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什么?——美国注重孩子的哪些习惯塑造?

佚名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长大后很难再改变。所以培养孩子要从幼儿抓起,等到孩子青春期或者高中、大学再去管教,家长再费心费力,也不一定会有效果。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据日本心理学家调查,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定型,如果以后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改进。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日新之谓盛德。——《易传·系辞上》。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如何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如何改掉一个坏习惯?
少年儿童的四大成长动力
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习惯决定命运!
美国注重孩子的哪些习惯塑造?
177位富翁的日常习惯研究
点亮日常生活,润泽生命每一天!

......


美国人用7个习惯塑造孩子一生

作者|佚名


任何好的习惯,都需要从小养成,并且需要有良好的品格做基础。只有致力于品格的培养,孩子成长的大树,才能坚固长久,经得起风雨考验。


在美国,有一本讲述孩子品格习惯养成的书备受推崇,叫做《The 7 Habits of Happy Kids》(快乐孩子的7个习惯)。很多美国学校根据这本书的内容,给学生们画了一个“7个习惯树 / The 7 Habits Tree ”-的海报,作为孩子们品格教育的参照纲领。


这些海报被贴在教室里和家里,时时刻刻提醒孩子们注意自己的想法和言行。


The 7 Habits Tree 7个习惯树


从树根开始从下往上,这7个习惯像一棵树一样逐渐长成。它们分别是:


1. Be proactive 积极主动


2.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有目标


3. Put first things first 做事分主次


4. Think win-win 从双赢的角度出发


5.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先理解别人,再求被人理解


6. Synergize 协同合作


7. Sharpen the saw 磨刀不误砍柴工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前3个习惯是根基,只有做到这些,孩子才能发展出其他的良好品格。孩子做事有目标、有积极性之后,才能探讨怎么做,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做事效率。


The 7 Habits 7个习惯


1

Be Proactive 积极主动



Be proactive - you're in charge

积极主动,我的人生我负责

我对自己负责,做事积极主动。

我管理自己的行为、态度和情绪。

我做了错事不怪别人。

不用别人说我也会去做正确的事情,哪怕没有人在看。


2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有目标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Have a plan

有目标,有计划

做事前我会定计划和目标。

我做有意义和带来积极影响的事。

我是班级里的重要一员,为学校事务做贡献。

我希望成为一个好公民。


3

Put First Things First 做事分主次


Put first things first - Work first, then play

做事分主次,先工作,后娱乐

我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时间。

不该做的事,我勇于说不。

我制定优先级,做日程表,执行我的计划。

我对自己有纪律,做事井井有条。


4

Think Win-win 从共赢的角度出发



Think win-win-Everyone can win

从互赢角度考虑问题,利己利人

我勇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但是我同时也会考虑别人的需求。

我在别人的情感银行帐号里放下我的存款。

有矛盾的时候,我寻求能平衡彼此需求的解决方案。


5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先去理解别人 再求被人理解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先去理解别人,再求被人理解。

我仔细聆听别人的主意和情感。

我努力从他人角度去理解问题。

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不插嘴、不打扰。

我很有信心说出我自己的主意。

别人说话的时候,我直视他的眼睛。


6

Synergize 协同合作



Synergize - Together is better

协同-合作会更好

我珍重别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

我和大家很好相处,即使他们和我很不一样。

我能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因为我知道合作比单打独斗能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保持谦虚的精神。


7

Sharpen the Saw 磨刀不误砍柴工 



Sharpen the saw-Balance feels best

磨刀不误砍柴工,寻求健康和平衡

我主意饮食、锻炼和睡眠。

我花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我在各种地方都能以各种方式学到很多东西-学习的地方可不止于学校。

我用有意义的方式去帮助别人。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1、教育是什么?


我国东汉年间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简单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向善,方法是以身作则。


有人会说,现在社会,善良的人容易被骗、被欺负,很吃亏的。比如,排队买票结果被蛮横的人插队,扶老太太过马路最后被讹钱,给路边乞丐施舍结果人家比自己还富有……


但是,即使这样,依然有很多人还在坚持着“善”,因为“善”不是烂好人或者人们口中的“软弱”,“善”是内心对于世界的美好希望、对于人性的坚守、对于道德的信仰、对于规则的守护……这些是保证我们的孩子能够在这个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我们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



2、幼儿教育是什么?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来”,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长大后很难再改变。所以培养孩子要从幼儿抓起,等到孩子青春期或者高中、大学再去管教,家长再费心费力,也不一定会有效果。


而在幼儿心智尚未成熟之际,培养孩子做事做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通过习惯的培养,将行为内化为孩子的品质。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儿童大脑功能的可塑性比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习惯。


据日本心理学家调查,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定型,如果以后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改进。


因此,爸爸妈妈应该从小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3、幼儿习惯养成内容


规律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作息,在现代多元的社会里,看来似乎越来越不重要,因为每个人所享有的自由越来越多。但对于一个正待灌溉成长的幼儿而言,合理正常的规律生活,对他的生长发育、有效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我相信熬过夜加过班的家长应该很能体会不规律生活的伤害,何况一个孩子呢。


同时,还有调查发现:小学里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智商高,而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很有规律,下课后先去洗手间,再去饮水,上课听讲也认真,作业写得也整洁。



遵守常规


现在的家长接触了很多教育理念,最为流行的观点便是爱与自由,认为“孩子天性自由”“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但是,请家长们注意,自由的前提是规则,不管不顾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中,规则是我们约定俗成、和平共处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规则意识。毕竟,没有人会喜欢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的孩子。


学前班,就是让不适应小学一年级的6—7岁孩子有一个过渡学习与适应常规的过程。遵守常规就是让孩子懂得规则、遵守,比如守纪律、懂规矩等。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幼儿园常规、社会常规等。


孩子在家、在幼儿园期间不单单是安全保障、吃好睡好,正常的生活常规、良好习惯的调教更为重要。


积极参与


老师和家长都要去鼓励孩子大胆参与,积极参与,锻炼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小事应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去做,如:洗手、漱口、洗脚、洗手绢和袜子,整理床铺,收拾玩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孩子手脚麻利、眼明手快的个人素养。


渐渐地要让孩子明白:你是家庭的成员,这个家也有你的一部分,你要学会为家庭建设做些什么。请大家注意,千万不要利用金钱交换孩子做家务。


独立自主


现代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要培养“我的事情我做主”的自主能力。


孩子上学以后在学校里会面对很多自己拿主张、做决定得事情,不要让孩子太依赖,让他自己根据情况作出正确得选择,这样学习写作业时也不会非要大人“陪太子读书”、“陪公主写作业”,自己写完作业后能独立检查,渐渐学会自理、自立。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终有一天他会离开你,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你不可能,也不可以照顾他一辈子。所以教给孩子自立,是给孩子进入社会的最好的礼物。



文明礼貌


人生活在社会里,必须与他人打交道,“不学礼无以立”,和谐的集体生活靠每个人去相互营造!要教育孩子如何与人交流谈话,进门前敲门但不粗暴猛烈,进门后随手关门、向成人问好,主动换鞋等。


告诉孩子这世界很美好,好人多,坏人少,学会向陌生人友好微笑,善待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在公共场所管住自己的嘴巴,只有做到我爱人人,那么人人才会爱我。


电话是孩子生活中常常接触的,而6岁孩子应学会正常的接听和拨打电话,如:“您好”、“请问您找谁?”、“需要我帮助吗?”、“我可以帮您转告”、“再见”等礼貌用语,避免“你谁呀?”、“他早走啦”、“去上班了”、“真烦人”等粗俗语言。


清洁卫生


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优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与己有利于健康、与人出于尊重他人,生活中注意帮助孩子克服吃手指、抠鼻孔、揉眼、挠头等不雅观的小动作。


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公共场合的卫生问题。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片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考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原来获得赏识很简单,只要养成好习惯就行了。


与人合作


孩子未来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团结他人、与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最终双赢。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而更主要的是他明白别人比自己强。让孩子懂得能与人分享的快乐最幸福、能与人分享的思想最有见解!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的动作。几次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更重要的是,他也明白别人比自己强。他懂得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的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收拾整理


孩子上学后有许多收拾课桌、准备下节课的活动,这些都需要平时在家中养成良好的收拾习惯,每做完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回头看看留什么“尾巴”没有。


生活细节有很多,教育孩子别光说;言传身教树楷模!要有规律去生活,遵守常规记清楚,积极参与会切磋,独立完成能协作,文明礼貌要稳妥,与人合作心要和,收拾整齐尽心做。



4、拓展阅读


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妇联曾经联合倡导培养孩子的25个好习惯,根据孩子的情况,细化如下:


热爱祖国,从尊重爱护国旗做起;

关心时事,从每天关注新闻做起;

爱护文物,从旅游观光不“留名”做起;

遵纪守法,从走路靠右、自觉排队做起;

依法行事,从遵守交通规则做起;

礼貌待人,从与人见面微笑问好做起;

文明赛场,从加油鼓励不骂人做起;

实事求是,从不“添油加醋”做起;

珍爱生命,从关心他人、保护动植物做起;

遵守规则,从懂得轮替,不“赖皮”做起;

善于合作,从在“互惠”中求双赢做起;

学会商量,从有话好好说做起;

尊重他人,从耐心听人说完话、不乱动别人东西做起;

文明礼貌,从关注公共场的个人形象做起;

利人利己,从用完东西放归原处做起;

合理消费,从不乱花每一分钱做起;

惜时如金,从每天时间有计划安排做起;

注重健康,从天天锻炼身体、不吃零食做起;

乐观豁达,遇到事情积极选择;

讲究清洁,从干干净净每一天做起;

责任为重,从敢于负责敢承担做起;

毅力顽强,每件事情有始终;

热心公益,班级卫生经常做;

追求效益,从抓紧时间做作业做起;

终身学习,学用结合长本领。



美国提倡孩子的习惯包括:


信赖: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忠于家庭等;

敬重: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语言文明,用和平方式处理愤怒与争执;

责任:干好本职工作,自律、谨慎、可靠;

公平:照章办事、不存偏见、不推诿过失、倾听别人;

关怀:善良、热情、宽恕、助人

公德:合作、参与、和睦、遵纪守法、尊重年长、保护环境等。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我们要关注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不要关注孩子的坏习惯。因为当你关注孩子好习惯的培养的时候,孩子的坏习惯就会消失了。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