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小小的改动,让“孔孟”灵动起来 | 每周一字

霍者 共同体Community 2024-02-05


    多年以前的开学季,霍者创作了一幅作品。


    这里面有什么含义呢?


    我们把字体换成楷书看下。


   我们顺时针方向读:


    从最上面开始—— 學 孔 孟 好

    从最右边开始—— 孔 孟 好 學

    从最下面开始—— 孟 好 學 孔

    从最左边开始—— 好 學 孔 孟


    是孔子,儒家的创始人,号称圣人;是孟子,儒家的代表人物,号称亚圣;二人合称“孔孟”。孔孟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代名词,分别以“仁”、“义”著称。


    隶书版。

    行书版。

    篆书版。

    开学励志,致敬孔孟,笔者的这幅拙作是表达对传统的一种尊崇。


     这幅作品的灵感是怎样来的呢?


     我们先把其中的文字解析一下。


     先说最中间的“子”。



    《说文解篆》上册第74页:子。

    子是象形字,是一个小婴儿的形象,上面的椭圆象小婴儿的大脑袋,左右弯曲向上的是两只小手,中间竖直再弯曲的是身体,下面的双腿因为包在襁褓里而和身体合一了。


    《说文解篆》中册第614页:好。“好”字和“甫”字都是男子的美称。

    “好”属于女部,上期的每周解字“传奇般的命运!国家级的尴尬!后母?司母?”里面讲了“女”和“母”。


    民间传说中,仓颉造字时,竟然把“”和“”弄反了。


    姦,简化作奸。


    民间传说中,“”和“”在一起才会做“”邪之事。而“姦”是三个“女”,多美“”啊。


    仓颉造字时因为字多,还有两组字也弄反了。

   “”和“”——“射”的“身”高只有一“寸”,这是多“矮”啊。而“矮”是“委”“矢”,这不是射箭吗?

    “”和“”——“出”是两个“山”,两座山的重量何其“重”也。而“重”是上“千”下“里”,千里之行,不是要“出”发吗?


    但是,这种解读是错误的!

    因为这三组字是从楷书来解读的。

    而文字学必须要从源头来解读甲骨文、金文、小篆的脉络非常清楚,所以民间所说这三组仓颉造错的字很显然是根据楷书附会的。

    解析汉字,如果不从甲、金、篆文的脉络梳理,不从字源学的角度去探究,而是根据楷书任意曲解,那就会误入歧途!


    篆文是文字“上游之水”,解篆除了让我们“知其然”,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知其所以然”。

      《说文解篆》一书三册,把《说文解字》的540部首重新编排,涵盖《说文解字》所有内容。

   辅以甲骨文、金文,并有现代文注释、拼音等,汲取古文字学研究成果,是进入文字学的钥匙,堪称“学篆宝典”。


    关于“姦”字,《中华汉文字美学》下册的“谜语篇”还收录了一个和《西厢记》有关的字谜:


    崔老母亲坐中堂,

    下有莺莺红娘

    我家本无男子汉,

    为何将我臭名扬。


    谜底你猜出来了吗?


   《说文解篆》下册第683页,學。右边原来还有个攴,小篆后来减省了。简化字为学。

    教、学两字右边的攴是手持小棒敲打,看来古代对学生的教育是有一定惩戒的——打手心的穴位,只要不力度不大,还能适当刺激记忆力。

    当然,体罚是不得已而为之,尺度颇难把握,现代教育已经不提倡了,但目的是要能唤起学子内心的觉醒。


    《说文解篆》上册第46页,孔。孔本指洞穴,引申为通达。孔也是姓氏。


    这个姓氏,是从孔子开始的。


    孔子的爸爸叫叔梁纥,纥是他的名,叔梁是他的字,没有姓氏。

    这位叔梁纥力大无穷,是一位大将,曾力举城门,是“鲁国三虎将”之一。

    叔梁纥的正妻给他生了12个孩子,但是没有一个儿子,叔梁纥很沮丧。

    他的妾倒是生了一个小子——孟皮,但是脚有残疾,叔梁纥也很失望。

    最终,叔梁纥在66岁这年终于让一位年轻的颜氏生了一个儿子——仲尼——就是后来的孔子。

    叔梁纥那个高兴啊——但是,仅仅三年后,他就含笑九泉了。


   那孔子为什么姓孔呢?


    孔子自称是殷人,商周先秦时期,殷商人的姓氏为,周朝姓氏为——秦汉之前的姓和氏是分开的——一个“姓”可以包括好几个“氏”。

    比如老子名李耳,“李”氏是属于“老”姓下面的一个氏,所以后世尊称他为“老子”而不是“李子”。


   《孔子家语·本姓解》指出:孔子先祖本是宋国公室成员,传到孔父嘉时, 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 。

    《阙里文献考》卷一也说:孔子先祖从弗父何到孔父嘉, 五世亲尽,当别为公族,乃以字为孔氏 。

    这是说,孔子先祖弗父何让国后,其子孙仍然属于宋国公室成员,传了五世,到了孔父嘉的时候,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五世亲尽,不能再继续列入公室,而是应该别立一族。

    别立一族,必须有个族的名号,于是就取孔父嘉的字作为族的名号。

    孔氏的孔,是从孔父嘉那儿来的,孔是孔父嘉的字。


    孔氏虽然从孔父嘉开始别立一族,但那时男子的名号,称氏,称名,称字,似乎并无一定之规,所以,孔父嘉以后,孔子的先祖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都不称氏,其名号中都无孔字。

    从孔子开始,孔氏一系就称孔氏了

    其后固定下来,如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孙子叫孔伋,曾孙叫孔白,玄孙叫孔求,等等。

    秦汉时期,姓氏合一,孔也就由氏变成了姓。


   《说文解篆》上册第75页,孟。

    孟的意思是长子——但是这个长子的出身有些小小的尴尬。


    如果是正妻生的长子,表字里面称之为“”。

   伯、仲、叔、季的排序正是如此。


   但是如果侍妾比正妻先生儿子,那么这个长子就不能用“伯”,而要用“孟”。


   孟、仲、叔、季的排序也正是如此。


   所以我们可以从表字中知晓一个人的出身。

   孔子的哥哥之所以字孟皮,就是因为是叔梁纥的妾所生。

    还有曹操,字孟德。那么我们就知道他不是正妻所生,否则就是字伯德了。赵孟頫也同理。

    

    霍者还有一幅类似的作品。


    这种属于“借口字”,源于汉代的压胜钱——“唯吾知足”。


 

   这是汉代的“花钱”(也叫压胜钱,趋吉避凶之用),名字叫“唯吾知足”(逆时针读),这四个字共用一个“口”字,因此得名“借口字”——不是给字找个借口。


    下面再说说传统的“学好孔孟”组字(也叫合体字),这正是霍者创作的源泉。

    河北天桂山“学好孔孟”石刻。四字集于一身,每字都含有一个“子”字。“子”位于中间,正好把“学好孔孟”四字其它笔画连起来,构成一个奇妙图案。

    清末民初的“学好孔孟”肥皂盒,字体设计味道浓郁。

    茶壶。

    但是这个“学好孔孟”只是单一的合体字。


     霍者创作的“好学孔孟”在这个基础上做了升华,受到“借口字”的启发,把其中的“好”左边的“女”和“孔”右边的“乙”再左右拉开到“學”字的秃宝盖之外,一下子变成了顺时针的循环读法。

    一个小小的改动,立刻让“孔孟”灵动起来!


    传统需要我们深入地学习继承,在此基础上再探索创新和发展。



    最后,我们以《孔子家语·好生》所载作结:


    楚恭王出逰,亡鸟号之弓。左右请求之。

    王曰:“止!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
    孔子听闻,曰:“惜乎其不广也。胡不曰: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

续:

    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现在,我们给老子的话再去掉一个“弓”字吧——
    失,得——
    世界与人生其实就是个过程,而过程就在这两字间。


    立足传统、放眼世界、紧随时代——称所谓“民族的、世界的、时代的”,这正是汉字美学努力践行的主旨。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也是中华文明的细胞。

   汉文字美学——从汉字切入,通向中华文化的殿堂深处……

【名家书评】

汉语史学者 高福生:


“霍者先生雅好汉字研究,积十数年之功,先著成《中华汉文字美学》上、下二巨册,今又出版《说文解篆》三大本,将东汉许慎之《说文解字》重新归类,并附以甲骨文、金文,标注现代音读。方便学篆,功不可没!”


著名学者、国诗家 徐晋如:


“古之治学,音韵必自《切韵》入,文字必自《说文》入,《说文》尤称难治。

霍者先生此著,驭繁如简,深入而浅出,其功犹在王筠《文字蒙求》、陈独秀《小学识字课本》之上,是今人读《说文》、识古篆、培基国学的极佳选择。



《说文解篆》作者:霍者



自号观世无音,汉字美学布道者,汉文字美学中心创办人,

著有《中华汉文字美学》(上、下册)

《说文解篆》(上、中、下册),

正在编写《中国汉字美学简史》(上、下册)

《32篆心经》。


本栏目:一周一字 霍者与您相约每周五


新浪微博@汉文字美学中心—霍者

微信公号:han-zi-001 (汉文字美学)




霍者“每周一字”往期回顾:


第1期:脱下这件“衣”,你会看到它的小秘密

第2期:饮“食”男女须留意,龙口含珠懂礼仪

第3期:一次车身涂鸦的创作,让你看看“车”的前世今生

第4期:她,竟有卅个神奇别名…… 

第5期:这张特殊的“视力”表,你敢真实测试吗?

第6期:一字之差!诞生南宋王朝最最最尴尬的历史记录!

第7期:惊!奇!四大美女起怪名,如何出嫁费神精!

第8期:吃醋唐朝女 & 今朝姓醋男

第9期:传奇般的命运!国家级的尴尬!后母?司母? | 每周一字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进入微店购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个小小的改动,让“孔孟”灵动起来 | 每周一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