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南交大周绍兵教授、郭星教授团队 《Adv. Mater.》:细菌外膜囊泡搭乘中性粒细胞增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4-09-08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成年人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一大残疾原因。溶栓后可引发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称之为再灌注损伤。以抗氧化剂和铁死亡抑制剂为代表的神经保护剂被广泛用于卒中后的再灌注损伤治疗,然而这些药物却受限于血脑屏障(BBB)的阻碍,导致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协助药物跨BBB转运的治疗平台。中性粒细胞作为卒中发生后第一批从外周被激活并募集到缺血大脑的细胞,通过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以滚动、粘附和爬行的方式主动移动到内皮连接处,并最终穿透BBB进入脑实质。因此,开发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药物递送策略,可有效增强药物在大脑中的积累。

针对上述问题,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周绍兵教授和郭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细菌来源的外膜囊泡(OMV),通过自身脂多糖成分与中性粒细胞TLR4结合被其摄取,继而增强吡格列酮(PGZ)的脑递送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图1)。OMV@PGZ可同时抑制NLRP3炎症小体和铁死亡的激活,减轻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图1 OMV@PGZ纳米颗粒介导的缺血性脑卒中示意图


OMV的体内分布结果显示,OMV@IR780在脑组织中表现出更明显的积聚,且几乎完全与中性粒细胞共定位,意味着OMV可以搭乘中性粒细胞便车穿过BBB,并富集在缺血侧大脑(图2)。此外,OMV@PGZ在脑内的特异性聚集降低了紧密连接蛋白的丢失,减少了BBB的结构损伤。

 

图2 OMV@PGZ搭乘中性粒细胞以穿过血脑屏障到达缺血性脑


通过snRNA-seq分析发现,OMV@PGZ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Pou2f1和Nrf1分别抑制NLRP3炎症小体和铁死亡,促进髓鞘形成,维持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正常功能(图3)。

 

图 3 少突胶质细胞中转录因子Nrf1和Pou2f1的上调以及细胞通讯网络的增加


该研究通揭示了OMV@PGZ抑制NLRP3和铁死亡的潜在机制,提供了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简便有效策略以上工作以Bacteria-derived Outer-membrane Vesicles Hitchhike Neutrophils to Enhance Ischemic Stroke Therapy为题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文章第一作者为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博士生潘敬梅,通讯作者为周绍兵教授和郭星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dma.202301779


相关进展

西南交大周绍兵教授、郭星教授团队《Nano Lett.》:顺序靶向聚合物胶束通过缓解氧化应激和炎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西南交大周绍兵教授、谢辉副教授《Adv. Funct. Mater.》:基于可降解形状记忆离子凝胶的可适形柔性传感器件

西南交大杨光副研究员/周绍兵教授团队《Adv. Mater.》:一种用于重塑肿瘤酸性微环境以增强免疫治疗的多级结构纤维装置

西南交大周绍兵教授、郭星教授《Adv. Funct. Mater.》:棒状纳米颗粒通过阻断中性粒细胞浸润缺血大脑缓解再灌注损伤

西南交大周绍兵教授、谢辉副教授《Mater. Horiz.》:盐响应动态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用于设计新型多功能智能窗

西南交大周绍兵/侯建文团队《Nano Lett.》:多功能纳米反应器“三管齐下”破坏能量代谢和缓解免疫抑制治疗肿瘤

西南交大周绍兵教授、向韬副教授团队《ACS AMI》: 抗疲劳+仿生微结构水凝胶用于应变/压力传感器

西南交大周绍兵教授团队《Adv. Mater.》:基于细菌外膜囊泡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西南交大周绍兵教授和向韬副教授系统总结了近10年基于形状记忆效应的仿生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周绍兵教授团队AFM:在埋植式聚合物载体用于抑制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西南交大周绍兵教授团队《Sci. Adv.》:聚合物囊泡同时引发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流阻断,有效抗肿瘤及抑制肿瘤转移

西南交通大学周绍兵教授团队:在高分子纳米载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周绍兵教授团队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发表亚细胞传递纳米材料综述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周绍兵教授团队在兼具“超低渗漏”和“超快释放”动态复合胶体囊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周绍兵教授团队在肿瘤治疗用局部埋植聚合物载体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周绍兵教授系统总结了近10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多级结构聚合物纤维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西南交大周绍兵教授:用高分子材料挑战肿瘤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