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省市自曝GDP“注水” 该担忧的不仅是官员政绩观

2018-01-16 江玉楼 有狐

社会层面的不安、国地税总收入增长受困、地方“乞求”中央或捆绑大企业的自救,迟早会串联起各种担忧。


 | 江玉楼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交媒体上出现不少令人担忧的信息。几个GDP总量靠前的大省出现相同的征兆:预算内收入骤降,减收增支矛盾突出,财政困难,地方对中央的转移支付需求急迫而旺盛。这种情况出现在全国排名第三的山东,甚至江苏也露出端倪。

山东的数据来自于《关于2017年山东省省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是政府正式文件,不是江湖传言。这个报告承认了两个事实:一是减收增支形势严峻,要向中央提高政府借债限额,加大借债规模。二是对中央“乞讨”的力度加大,拿回539亿元的补贴款。

而在江苏,2016年营改增开始,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开始大幅度下滑。2016年全年全省增长仅1.2%,除了南京苏州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其余十个地级市表现均不佳,其中盐城增长为-13.1%,连云港为-27.5%。同时,江苏的城投债规模已经是全国第一。

形势一点也不乐观。在分析原因上,主要的评论指向政绩观,认为是GDP注水导致统计数字虚高,营改增之后,增值税必须是地方与中央分成,地方作假就只能向中央倒贴真金白银,从而丧失了弄虚作假的基础,所以舆论继续批判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观。

然而,仅仅批判官员的政绩观可能也只是触及表象,没有涉及根本。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经济运行质量究竟是怎样。以营改增作为挤压地方统计水分,无疑是工具之用,但真正需要坦白的不是官员,更应该是在经济的真相上实事求是,这才能面对问题。

经济相对好的时候,地方政府吹嘘发展政绩,在经济下行时露出捉襟见肘的穷困局面。然而更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大政府的惯性下,政府的事务已经是庞杂多端,一旦经济收缩,政府不相应收缩规模,减收而不减支,甚至出现增支,自然更会加重财政颓势。

辽宁GDP造假刚被报道时,舆论还只是将其作为修正政绩观的案例,但到了今天这个样子,减收增支有蔓延的势头,早已超越了“虚构GDP”的范畴。对GDP不同态度的背后,更让人担忧的是当下的经济运行是不是也陷入异常,有没有诊治的药方。给GDP数字挤水分容易,让经济保持平稳就难得多。但老实讲,因为数据集中在政府那里,没有一家社会机构能够得出经济面的全景数据,经济运行如何只能靠政府提供数据参考,针对经济真实状况的追问就此陷入了死循环。

从去年底开始,国家调整医保用药的名录,大量中药进入,当时就引起社会担忧。现在,人们似乎有更强烈的理由,将医保、社保等方面的异动与政府债务压身的窘境联系到一起。社会层面的不安、国地税总收入增长受困、地方“乞求”中央或捆绑大企业的自救,迟早会串联起各种担忧。

总之,这一轮对政府债务的社会认知,已经不再满足于得出“扭曲的政绩观”这个结论,而是往经济深处探查,显示了更多好奇。所有披露政府债务压城的报道、公号文章,都很节制,数据取自政府,拒绝下论断,但问题指向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最终的答案还是要等政府给。

来源:搜狐号三條出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键词


高校性侵 | 女律师炫富 | 西湖大学

天降 | 百度监听电话 | 楼市松绑

尘肺病村 | 毛振华 | 蜘蛛人

点击“阅读原文”来搜狐参与更多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