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注水牛肉卖到南京,监管不力的锅该谁来背

度一叨 狐度工作室 2019-08-24

无论生产地还是售卖地,如果监管不能做到守土有责,就必须进行问责。不然相互“甩锅”成了惯例,跨区域就变成不法分子可钻的漏洞。完善跨区域监管的机制,才有可能治理这样的顽疾。


文丨熊 志

据报道,南京有些宰牛作坊,曾采用给活牛注水的手法增加牛肉的重量。最近因南京周边查得严,注水牛作坊转移到了安徽滁州全椒、来安两县,注水手法更加残忍,附近村民每天都能听到牛的彻夜惨叫。记者调查发现,大量黄牛被使用塑料水管插在鼻孔上注水,注水长达12小时,约注水120斤,现场有的牛流泪下跪。目前,南京警方已查处了屠宰点。

媒体的镜头,记录下了屠宰场给活牛注水的残忍画面。对此,作坊的老板却表示,有没有注水结果都是一样的,“注水不会让牛痛苦”。如此虐待动物,有违动物福利和文明底线,在那些动物保护发达的欧美地区,我们不难想象,此举会遭致动保组织多么强烈的抨击。

《南京零距离》报道截图

抛开动物福利不谈,牛肉注水,也与市场诚信原则明显背离。消费者用牛肉的销售价格,买到的却是水分,口感和品质都大大降低,更容易变质。再者,食品安全层面同样存在风险,牛肉中注入的水分是否经过了消毒处理,有无细菌残留,都是未知数。而且屠宰场还存在生石灰浸泡牛肚的违规操作。这些问题牛肉流向餐桌,会给公众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其实为了防止肉类注水,在《畜禽肉水分限量》的国家标准中,专门对含水量作出了限制规定。《产品质量法》则对“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有从罚款到吊销营业执照的惩罚规定。情节严重的,如半年前娄底的注水牛肉大案,还可以适用《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

整体而言相关法规的惩戒力度不算低,但牛肉注水却是相当普遍的潜规则,在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如何辨别注水牛肉”的提问帖子。而且,就像此次案件显示的,南京市场上的注水牛肉一直未绝迹,只是作坊从南京转移到了周边的安徽县市。由于跨区域尤其跨省的执法成本太高,这种产销地分离的操作,给监管制造了不小的困难。

但话说回来,跨省执法背后的条块分割,更多还是行政层面的障碍,在技术层面,对市场上的注水牛肉进行线索追踪,并不难还原整个灰色利益链。此次牛肉注水案件,靠的还是“知情人”爆料,这说明市场监督体系相当迟钝,一方面缺少食品安全不定期抽查检测,另一方面对食品的来源缺少全面的把关。

不少人提到,现在一些大型商超,或者品牌菜铺,买到注水牛肉的概率更低。这些消费升级后的蔬菜肉类供应商,很多同样是依靠物流,从外地低价进购农产品,只不过在供应链上做的更严格,对食品的来源有严格的追溯机制,消费者甚至可以查到原产地。企业能够做到的管控标准,拥有执法权的职能部门,不至于无能为力。跨区域执法,不该是无解的难题。


跨区域的食品违法事件频繁上演,除了地域性的条款分割之外,九龙治水的执法局面也是个重要因素,像注水牛肉,牵涉的部门可能包括畜牧水产、质量监督、工商和食药监等部门。此前有媒体在调查注水牛肉时曾提到,因为注水是屠宰环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将责任推给畜牧水产局,畜牧水产局又以“没有实行牛类定点屠宰”为由,将锅甩给食药监和公安部门。


注水牛肉从生产到运输销售,每个环节都对应着相应的职能部门,能公然流向餐桌,说到底还是监管注水的结果。有些声音将问题推给那些贪便宜的消费者,认为他们明知价格不正常还坚持购买,这种归因的逻辑未必合理。营造一个健康诚信的市场环境,主要责任在相关监管部门,而非消费者。低价注水牛肉畅销,更该质问的是,谁让它突破层层监督把关的?


从多次发生的注水牛肉事件来看,生产和销售的链条跨区域是个常态,有必要针对性地明确监管责任。无论生产地还是售卖地,如果监管不能做到守土有责,就必须进行问责。不然相互“甩锅”成了惯例,跨区域就变成不法分子可钻的漏洞。完善跨区域监管的机制,才有可能治理这样的顽疾。


关键词


民办园上市 | 酒店杯具 | 医院骗保

公交坠江 | 猥亵女儿 | 金庸

告密文化 | 马蜂窝 | 云南白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