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视频及练习3.1分类与整理(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小学学,可每天获取免费课程!
课后作业
先
思
考
再
看
答
案
教学设计
分类、整理
教材第27页的例1及练习七的第1、第3题。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
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显示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形状的气球,并数出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板书:
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 最多, 最少。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1)分小组互相说说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2)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
(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分类、整理
1. 分类的方法。
(1)单一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
划归为一类,它的分类结果是一定的,不可改变的。
(2)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分别以某些属性为
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 分类的依据。
(1)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2)根据事物的功能和用途(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可以玩、可以用)
进行分类。
(3)根据概念,即根据客观事物抽象出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介绍分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然后通过大量的操作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某一给定的或选择某个单一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为学生提供充分“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选择学具和教具时,可以因地制宜,让学生熟练地分类,不仅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而且又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从而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