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该出手了!中国律师苦“法律服务公司”久矣!

张学凯 律媒智库 2023-08-25


中国律师苦“法律服务公司”久矣!

8 月 30 日,“法先生”小程序因擅自使用律师信息,涉嫌虚假宣传,引发行业声讨。

北京律协、四川律协、深圳律协等分别发表声明,表示将向有关部门反映以上情况,坚决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律师的合法权益。(延伸阅读:@法先生,北京律协《严正声明》来了!

其实,这绝非个例,也非偶然,“法律服务公司”已成为法律服务行业乱象的重要诱因。



今年 3 月,深圳律师协会发布《关于招募“法律服务公司专项调研小组”成员的通知》,开展法律服务公司专项调研,全面摸底深圳法律服务公司现状,排查统计深圳非律所提供法律服务情况,为司法行政机关和市场监管机关规范法律服务市场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依据与建议参考。(延伸阅读:网红“法务主任”,不是律师!律协喊话:如需法律服务,请找正规律师

6 月,河南省新乡市律协披露,新乡市看守所附近有一家河南无讼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外挂牌宣传“专业刑事律师”、“刑事律师”、“取保候审”、“刑事辩护”等律师业务,严重扰乱了广大律师的执业秩序,在社会上和行业内造成了极坏影响,更涉嫌超范围经营、虚假广告等行政违规行为。对此,新乡市律协纪律工作委员会成立调查组要求其整改,目前该公司已将违规标识广告拆除整改完毕。(延伸阅读:法律咨询公司涉嫌违规经营,律协出手了!

8月30日。山东省临沂市律师协会就临沂多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名称,被他人恶意注册为法律服务公司,向广大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发布提示。社会人员以律师名义承揽法律业务,是属于假冒律师执业的违法行为,请广大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正确识别,确保财产安全,避免上当受骗。(延伸阅读:避免上当!律协发布三条提醒

山东三禾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学凯,是临沂市政协常委、临沂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他一直关注“法律服务公司”监管难题。今天,【律媒智库】特约张学凯律师,共同探讨这一热点话题。



张学凯介绍,在我国法律服务机构中,除了大家熟知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也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律师事务所依据《律师法》成立,法律服务所依据行政规章或“批复”设立,二者都是由司法局监督管理,各自在法律服务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然而近几年,法律服务市场上却出现越来越多的法律服务公司,他们的各种不规范操作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影响了法律行业的形象,挑战了司法的公信力,应当予以重视并加强监管。

“法律服务公司”三大乱象

张学凯认为,当前法律服务公司主要存在的三大问题:

1.利用市场监管“盲区”,成立公司的速度如“雨后春笋”

据天眼查询显示,在2021年8月份到2022年8月份仅一年的时间内,仅山东省临沂市注册成立的法律服务公司就高达800多家。法律服务公司是依据《公司法》设立标准,在行政审批局注册、登记、审核、备案,门槛低,成立快,责任小,他们同样从事着法律行业,却不受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管。即使在开展业务时出了问题,最多公司注销不了了之,工作人员也不用承担什么后果,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法律服务公司加入到法律服务市场的行列。

2.“肆意妄为”招揽业务,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边缘

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和法律服务所中的工作者都是经过国家正规的考试和“选拔”,并且每年按时接受司法部门的考核,一旦出现对案件不尽责的情况,当事人只需要电话投诉,即可以让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受到处罚,严重者甚至会失去从事法律行业的资格。(延伸阅读:全国律协:代理不尽责投诉量最多、超三成!

所以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工作都是谨小慎微,对委托人尽职尽责。但是法律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并不需要学历和门槛,为了招揽业务,他们不惜虚假承诺,以此招揽众多案件,然后再高价转卖给律师或者法律服务工作者,更有甚者在收取当事人费用后,转而消失“跑路”。很多受骗的当事人将他们称之为“司法掮客”或“司法黑客”,这不仅损害了律师的行业形象,更是严重损害了司法的权威。

3.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公司让人们分辨不清

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公司三者原本就容易让人们混淆,某些法律服务公司为了将自己“包装”的更加专业,更是“毫无底线”的直接冠以知名律所的名字,虚构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提高自己公司的“可信度”,不仅侵犯了律所的知识产权,窃取了知名律所多年的劳动成果,更是让众多善良单纯的群众受到欺骗。

加强监管的三条建议

法律服务公司对法律行业和司法权威造成的恶劣影响,已有愈演愈烈之势,必须加强监管,为此建议如下:

1.取缔法律服务公司或者转归司法部门审批监管

法律服务公司既然选择从事法律行业,就应该像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一样归司法部门审批、监管、考核,并且应提高设立门槛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现在是一个归行政审批监管,一个归司法部门监管,两者标准差异巨大,只会让越来越多“别有用心”之人,“钻了法律的空子”,甚至会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危害。

2.加强普法宣传,拓宽群众对“虚假律师”的投诉渠道

司法部门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定期进行普法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更应该提醒当事人辨别“律师”和“非律师”最简单准确的方式就是看与其对接的“律师信息”是否可以在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https://credit.acla.org.cn/查询得到。因为全国各地任何一名正式执业律师,都会在该平台进行公示。

当事人如果发现“非律师”假借律师名义招揽业务,当事人可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律协以及司法局任何一个部门进行举报投诉,对于投诉举报查证属实的,应当对法律服务公司进行严惩,也可给予当事人一定奖励。

同时律师应当在律师事务所执业,不允许挂靠法律服务公司,如果当事人发现有律师违反此规定,也可以向当地律协或司法局进行投诉,以此达到市场监管、行政司法、社会大众的多重监督,净化法治环境。

 3.严惩不正当竞争的公司,情节恶劣者可追究刑事责任

很多法律服务公司在百度等网页“重金”打广告,在招揽到当事人时,引诱当事人购买“一对一”法律服务(实则诈骗圈套)。在当事人付费之后,就会变成系统机器人与当事人对话,而所谓的“一对一”专家永远无法接通。

还有的工作人员不懂法律而乱用法律,按照法律可以获赔几十万的案子,他们从中调和用几万元的赔偿就给解决了事,还让当事人失去了提起诉讼的权利。

这种打着“法律服务”的幌子,而“堂而皇之”诈骗的公司和工作人员,他们抹黑的不仅仅是法律行业,更是颠覆了司法在群众心中的权威,所以对其应严格进行打击,不仅仅让他们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更应该让他们受到严厉的刑事制裁。

【相关链接】

检察官眼中的“消极辩护”

@法先生,北京律协《严正声明》来了!

避免上当!律协发布三条提醒

“75后”田秀娟,履新山东省司法厅副厅长

训诫!律师按照“习俗”写了一张贺卡给法官,并附上2000元购物卡

30岁女法官辞职!一年后,她后悔吗?

698家 | 证监会公布《从事证券法律业务律师事务所备案基本信息情况表》




最新进展

今日(9月1日)凌晨,北京法先生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一则《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情况说明

关于我司自行研发的“法先生法律大数据”小程序的公众号文章在社交网络流传并引发议论,为澄清事实,特说明如下:

8月22日,“法先生法律大数据”小程序内测版本上线,并小范围内邀请部分律师朋友参与测试及调试。8月30日,我司注意到小程序传播范围扩大后及时做了下线处理。

本次引发舆情的相关公众号文章作者,与我司曾有合作,其扩大小程序内测试用范围,强调模型瑕疵引发了广大律师朋友的争论和误解,“法先生法律大数据”产品的设计初衷是服务律师行业,但目前还处于雏形内测阶段,尚未推出使用,没有运营计划也没有实质收益,信息安全与合规问题我们亦在集中自查。

目前,相关执法部门已介入此事,对此我们积极配合调查,同时也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对于本次产品内测所引发的争论和误解,我们谨在此向各方表达诚挚歉意;对于给北京律协等各地律协及律师朋友带来的麻烦和困扰,我们真诚致歉;对于大家提出的批评与建议,我们将认真记录积极调整,并在日后的产品研发和运营之中充分落实。

法先生创办至今,从团队组建到产品开发及服务运营,始终秉持以科技服务法律的初心,在探索过程中,虽经历着挫折与失败,但也得到了认可、鼓舞和支持。在此由衷感谢各位的批评,也恳请大家给予包容和谅解。

北京法先生科技有限公司

2022年9月1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