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荐书 | 一本适合律师阅读的“叙事医学”作品——《用心》
一开始,做必须做得事;接着,做可能做得事;最终,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正在做不可能的事。
——圣方济各
《用心》,神经外科医生沉思录,凌锋策划,孙晓飞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4月第1版。
凌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她策划的这本《用心》随机闯进了我的视野。
“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要在任何语言环境和任何地点全面地认识患者,进入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悲痛”,在序言中的这一段话立即引发了我的共鸣,不忍释卷,读完后越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刑辩律师阅读的书,我们所面对的复杂性、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专业判断与当事人认知、技术和良心的关系……这些在这本书里都有涉及。
全书分十三章,第一章至第十章记述了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十位医生的故事,第十一章从3位女医生的视角展开叙述,第十二章和十三章分别展现了两个群体,护士和年轻医生。TA们中有功成名就的专家,有小有名气的医生,有在进阶之路上摸爬滚打的新人,TA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维度,“叙事医学”。
“叙事医学”关注的是观察、倾听、诉说疾病的“叙事能力”,医生应该理解患者复杂、矛盾的疾病叙事,建立场景化思考,见证患者的苦难,对患者的境遇认知、吸收、阐述并移情。这不仅是一种医学的叙事化,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它依托于同理心,能带来医患之间更多出于本能和本性的理解与信任。
在医学细分领域越来越细,专业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凌锋教授认为深层次改变医患关系,解决医患之间信任的信任问题,最关键的是两个字:“用心”。医生要重新“发现病人”,倾听病人的声音,进而倾听患病的身体,而不是迷信知识权力。有了这种“用心”,医患之间就可以重新认识身体和心灵、痛苦和疾病以及生命和死亡,可以温暖科学主义冰冷的外壳,撕开“还原论”工具理性的面纱,人性的美丽才能得以彰显。
医学的专业性构成了强大的知识壁垒,普通病人没有能力对医生给出的诊断进行探讨,但他们可能需要来自医生的发自内心的关怀,帮助他们答疑解惑,仍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医生温暖的话语,仿佛天籁,会人对疾病甚至人生都产生改观,一言天堂,一言地狱。
如果要彻底切除CT复查都不会发现,短时期不会而长期必然复发的剩余5%脑肿瘤,需要冒一定风险,切还是不切?面对危重患者,是在手术条件不具备的医院强行手术,还是耽搁几小时转院手术?为根治行走不便而冒瘫痪的风险进行手术值得吗?需不需要仅仅为女性患者保留头发而修改手术方案?……
上述问题在这本书里都有具体的展现,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更有经历后的反思,面对每一次选择,都是具体而复杂的,显然不会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就像书中多次提及的奥斯勒医生((WilliamOsler)所说,“医学应该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找到落脚点,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治疗与照顾之间找到交汇点。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与可能性的艺术”。把这段话中的医学替换成律师,是不是毫无违和感?
在第十三章之后,还有一篇附录,神经外科的抗“非典”英雄,回顾了参与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的故事。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
《用心》,神经外科医生沉思录,推荐给你。
杨 冬,江苏东台人,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派驻江北分所),三法刑辩中心主任,江苏省律协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律协刑法专业委员会主任。政协南京市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南京市十佳律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