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新冠重症发生率高不高?最新解读

当前,各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加。重症发生率高不高?救治情况如何?怎样预防重症?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新冠病毒导致重症概率高不高?

“现阶段,感染者以轻症为主,部分为普通型,少数高龄老人和患严重基础病的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分析,当前,我国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因毒株传染性极强叠加人口基数巨大,感染人数比较多。

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较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明显下降,感染者中轻型和无症状占绝大多数。轻症病例肺部影像正常,无肺炎表现,症状以发热、乏力、全身酸痛以及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伴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大部分人3至5天体温能恢复正常,其他症状逐渐改善。

“北京定点医院目前收治的感染者中,重症、危重症占比为3%至4%。”负责北京两家定点医院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来就诊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普通型。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介绍,近3周以来,天府医院ICU累计收治了46名重症患者,占有症状感染者1%左右。从就诊的情况看,最近发热门诊每天有约450名就诊患者,其中需要入院治疗的大概占有症状感染者10%。

“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下降,但因为感染者基数庞大,重症绝对人数也不容忽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绝对数不小,即便感染成为重症的比例很低,也会给医院重症资源造成很大压力。

所谓“白肺”是重症肺炎的表现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说,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肺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

从CT影像上看,当肺部损失比例很高,才会表现为白肺,并不是只要出现肺炎就是白肺。出现白肺的患者往往是危重症患者,这部分人在所有新冠患者中占比很低。

导致重症肺炎并出现白肺的因素不只是感染新冠病毒。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何英利介绍,过去,医院也会收治一些白肺患者。

冬季感染流感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都可能导致重症肺炎。高龄老人、基础疾病患者、重度吸烟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和重度吸烟者,是重症肺炎的高危人群。

重症患者能否得到有效治疗?

3年来,在救治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我国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救治资源,也锻炼了一大批战斗力强的重症医护队伍。

童朝晖说,目前,我国救治方案已经更新到第九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从预防到治疗都有比较完整的方案,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经过3年临床检验,已经很成熟,对收治的重症患者能够快速、有效救治。3年当中,各家医院的重症、呼吸、感染等科室医生都在临床实际救治中积累了比较好的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介绍,对于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首先采取早期抗病毒的治疗,比如使用一些小分子的抗病毒药物,同时根据病情的需要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呼吸支持的一些设备,比如呼吸机、高流量氧疗和ECMO等设备,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加强对症治疗,比如对休克的患者进行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等。

中医药积极参与重症、危重症救治。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说,中医药在疫情发生以来显示出确凿的临床疗效和特色优势。

我国总结出来的“三方三药”以及各地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经验表明,轻型、普通型单纯以中医药治疗就有效,并可以阻止向重型转变。重型、危重型中西医协同治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是否有后遗症?

李兰娟介绍,从目前临床病例治疗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恢复后可能存在肺纤维化。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不会留下后遗症。

马晓春介绍,患者在ICU能得到规范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预后都还不错,除了一些特别高龄的、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从3年的临床观察看,无论是从肺功能上看,还是影像学上看,患者预后情况良好,肺部有残留明显损害的情况极少。

“目前来看,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8.1万张,平均10万人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数是13.34万张,可转换ICU的床位是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波动。

个人如何保健康防重症?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广大老年人、慢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如何避免发生重症?

应对重症,关键在预防。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说,高龄老人、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是重症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要加强预防,把基础疾病治疗好、控制好,做到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张文宏表示,营养是救治感染者的基础,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呼吁养老院、居家老人,一定要千方百计保证老年人优质蛋白摄入,做到营养多样化,保持蔬菜、碳水均衡,增强老年人自身的抵抗力。

脆弱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最好是N95口罩,加强手卫生。与人接触时,保持“一米线”安全社交距离。如果同居的人感染后,也要做好隔离措施,戴好口罩,单间居住,不共餐,有条件的不共用卫生间。

钟鸣介绍,全程接种疫苗之后,高龄老人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有显著下降。在临床救治中发现,全程接种疫苗的人群,康复的概率比完全没有接种疫苗和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人群概率要高。

居家老年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出现什么体征需要就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真顺说,老年人感染后,如果发热时间太长,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监测血氧饱和度下降,且低于93时,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预警、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重症的发生。

家人或陪护人员做好老人的健康监测非常重要。童朝晖表示,老年人肺炎起病比较隐匿,没有明显症状,也就是说不能按通常的肺炎、发烧、咳嗽、咳痰等年轻人的症状来观察老人。

如果老人感染后出现食欲减退、爱睡觉、打不起精神,病情可能加重。此时,家人或陪护人员要仔细查看老人呼吸频率是否加快,是否喘气,有没有出现胸闷等症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要及时送去医院就诊,防止病情加重。

“寒冷季节加上新冠病毒感染,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病多,病情可能加重,出现肺炎。”童朝晖说,这类患者如果出现病情急性加重,需要吸氧,建议在家里设置氧疗设备。

要坚持用药,天气寒冷时最好不外出,有利于减少病情发作次数。新冠病毒、感冒、流感、细菌感染等都会导致慢阻肺加重,如果出现发烧和肺炎的症状,要及时住院治疗,以防出现重症肺炎。

来源:人民日报

985高校硕士成为华为天才少年,两年后他离职了...

东南大学2023年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拟录取查询及办理相关手续的通知

东南大学医学院2023年全日制博士复试结果公示

福建医科大学关于增设2023年在职博士报名批次的通知

杭州师范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西医科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社会公考)报考须知及流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拟增设3个硕博点

火箭军工程大学2023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饶毅教授再次回应相关争议!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6卷目录

精辟回复:上学去独立法学院好,还是去综合性大学好?

首届中国政法大学“法研闻弦杯”全国研究生学术征文大赛章程

《学术月刊》2022年第10期法学论文要目

关于《法大研究生》投稿邮箱及投稿须知部分更新的通知

第二届法律人类学博士生论坛

纪检监察学基础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研讨会(苏州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第三届学术论坛”)预通知

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深圳市律师协会恶意投诉行为处理规则(试行)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宋春波任郑州市检察院代理检察长
2025年招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开工!
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2022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
公安部出手!严打“山寨”仿冒涉疫药品
女干部被通报:收受茅台酒201瓶
官宣:这一地,将添一所师范大学!

沉痛悼念胡福明先生!

关于开启2023年视频号直播的通知

不用怀疑,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不再发布!

第七届“法治中国·湘江论坛”简报(开幕式+主旨报告)

华政:拟申报增列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与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内法规学、纪检监察学、国家安全学将于2023年起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研究生导师生存指南:关于指导公共事务领域的博士生的一些思考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宁夏大学2022年第三批博士学位授予情况公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提前攻博、硕博连读选拔结果公告,136人

长春工业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

5人被撤销博士学位及申请资格!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关于硕博项目临时调整2023年语言成绩要求的通知

饶毅教授最新回应!

沉痛悼念王佛松院士

沉痛悼念王涛老师,工作期间感染新冠,享年52岁!

上海滑稽剧团著名“双字辈”滑稽表演艺术家李青因病逝世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范存养教授!

深切缅怀李忠正教授

沉痛悼念第三、四套人民币设计者侯一民先生

刘增杰教授讣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