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便是最好的教育——会玩的学生,走得更远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龙应台——
说到“玩”,你知道吗?我觉得不懂得“玩”,确实是一种缺点。怎么说呢?席慕蓉曾经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她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第一手接触过美。
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玩耍中产生的。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儿子有否成就,而是他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第一,它给他意义,工作不把他绑架,不做工作的俘虏,第二,它给孩子时间,容许他去充分体验生活。
我不介意儿子是否平庸,但要儿子找到快乐的自己。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玩,便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龙应台
来源|泛阅读
玩,是天地之间学问的
说到“玩”,你知道吗?我觉得不懂得“玩”,确实是一种缺点。怎么说呢?席慕蓉曾经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她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第一手接触过美。
我有一个非常欣赏的作者,叫沈从文,我觉得他的文学魅力来自他小时的逃学经历——到街上看杀猪屠狗、打铁磨刀的小贩,看革命军杀人、农民头颅滚地……这给他呈现的是人生百态。在街上撒野给予他的成熟和智慧可能远超过课堂里的背诵。
儿子小的时候,我常带他去剧场看戏,去公园里喂鸭子,在厨房里揉面团,到野地里玩泥巴、采野花、抓蚱蜢、放风筝,在花园里养薄荷、种黄瓜,去莱茵河骑单车远行……
现在,他大了。自己去巴塞罗纳,去看建筑,看雕塑。
我和席慕蓉的看法是一致的: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
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
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
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
不如让写作的人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从玩耍中产生的。
心理学家约翰·马理做过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相互嬉戏作乐,你追我逐。于是,他把一部分小猴子放到别的笼中,不让他们有机会耍乐。
这些失去游戏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呆木,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
孩子的“离开”是去开展他自己
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父母亲,对于一个20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我猜想要等足足20年以后,儿子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座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已残败衰弱,逐渐逐渐地走向人生的“无”、宇宙的“灭”。那时候,儿子才会回过头来深深地注视。
我知道:和儿子的缘分,在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地看着他离开,对着他的背影默默挥手。以后,这样的镜头不断重复:儿子上中学,看着他冲进队伍,不再羞怯;儿子到美国留学,在机场看着他的背影在人群中穿插,等着他回头一瞥,他却头也不回地昂然进了关口,真的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儿子正在离开他的朋友们,他正在离开小镇,离开他长大的房子和池塘,他同时也正在离开我。这,是一种永远的离开。
但我明白,儿子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他自己。所谓父母,就是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那些人。
孩子的快乐最重要
我要求儿子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他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他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他的工作在心中有意义,他就有成就感。当儿子的工作给他时间,不剥夺他的生活,他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儿子带来快乐。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儿子有否成就,而是他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第一,它给他意义,工作不把他绑架,不做工作的俘虏,第二,它给孩子时间,容许他去充分体验生活。
我不介意儿子是否平庸,但要儿子找到快乐的自己。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
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限期的。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的有效了。要认知收手和承受的事实。
我突然很感叹,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我不想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
会玩的学生,走得更远
作者|叶翠微
我是校长,也是老师,但是我更想给自己定位为一个教育的“玩家”。因为我喜欢玩,我也期待带领一群孩子一起玩。——叶翠微 (《中国心,天下行:一道研学,一起出发,一道追寻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玩是孩子的天性。德国哲学家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所以,循着这样的逻辑,我们看到,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本科新生部主任的朱莉·莱斯考特-海姆斯,用她历时10年的观察,给有志于到世界一流大学深造的学生的家长们提出了8条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游戏的价值》)
朱莉的建议,仅仅是个人观点,还是基于人的成长的普遍事实?
在我看来,这是基于人的成长的基本事实。因为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也能够找到很多这样的案例。我始终觉得,只有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为什么我每年都带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有个女孩叫刘雨中,是英国《自然》杂志新年首刊封面文章的第一作者。她在材料科学方面很有见识,所以本科一毕业,美国5所顶尖大学都希望她去读硕士,她最后选择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刘雨中在杭州第二中学时,只是普通班里的一个普通的孩子。她喜欢跳健美操,还喜欢中长跑,经常能跑5千米以上。我曾经问她,为什么你这么痴迷于长跑?她笑着说:“在每一次长跑的过程当中,我能够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跑过长跑的人都知道,跑到一定的距离时会到达一个极点,咬咬牙就过去了。但如果这个时候把脚步停下来,那么游戏就此结束。(《在体验中学习,在行走中成长》)(《中国心,天下行:一道研学,一起出发,一道追寻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这个孩子就是在长跑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怎样去克服生理极限,从而又把这种认识转化到学习中,能够坚持再坚持,最终取得了如今的学术成就。
另一个女孩郭文景,是哈佛大学2016年面向中国招生提前录取的第一个本科生。面试她的招生官亲口对我说,郭文景是他们这么多年以来,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的最难得的人才。“几乎完美”,他用了这样的词。
这个女孩靠什么打动了哈佛大学的招生官?当然她的托福考得不错,SAT 也考得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她把计算机玩到了极致。郭文景在小的时候,就显得与众不同——她能在电脑前坐半天都不动。她父母问我,校长,这个孩子天生这样,你觉得好不好?我说,好啊,就让她钻进去吧。(《让孩子在行走中成长》)
高二的时候,郭文景作为中国信息学比赛的第一名进入国家集训队。然后她去美国参加比赛,在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大赛中又获得佳绩。
我想说,如果孩子对某一领域有兴趣,或者说对某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感兴趣的话,父母一定要理解、要支持,并且在支持的过程中慢慢提升孩子兴趣的层次,从爱好走向专注,在专注的过程当中,迈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从而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还有一个男孩叫俞家琛,他整个高二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做自己喜欢的实验课题。他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家里卫生间的异味不能很快去除?我们往往用化学方法来去除卫生间的异味,那么能否有生物的方法呢?在跟他的家长沟通以后,他几乎把家里变成了一个实验室。《《要让教师学会“玩”》)
这还不过瘾,他又让父亲帮忙在浙江大学借了一个实验室,然后整整一个暑期泡在里面,将各种植物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配方,能够较好地消除卫生间里的异味。他凭此在今年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拿到了一等奖。(《世界上最棒的童话——小王子教我们的六个关系课题》)
俞家琛的学习成绩在杭州二中并没有占到前5%,但是他身上有一个特质,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全身心投入。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拿到奖项,也因此被一些知名大学提前锁定。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