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生命叙事的体裁与风格

2018-01-10 新教育研究院 守望新教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故事汇]


新教育生命叙事的体裁与风格

——《新教育年度主报告》文摘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但是,每一个生命总会从自己的独特的境遇中,用这共同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独特叙事,道出存在的奥秘与真理,亦即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一个民族的精神,主要不是由它的哲学著作,而主要是由它的英雄叙事所表征的。对我们这个民族而言,李白的逍遥,屈原的忠诚,杜甫的忧患,文天祥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苏轼的豁达……曾经成为这个民族的所有子民的英雄,而成为每个后人叙事的榜样。在当代,雷锋、张海迪、孔繁森、袁隆平等英雄的身影,也激励给许多年轻的生命。但是,从总体上而言,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于是,我们精神的明亮与开启,思想的深邃与丰富,都因为榜样的匮乏而被相对地淡化了。而中华民族的创造之魂,也在经历了漫长的高峰之后,又沉入了一个漫长的停滞。



        既然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这个叙事一定有他特定的范本或者原型,无论是自觉的或者是无意识的。以怎样的人物为英雄,为自己的生命叙事选择怎样的榜样与蓝本,无论对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个体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他们身上,才真正地存活着民族的道德伦理准则、哲学思维方式。甘地或者鲁迅,孔子或者范蠡,勾践或者唐太宗……都将会把一个民族和一个生命的未来,带向不同的方向。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命叙事,是从身边或书本上(现在是影视上)的成长范本中开始。这范本可能是自己所处的文化圈中的民族英雄,也可能是家族中某一位有杰出成就的长辈。孩子通过聆听他们的传奇故事,阅读关于他们的传说,模仿他们的生活风格而开始书写自己的故事。


        而因为叙事元语言存在着丰富性,生命又各有偶然的际遇,于是生命在叙写自己故事的过程中还会呈现出不同的文体及风格。



        用文体来比方,有些人的一生,是一出多幕戏剧,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突变。这种人,或许从小自卑而终生不断地追求超越,或许在生命的旅程中,不断地遭遇重大的危机或者意外。像屈原的《天问》一样,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于世界本质的探索,往往成为他们生命叙事的主题。


        有些人的一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纯粹、凝练、隽永、独特。他们的一生往往顺风顺水,没有波澜曲折。所以为人处事往往达观从容,人际关系和谐。


        还有些人的一生,则是一出轻松滑稽的小品。他们通过解构和自我解构,不断地消解职业生涯中遇到的种种危机与意外,从而让自己巧妙地逃遁出来。


        更多人的一生,则是一篇平庸的散文,平淡、大众、日常、平衡、松散,甚至可能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叙事,是许多叙事碎片的堆积。他们的故事,是被更大的时代叙事推动着向前走,随波逐流,直至生命结束。


新教育榜样教师朱雪晴


        不同的生命叙事,形成了不同的叙事风格。


        第一类人的风格是“崇高”。他们的生命是思辩的,反省的,紧张的。他们往往因为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极易形成悲剧性的性格,日常生活也不够从容舒展,甚至会被命运击垮。但若有足够的强大,并且有较好的方向感,则可能会形成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比常人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意义职业的意义,并具有更强烈的职业认同,并调集巨大的生命能量,使自己走向卓越。


        第二类人的风格是“优美”。他们的生命是诗意的,抒情的,从容的。但这种优美,往往有可能妨碍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度觉察,从而很难走向崇高。因此职业生涯很容易走向优秀,但要走向卓越,则需要拥有更强大的生命能量以及超越精神。


        第三类人的风格是“反讽”。他们的生命是解构的,自嘲的,游戏的。这种风格的老师,往往不易紧张,能够看透某些功利以及体制化的束缚,并跳脱出来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也往往容易成为虚无主义者,在消解危机的同时,也消解掉人生崇高和美好的一面。


        第四类人的风格是“没有风格”。他们的生命是缺乏个性、随波逐流的,他们的自我是相对模糊的,是不断地被外在的文化所刻写,被外在的事件所抛摔,缺乏一种积极主动的反应。


新教育榜样教师赵晶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的生命叙事,应该是一首诗,或者一幕精致的戏剧。“诗”意味着创造与意义感,“戏剧”意味着统一性与高度的凝练。而生命叙事的风格,当然可以是优美的或者崇高的,甚至是反讽的,但是,无论如何,生命不能失去“崇高”感,因为崇高感就意味着超越,意味着对意义的不竭的追求。这也是新教育实验为什么要强调让师生和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的原因。


        新教育实验认为,如果教师职业是生命叙事中的主体部分,那么我们就应该让这叙事的每一年,每一个学期,每个季每个星期每一天,都开出一朵花来,让这一段叙事在回首之际不成为无意义的空白。正如河南焦作的一位新教育“毛虫”曾经追问的:我耗尽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精力与感情的职业,我能够对它漠然吗?如果我不能让我的生命在我的职业中发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榜样的力量——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