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们撤离“避税天堂” 霍尔果斯也是输家
离霍尔果斯用优惠政策培植文化产业的期限还有两年,到2020年的优惠期之所以被提前叫停,跟企业无关,而是政策上的剧烈变动使然,这锅不该由企业背。
文 | 江玉楼
霍尔果斯,这个曾经的“避税天堂”,正慢慢褪去神奇的色彩。
据《证券时报》报道,自6月份以来,有超过100家霍尔果斯的影视公司申请注销,包括了如徐静蕾、冯小刚等多位知名艺人担任法人或持股的企业,政策红利的消失、阴阳合同的发酵、行业制度的规范管理,让明星资本纷纷撤出这个曾经的避税天堂。
对此,知名编剧汪海林最近在微博发帖评论说,这波注销潮是因为企业开不了票、拿不到回款、资金不能回笼导致。在汪海林看来,“任何政策都需要有延续性,朝令夕改,让企业承担损失,舆论不了解情况还给企业扣上逃税帽子,这是不公平的。”
霍尔果斯是2010年才规划建设的边陲县级市,2014年辖区人口只有不到9万人。建市次年,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霍尔果斯获得新经济特区的权力,实行免税政策,提供注册公司快速上市的“绿色通道”,吸引大量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在此注册。霍尔果斯因此一炮打响。
霍尔果斯大胆利用了后发优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新注册公司享受五年内企业所得税全免,增值税及其他附加税总额地方留存部分年缴纳满100万按比例奖励,一般奖励15-50%。此外个人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补贴等也有。其中的很多招商引资政策,霍尔果斯不是特例,只是优惠力度更大。
因为本身资源的匮乏,霍尔果斯在扬长避短上并不是自有发明,而是借鉴了国内其他地方的做法,比如浙江东阳、江苏无锡等影视产业聚集地区的经验。所以,大量影视明星、制作人到霍尔果斯注册公司,是政策导向的结果,是参与到霍尔果斯的“新经济”升级,并不是恶意逃税的犯罪行为。
实际上,对于霍尔果斯来说,大量被招商引资来的公司给当地贡献了财政收入,政府奖励、优惠等等名目,无非是把企业的钱从左口袋转到右口袋,而这个转移过程,政府也有实惠。此前有专家批评,称此类不能推动产业落地的税收优惠,可能导致地方恶性竞争。政策优劣,当然可以讨论。但需要明确的是,用道德大棒来评判公司注册、注销,是不公平的,企业趋利是政策引导的结果。
眼下大量公司正在霍尔果斯注销,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企业也要生存,耗不起。但要知道,这时离霍尔果斯用优惠政策培植文化产业的期限还有两年,到2020年的优惠期之所以被提前叫停,跟企业无关,而是政策上的剧烈变动使然,这锅不该由企业背。
稍微了解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历史的,都该知道某些欠发达地区在招来企业后,往往因为地方贪腐或效率低下,出现了“关门打狗”的现象,令那些诚心前来投资办厂、创业的企业家进退不得、苦不堪言。霍尔果斯现在发生的情况,也是招商引资中的另一种“关门打狗”,企业家们则一样处于惹不起只能躲的境地。
正如一些财政专家所言,个别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可能导致地区不平衡,引发恶性竞争。这种道理固然可以讨论,但要害在于,能够出台优惠政策的,不是企业家而是地方政府。优惠政策是不是合理合规,理应是地方决策者要承担的审核义务,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完全被动。
现在,因为风吹草动,霍尔果斯不顾原先的承诺,又收回了优惠,名义上要强化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建设,企业受不了这种折腾。政府反正只是回到起点,但前来注册投资的企业家无法全身而退。地方政府看似予取予夺,没有损失,可公信力无疑还是会受到损伤。
政策要给社会、企业以稳定的预期,这是常识。即使是优惠政策,对政策暂时打折,也要保持稳定性,否则就成为企业的最大风险所在。霍尔果斯一会靠税收优惠打招商牌,一会又靠收回政策打法治牌,企业根本奉陪不起,这样的地方以后企业还敢不敢去,就要打很大的问号。
所以,在明星们纷纷撤离霍尔果斯的情形下,只是愤慨于演艺明星逃税避税,以为霍尔果斯是“纠错”,是在堵住税收的漏洞,恐怕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国际上也有不少知名的“避税天堂”,其对企业家或者当地经济的价值,从不同角度看结论不同,很难简单判断对错。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保证政策稳定、维护自身公信,本是很明确的底线要求。如果这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健康发展、良性竞争呢?
来源:搜狐号狐度出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键词
点击“阅读原文”来搜狐参与更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