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卫星应用》2021年第9期摘要推荐
本文内容来源于《卫星应用》2021年第9期
《卫星应用》2021年第9期
《卫星应用》投稿邮箱:
weixingyingyong@126.com
来稿须知:
本刊聚焦国内外卫星应用产业的政策、技术进展、应用成果和市场动态等;
来稿应客观准确、结构严谨;
稿件一经录用,本刊将提供稿酬。
《卫星应用》2021年第9期摘要推荐
01 守护蓝色国土 服务国计民生
【作者】曲向芳
业界动态
02 国际动态
【作者】曲向芳
【摘要】2020年全球航天经济达到4470亿美元据美国航天基金会新版《航天报告》,全球航天经济总量2020年增长4.4%,达4470亿美元。商业活动继续占航天经济最大份额: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2194.4亿美元,占2020年全球航天经济支出的49.1%;商业基础设施和支持活动1372.3亿美元,占总支出的30.7%。参与航天经济国家数量增多,美、中、西、法、德和欧洲航天局的政府太空支出2020年有所增加,俄、意、印、巴西的政府空间支出有所下降。
03 国内动态
【作者】曲向芳
【摘要】金砖国家航天机构签署遥感卫星数据共享合作协定8月18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等金砖国家航天机构负责人进行了视频会议,并签署了《关于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的协定》。该星座由金砖国家现有卫星组成,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地面站均可获取卫星数据。金砖国家航天机构之间建立"遥感卫星虚拟星座",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将有助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重大灾害和环境保护等挑战。
本刊特稿
04 巡天瞰海重器在握经略蔚蓝向海图强——访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院士
【作者】曲向芳;王兆徽
专题综述
05 我国海洋卫星发展历程、现状与建议
【作者】刘建强1,2;蒋兴伟1,2;林明森1,2
【单位】1.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2.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海洋卫星需求背景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资源的宝库,是交通的要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沿海国家的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影响。海洋是四维动态变化的流动水体,海洋要素包括海面风场、海浪、海流、海面温度、盐度、海水深度及海洋水色等,空间尺度从厘米到数千千米,时间尺度从秒到年。
【引文格式】刘建强,蒋兴伟,林明森.我国海洋卫星发展历程、现状与建议[J].卫星应用,2021,No.117(09):14-18.
06 海洋一号C、D卫星组网观测与应用
【作者】刘建强1,2;蒋兴伟1,2;王丽丽3;叶小敏1,2;丁静1,2;曾韬1,2;宋庆君1,2;孙从容1,2;邹斌1,2
【单位】1.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2.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3.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07 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与应用
【作者】贾永君1,2;刘建强1,2;林明森1,2;张有广1,2;蒋兴伟1,2
【单位】1.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2.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08 高分三号卫星在应急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刘建强1,2;安文韬1,2;梁超1,2;曾韬1,2;徐玉柱1,2
【单位】1.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2.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以及海洋环境监测需求的激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规划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等共16个重大专项工程。其中,高分三号(GF-3)卫星工程是高分专项首批启动的重要研制工程项目之一,
【引文格式】刘建强,安文韬,梁超,曾韬,徐玉柱.高分三号卫星在应急监测中的应用[J].卫星应用,2021,No.117(09):33-35+38-40.
09 中法海洋卫星及其典型应用
【作者】刘建强1,2;蒋兴伟1,2;郎姝燕1,2;DanièleHAUSER3;孙从容1,2;徐莹1,2;董晓龙4;王丽丽5;林文明6;王久珂7;刘金普1,2;马小峰1,2
【单位】1.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2.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3.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 ;4.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5.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7.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10 海洋观测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的建设和展望
【作者】孙从容1,2;刘建强1,2;吴奎桥1,2;张为良1;郭振宇1;车志胜1;赵喜永1;孔庆玲3
【单位】1.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2.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摘要】海洋观测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由分布在国内外的地面接收站和北京站网中心组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单站小天线的接收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多站大天线+综合管控中心的体系架构,构建了布局合理、天地协调的海洋观测卫星接收站网,以7天×24小时方式业务化运行,接收全球海洋水色水温、海洋动力环境等遥感观测数据,星地一体化设计可充分实现卫星工程投资效益、增强卫星应用效能,海洋观测卫星接收站网已经成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海洋观测卫星;地面站网;接收系统;星地一体化;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北极环境卫星遥感与数值预报合作平台建设” 2018YFC1407206;
【引文格式】孙从容,刘建强,吴奎桥,张为良,郭振宇,车志胜,赵喜永,孔庆玲.海洋观测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的建设和展望[J].卫星应用,2021,No.117(09):49-54.
11 “海洋卫星遥感实况”小程序功能与应用
【作者】刘建强1,2;兰友国1,2;阮强3;郎姝燕1,2;陈庆勇3;石立坚1,2;曾韬1,2;崔利民1,2
【单位】1.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2.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3. 雾实(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海洋遥感历经四十年发展,海洋遥感数据品种与数量不断增多,特别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发布以来,在"十三五"期间发射了海洋一号(HY-1C/1D)水色环境业务卫星、海洋二号(HY-2B/2C/2D)动力环境业务卫星、中法海洋卫星(CFOSAT),
【引文格式】刘建强,兰友国,阮强,郎姝燕,陈庆勇,石立坚,曾韬,崔利民.“海洋卫星遥感实况”小程序功能与应用[J].卫星应用,2021,No.117(09):55-59.
通信世界
12 同步卫星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文化交流——以老挝一号卫星为例
【作者】周国涛1;梁亚均1;赵欢2;李丽萍1;王新荣1
【单位】1. 航天天绘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2. 重庆两江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摘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既包括与沿线国家地区在政治经济层面的互动,也肩负着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并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责任。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多种方式中,以中国援建的重点项目为依托开展文化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步通信卫星作为典型的高科技合作项目,需要双方共同深度参与建设运营,而其搭载的影视制作与广播等业务天然具备文化输出的便利性与无可替代的优势,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此前业内对此探讨较少。本文总结了位于东南亚地区的老挝一号卫星在服务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的若干实践与经验,可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工作的有益补充与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老挝一号卫星;卫星电视与编播;文化交流;
【引文格式】周国涛,梁亚均,赵欢,李丽萍,王新荣.同步卫星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文化交流——以老挝一号卫星为例[J].卫星应用,2021,No.117(09):60-63.
导航天地
13 浅谈北斗卫星导航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
【作者】杨菠;王瑞巍
【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融合创新研究中心
【摘要】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服务标志着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授时、导航服务。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使北斗系统成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支撑,北斗系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可加强我国信息技术世界领先地位。本文分析了北斗系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方向,提出了未来可行的融合路径。
【引文格式】杨菠,王瑞巍.浅谈北斗卫星导航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J].卫星应用,2021,No.117(09):64-66.
综合应用
14 卫星助阵 迎击风雨
【作者】曲向芳
【摘要】入汛以来,我国多地因台风和强降雨引发内涝、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防汛减灾工作中,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紧急驰援,提升了防汛监测预警的精准度和抢险救灾的时效性,增强了汛期防洪、抗台风的安全保障能力,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曲向芳.卫星助阵 迎击风雨[J].卫星应用,2021,No.117(09):67-72.
每期一星
15 中星9B卫星
【作者】晓曲
【单位】通导部
【摘要】2021年9月9日,中星9B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又一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正式"入编",后续将与以中星6A卫星为代表的在轨卫星共同为广播电视安播工作保驾护航。中星9B卫星是地球同步轨道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设计寿命15年,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DFH-4E)卫星平台,主要提供KuBSS频段广播电视直播服务,将显著提高直播卫星传输性能。相较于其他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B覆盖区域更大、覆盖能力更强,
【引文格式】晓曲.中星9B卫星[J].卫星应用,2021,No.117(09):74.
16 海洋一号D卫星全球海表温度和陆地植被观测产品
【作者】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初审:张艳玲
初审:张艳玲
终审:金 君
往期推荐
资讯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城市环境遥感团队岗位聘用职工招聘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城市如何数字化?既要有好“路”还要有好“车”
○ 中国科学家首获地球观测组织卓越个人奖
○ 关于诚邀参加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21年测绘科技成果推介会的函
○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2022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
○ PPT | 李春来 :基于高光谱红外成像的气体探测方法、现状与展望
○ 中国测绘 | 筹建北京冬奥赛道的测绘⼈
会议
○ 第一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三号通知)
○ 《测绘学报》2021年编委会会议在青岛召开○ 会议通知 | 2021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通知(第二号)
○ 关于第八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再次延期召开的通知
《测绘学报》
○ 测绘学报 | 宗敬文:测高重力异常中央区奇异积分数值求积公式
○ 测绘学报 | 左溪冰 : 高光谱影像小样本分类的图卷积网络方法
○ 测绘学报 | 叶沅鑫:结合邻域信息和结构特征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测绘通报》
《北京测绘》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测绘工程》
○ 测绘教学 |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以测绘类课程视角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 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的改进多尺度滤波算法
《卫星应用》
○ 摘要 |《卫星应用》2021年第8期摘要推荐
○ 摘要 |《卫星应用》2021年第7期摘要推荐
○ 摘要 |《卫星应用》2021年第6期摘要推荐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 专刊征稿 | Call for Papers:空间人文与社会地理计算 (SHGSS)
○ Special Issue on New LiDAR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 Special Issue on New LiDAR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 论文推荐(四)| Speical Issue on New LiDAR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Satellite Navigation》
○ [综述]| 高扬教授:GNSS智能手机定位:进展、挑战、机遇和未来展望| SANA佳文速递
○ 熊超教授:地磁暴期间夜间低纬电离层和赤道等离子体不规则体| SANA佳文速递
○ 徐元博士:面向有色测量噪声下UWB/INS组合行人导航的分布式卡尔曼滤波| SANA佳文速递
○ 杨飞博士:GNSS天顶对流层精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SANA佳文速递
《自然资源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