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身死之后:老人立遗嘱避免子女争财产 有人用来惩罚子女

2018-03-29 张楠茜 有狐

一纸单薄的遗嘱上承载了房产、亲情、生死,寥寥数百字,隐藏着对子女的不舍、对晚年尊严生活的要求、甚至有对不孝后代的反击和惩罚。


文 | 张楠茜

编辑 | 冯翊

满头银发的梁学惠,坐在木桌前,抿着嘴,眼目低垂,紧盯着纸面,如落叶般干枯的手捏着笔。梁学惠耳朵有些背,周围嘈杂的声音很难进入她的世界。

为免笔误,她尽量控制手抖,一笔一画地抄写留给独子马杰的遗嘱:“我现在头脑清楚,思维清晰……我的房产均由马杰继承,属于其个人财产……”

偶尔写错了一个字,她得再去领一张空白的横行纸,把这份交给死亡的作业、留给独生子的交待,重新再抄一遍。

抄写遗嘱的地方是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每个工作日的早上九点,北京市西交民巷73号的灰色小楼,响起工作人员朗读“办理须知”的声音,老人们仰着头,微张着嘴,一动不动地听着。

2013年3月成立至今,中华遗嘱库已经为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保管了8万余份遗嘱。今年3月21日发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13—2017)》显示,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岁下降到72岁,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立遗嘱的意愿上升,约占遗嘱总量的47%;99%的遗嘱都涉及到房产继承的问题。

登记中心面积不大,算上4个屋子不到100平米,进门右手边,摆着书写遗嘱用的木桌,木桌的玻璃板下压着A4纸打印的大字号的“代写无效”和“壹贰叁肆”——每一份遗嘱上都要注明页数,必须要用汉字繁体数字。

3月26日上午,20多位年近六旬到八旬的老人挤在这里,谈论着身后事。有的是多子女家庭,打算把遗产指定给其中一个孩子继承;也有独生子女家庭,为防后代婚变,立下遗嘱说明遗产属于后代继承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过世之后,遗嘱即告生效。

28岁的尹艳贺在此工作快4年了,已经是遗嘱库北京登记中心的主任,她见证了老人们立遗嘱的全过程,“和这么多老人交流,感觉他们没有安全感,很不放心。”

有子女不孝的老人向她吐露心声,说到伤心处会流泪;也有老人偷偷背着子女来立遗嘱,去世后子女发现了来闹事。

尹艳贺认为,在亲情和利益的考验中,人们可能就会选择利益。老人们来到这里,都是为了“办完遗嘱能舒一口气”。

一纸单薄的遗嘱上承载了房产、亲情、生死,寥寥数百字,隐藏着对子女的不舍、对晚年尊严生活的要求、甚至有对不孝后代的反击和惩罚。

下午五点,梁学惠从屋里走出来,她写好遗嘱花了近3小时,和她一起来的老人都已经走了。看到老伴和儿子,她有些不好意思,缩了缩脖子,吐出舌头。

以下是尹艳贺的口述:

2018年3月21日,广州,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老人能获得一张遗嘱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唉呀,我又抄串行了”

我们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一共八个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全天都在给老人解答问题。九点正式办公,但是有的老人七点多、八点多就在外边排排坐等着了。

老人来了之后,先做咨询,了解家庭情况和分配意愿,然后起草遗嘱稿,打出遗嘱稿之后,让他们在现场亲笔抄,抄完之后再做精神评估,最后录像拍照。

年龄越大的老人,听说读写能力、接受能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相应越差,抄一份三四百字的遗嘱,对他们来说就像一场恶战。

早上九点来的老人,如果是60岁,下午一点之前就差不多了;70岁的大约要两点办完;80岁的可能三四点多完成;如果90岁,我们会等他做完再下班。

让年轻人写一个字和让老年人写个字,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表达“您在这里签字”,跟他们就得说,“叔叔/阿姨,您拿着笔,在这里写名字,一笔一划,慢慢写啊”。有的老人耳背,你不能对他们大声喊,他们不要你吼,而要你慢慢说、咬字清晰、对口型,所以我跟别人都办完的时候,还在跟他一字一句地解释流程。有的老人语言表达能力退化了,想一个词要想半天,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要试图理解背后是什么意思。

老人年纪大,手抖,经常写错,写着写着一拍脑袋,“唉呀,我又抄串行了”,或者好不容易交给我们,一检查,发现少抄了一段,不得不重新抄一页。

一般一份自书遗嘱,就三四百字,财产多的话可能再多个一两百字,我们让他“写完一行错开一行,写完一行错开一行”,但是他手一哆嗦,就错行了,又少一段。记得有个老人最多抄了六次,都快红脸生气了。

但我们不是给所有老人办自书遗嘱,文盲、不识字的老人,得了帕金森症的老人,盲人和聋哑人,不具备书写能力等等的人,我们是办不了的。

有的老人虽然有书写能力,但是不懂文稿的字面意思,就算做了自书遗嘱,也照样无效。法院会判定这份遗嘱不是遗嘱,它是“画”(老人照原稿“画”了一幅“画”),如果老人去世后有一方子女能证明他是文盲,法院就可能判遗嘱无效。

所以有的老人就算能写,我们也要先看认字情况。比如有老人文化程度特别低,我就说阿姨,您先读一遍遗嘱。我会看着她读,如果80%的字她都认识,就给她办。有时候也会碰到老人因为不认字生气拍桌子,就说我不管,我就要做,你这是免费公益的,你就要服务。

也有一些文化程度很高的硕士博士学历的老人,但是得了帕金森,抖得写不了字,这种老人我们也办理不了。

2018年3月21日,广州,在位于天河区的中华遗嘱库广东分库,数十位老人聚集在这里写下“幸福留言”,投递到绿色的慢递邮筒中,这份留言会在他们去世后和遗嘱一同交到家人的手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亲情和利益间,人们可能会选择利益

老人们立遗嘱,特别是有很多子女的,主要是为防止纠纷。北京一套房子几百万上千万,老人一过世,后人争一争,几百万就来了。在亲情和利益的考验中,人们可能就会选择利益。

老人其实最怕后人不和睦,所以想早留个交待,主动来立个遗嘱,心里一块大石头也才能落下。

我们中心接待过一个杨阿姨,是一家五个兄妹当中老二的媳妇。这家农村宅基地拆迁分了七套房,五个子女分房:三个女儿一人一套房,两个儿子一人两套房。分到老二的时候,老二说,爸,我理解你,你名下挂一个房子更安心,所以我留一套房落你名下,等你走了再给我。其他子女同意,老人也特别高兴,和老二住在一起。老人说,你想到我,我也要想到你,那我给你做个遗嘱。

没想到老爷子去世之后,其他子女又要来分这套老人名下的房子,说,这个房子是爸爸的名字,按照法定继承,五人平分,把杨阿姨急得。老二到我们这拿他爸的遗嘱去打官司,法院判遗嘱有效,之后就过户了。

杨阿姨很感谢我们,说幸好这有个遗嘱说明情况。而且公公走的时候很安心,想的是你们住我名下的房,我没有亏欠,不用歉疚,心安理得地享受你们的照顾。

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没有家产纠纷,老人立遗嘱的目的之一是防儿媳妇、女婿,在遗嘱里体现为这样一句话:“上述人员继承的财产属于其个人财产,不属于其夫妻共同财产”,另一个目的是简化遗产过户手续。

现在年轻人的婚恋观和以前大不同,过得了就过,过不了就散。电视里天天都在演婚姻破裂的节目,新闻也报道北上广离婚率高,街坊邻居还流传谁谁谁又离婚了。

老人想,我辛辛苦苦奋斗一辈子,离一次婚分一半,那你要是婚姻很不稳定的话,你离两次婚,我这财产四分之一就出去了。如果还有孙子,那怎么办呢?

这些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会和老伴、同事、同学讨论遗嘱问题,但不太会和自己的孩子讨论。尤其是写防儿媳或女婿条款的,大多都不会给儿媳或女婿知道,我们也会建议,最好不要告诉女儿或儿子。

之前有过很多案例,本来家里没有纠纷,老人来写遗嘱,说自己去世后留下的遗产是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回去后,儿媳妇或者女婿知道了,就不依了,说这么多年你没把我当自家人吗?老人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来撤销了遗嘱,说为了家庭和谐。

但其实换位思考也能理解,有可能那方父母家立遗嘱,也不会分给这边的伴侣。比如,一位女士咨询过,我和老公要带着我们双方父母四个人去做遗嘱,我们希望,他爸他妈的给他,我爸我妈的给我,可以吗?我说可以。她说,那我们就这么定了,因为我俩也不想争议太多,这样两边都清楚。

还有,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立遗嘱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方便后代继承产权过户。遗产的产权过户,可能需要开很多证明,很多老人想到这一点,就来立遗嘱,希望今后遗嘱作为证明材料,为孩子省事儿。

比如,之前有个60岁的阿姨做遗嘱。我说,您这么早就想到了做遗嘱。她说,我不做不行啊,给我孩子省事儿,之前我妈妈80多岁走了,我去做继承的时候,公证处让我开个证明,证明你妈没有私生子,我都被气乐了,去找我妈的单位找了好多次,领导才把我妈的人事档案调出来,显示就我一个孩子,开了一个证明。

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张楠茜/摄

老人的反击

比较特殊的是老年再婚家庭。他们通常都会要求房产归各自的子女所有、互不影响;有一些黄昏恋人,不想后代产生家产纠纷,甚至避免领结婚证。

但也有特别反常的案例。

2017年11月,一对再婚老夫妻过来做咨询。叔叔说要把单位分的房子留给阿姨的儿子,不给自己女儿。我再细问,才知道叔叔的女儿一直不接受他再婚,用各种极端手段逼他把房子过户给自己。

叔叔的女儿不接受这个后妈,阿姨的儿子倒是很赞成。叔叔的女儿说,你找了个后老伴,你房子以后就不给我了,你要么现在把房子卖了,把房钱给我,或者马上把房子过到我名下。叔叔说不行,我只有这么一个房子,卖了住哪儿?也不能把房子过户了,住着别人名下的房子,我不想辛苦了一辈子,走的时候名下什么都没有。

这个女儿有点狠,被拒绝后就变本加厉地骚扰老两口。比如给她爸家门锁里灌胶水,去砸窗户、砸门,或者把她爸家里东西扔出去,还找小混混去他家里闹事,最严重的一次是趁家里没人、悄悄把煤气打开了,老两口从外面回家开门,一股子煤气味儿。

说到这儿的时候,阿姨泪流满面,叔叔也手扶额头、说不出话了。他说,已经被女儿伤透了心,房子不给她,给阿姨儿子,我们已经在海南买好房了,房子的地址谁也没告诉,这次做完遗嘱马上飞海南,再也不回来了。

另外,叔叔觉得,原配去世之后,女儿没有尽过赡养义务。除了房子拿不走,存折银行卡什么的全都被女儿拿走了,他花的是退休金和阿姨的钱。如果不做这份遗嘱,那他去世之后,他的房子就是他女儿的,他做这个遗嘱,算是对女儿的一个反击和惩罚。

也有的老人避谈、怕谈家庭纠纷。我们给他们解释,遗嘱在您去世后,后代产生纠纷的时候可能派上用场,但我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他说我家现在没有纠纷,也不会产生纠纷,我纯粹来咨询一下,享受免费的公益服务。

我也见过第一次来了回去之后,观望、犹豫了好几年再来的老人。最近有个老人拿出了2013年有中华遗嘱库新闻报道的报纸,报纸都泛黄了,他说我关注你们好几年,只是刚下定决心过来立遗嘱。

这个社会最难得的就是信任,老人信任我,什么都愿意和我聊,我也很开心,就算条件不适合在这里办理遗嘱的,我们也会尽量推荐别的适合形式,比如公证处啊,找律师啊之类的。

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门口,老人们正在排队进行遗嘱登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遗嘱越早立越好

也有很多无奈的情况。前几天有个86岁的老太太第二次过来,她一个人推着手扶轮椅,一步一步慢慢挪,从石景山坐公交车到西交民巷,差不多15公里。

她老伴三年前去世了,大女儿也在两年前因肺癌去世了。老伴去世之后,老二和老三就不怎么管她了,大女儿生前孝顺,照顾她最多,但是大女儿过世之后,老二老三就催着老太太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

老太太第一次来的时候是半年前,特别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想立个遗嘱,想着自己去世后,不能亏了大女儿家,遗嘱就用来说明,房产也要平均分三分之一给大外孙。但另外俩儿女不同意老人的这个想法,不配合给她自己的身份证信息,所以遗嘱立不了。

这次老太太过来,一提到过世的老伴就哭,提到老二、老三还是又气又伤心,甚至想起诉他们未尽赡养义务。

我当时在里屋开工作会议,她在人来人往的厅里安静地坐着,等了我一小时。她说,说完之后心里好受多了。然后自己推着黑色的轮椅,沿着小巷的马路边慢慢挪着走着,去坐公交车回家了。

2016年,我遇到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的阿姨。阿姨92岁了,侄女带她来的。到我们这儿坐下,一开始说话特别抹不开。慢慢地我才知道,阿姨的老伴过世没多久,独生女儿就拿出一份遗嘱,说爸爸把所有财产都给我了。女儿要求马上分割财产,让阿姨把房子给卖了,一人分一半。

阿姨说,我收拾老伴遗物的时候,发现有一张你们遗嘱库的排队卡,你能给我查查他来立遗嘱了吗?我们查到的结果是,2014年,她老伴来做过咨询,但是后来说想再去公证处问一问。可能在公证处写了遗嘱。

我跟阿姨说了情况,她一听,马上眼睛一红,哭了。不是那种嚎啕大哭,而是憋不住难过,把眼睛都憋得痛、憋红了的那种默默地哭。我也想到她的晚年:回去就是遗嘱有效,房子卖掉,女儿把她的那份钱给她,然后她拿着这一半钱去租一个房子。那个时候我看到她这样,特别难受。

一个92岁的奶奶,经历了一辈子的沧桑,抗战、建国、大跃进、文革……什么都经历过来了,现在这么委屈地哭了。

这件事情之后,我遇到犹豫的老人,都是能劝办理就尽量劝,因为真的不知道这一面见完了,还能不能有下一次;实在劝不了的,那我会给很多提示,因为不想再看到第二个这样的奶奶。

现在做遗嘱,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4年的时候,一天当中如果能碰到一个70岁老年人来咨询的,我都觉得,唉呀很年轻;现在,来的年轻老人越来越多,前台经常有人来问,我50多岁能做吗?我们是为60岁及以上的老人免费办理遗嘱的咨询、登记和保管业务,会向他们解释,58岁以下的,先不急着预约,因为时间太长了,不确定性大;58岁以上就可以先预约,满60岁再我们这儿办。

办理遗嘱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是思想的一个进步吧。以前的想法是,遗嘱就是临终遗言,等老人快咽气了、召集全家在床边才说的。现在人们逐渐明白,越早准备遗嘱越好。

来源:搜狐号鉴闻出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键词


醉驾可不起诉 | 失独母亲 | 房地产税

独角兽 | 流量漫游 | 个税调整

减负 | 女文青变网红 | 夺命护栏

点击“阅读原文”来搜狐参与更多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