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企业捅了马蜂窝?让批评者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如果讲真话的人活在忐忑不安中,本应被丑闻压倒的企业却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这样的氛围绝对不正常。
文 | 令狐卿
云南白药牙膏涉嫌用西药成分达到止血功效,这两天引发广泛讨论。捅破这件事的科普作者杜轩建10月22日夜慌忙发表声明,删除所有平台文章,并向受影响的企业道歉。同一天,自媒体人丁子荃收到北京朝阳法院通知,被他质疑伪造网友评论的出游平台马蜂窝,将他告上了法庭。
这两起批评企业的案例,不同于匿名的“水军攻击”,都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基于一些事实基础上的实名批评。不管批评背后有没有内幕,批评所指向的问题都是有目共睹。两家知名企业涉嫌将欺骗成分包装在产品和经营中,被人揭露出来,按道理应该感到羞愧,首先要把事实澄清,然后赶紧整改问题才对。
但我们看到的事态发展完全不是这样。被揭露丑闻的企业要么振振有词,采取了强劲的反击手段,要么避重就轻,回避公众关注的核心。而说出真相的人反倒惴惴不安,要么道歉,要么卷入难缠的官司中。
杜轩建说他和未婚妻公布云南白药牙膏使用西药后,遭受非常强大的压力。这可以理解,毕竟有鸿茅药酒的案例在前,导致科普作者被跨省抓捕,即使最后被舆论“解救”,但经历了非人的折磨。云南白药牙膏同样是当地龙头企业的主打产品,担心揭露它的问题会招致报复,受迫害的警觉并非幻象。
通常的看法是,杜轩建如果说的是事实,他就不该道歉,也没必要道歉。但旁观者很难亲身体会他承受的压力,以及他家人有可能付出的代价。所以道歉也许不是真心实意,是作为法律意义上的避险动作。道歉看似懦弱,可用心良苦。如果讲真话等于捅破马蜂窝,这样的现实太畸形。
出行平台马蜂窝伪造评论数据,动用水军灌水,在公司声明中已经承认了。也就是说,自媒体人丁子荃说的至少部分是事实,不是捏造。但马蜂窝自己删除了那些水军账号和伪造评论,转头就以侵权名义起诉揭露者。用法律维权,当然是企业的权利,可是一家知名大企业,不首先坦诚面对自己的问题,而要用力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在公关层面是大大失分的。
在数年之前,发生类似的事情,比如企业大公司被媒体揭露造假、欺诈等丑闻,往往是反求诸己,而不是张牙舞爪去搞反击报复。现在的形势似乎变了,无论是此前引发渲染大波的鸿茅药酒事件,还是马蜂窝造假事件,质疑企业似乎成了高危事件。哪怕质疑者只是说了真话,并不存在恶意抹黑攻击。
在最新的这两起事件中,揭露者的动机很容易被质疑,但动机真的不该是重点,任何有理智的人应该紧盯住事实部分。抨击杜轩建揭露牙膏宣传不实,说是为了丑化中药中医的名誉,说丁子荃批评马蜂窝是自媒体搞敲诈。这种病态的看法,正在围剿正当的批评监督,会让想说真话的人心惊胆战。
通常情况下,企业被揭示出产品和经营问题,理应针对揭露者的观点来回应,就事论事,厘清是非黑白。但无论是杜轩建的惊恐道歉,还是丁子荃的官司烦恼,都显示出企业和部分网友无心在事实上求真,而是痴迷于阴谋论,不去辩论观点,而是想要抹黑、打击举报人。
马蜂窝部分官方账号内容清零,来源: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
说的明白点,无论是个人还是自媒体,都拥有批评监督企业的权利。判断批评是否正当的首要标准,是事实有无问题。只要不是捏造事实恶意攻击,哪怕在批评中有些“瑕疵”,比如用词用语激烈,个别数据有出入,也应该多加宽容。这是对于舆论监督必要的保护。如果企业面对批评,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转移焦点,甚至动用合法或非法手段,去刁难去各种施压,这会恶化整体的商业生态和舆论环境。
如果讲真话的人活在忐忑不安中,本应被丑闻压倒的企业却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这样的氛围绝对不正常。现在两起事件都还在发酵中,云南白药牙膏使用西药处方药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不能只是企业自说自话,监管部门理当发声回应质疑者的问题和公众关切;而马蜂窝事件进入司法程序之后,司法能否让正常的批评者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大家也在拭目以待。
来源:搜狐号狐度出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键词
点击“阅读原文”来搜狐参与更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