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举报食堂阿姨 网友对告密的愤怒高校始终没懂丨周知
一旦告密文化在社会中变成流行趋势,那么自身安全感和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信任也就荡然无存了。大家会陷入人人自危的恐慌中,还有可能陷入靠揭发他人、保全自己的恶性循环。
文 | 酒颜君
近日,有网友微博爆料称,成都文理学院有一女生因忘带饭卡用微信支付,事后去学校举报食堂阿姨,最后阿姨被罚款2万元,而学生得到了2千元奖励。
这则善良大妈与心机女的故事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尽管只是几句对话截图,很多事实细节尚未得到核实,“现代版农夫与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心险恶”等各种形容“缺德”的标签纷纷贴给当事女生。
发生此事的成都文理学院连发三次回应。首先对媒体表示,学校正在调查,会尽快拿出处理意见。然后发表官方声明称,经学校有关部门调查核实,不存在爆料帖中的事实。最后于晚间再次发表官方回应称:涉事商家擅自通过微信收取学生购买鸭脖款22元,收款人非学校员工。经核实,不存在舆情所言“对食堂阿姨罚款20000元”的事实,也不存在舆情所言“对举报者进行奖励2000元”的事实。
成都文理学院的说明斩钉截铁,甚至还表态要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可是在网友看来,这所高校三番五次的回应,给人的感觉都是鸡同鸭讲,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奖女生2000元、罚食堂阿姨20000元,确实是事件触发大家不满的一个点,但在这背后,大家更核心的愤怒在于——这位女生用极不体面的告密方式,从坑害别人中获利,而学校配合甚至支持了如此卑劣的事情。
成都文理学院如果读懂了舆情,就不该只是揪着奖罚的数据不放,而是调查并讲清楚事情的经过。那名女生是否使用了钓鱼举报的方式,如果属实,校方对于这种行为的态度是什么。相比于食堂管理上的一点漏洞,教书育人的高校在学生价值观上如何站位,不是更重要的事吗?
这样一件小事之所以在网上持续引发关注,就在于触动了很多人对于告密的反思和不满。有人评价在这个道德滑坡的年代,大家对他人的道德水平不抱希望,因而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校方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态度暧昧,大家就倾向于将这个女生当作一个“靶子”,表达着对告密文化渗入高校的不满。
按照校方说法,商户违规,学生有监督义务,有举报自由。理论上,这话没毛病。可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件事,如果之前的爆料属实,整个操作过程有多少正义性可言?当事女生先是怂恿别人违规,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没法吃饭的问题。自己得利之后,出卖对方,又利用规则钻空子,谋求举报奖励。
如果高校把“钓鱼告密”也等同于举报监督,那这样的价值倡导未免太过可怕。这一次是学生诱导食堂阿姨违规举报,下一次会不会变成诱导身边的同学、老师,去讲不能讲的话、去做不能做的事,然后再去举报?这样的联想,也并非杞人忧天。近些年高校中举报老师的事例就不少见,出于公义的举报和出于私利的告密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如果高校纵容甚至倡导告密文化,那对于学校的生态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
当然,从一所地方高校的一件小事,做过多的联想可能有些借题发挥。可是在舆论场上,网友的思维是容易扩散的,尤其是当背后确实存在某些共性的时候。就校园的这起疑似告密事件,也有人联想到之前几次饭局事件。本来是小圈子的私下聚会,可是有人把现场的某些片段发出来,引发轩然大波,令当事人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
饭局中的当事人言行是否正当是一回事,本是以朋友身份出席的人,却偷偷干出告密的事情。人们恐惧的是,一旦告密文化在社会中变成流行趋势,那么自身安全感和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信任也就荡然无存了。大家会陷入人人自危的恐慌中,还有可能陷入靠揭发他人、保全自己的恶性循环。
本身在这个信息时代,私密性已经变得很差,稍有不慎,自己传出的消息便会被推到风口浪尖。如果告密成风,出卖他人以获得自己的利益,这将彻底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毁掉社会的道德基础。有人痛恨那个疑似恩将仇报出卖同盟的女生,实际上,更多的人在担心,自己身边存在着幽灵,然后成为那个被出卖的人。
来源:搜狐号狐度出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键词
点击“阅读原文”来搜狐参与更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