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的百万医疗是保证续保20年的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建议快去买一份能续保20年的医疗险。
因为就在前几天,咱们的一个读者朋友留言表示,今年体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4A和磨玻璃肺结节。但他的医疗险还是那种保证续保6年的产品,很担心到期后,没有医疗险可选。我们看到后也非常无奈,现阶段,这两个问题再换其它医疗险确实有些困难,而他之前投保的医疗险满6年后的续/转保条件也不明确。
所以如果你的医疗险还不是保证续保20年的,真的抓紧去换,不要拖。PS:这段内容和今天的文章主题没有直接关联,但我知道很少有人能把文章给看完,所以就把重要提示放开头喽。但最近通过留言和听友群内的提问发现,有很多新朋友对医疗险还是一知半解,小部分人甚至还陷入了某些误区。
所以决定将医疗险的一些关键细节点再好好盘一遍。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这真的是你一定要了解的知识。
今天我们再次强调的是一些经常被提问、或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百万医疗基本是不含普通门诊的,一般只有中高端医疗险才会带门诊责任。如果你希望感冒发烧之类的门诊就医也可以报销,那百万医疗险是做不到的。百万医疗险里的门诊责任通常指的是门诊手术、特殊门诊(比如肾透析、化疗之类的)、住院前后的门急诊,而绝非单纯的门诊就医。上文提到,大部分百万医疗是可以报销住院前后门急诊的。在实际就医中,很少有直接住院的情形,一般都是先经过门诊检查,再由门诊医生给出住院的治疗建议,包括出院后,也需再去门诊进行复查。
住院前后的门急诊报销指的就是这部分的费用,但不同产品可报销的天数会略有差别。比如有些产品报销的是住院前后7天的门急诊费用,有的则是住院前后30天的门急诊费用。因为现在稍好一点的医疗资源都是比较紧张的,并不是想住院就能立刻办住院的,有时候等病床或者等主刀医生都得排队一两个礼拜。比如我之前接触过一个案例,因为没有空病床以及主刀医师的时间问题,那位用户等了将近一个月才办理的住院,然后再进行手术,这就导致他做门诊检查的时间与实际住院间隔将近30天。他之前投保的那款百万医疗的产品责任报销的是住院前7天的门急诊费用的,所以当时门诊做的那些检查费用均无法报销,其中光一项pet-CT的检查费,就高达8千多元。不过好在他的重疾险买的够多,3份重疾险累计赔付了110万,也算另一种「慰藉」了。总而言之就是,能报销住院前后的门急诊比不能报销的好,可报销天数久的比天数短的要好。很多人以为医疗险的保费像重疾险一样,每年都不变,续保时却发现,「保费比去年的高」,就有点傻眼。第一,医疗险是「自然费率」,随着年纪的变化,保费也是在变化的。比如按照下表的费率👇,都是首年投保(有医保版本),35周岁时286元/年,36周岁就要413元/年。等待期内疾病住院是不会报销的,相应的,保险公司也没有收取等待期内的保障费用,因此首年保费更便宜,续保的保费才是正常的费率。再看上面的费率表👆,23岁首年投保(有医保版本)是170元/年,24岁续保是就是185元/年了。对绝大多数的百万医疗险来说,与生育相关的责任是免责的。但不同产品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异。
比如「好医保长期医疗」的免责条款,就把「生育或生殖相关」全部免责了,没有例外事项👇:
但就把「异位妊娠」和「意外伤害导致的流产或分娩」单拎出来了,不将其作为免责的部分。也就是说这两种情况造成的住院或者手术,是符合理赔条件的👇:女性朋友如果特别在意这一块,就尽量选择免责内容更加宽松的产品。当然,这个免责内容并不能作为选择百万医疗的决定性因素,还是要综合各种因素一起决策。药占比 = 药品收入 / 总收入(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比如张三住院一共花了5万元,其中药品费2万,那么药占比就是 2/5=40%。2017年医改之后,「药占比不得高于30%」成为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的考核指标之一。初衷是为了让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没毛病。为了达到标准的药占比,要么提高分母——增加非药品类的治疗费用,比如做很多化验和检查;要么降低分子——减少开药。药可以不开,但不能不吃,特别是癌症,因为癌症药物的单价很高,很难控制药占比,所以很多医院药房引进的药品名录很有限,甚至有些昂贵的药物干脆就不去引进。
如果需要这些药物的话,得医生给我们开药方,自己再去外面的药房买——这就是院外药的意思。这部分开销不属于医院内的开销,在医疗账单上是体现不了的。所以需要含「癌症院外药报销责任」的医疗险,才能够报销这部分。好在,「药占比」在前几年已经更换成更合理的用药规则。但很多地区还有惯性思维,沿袭着过去的习惯。关哥两年前写这个问题时,保险业对于院外药的保障还在探索阶段,当时给的建议是「补充单独的院外药保险」:两年后的今天,很多百万医疗险都已经包含了「癌症院外药责任」,甚至放在主条款里,享受20年保证续保。这显然是更稳妥更长久的选择。除了既往症不能赔付以外,还有下图这些也是常见的免责内容👇
另外很少有人知道的一点就是,百万医疗是报不了器官费用的哈。
比如需要做器官移植,它只能报销因器官移植而产生的手术费用,不会报销器官本身以及获取器官过程中的费用。
所以不要过分放大百万医疗险的作用,认为它「无所不能」,啥都能报。当然,除了一些通用的免责以外,不同产品的具体规定可能是不同的,所以需仔细阅读条款的「责任免除」部分。绝大多数医疗险对就诊医院的要求都是大陆地区二级或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普通病房。每个产品可能都有细微差别,投保时务必根据自己的情况确认。三甲医院也不一定是公立医院,这两者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因为医院资质不符合规定而拒赔的案例,之前也闹的沸沸扬扬。当然,也不能说买个保险之前还得把身边医院资质全查一遍吧?这边就是建议大家,一方面,了解一下自己常去的几家医院的资质;另一方面,如果需要住院或者手术,不要等出院了再报案,直接报案,联系上服务人员(平台的或者保险公司的),获得有针对的理赔指导,包括医院资质的确认。百万医疗是个非常实用的险种,现如今投保这个险种的人数也日益递增,这是个好现象。但哪怕这么多人投保它,真正了解它的人却屈手可数。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大家更加客观且清晰地去认知它。千万不要觉得有了它就万事大吉,保障皆有了,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万能。
也千万不要觉得它的缺陷太多,不值得投保,哪怕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在困境之中,多一条求生通道,总比少一条好。
上一篇:
挨了9针后我最担心的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