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儿童研究是教师“第一专业”

2017-12-06 成尚荣 守望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大家谈]


         童年的秘密与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童年的秘密与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发现学习:发新知识的奥秘,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童年的秘密


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

——儿童研究是教师“第一专业” 

作者|成尚荣


儿童是熟悉的陌生者


        儿童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旨归。显然,不研究儿童,不认识儿童,教育的旨归无法实现,教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既如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儿童,准确地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他们的发展需求出发。问题是,我们对儿童真正认识吗?答案一定会是:儿童是熟悉的陌生者。具体地说,对有的儿童认识,对有的儿童陌生;有时候熟悉,有时候陌生;看起来熟悉,实际上很陌生;更为严重的是,常常以熟悉遮蔽陌生,以陌生代替熟悉。从实际上说,儿童、儿童发展是教育上的一个黑洞。


        卢梭说,世界上有一门学问最重要又最不完备,这门学问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将这句话演绎一下:教育世界里有一门学问最重要又最不完备,这门学问就是关于儿童的学问。举一个例子:在一个视频里,主持人找了25个大人和25个小孩,问他们同一个问题:“如果能改变身体的一部分,你最想改变什么?”大人的回答是——“大家都喜欢高个子,我想变成瓜子脸。”“我的皮肤太差,我想换掉,我多么渴望有一身人人都梦想拥有的小麦色啊!”……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一个胖胖的小女孩说:“我对自己的身体很满意,如果有条美人鱼尾巴更好。”一个黑人小男孩说:“想要一个鲨鱼嘴巴,这样可以多吃点。”一个在做游戏的小男孩说:“我希望自己像乌龟一样,全身长满厚厚的盔甲,这样就不怕子弹了。”……同一个问题,大人和儿童的回答截然不同:孩子们要的是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自我,充满童心、童趣。而大人们要的是一个能让别人满意的自我。成人与儿童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喜好。



        的确,儿童是我们熟悉的陌生者,关于儿童的学问是大学问、真学问、深学问、难做的学问,儿童研究应当是教师的大专业、高专业、难度很大的专业,名师在这专业方面应有很高的水平。可是,长期以来,对这一专业我们重视不够,思考不深,落实不到位,因而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问题应当切实解决。


        认识儿童要坚持“四个回到”


        儿童研究的主题是认识儿童,发现问题,促进儿童发展。研究的方法是比较丰富的,笔者以为与此同时,还应在研究的思路上予以思考和开拓。



        我认为,“四个回到”是儿童研究的基本路径。


        其一,回到“儿童 43 34408 43 14939 0 0 1108 0 0:00:31 0:00:13 0:00:18 3652”原来的意义上去。在拉丁文中,儿童意味着自由。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质和天性,自由也是儿童创造的保姆和田野。同时,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蒙台梭利说,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苏霍姆林斯基认定,在心性上,儿童是探究者。而探究的天性,产生对周围世界的惊异,因而儿童是哲学家。此外,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是儿童的又一天性,是儿童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游戏里生长起的是游戏精神,游戏所产生的“心流”现象亦会让儿童进入创新状态。名师是善于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的人,他们善于,才会从本义上、本质上去认识和发现儿童。


        其二,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儿童的生活是整合的,互相融通,互相支撑。他们至少生活在三个世界中:现实的生活世界、理想世界、虚拟世界。这是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可是,我们过多地关注现实的生活世界,无形中将儿童生活世界割裂了,生活单一了,不完整了。同时,三个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往往发生冲突,儿童常处在价值困惑中。真正认识与发展儿童,应关注他们整个世界,并进行价值澄清和引领。离开生活世界,便是离开了儿童;割裂了生活世界,便割裂了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忽略了价值引领,便忽略了儿童价值意义的生长。而名师善于把握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


        其三,回到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去。可能性是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可能性是生命创造的潜力,可能性是未来性,可能性具有多样性。真正认识和发现儿童,应当帮助儿童认识和发现自己发展的可能性,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可能性,成为最好的自己。未来性“潜伏”在现实性中。名师的教育目光、研究的重点善于从儿童的现实性中发现可能性,引领教育从现实性走向未来性。



        其四,回到儿童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上去。游戏在哪里存在,儿童就在哪里成长;游戏在哪里结束,儿童的发展就在哪里止步;尊重游戏方式,就是尊重儿童的生命;维护游戏机会,就是维护儿童的权利;引导游戏活动,就是引领儿童成长;研究游戏的过程,就是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名师不仅善于组织指导儿童游戏,而且其本身就是出色的游戏者。


        此外,我认为,儿童研究还应该抓住“两个重点”。


        首先,要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


        儿童认识与发现中,常常发生脱节以至成为教育的悖论:现实生活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儿童的问题、缺点,因而常处在教育的焦虑中;在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们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天性、特点和伟大,常将儿童理想化。实践与理论如何互相走近,互相关照,产生积极有效互动,如何在其中发现儿童的真实性,发现真实的儿童,这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挑战与考验。名师就是在这样的挑战与考验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



        其次,要研究儿童是怎么学习的。


        儿童的学习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黑洞。儿童研究的使命与智慧正是让这一黑洞敞亮、澄明。当儿童在学习的时候,他才会进入学习状态;当儿童真学习的时候,他才会经历真实的过程,才会有真实的自我存在;当儿童会学习的时候,他才会在学习中享受和成长;当儿童创造性学习的时候,他才会萌发创意,成为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创造性学习应当是名师进行儿童研究的重点。


        儿童研究是教师的“第一专业”,在儿童研究中,名师才会在专业发展上走得更远更高。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榜样的力量——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