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简介
天涯区,是海南省三亚市四个市辖区之一。天涯区位于三亚市中西部,介于东经109.23°-109.58°,北纬18.20°-18.63°之间,东连吉阳区,南临南海,西接崖州区,北与乐东县、保亭县接壤。天涯区面积为944平方公里。海榆西线(G225)、环岛西线高速公路、海南西环铁路从天涯区中间穿过。天涯区于2014年成立,原名天涯镇,因为地处天涯海角,故名“天涯区”。2015年1月,正式撤销河西区、凤凰镇、天涯镇、设立天涯区。天涯区管辖原河西管委会、凤凰镇、天涯镇行政区域,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天涯区常住人口为353698人。全区共有45个村(居)委会,其中村委会20个、居委会25个。
2020年,天涯区实现生产总值234.62亿元,同比增长2.4%;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8亿元,同比增长3%;固定资产计划项目266个,完成投资131.82亿元;全区新增市场主体5861户;旅游市场逐步回温,全年接待过夜游客720.41万人,旅游总收入195.88亿元;完成承诺事项433件,全年民生支出11.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92元,名义增长3.7%。
天涯区主要景点有天涯海角风景区、西岛、椰梦长廊、三亚湾等。
建置沿革
天涯镇
十八世纪初,天涯镇是一片荒地,只在村北通往文门路口,有三家茅草房开设饭店,供应来往客人住宿,故称三间村。
天涯区
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年五月至辛丑年冬始编纂的崖州志中记载:下马陵(镇区驻地)下有二十余户。近山近海,环境优美,被人们发现后,附近渔民迁来在沿岸一带住居,形成渔村。
1949年,为崖县信孚乡。
1958年,马岭公社。
1966年,更名天涯公社。
1984年,建天涯镇。
2001年8月,天涯镇、育才乡合并,设立天涯镇。
天涯区
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撤销河西区、凤凰镇、天涯镇,设立天涯区。
2014年9月22日,成立三亚市天涯区筹备组,进入“撤镇设区”实质阶段。
2015年1月2日,三亚市天涯区举行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天涯区党委、政府、人大正式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天涯区管辖原河西区和原天涯镇、原凤凰镇行政区域,共计22个社区20个行政村。政府驻地:三亚市天涯区凤凰路319号
人口数量
截至2018年,天涯区户籍人口24.41万(含育才2.6万),约占全三亚市户籍人口(57.25万)的42.6%;常住人口25.33万(含育才2.6万),约占三亚市常住人口(75.63万)的33.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天涯区常住人口为353698人。
民族构成
截至2018年,天涯区共有汉、黎、回、苗、壮、满、蒙等38个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区,其中黎族100624人;回族8913人,苗族3690人。
天涯区有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西岛女民兵文化”;被誉为三亚地标文化的“天涯文化”;为三亚由小渔村变成新兴旅游城市做出重大历史贡献的“疍家渔村文化”;声名远播的“天涯海角婚庆文化”;有“海洋文化大观园”之称的“西岛海洋文化”;在天涯区首次发现“野生稻”进而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南繁文化”;黎族宗源地之一的“梦里黎乡文化”;世界最大热带兰花主题公园的“兰花文化”;以四季海鲜为主兼容八方口味的“美食文化”等等。
风景名胜
天涯海角风景区
天涯海角风景区位于天涯区的马岭山脚下,距三亚市区约26公里。其前海后山,风景独特。位于三亚市西南23公里处,是海南标志性景区。因景区两块巨石分别刻有“天涯”、“海角”及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天涯海角游览区”而得名。
西岛
西岛又名玳瑁岛,西瑁岛,位于三亚湾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全岛面积2.8平方公里,居民3千多人口,世代打渔为生,是海南省沿海仅次于大洲岛的第二大岛屿。
椰梦长廊
三亚湾滨海大道——“椰梦长廊“与三亚市区连接,交通便利。其沙滩坡度平缓,海水清澈见底。冬可避寒、夏能消暑,是以热带海洋风光,中国传统文化、南国民族风情为特点的国际重要的避寒和休闲度假胜地。
三亚湾,位于三亚风景群的核心,银色海滩伴着蔚蓝海岸伸展,与三亚城区相融。三亚湾度假区东起三亚港,是三亚最大的海湾,二十里长的滨海大道依湾绵延,椰树成林西行延伸至天涯湾。
付费课程、精选小说、精选漫画、测评测算
赶快扫码一码获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