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一统”含义流变的历史阐释
作者简介:晁天义,男,宁夏西吉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秦史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8FZS006)
本文载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专题“历史学研究”。
摘 要:“大一统”的本义与引申义虽有联系但内涵不同,前者是指“尊崇一个以时间开端为标志的统绪”,后者则是指“大规模(或大范围)的统一”。在公羊学经典中,“大一统”与“通三统”是儒家“三统说”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辩证统一、互为补充。秦汉时期,由于“三统说”不能合理解释东周以来的历史发展,也不能适应政治体制变化的现实需要,同时在逻辑上方枘圆凿、迂曲难通,因此被更具解释力的“五德终始说”取代。儒家公羊学意义上的“大一统”理论随之流于纸面、沉寂千余年,成为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的空洞理想。元代尤其是晚清以来,在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大一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国家统一悠久传统和历史依据的标识性概念。每一种历史认知都是理解者处境与文本处境之间视域交融的结果,它既不可能是绝对的真理,也不可能毫无可取之处。“大一统”的引申义不能被简单理解为“语义层面的错误”,而是与本义一样具有其合理性。
关键词:“大一统”;统一;公羊学;历史阐释
部分参考文献
图源网络,侵权则删
往期推荐
【经济学研究】工业智能化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2010-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
扫码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