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西平:做真的教育和真做教育——教育之美:求真求善求美

陶西平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惊悉著名教育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首任会长陶西平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5岁。

陶西平的名字与中国教育改革四十年紧密相连,他是中国屈指可数的教育实践家、理论家、引领者、领导者……他在联合国教科文协会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陶西平先生生前多次莅临新教育的会议,给予新教育实验充分肯定、热情鼓励、指导帮助,每次演讲都让大家深受启发,印象深刻,至今记忆犹新。[守望新教育]重发和链接陶西平的有关文章,深切缅怀和悼念陶老先生!


新教育实验如一条鲇鱼放进了鱼缸,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一缸水!新教育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体现了对教育真善美的追求;做真的教育,真做教育;真正的教育应当有定力,有创造,有担当。——陶西平

在新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我曾经说过,这会引起一场鲶鱼效应,那就是会在教育常规的池水里搅动起一场波澜,现在看不仅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且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看,现在的新教育已经发挥了一种“摇篮效应”,在它的不断摇动下,成长起一种新的理念,成长起一个实践体系,成长起一支教改队伍,成长起一批优秀学生。——陶西平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陶西平: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问题和对策——办知行统一的真教育

陶西平: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陶西平: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陶西平: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陶西平:教育之美:求真求善求美


教育之美——求真求善求美

作者|陶西平|2015


本文为陶西平先生2015年1月在北师大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专题叙事探讨会》上的发言。


大家好,新教育的活动大会我参加过四次,一次在江苏,还有苏州,还有北京,还有内蒙,这是第五次,每一次都能看到新教育实验前进的脚步。今天听了朱永新教授的介绍,还有郭老师的讲课,我感觉到我们新教育在推动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方面迈的步子越来越大,而且影响也越来越大。



教育改革:目标很重要,落实更重要

我主要有三点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新教育确实挑动着中国教育的脉搏,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挑战,机遇和我们追梦三者形成的历史的交汇,一方面我们面对非常严峻的挑战,不管是经济危机,生存问题,人文的危机,道德的危机,心理的危机等等诸多方面,都威胁着我们的持续发展。但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处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的时候,这个开端我们现在讲的科技的绿色革命,和产业的三次工业革命和4.0工业革命,我们中国应该讲,起点跟发达国家相距都不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远所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机遇,总书记特别讲,这个机遇我们抓不住就是挑战,抓住改变机遇,所以不能懈怠,中国又提出了中国梦,我们到2021年,到2049年,要使我们国家最终能够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要建立中国发达的社会。是这样一个历史交汇的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所以总书记谈到,迎接挑战六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人,人既包括我们整个的人的整体素质,又包括我们的人才培养,而人的培养的问题必然就是教育问题,所以教育实际上现在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而目前各界对教育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分歧,比如对教育形式,针对中国当前的教育形式是非常好还是非常不好,比如说对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到底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还是教育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就。还有,对于教育改革的一些具体的产品,成果,评价也是不一样。国家刚刚第一次表扬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表扬了两个特别奖,40多个一等奖,还有400多个二等奖。这些都是以国务院的名义表彰的具体的改革成果,但是对每一个具体的改革成果评价也不一样,也有认为很好,也有认为不好。我觉得这种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期和教育转型期,所谓教育转型期就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这个时候的一种活力的张扬,当然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惑,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很多人都提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现在面对的挑战。


回答这个挑战,实际上最近中国教育30人,我也是作为一个顾问,第一次请我参加,请了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博士做的演讲,他也讲到教育改革就是一盏灯,而不是一个花。我同意他这个说法,就是教育改革应该是一盏灯,但是我不太同意教育改革只是一盏灯,因为只是照亮应该戳哪去,但不是怎么走,所以教育改革也需要有一个框,只不过不要装着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毫无意义的东西,是要装点有用的东西。即使你有一个目标,要长途跋涉过去,你也需要有水有食品,但是不能背着刚才讲的"病毒"。所以我们需要什么呢,在这我想到了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的一个领导者,他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教育改革成功了吗,他写的是西方教育改革,他总结了西方教育改革的特点,这个特点第一就是政府主导,都是政府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主张,因为教育改革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第二因为各国的教育存在问题不同,所以教育改革指向不一样。第三个就是矛盾错综,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最后都是行进艰难,但这是西方教育改革共同的特点。这篇文章最后的结论就是改革并没有取得预计的成效,也就是西方的教育改革总体想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取得教育学的成绩,但是实际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他说澳大利亚不仅没有提高,而且还有降低。所以他分析什么原因,他说这是因为各国的教育改革都确定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但是都没有能够把这个目标变成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行为,更没有变成各个学校的实际的教学活动的引导。所以他说,最后按我们的话说,就是目标很伟大,但是落实很困难,目标没有落实。

所以我想探索落实目标的道路同样重要,教育改革要有一盏灯作为我们的航向,但同时教育改革必须探索走向这个目标的道路,我想新教育就是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回答的问题,不仅是往哪走,而且要回答怎么走。而新教育它所进行的实验,本身它的意义就在于想通过我们的实践,不仅是要有行政部门的领导实践,更包括我们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可能是草根的,可能是民间的,但正是这样的微创新,可能最终会回答一些大的问题,这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这条路怎么走。

教育之美:求真、求善、求美

第二点我今天的体会,就是听到完美教室的概念,和刚才飓风老师介绍她的完美教室,教学的实践,我也很受启发。一开始我也想这是什么意思,完美教室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听了以后,我觉得介绍完美教室就体现了一种理想的教育追求。而什么是完美的教室,可以有各种解读,我觉得就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教室。而这个教室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它不是一个小的空间,而是搭建的平台,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平台。我想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我们的教育实践的背离,而这种背离往往是由于我们的教育评价造成的,因为我们的教育评价方式和教育目标不一样。刚才各位专家提到了,把我们培养人,按习主席讲的就是给每一个人的人生扣好第一颗钮扣,可能就是为了这样一个人性的完美,人性的发挥,作为一个完美的人性,我觉得应该做到真善美。

因此,我们的教育如果讲到美,应该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我想教育的最终意义也在这,当然如果说教育有公平性也在这,就是真正要求真,求善,求美。通过飓风老师的介绍,我觉得她实际上不是在教什么语文课,她就是在帮助孩子,跟孩子一道求真,求善,求美。在这,她以阅读的教学为主要的教学过程做介绍,这点给我的启发,因为最近的(英文)大学教授,也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总得以意思是信息时代正在引导青年走向黑暗。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现在面对数字鸿沟,面对数字机遇,我们的教育的信息化,实际上我们迈的步子跟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是慢的,我们在其他领域的步子可能比教育要快一点,教育相对来说我们迈的比较慢。所以我们加快信息化,现在进行许多这方面的实验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在推动过程中也必须看到另外一方面,他提出来的就是他们做了一个调研,每一个中学生大概一周发短信大约平均是2270次,这种短信扩大了学生的交往,也使得信息快速化,但是他们经过调查做了分析以后,提出了一个观点,就认为信息的快速化必然导致内容的浮浅化。另外一方面更多的交流可能意味着更少的意义,当我们仔细一想也确实有这个问题,我们的短信交流和快速阅读往往都是碎片化的,信息倒是很快,但是内容往往是比较浮浅的。而我们互相之间的交流,多少短信发出来了,里面基本上是简单的信息,和简单的问候,大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内容。所以他认为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可能会使美国未来青年的一代越来越肤浅。这里面我觉得从最早新教育实验提出书香校园建设的时候,就提出了阅读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预见到我们可能会在信息时代产生的一些新的注意的倾向。所以我们在推动信息化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阅读,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

而飓风老师的阅读,我觉得第一就是广,第二所有的学生能够看更多的书,更多的好书,他的阅读量是大的,而又不是个别的学生,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第三就是共读,他不是只有学生读,家长读,老师也读,老师作为一个陪伴者,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学生共享阅读的快乐,共享阅读的收获,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特点。第四点就是深,不仅仅是看看,而是在这里面,注入了教育人的理念,包括共性的,也包括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的,所以又体现了一个深度,因为这种广、共、深这种阅读,我觉得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求真,求善、求美,在阅读过程中建设一个完美的教室,这是第二点。

当下教师应该做真的教育和真做教育

第三点体会,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应该做真的教育,和真做教育,这是一个挑战,现在不仅是教育本身,包括教育改革,包括我们的教育创新,包括我们展示出的一件一件的成果,这里面真的并不一定很多,讲的也许不少。我们真正对学生有影响,真正使学生能够体现生命的意义,发生变化的并不一定很多,但是我们展示出作为让大家看一看,觉得不错的,可以欣赏的东西倒是不少。所以现在你可以从一个角度看,我们的教改园地是五彩缤纷,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教改并不理想。所以我们的教育确实应该真做教育和做真的教育,我想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本身就立足于做这种真的教育和真做教育,因为我们新教育实验并不追求一定要在多有名的学校,在多有名的城市,多有名的老师的推动之下进行,我们正是在更广阔的面积里,大面积的推动我们的教育实践的改善。所以我觉得这不是做样子,是真正在做。因此我感觉到,我们现在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真正的教育家的精神,我觉得教育家的精神第一应该有定力,因为现在不同的言论太多,评价太多,展示的不同方式也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都是随风转,现在随着哪个风刮的我们都有,作为我们自己要有一个定力,就是判定我们认同的方向我们去做,在路上会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批评,有讽刺,有反对,也许还有行政权力的阻碍,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我们认为这条路是对我们就应该有定力。同时还要相信中国的教育,最终是会走好的。现在有人讲,现在家长都开始把孩子送出去了,觉得中国教育没有希望了。我想不是这样的,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人,他们有这种定力,就是相信中国的教育一定能走好,我们新教育实验就是其中的一支力量。

第二我觉得教育家要能创造。我想飓风老师就有很多创造,现在要想再提出一个多心的思想和多新的理论,要想再找出一个多新的,别人都没有听说过的那样的做法大概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的创造不一定非得是要别人从没听说过的思想,别人没有干过的做法,关键在于我们的创造是解决问题的。什么是教育家,就是在转型期,针对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能够用理论实践结合的角度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我觉得就是一个教育家,所以教育家是需要创造的。所以我们要有创造,在这我想起一个问题,就是新教育的新到底新在哪,新在什么地方,我想了半天,是不是除旧布新的新,后来我想了想好像不是,不是不要旧的,完全搞一个新的,我觉得应该是我们把旧的精华吸取了,糟粕剔除了,吸收时代的元素,创造新的教育,所以不是除旧布新的新,是一个推陈出新的新。这样的新教育就是要解决问题,能够有一些创造,比如说我觉得飓风老师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她总是运用了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这种综合性本身也是一种创造,但是每一个原理可能都有专家说过,只不过她在这用了,解决了一些问题,这种创造我管它叫做一种微创新,这种微创新同样可以掀起改革的巨浪。同时我们讲翻转课堂,这只不过是美国化学老师在课堂教育中的创新,所以我们的创新是教育家应该有的精神。

最后一点,我觉得教育家应该有的就是就是肯担当。我们应该担当历史的责任,如果我们大家都说,都在指责中国的教育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什么也不行,那我们就缺乏应有的责任,林则徐讲过一句话,只要对人的发展有利,我们的祸福都无所谓。所以我们应该有历史担当的责任,我们新教育就是在担当,飓风老师也是在担当,当然在这大家都管她叫飓风大姐,我就管她叫飓风小妹妹。我最近跟我开国第一个班的学生聚会,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0岁,所以我觉得我非常敬佩这种担当精神,包括退休了还要担当,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有这种担当精神。如果我们有定力,能创造,肯担当,我们新教育的实验一定会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以及教育梦的实现发挥更大的作用。

谢谢大家!


新教育的摇篮效应
——在鄂尔多斯新教育年会上的讲话
作者|陶西平|2011
(国家总督学顾问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热烈祝贺新教育第十一届研讨会的举行。在新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我曾经说过,这会引起一场鲶鱼效应,那就是会在教育常规的池水里搅动起一场波澜,现在看不仅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且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看,现在的新教育已经发挥了一种“摇篮效应”,在它的不断摇动下,成长起一种新的理念,成长起一个实践体系,成长起一支教改队伍,成长起一批优秀学生。

新教育实验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一是新教育的社会性。新教育的宗旨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最终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二是新教育的人本性。新教育主张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而且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三是新教育的人文性。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使学生成为有灵魂的人。新教育倡导真正关注人类的问题,人类的命运,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倡导用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精神财富浸润学生的心灵,并且让中华文明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更加繁荣。四是新教育的实践性。教育虽然缺少反思,但更缺少的是理性的反思,而最缺少的是反思后所采取的切实的补过和提升的行动。新教育重在实践,重在实验,用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指导教育活动,使教育改革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五是新教育的激励性。新教育实验引导和鼓励校长和教师超越自我。不消极等待,不怨天尤人。鼓励大家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在耕耘中赢得收获。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为他们尊重、敬畏教育的规律和价值。”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前进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产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常常做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违背教育规律的人,有的出于不懂得教育规律,有的出于不认同教育规律,有的出于以长官意志代替教育规律,有的甚至出于以不正确的政绩观支配下的决策取代教育规律。结果有时造成困难难于克服,问题难以解决,有时造成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有时造成困难更多,问题更多。我们之所以要尊重规律是因为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教育规律有的是多种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有着复杂的机理;有的其实已经成为常识,人人都能明白。我们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是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为许多学生成功的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之所以要敬畏规律,是因为违背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大到宏观或者中观决策,小到上一节课,处理一件事,帮助一位同学,违背规律常常取得相反的结果,甚至造成全局失误,或者造成遗憾终身。多年来,这样的教训,我们已有很多,苦头也不知吃过多少。我常说,素质教育就是高素质老师进行的教育,我想再补充一句,尊重和敬畏教育规律是成为高素质老师最重要的条件。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应当始终不渝的把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作为教育改革的前提。

我们对规律的认识总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过程,前人为此做出的努力,为我们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使教育事业面对许多新的不适应,产生许多新的困惑,而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又引起我们对原有规律的思考。于是对规律把握的过程也就伴随着对规律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面对当前教育的许多困惑,需要探索问题的症结所在,深感教育理论的缺失。教育研究就是要立足于探索规律,我们现在进行了许多课题研究,也评出了许多奖项,写出了许多论文,但真正立足于对规律探索的并不多。特别是对我们面临的许多困惑,往往并不热心于从教育规律上找原因,而是只想采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办法解决问题,并把这种简单的行政命令称之为教育改革。我想,这是教育改革的悲哀。

我们的时代需要教育家,我们的时代也最有可能产生教育家。回顾人类的历史,在古代,无论是希腊罗马的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中国的孔子、孟子、荀子;在近代,无论是西方的杜威,还是中国的陶行知,都是产生于社会的转型期。因为在社会转型期,教育的变革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变革,于是产生诸多不适应,提出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回答其中一两个问题的,我想就是教育家。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尽管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社会对教育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存在那么多的不满,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从教育的公平,教育的质量到教育的目的,培养的目标;从办学的理念,办学的体制到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从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到提高国际化水平,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用实际的成果和成效来回答。因此,中国现在最需要教育家,也最有可能产生教育家。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有许多位理论工作者,也有许多位校长和教师,你们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特别是有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教育真谛的追求,大家都在朱永新同志带领下,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探求教育规律,贡献了自己的辛劳与智慧。大家多年来如一日,从不懈怠,永不放弃,这就是教育家的意志,这就是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创新的人。现在有一种风气,就是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只是关起门来做文章,既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又不踏踏实实的进行教育实验,靠东抄抄、西引引就做结论,却希望被人称自己是教育家。我想,这样的教育家我们少些也罢。新教育始终坚持教育实验,并在实践中取得明显的成效,这才是教育家应走的道路。我们期盼在新教育实验过程中有更多的教育家涌现。

规划纲要吹响了中国教育向新的高度进军的号角,我们期待着新教育实验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高扬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的改革和创新精神,用教育改革实验的新的成就,成为中国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教育改革的指南,新世纪教育成长的摇篮。
                                                            
2011年9月18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日新之谓盛德。——《易传·系辞上》。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新教育究竟是什么?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做个内心有光的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