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孩子的生命成长——过度教育可以休矣

邱建生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什么是过度教育?教育怎么就过度了?一个人花在教育上的时间岂不是越多越好吗?


过度的知识教育挤占了孩子更完整的生命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被限定在由水泥构筑的教室、房间里,而一个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露......

过度教育,或者更准确一点说,过度的知识教育。这种教育抑制了孩子的生命成长,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好像一个农夫耕作的农田,一年一年地被过量的化肥施用着,这块农田将越来越失去生命的力;孩子们一年一年被过量的知识(甚至是污染的知识)填灌着,他们的生命的力也必然越来越消隐。


你也许会问,生命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我们的教育如何转向为了孩子的生命成长?如果我们把20%的时间匹配给知识教育,另外80%的时间要如何来运用?如果我们着眼于教育是“生命的成长”,而生命成长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三大关系”,那么这另外80%时间的运用就非常清楚了。


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蒙自然的馈赠而成长,人离不开自然。但现代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在人的睡梦中都不再有自然的身影,好像人心也被水泥浇筑了一般,这种状况的持续给人类的未来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想一想工业革命以来被污染的山川河流和土地,想一想在生态灾难威胁下的人类,我们确实需要在教育上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了,人类的“工业心”需要被“生态心”替代了,这也是我们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客观要求。具体在教育形式上的体现,就是要有更多的自然教育、农耕等劳动教育,孩子们需要有更多的时间亲近自然、亲近土地。


摒弃过度教育,走适度教育路线,把20%的时间贡献给知识教育,另外80%的时间贡献给自然教育、农耕教育、艺术教育、生活教育、经典阅读、体能锻炼以及休闲,而不是相反,这才是教育的正途。如此,不仅仅孩子可以蒙受教育之福,教师和家长也将蒙受教育之福,社会也将因此蒙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日新之谓盛德。——《易传》。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德贵日新。——康有为。常新,自新,全新。——陶行知。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 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朱永新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记住一点: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更好的自己!
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游戏与教育:自由玩耍为什么会让孩子更优秀
玩,便是最好的教育——会玩的学生,走得更远
一定要留给孩子们玩的时间——宽松教育环境,重视博雅教育,培养完整人格
闲暇价值、闲暇精神和闲暇教育
......

为了孩子的生命成长

——过度教育可以休矣

作者|邱建生

来源|安幼 

你问我用一个什么词可以概括我们这个时代?

我的回答是:过度。

好像我们形容一个人做事“太过了”“走过头了”“太聪明了”,而事与愿违;我们这个时代也可以说是“走过头了”,一切都处在“过度”状态中而前景堪忧。



过度的生产,过度的消费,过度的欲望,过度的经济,过度的发展,过度的教育......

其中最让人痛心的是过度教育,因为它直接伤害的是孩子,伤害的是这个时代的未来。


在某种程度上,其它一切的“过度”,都可以在过度教育上找到原因。当然,其它一切的“过度”,也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的“过度”。

那么什么是过度教育?教育怎么就过度了?一个人花在教育上的时间岂不是越多越好吗?一个人受的教育岂不是越多越好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回答“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我的《教育十问》这篇文章中对这个问题已有一些基本的回答,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生命的成长。


如果你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的增加,技能的提高,那我们就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了,因为今天的教育正是朝着你认为的方向前进的,从一般学校到各种补习学校到家庭,从幼儿园到大学,线上线下,知识机器在全天二十四小时运转着,要把每一个人训练成“知识人”。


而我认为这就是过度教育,或者更准确一点说,过度的知识教育。这种教育抑制了孩子的生命成长,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好像一个农夫耕作的农田,一年一年地被过量的化肥施用着,这块农田将越来越失去生命的力;孩子们一年一年被过量的知识(甚至是污染的知识)填灌着,他们的生命的力也必然越来越消隐。



过度的知识教育挤占了孩子更完整的生命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被限定在由水泥构筑的教室、房间里,而一个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露;在所有有益于生命成长的要素中,学校所学知识所占的比例顶多是20%,但孩子们却必须用80%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获取这20%的营养,这种舍本逐末的教育如何能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呢?你看到了知识在这个时代的爆炸式增长,但你却看不到生命在这个时代的蓬勃生长,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个世界在物质的丰裕中越来越走向精神的贫瘠,人类风险系数不断提高。

你也许会问,生命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我们的教育如何转向为了孩子的生命成长?如果我们把20%的时间匹配给知识教育,另外80%的时间要如何来运用?如果我们着眼于教育是“生命的成长”,而生命成长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三大关系”,那么这另外80%时间的运用就非常清楚了。


从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来说,首先的一点就是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爱护调理自己的身体,强化体能的锻炼,让自己的身体摆脱疾病的困扰,即使有困扰了,也不会一脸懵地把自己交给医院摆布。从这一点上说,我是非常主张中医、太极拳等属于中国的在地化知识进校园的,学校应该留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身体是知识的载体,有健康的身体,知识才能派上用场。


其次,“你要保守自己的心,因为一切的果效,都从心发出”,在人与自己的关系中,心灵无疑是最重要的,有心没心,好心坏心,这中间的差别何止十万八千里。所以“生命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心灵的成长”,如果一种教育不守护孩子的心灵,这种教育可以说就是邪恶的教育。认识到这点是容易的,关键是如何才能促进孩子的心灵成长?道路很多,但肯定不是现在的智识教育和书面上的道德教育,因为正是这种教育的过度窒息了孩子的心灵。


这里需要探讨生命的根基问题,我们的生命应该立足在什么样的根基之上?找到这个根基,就能找到心灵成长的道路。我认为这个根基就是古圣先贤的智慧,以及在这些智慧哺育下的历史中,在这种智慧熏陶下的人们的生活中;这一智慧可以说是我们精神的源头,是孔子寻求的智慧,其核心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由此铺陈开来而有敬畏之心、生态之心、纯朴之心、喜乐之心。与之对应的教育形式应该就是更多的经典阅读,更多的生活教育,更多的艺术教育,甚至更多的信仰教育。


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其立足点是前面所述的心灵成长教育,实际上,当每一颗健全的心灵相遇,整个世界都芬芳无比。人与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了,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就处理好了。但从更广泛的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就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社会的服务者,推动身处的社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的服务者?这就需要相应的知识教育、技能训练以及公民教育了,这种教育以“人人皆能享其应享之权利,尽其应尽之义务”为目标,使人皆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热爱自己的工作,使人皆能成为更好的农民、工人、公务员、商人、教师,成为更好的父母,成为更好的子女,成为更美好社会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我们一样可以从天人合一的观念中来加以考察,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终极还是天人合一,还是要回归到人与自己的关系中。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在狭义的概念里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蒙自然的馈赠而成长,人离不开自然。但现代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在人的睡梦中都不再有自然的身影,好像人心也被水泥浇筑了一般,这种状况的持续给人类的未来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想一想工业革命以来被污染的山川河流和土地,想一想在生态灾难威胁下的人类,我们确实需要在教育上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了,人类的“工业心”需要被“生态心”替代了,这也是我们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客观要求。

具体在教育形式上的体现,就是要有更多的自然教育、农耕等劳动教育,孩子们需要有更多的时间亲近自然、亲近土地。


更少的学校知识教育,特别是被污染的知识的教育,更多的生命成长教育,摒弃过度教育,走适度教育路线,把20%的时间贡献给知识教育,另外80%的时间贡献给自然教育、农耕教育、艺术教育、生活教育、经典阅读、体能锻炼以及休闲,而不是相反,这才是教育的正途。

如此,不仅仅孩子可以蒙受教育之福,教师和家长也将蒙受教育之福,社会也将因此蒙福。

过度教育可以休矣。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朱雪晴: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