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把庭审程序引入信贷项目评测?

2016-06-28 王祖锋 信贷风险管理

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


作者:王祖锋  (自由撰稿人)

作者投稿并授权本平台刊发


评审会是信贷机构业务决策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对评审会的组织形式,一般采取“项目经理汇报--风控部汇报--评委决策”的流程。在汇报的过程中,主要依赖PPT等书面材料,且存在项目经理选择性汇报、风控部揭示风险随意性强、评委对项目材料不熟悉仓促决策,容易使该程序流于形式,难以起到科学决策的作用。笔者认为,在评审会中引入诉讼庭审的程序,有助于科学评审,提高评审的质量。具体阐述如下:


众所周知,诉讼是解决法律纠纷的重要途径,诉讼的程序,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公平合理解决争议的重要保障。诉讼程序的公正性,源于“诉、辩、裁”三方相互制衡、互为依托的原理。诉讼中的庭审制度,充分体现了这个原理。庭审最核心的三个阶段就是:


(1)庭审调查(原告陈述起诉事实和理由--被告进行答辩---双方围绕各自主张举证质证—法官向当事人提问)---


(2)庭审辩论(法院根据庭审调查的结果,归纳争议焦点,双方针对争议焦点进行辩论)---(3)最后陈述(当事人对案情做出归纳性或者补充性的陈述)。经过这样的过程,裁判者往往可以相对充分、全面、客观的得到案件所涉信息和观点,从而为做出公正的裁决结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理,如果我们的评审会,引入上述庭审制度,也同样可以达到科学评审的结果。具体操作就是,业务人员作为项目申请人(相当于原告),风控人员作为项目评审人(相当于被告),评审会成员作为项目决策者(相当于法官)。该评审会由评审会成员主持,依下列阶段推进评审会。 


(一)庭审调查


1、业务人员作为项目申请者和发起人,先简要陈述项目操作方案;然后陈述操作的事实和理由。


2、风控部人员作为项目的审核人员,对项目经理方案进行评述,并对其陈述的项目情况、操作理由进行分析。


3、业务人员将调查搜集的材料,在评审会上一一展示(可以PPT或者实物形式),要说明采集过程、印证过程,证实其陈述的项目主要情况(财务状况、第一、第二还款来源、违约成本等)。


4、风控人员针对业务人员的调查资料,进行一一的评述(对材料的真实性、关联性进行分析);如有不同观点,风控人员提供相应的材料,要说明采集过程、印证过程。


5、业务人员对风控人员采集的材料的真实性关联性进行回应。


6、评审会成员就项目情况,可向业务人员、风控人员进行询问,补充内心确认。


(二)庭审辩论


评审会主持人归纳项目的争议点,引导业务、风控人员进行辩论。业务、风控人员依照财务、法律、金融相关规则,结合调查情况,进行辩论,使关键问题论证更加充分,给评审会人员对该问题的判断提供依据。


(三)最后陈述


业务人员、风控人员对各自的陈述做补充、归纳性的发言,给评审会人员对项目有一个整体的意见。


在经过上述程序后,项目的相关信息、观点充分的展现,评审会成员结合评审会呈现的信息,形成对项目情况的内心确认。至于结果,可参照法官合议制度,对项目方案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分三种,同意、否决(要写明否决理由),再议(认为关键问题调查不清,要求重新调查后再上会讨论)。


笔者认为,如果将庭审制度引入信贷项目的评审会,可起到如下积极作用。


一、提高项目调查质量


评审会上引入相互制衡、相互辩论的机制,并贯穿证据思维,督促业务部对项目进行调查更加细致,并有意识提取相应的证据。而且,在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将提前做好相应的取证和分析,不会有意识选择性披露。因为对抗机制中,风控部门会将该风险在评审会上充分揭示,直接影响项目决策。同时,因评审会要求业务人员陈述、反驳、举证,提高了业务人员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法律思维。而这种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业务人员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 提升项目评审质量


鉴于评审会要求风控人员对业务人员提出的方案、主要事实和理由、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反驳,风控人员不能再选择性随意揭示风险,而是进入全面审查、而且要说明内心分析判断的过程,这样,让项目信息的矛盾点充分展现在面前。这就督促风控人员要加强学习、更加尽职的评审,对每个项目,每个风险点,除了分析的结果,更要有分析的过程。而且,某种意义上,过程笔结果更加重要。


三、促进项目科学决策


庭审程序要求项目信息充分展现、项目矛盾充分揭示,且采取了摆事实、讲证据的方式,评委面对的信息是丰富而有序的,判断的逻辑也是“证据—事实—判断结果”,这样清晰而可控。这样,将减少决策的随意性。


综上,诉讼中的庭审程序引入评审会,于信贷机构而言,将是一项决策方式的重要创新。虽然信贷机构中非法律人士对程序不熟悉,可能造成操作困难;但任何一项制度,都可以通过培训、实践来推行,如果这个创新的程序可以推进项目操作质量、防范风险,这种尝试,就应该是有益的。笔者期待有这样的信贷机构进行尝试。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您推荐给朋友,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回复数字“m"查看本平台精华文章目录,点击下面链接直接查看相应文章。


1、信贷决策:信息的来源比内容更重要!

2、如何把法律思维运用在信贷项目评审中?

3、信贷业务:必须要了解的二十五个风险点!

4、如何识别担保业务风险——从发现到展现!(附典型案例)

5、生产类小企业贷前调查风控要点分析!

6、多人自杀、300人入狱、数百亿坏账,钢贸行业大洗牌全纪录!

7、过桥业务操作要点及风险控制!(干货)

8、信贷员必看的十部电影!

9、小贷客户信用等级简易评估模型!【超实用】

10、如何把周易的精神运用在信贷项目审查中?

11、小微客户还款特点及催收管理!(干货)

12、经济下行,优秀客户经理如何保证自己的业绩?

13、如何识别借款人的隐性负债?(超实用)

14、有效、有用、有度——担保方案设计的三个原则(以反担保为例)!

15、本平台有奖征稿了!


长按二维码0.26秒即可关注本平台↓↓↓

微信号:minjianjinronglawyer


简介:专注金融、信贷、担保、民间借贷、P2P网贷等热门领域,17万优质用户关注,包括高管、客户经理、风控、法务等,每日分享行业资讯、业务知识和法律实务文章,内容实操、实战、实用,只分享对您有价值的内容,还在等什么,长按上面二维码赶紧关注吧!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平台历史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