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拆迁惨剧,“执法者控制拆迁公司”如何解释
执法者变收割者,在风险叠加的拆迁领域,借着远离一线强拆现场的安全,隐秘地收割财富。这种最不堪的版本,也许只是外界的想象,但要证明一切纯属巧合,至少得拿出可信证据,而非回避关键问题。
文 | 熊 志
10月15日早晨7点30分,扬州市广陵区一辆黑色小轿车在非机动车道突然启动,冲撞房屋拆除人员和群众,共造成2死8伤,而肇事嫌疑人韦某,正是被拆房屋的户主。
现场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就在舆论谴责暴行之时,有知情人士向媒体爆料称,涉事拆迁公司——成功房屋拆除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中,留的是扬州广陵区市场监管局(原工商局)干部戴进余的手机号码。
车祸现场视频截图
这个关键细节曝光后,被卷入的戴某极力撇清,表示“公司跟我没有关系”,号码出现在工商登记资料中,是因为帮忙代办了营业执照。
只看工商登记信息,还很难断定戴某就是实际控制人,不过有些细节可以提供参照,比如成功房屋拆除公司的注册地址,恰恰在他之前任职的工商局辖区范围。退一步讲,即便戴某没有参与到拆迁公司的运营中,代办营业执照这种过从甚密的关系背后,有没有利益输送?
征地拆迁冲突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是个利益溢出的领域。拆迁户的负隅顽抗,执法部门意志坚定的强拆手段,都以土地变现的巨大红利为逻辑支撑。所以,历来有“一半是暴力,一半是暴利”质疑声音。工商局的执法者,幕后操控着拆迁公司,它符合人们对这条隐秘而灰色利益链的想象。要化解质疑,得有全盘的调查。
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情况通报
需要提醒的是,工商局执法者卷入拆迁公司,只是为此次事件开辟了另一条解读线索。肇事嫌疑人韦某的暴行不能姑息,但矛盾为何激化,拆迁程序是否合理合法,同样得交代清楚。
韦某房屋被强拆,理由是“违章建筑物”。其妻子提到,房屋早已拿到土地使用证,2010年翻新成两层。而在最新的通报中,当地政府部门表示,今年7月5日后,多次下发要求自行拆除的通知。但如果加盖违法,一开始就该制止,为何任由它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有当地居民表示,房子住了几十年,对强拆感到意外。说拆就拆,合法未必合人心,至少说明执法者无法带来稳定的预期,政策尺度说变就变。而且,即便是违章建筑,从认定到拆迁,也有法律程序可走。如果执法者都依循程序,最后还会演变成这样的悲剧吗?
违章建筑拔地而起,执法者缺位在先,后续强拆更得力避冲突。然而有目击者提到,拆迁人员借着人多势众,发生了殴打户主的行为。这些细节在最新通报中,丝毫没被提及,不过倒是为韦某情绪失控、开车撞人提供了一种解释。当然这不是为伤害无辜的暴行辩护,而是再三强调一个常识:违建户暴力抗法,不能成为拆迁程序失当的执法者豁免担责的理由。
韦某建筑所在位置
拆迁历来是冲突频发的火药桶地带。土地财政的利益逻辑下,由于有强制性的权力背书,侵害民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法律完善,停水、停电、停气、停暖、阻断交通等野蛮拆迁手段被禁止,暴力强拆引发的矛盾呈下降趋势。不过正如此次事件显示,博弈不对等,弱势方诉诸暴力的烈性程度,还是会超出想象。
此次事件的伤亡者,大部分都是拆迁公司员工,从衣着打扮不难看出,他们多是农民工,生活在社会底层,拿着微薄的工资。多数时候,土地变现的红利也不会落到这个群体头上。这揭示了最为残忍的一面,被推向矛盾前台的,除了一线执法者,还可能是在城市拆迁利益链最底端讨生存的底层民工。于是,强拆冲突变成了一副底层社会相互伤害的惨烈图景。
如果戴某被证实为拆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是讽刺的奇观。执法者变收割者,在风险叠加的拆迁领域,借着远离一线强拆现场的安全,隐秘地收割财富。这种最不堪的版本,也许只是外界的想象,但要证明一切纯属巧合,至少得拿出可信证据,而非回避关键问题。
来源:搜狐号狐度出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键词
点击“阅读原文”来搜狐参与更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