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中国金融史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洪葭管教授
来源:当代金融家
洪葭管教授,1921年元旦出生于浙江宁波的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仙享103高龄。历任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上海财经大学和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指导教师等职。
洪老一生致力于金融史学的研究,被誉为“中国金融史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因在中国金融学科建设中的卓越成就,荣获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2011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1月10日,惊悉人民银行总行原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史研究泰斗、上海市金融学会顾问洪葭管教授于2023年1月9日晚9时在上海中山医院驾鹤西去。
洪葭管,被熟悉他的人习惯地尊称为“洪老”。致力金融研究一甲子,洪老认为,金融历史、金融理论、金融实践三者之间是一种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搞研究、做学问,首先要认真学习并善于运用辩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其次是掌握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史料,透彻了解历史事件、人物、机构等相关问题。
洪老睿于思考,勤奋笔耕,著作颇丰。过去六十多年,他一直在从事中国金融史的研究,多方设法收集和整理史料,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撰写和编纂的金融史著作多达20种。从1960年主编《上海钱庄史料》,到1993年出版的《中国金融史》、2009年出版的专著《中国金融史十六讲》;从1959年在《学术月刊》发表论文《上海钱庄的产生,发展与改造》,到2011年在《中国金融》撰写《金融史的魅力在于客观真实》,洪老出版、发表的著作、论文不计其数。
洪老也是《当代金融家》杂志编委之一。杂志首席经济学家刘鸿儒在2011年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为洪老颁发“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的致辞中表示,从洪老身上,可以看到学术研究应有的学风,即埋头苦干,勤奋刻苦,应该向洪老学习,加强金融研究,大力培养符合国际化需要的金融人才。
从筚路蓝缕到皓首穷经,几十年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撰写、主编了数十部重要的著作和教材,发表了许多富于建设性的学术文章,为推动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和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洪老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严于律己的品格令人难以忘怀。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为表达《当代金融家》杂志全体人员对洪老的深切缅怀,本刊编辑部重发此篇刊发于2021年第8期的文章《“金融学术界泰斗”是如何炼成的》,以督促我们不忘洪老的遗志,“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为中国金融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称百岁老人洪葭管先生为洪老,再恰当不过。他的百岁生涯,一如他的学术成就、金融思想,堪称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成为金融学术界泰斗,离不开蕴藏万千气象的时代背景,更离不开阅历眼光俱备的个人努力。生于1921年1月的洪老,致力金融研究一甲子,各类著作20本。金融研究著作,成天道酬勤的人生故事;至于收获“泰斗”称号,虽是无心插柳,却是实至名归。
何谓金融学术界泰斗
洪老有诸多称谓,业内专家学者、专业网站和公号称其 “中国金融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大师级人物”“著名学者”等,“金融学术界的泰斗” 是2016年“百度”一位资深编者创造性提出的。
纵观洪老60多年的学术生涯,其金融史学钩沉研究,鉴往知来,影响深远;为金融改革鼓与呼的系列文章,理论先行,指导实践。他曾于2011年荣获两个学科终身成就奖:一是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授予洪老“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另一是天津金融学术界授予他首席“金融教育终身成就奖”。
如何炼成金融学术界泰斗
坚持学习,厚积薄发
20世纪40年代,洪老在四明商业储蓄银行工作,从上海到重庆、南京,重回上海,他对研究工作的爱好一直未变。从抗战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手不释卷的习惯始终保持。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洪老翻阅多遍,获益匪浅。
在20世纪70、80年代,洪老身处金融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积数十年金融机构工作经验以及理论研究素养,迎来了时代的“科学的春天”,也迎来了自己的“学术的春天”。
洪老认为,金融历史、金融理论、金融实践三者之间是一种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搞研究,做学问,首先要认真学习并善于运用辩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其次要掌握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1977年,洪老到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民国中央银行、中国银行、财政部、四联总处等金融机构的档案资料,在7个月期间,没有回过一次上海,一共获得500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这为其后的研究与写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科委的有关科研规划要求,安排参事室担负收集、整理货币资料,而在上海的合营银行金融研究委员会负责金融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编撰。洪老此时担任金融研究委员会的副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与金融史学的缘分正式开始。
1959年,发表论文《上海钱庄的产生,发展与改造》。1960年,主编《上海钱庄史料》,则是该领域研究的全面梳理与进一步深化;该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共68万字,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了解晚清、民国之际钱庄这一金融形态的经典著作、极为重要的参考文献。
在1960〜1965年期间,洪老几乎每年都在《学术月刊》上发表1篇文章。该月刊素以选稿严格、文风严谨而著称。编辑部称呼40多岁的洪老为“青年理论工作者”。
理论先行,服务改革
洪老被业内人士称为“金融改革的高参”。《我国中央银行应是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统一平衡的主要执行者和研究者》,发表于《金融研究》1981年第8期;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央行职能,已经是1983年9月。1990年,立法机构在考虑《银行法》的时候,把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合在一个“法”中,这是对中央银行的定位与职能依然缺少正确的认识与了解。
1985年第7期发表的《关于建立我国金融市场的设想》,可能是在我国重点刊物上最早发表的关于建立金融市场的文章。1986年上半年,日本经济新闻组团来沪考察,洪老作为上海金融学会秘书长,与上海市财办一位副主任一起负责接待、介绍情况。日本参观团回国之后对此报道较多。其中,《产经新闻》有篇文章,登载在新华社编的《大参考》。这篇报道说上海正在建立和东京、新加坡一样的金融市场,中间提到学者洪葭管。
《实行分层金融调控,建立中央银行资金管辖行》,则是洪老在1986年9月参加中国金融学会年会时提供的论文。会议尚未结束,《中国金融》1986年第9期争先刊登;《金融研究》则在1986年第10期刊登。后来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八大分行制,时任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有在《经济研究》上明确提到受了洪著的影响。
在上海市政府参事岗位上,洪老牵头并执笔撰写的《为争取设立浦东发展银行的建议》《关于制定小陆家嘴先繁荣方针的建议》 《关于统筹上海社保工作的建议》等,影响更大。因其是内部文件,未公开发表;洪老认为这是集体劳动成果,坚持不编入自己的专著。
放弃离休,笔耕不辍
从1977年至1984年,洪老担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其间,有一次离休“末班车”机会。但是想到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摘的资料还没充分挖掘利用,他放弃离休机会,以把相关工作继续推进。
1987年1月,洪老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评为研究员;同年担任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前后共18年。1990年,被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聘为市政府参事;1994年,国务院授予洪老对“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直到2001年,当洪老年满81岁才从中国人民银行退休。
其实是退而不休,金融史研究与撰写工作,洪老一直在做。他担任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直到2005年,其后改任顾问;另还担任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在21世纪,依然承担了不少研究和写作任务,直到2019年才算告一段落。
著作等身,影响广泛
史料钩沉,现实关照
除了梳理上海钱庄史料,还研究民国时期的银行,于1983年、1990年、2005年出版了《金城银行史料》《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中央银行史料》,从分析著名的“北四行”之金城银行、“南三行”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到总览其时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政策调整,反映百年金融变幻画卷。
1993年主编的《中国金融史》,是洪老最有影响的著作,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重印了4次。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编写的高等院校金融类专业的统编教材,包括古代金融篇2章、现代金融篇5章、当代金融篇2章,共40万字,对于金融来龙去脉追本溯源,及时填补了金融学科方面的史学空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金融学子。
至于《中国金融通史·第四卷》,研究国民政府时期纷繁复杂金融现象背后林林总总的问题,公认属于传世之作。
《近代上海金融市场》一书,在1989年出版,内容包括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标金市场和大条银市场,阐释了近代上海金融市场历史发展若干问题。此书面世之际,我国正在探索未来金融市场的模式和机制问题。这本反映旧中国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著作,极受欢迎。就在该书出版之际, 1989年12月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就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问题在康平路会场召开专家座谈会。时任上海市市长朱基主持座谈会。洪老把这本新著送给他时,他一看题目就说:“及时及时,我今晚就把它看完。”
1990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洪老撰写的《在金融史园地里漫步》一书,内含19篇专论。不少院校把它作为中国金融史课程的重要辅导教材。又如《金融话旧》,1991年出版,共36篇文章,系于1986〜1988年每月一篇刊登在《中国金融杂志》。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调统司司长,就跟洪老表示:“我们都是看着您的著作长大的。”
2004年出版的《20世纪的上海金融》,上卷为1901〜1949年金融史事,下卷为1949〜2000年金融史事,共52万字,完整地阐述了20世纪上海金融业的变迁情况。正值各方热烈讨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际,此书尤受欢迎。
传播学问,海外获誉
20世纪90年代,洪老应邀访美、访英以及两次访问香港地区,显示了“金融学术界”代表性人物应有的学术水平。1992年,加州伯克莱大学邀请洪老作为访问学者,时间长达两个月。他专门在纽约做了半个月美国金融的考察,也让美国学者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1998年伦敦之行,是洪老应牛津大学亚洲学院之邀,共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上海银行业的发展问题。他提供了长达两万字的 《1941年前的上海银行业》,与会专家大为钦佩,认为这是新中国金融研究的新水平。
1994年、1996年两次访问香港地区,分别是应邀参加世界黄金大会、考察香港的房地产融资市场。考察之后,洪老在内的参事室考察组提请上海市政府和人民银行需要重视黄金的生产与贮存。值得一提的,参事室考察组在上海市计委之前提交了报告;这个报告,为推动国内房地产融资市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017年8月,美国亚马逊用一个整版推广洪老著作,分别是讲述国民政府时期金融的《中国金融通史·第四卷》《中央银行史料》(1928年11月至1949年5月)及《洪葭管论金融》《金融史的魅力》。把洪老在新世纪十年之间四本有质量的专著一次性地刊登销售广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外学术界对于洪老研究成果的欣赏与肯定。
融通古今,服务社会
在洪老看来,有了一定理论修养,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对于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看得更加清楚透彻,比较容易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所谓博古方能通今。
金融安全,健康发展
在研究金融史和金融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洪老一直关注金融安全的问题。他觉得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慎对虚拟资本,严控资产泡沫。洪老列举马克思、理查德.波斯纳以及民国银行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等人的看法,担心过度投机不利于金融稳定。二是要正视通货膨胀的危害。三是正确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妥善使用外汇储备。
前瞻视点,各方重视
1981年年初,中国金融学会在广州召开货币理论研讨会。洪老提交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阐述人民币也要受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另外一篇讲述如何认识和对待通货膨胀。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主持研讨会,夸奖文章写得好。
1991年,他主持在青海西宁召开的“三北”修志工作座谈会。洪老所写的会议总结,中国金融学会将其转发全国各地参考执行。还有一次,洪老参加在浙江的座谈会,与会发表了关于抑制通货膨胀的见解;中国金融学会把会议纪要转报中央政治局。
学术顾问,参与见证
2018年,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百年纪念的两本文集,均以洪老为学术顾问;反映上海金融改革开放的《从外滩到陆家嘴》电视纪录片第六集,以大量篇幅与镜头对洪老的采访。作为参与人与见证人,他的发言无疑有助于加强剧本的理论性与学术性。
立足史实,揭穿“新衣”
洪老一直强调,金融史的魅力在于客观真实。市面上的《黄金秘档》一书,是一位旅美医学博士所写。这样一本杜撰情节的作品,居然赢得不少不明真相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被改编制作为许多影视作品。
《黄金秘档》, 并不“秘”。能够揭穿“皇帝新衣”,洪老或是最佳人选。洪老主编的《中央银行史料》第24章专门讲述黄金运台之事:黄金是央行的发行准备。1948年11月10日,蒋介石找到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要他把央行所存黄金迅速运到台湾。由发行局负责打包装箱,于12月1日将第一批200多万两黄金运到台北,后来又分两批把央行黄金从上海运到台湾。
《黄金密档》成为“皇帝的新衣”,洪老总结主要原因在于:出版该书的南京某出版社,尽管距离第二历史档案馆不远,却没有认真审稿把关;相关权威为该片作序,称其为有质量的学术著作,进行了错误的“背书”;有关视频节目的编者,以讹传讹。
医学博士没看过洪老这本书,他于2015年跟洪老联系。洪老花费500元航空邮寄费寄出,医学博士阅读之后不禁恍然大悟。
著作等身,松鹤遐龄
经历过旧上海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繁荣华丽,见证了新中国上海经济的蓬勃发展,参与了改革开放年代上海金融中心的规划与建设;如今洪老的最新身份,是沪上百岁金融学家。2021年1月,洪老收到上海市市长龚正颁发的百岁生日纪念奖牌。
百岁洪老,关心时政,思维敏捷,爱好学习,一如从前。他位于天平路的居所,书籍满屋,宾客不断。其中,以他的学生和同事居多。洪老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指导硕士研究生达十年之久。该部后来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之后,学院领导、党委书记专程前来上海看望洪老,感谢洪老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
在《中国金融通史·第四卷》出版后记里,他写上了十几位学生的名字,感谢他们对出版本书的鼓励与贡献。师生情谊深厚绵长。他关心学生多多,“明事理,善待人”正是他履行不懈的人生格言。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是说书法之境,也是人生之境。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说到《红楼梦》的主题歌,说到金融学术界的泰山北斗,大家要洪老发表意见。洪老认为,2016年“百度”资深编者的“金融学术界”是有创造性的贡献,同时也谦卑感谢这位“百度”资深编者;泰山、北斗称谓,蕴有中国元素的高深哲理;我们对他表示钦佩和感谢,对于这一命题我们应该继续探索、领悟和实践。
本文作者杨苏红,单位为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刊发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21年第8期
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成绩公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
经费4065万元!屈茂辉教授团队成功获批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全流程智能化审判监督关键技术研究”
沉痛悼念著名雕塑家、中国当代彩塑的领军人物、杰出的彩塑艺术家和教育家、“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錩先生
沉痛悼念著名麻醉学与疼痛医学专家、广医二院疼痛科奠基人高崇荣教授
沉痛悼念!湖南中医骨伤泰斗、湖南省中医院终身教授孙达武不幸去世
沉痛悼念我国医学影像学专家、原天津市肿瘤医院放射科主任鲍润贤教授
与病魔抗争了三年之后,秦岭人民法庭庭长走了,年仅44岁...沉痛悼念!
沉痛哀悼 !中国经济法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李昌麒教授逝世
讣告沉痛悼念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李昌麒教授沉痛悼念徐銤院士
法律出版社原社长马德太同志逝世
沉痛悼念武胜院士
著名翻译家王智量先生去世,享年94岁
沉痛悼念李国炎先生讣告
陈逸云教授追思会启事
上海中医学院原院长、著名中医外科专家、上海市名中医陆德铭同志逝世
沉痛悼念伍少昊教授
沉痛悼念著名舞蹈家赵青
沉痛悼念全国公安一级英模李本春
沉痛悼念石昌渝先生
沉痛悼念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李从培教授一路走好!42岁知名主持人傅大勇因癌症去世
沉痛悼念尹晓贤老师,年仅23岁!
沉痛悼念许同均教授
沉重哀悼并深切缅怀李世忠先生
沉痛悼念王秉纲教授
著名美术家张辛国逝世
沉痛哀悼刘守本大师
沉痛悼念汤忠赞律师“球王”贝利去世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天初院士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孙敬良院士
沉痛悼念徐敦源教授
沉痛悼念陈振光教授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德华先生
郑闻慧先生逝世沉痛悼念许征帆教授
郑英烈教授逝世
沉痛悼念鲍士旦教授
沉痛悼念著名教育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党委书记华泽澎教授
沉痛悼念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张庆林教授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宋金如教授
杨金岚教授逝世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关桥院士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关肇邺院士
著名文物专家吴梦麟先生逝世
沉痛悼念鄂征教授
沉痛悼念刘淑兰教授
沉痛悼念王达人律师
沉痛悼念付永盛律师导演王景光因病去世,享年54岁
北京奥运会“福娃”设计师吴冠英教授因感染重型感冒离世,享年67岁
北京师范大学发布讣告
于志刚博士羁押期间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续如何处理?李彦坤同志因公牺牲痛心!又一位去世,享年101岁
沉痛悼念著名法律史学者杨堪教授
四川派出所所长吴猛不幸离世,年仅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