔聚合物-聚酰胺复合膜的表面工程设计
原文链接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40843-023-2476-5
通讯作者介绍:
向上滑动阅览
廖耀祖,教授、博导,现任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青年CJ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浦江学者、德国洪堡学者、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曾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英国皇家化学会JMCA新锐科学家、爱思唯尔全球Top 2%科学家榜单、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个人、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10)、中纺联教学成果特等奖(6/10)等奖项。主持承担了科技部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科院新冠疫情战略咨询子课题以及华为企业合作课题等纵向横向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秘书长、标准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智能纤维技术与制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华大学青年科协副主席,Molecules、Hybrid Advances、Advanced Fiber Materials、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国材料进展、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顾问、青年)编委。
张卫懿,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导。2010年和2014年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本科)和复旦大学(硕士),2017年于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和波茨坦大学取得胶体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分别在美国克拉克森大学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4月加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聚电解质材料、膜材料以及碳材料等。近五年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ngew Chem Eng Indt、ACS Nano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课题组介绍:
东华大学聚合物基环境能源材料课题组成立于2016年1月,目前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博士生18名、硕士生23名。课题组主要从事聚合物基环境能源框架材料研究,包括共轭微孔聚合物、共价有机框架及其宏观材料如纤维、膜、气凝胶、海绵与衍生多孔炭材料等。特别关注功能导向共轭聚合物框架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探索它们在环境能源方面的应用如光电催化、毒害物分离检测、碳捕获、吸波/电磁屏蔽、能源存储与转换等。
课题组网页链接
https://www.x-mol.com/groups/liao_yaozu
相关进展
东华大学张卫懿研究员/廖耀祖教授团队AM:宏观共轭微孔聚合物的未来挑战
东华大学廖耀祖团队 ACS AMI:规模化制备卟啉基共轭微孔聚合物光热转换海绵用于高效海水淡化
东华大学叶长怀/廖耀祖ACS AMI:基于生物可再生原料制备高电导率水性导电油墨用于电磁屏蔽、焦耳加热和应变传感
东华大学廖耀祖教授课题组:绿色制备吡啶基共轭微孔聚合物用于光催化氢能制备
东华大学叶长怀教授/朱美芳院士团队AFM:兼具超高电导率和高机械强度的多功能复合水凝胶
东华大学廖耀祖教授课题组JMCA:在气相沉积制备共轭微孔聚合物单原子催化剂上取得新进展
东华大学廖耀祖教授课题组:在聚苯胺基气凝胶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及其绿色再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东华大学廖耀祖教授课题组《Chem. Mater.》:共轭微孔聚合物纤维状柔性可穿戴式储能器件
东华大学廖耀祖教授团队与上海理工大学李颖副教授:稀土离子液体接枝COF用于丙酮检测
东华大学廖耀祖教授《Adv.Funct.Mater.》| 有机多孔聚合物纳米球凝胶前驱体:一步法制备超高比表面积氮掺杂炭气凝胶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