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心,天下行:一道研学,一起出发,一道追寻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研学中心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研发卓越课程 创造卓越人生]


研发卓越课程,创造卓越人生

——新教育实验《萧山宣言》

编辑|守望者

 

2013年7月,新教育人汇聚浙江萧山,探讨卓越课程研发。我们形成如下共识:


教室是河道,课程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才会涌现教育精彩。课程以人为中心,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课程的丰富决定着生命的丰富,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

 

我们认为的课程,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师生共同经历的课程,不是一堆知识的罗列,而是让知识拥有生命的温度,通过一组生命体验的过程,让我们成为具有德行、审美、情感、智慧和能力的人。卓越课程,就是最大程度地实现人幸福完整的可能。



我们认为的卓越课程,应该实现新教育实验“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应该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应该充满惊奇,触及灵魂,生命在场;应该实现知识与生活、生命的深刻共鸣。

   

我们倡导的卓越课程研发,是指在新教育理念引领下,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基础,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新的整合创造,通过课程的创新使教室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经历体验、合作探究,建立知识与世界、与自我的内在联系,将所有与知识的遭遇转化为智慧,从而使师生生命更加丰盈。

 

我们建构的卓越课程体系构架,以民族、国家、人类生存与发展为背景,以生命的幸福完整为终极目的,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潜在的理论工具,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艺术课程、智识课程作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作为必要补充。


 

在我们的课程意蕴中,起点处,是人,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各种可能性;终点处,还是人,是人的问题的解决,是人的幸福完整的实现。这活生生的人,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学生不断成长,教师不断超越,这正是师生以穿越课程来共同书写传奇的新教育生命叙事。

 

只要行动,就能唤醒,坚持行动,就有奇迹。课程只能在课程中学习,研发课程必须首先穿越课程。研发,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包含加减乘除在内的整合建构。实施,是一个卓越课程的终点,却正是新的卓越课程研发的起点。

 

教师应该具有“我就是课程”的胸怀和气魄,从一次次小的改进与创造开始,把自己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开发。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新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新教育文化的传播者,成为卓越课程的研发者、完美教室的缔造者。

 

研发卓越课程,创造卓越人生。虽然路途漫漫,我们且歌且行!



中国心,天下行

一道研学,一起出发

一道追寻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张硕果等

新教育研学中心



一道研学:


新教育研究院下属机构,

践行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

推广新教育实验的研究成果,

追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努力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https://mp.weixin.qq.com/s/w4cp1nobN_sotomTTynG3A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从一粒“种子”到一树“硕果”》)



未来已来,学习在窗外,

万物是教师,世界即教材。

 

一道研学,道法自然,中国心,天下行。

一道共读,读出自己,见天地,知世界。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世界上最美的教室,叫大自然——真正的世界不在你的书或地图中,而是在门外》)

 


一道研学:


致力于打造一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一间间可以行走的教室。

 

一道研学:


与新教育实验核心团队一道,服务全国百万新教育实验学校师生。



一道研学:


全国首家“人文行走·城市课程”的专业机构,与你有约,线上课程,线下行走,让每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有处可栖,让每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拥有更多选项。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为什么我每年都带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这个夏季——


一道研学,为你开启诗词古迹之旅,感受蜀地文化,对话名师名家,问道雁荡学堂,品读江南人文,解读博物奥秘……

 

这个夏季——


一道研学,盛邀知名教师(学者)夏昆、史金霞、傅国涌……与你一道共度清凉的人文行走假期。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新教育研学中心&一道研学,扫描二维码,研学信息尽在掌握中——



1、

2018一道研学:

人文温州研学之旅——

一道发现,最美温州另一面——


https://mp.weixin.qq.com/s/NsQs0-MR6hzPSocMZckqXA



2、

2018一道研学:

与夏昆人文行走成都之旅——

一道感受,最美巴蜀诗词路


https://mp.weixin.qq.com/s/E1p1plNd0hRTmUGK7EIbeg



3、

2018一道研学:

苏杭人文行走研学之旅——

一道体验,最美江南诗书画


https://mp.weixin.qq.com/s/kuC2PUMdYyaLwep8Ziz-bQ




将“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

作者|李政涛


从社会中的教育,走向天地自然中的教育,从育人的社会之维,进入育人的自然之维,在天地自然中做教育之事,育自觉之人,最终促成天地自然与社会人事的大通和大同。这是“自然与生命”、“自然与教育”和“社会与生命”、“社会与教育”之间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天地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教育之美的息息相通……


若以“道”为视角观之,本辑院刊的出版,开显了新时期“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新的大道:将“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汲取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的万物之精华,汇通于鲜活的个体生命之中,以实践的方式,变成促成生命成长的力量,——这是自然的伟力、生命的伟力、教育的伟力交融共生之后产生的天地玄黄之力,它必将绵绵不息,始终与天地同在,与生命同在,与教育同在,因而,与我们同在。


(文章转摘自李政涛老师《将“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一文,向李老师致谢!)




让孩子在行走中成长

作者|张鹏

    

为什么要去博物馆呢?每次展厅讲解结束时,我都会用这样一段话回答:博物馆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这里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革,一个人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很精彩,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可以让这个国家很厚重,而一个民族也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而得以延续。(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在体验中学习,在行走中成长》)



研学旅行不是旅游

好的研学一定研发有卓越的课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去年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从意义、目标、原则、途径、组织等方面做了全面的部署。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载体。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以及家长,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要动员社会广泛的资源,包括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祖国大好河山、工厂、农村、企业、学校等,都可以作为研学旅行的基地,让学生去看、去体会、去感悟。


第三,形成一个研学旅行基地的网络,每个基地的课程资源、特点、接待条件等都上网,让大家一看就明白。首先鼓励就近搞研学旅行,根据年龄的不同特点可以搞跨区域的研学旅行。


第四,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文化的内涵、革命的精神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讲解员的培训,要体现这份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要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爱听、听得懂和听得进去。



一道研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罗马假日》中有一句话是“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是的,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实的生活必然来自这两个方面。


古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只识“八股”、“四书五经”这一类的呆板形象,他们其实很早便注意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结合起来,因而出现了“游学”这一形式。




从周游列国的孔子,到行遍各地的司马迁,从郦道元、李白到顾炎武,无不在游学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游学极大地开阔了学者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者的学术积淀,为他们成就梦想、实现抱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发展和传承我国传统游学之上,出现了如今正火热的“研学旅行”。研学旅行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它传承了我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一道研学

重拾研学旅行的课程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经过千百年实践验证的经验早已深入人心。回归到当前的教育语境下,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中小学生只知埋头苦读,却不懂很多知识是需要体验和感受的。对中小学生而言,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关于研学旅行的目的,《意见》当中早已明确,它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研学旅行和学校教育是一并规划、一起实施的,它的形式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数学等具体学科,但实质上讲,研学旅行本身就是一门课程。


只不过,这门课程的授课地点不在教室,而在室外;这门课程的授课者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但却是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人才;这门课程的授课内容虽然与考试无关,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言却大有裨益。显然,研学旅行应当渗透课程意识,将其作为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并且明确其教育目的,如此一来,研学旅行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遗憾的是,在具体的实行当中,不少学校因为缺乏系统规划和全盘考虑,对于研学旅行不上心、不认真,要么无视上级要求,以安全问题为由直接取消;要么缺少课程意识,把研学旅行当成了旅游——开着几辆大巴车带学生到风景名胜区逛一圈,然后回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就算是研学旅行了。这样的安排,严重弱化了研学旅行应有的意义。对孩子们而言,出去玩一趟总归是令人高兴的,但这趟冠之以研学名义的出行,只是出去玩了一圈,至于说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则很难体现出来。


从概念上来看,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研学旅行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则更加明显,就是通过这种外出旅行的形式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且,“意见”当中明确规定,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由此可见,研学旅行就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只是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变化,但其属于课程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



某种意义上说,研学旅行与校本课程有一定的类似,两者都是基于对某种有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只不过,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更加明了,呈现的方式也更加清晰。


回归到研学旅行上,旅行地点的选择、游览资源的开发、研学任务的确定、讲解员的培训等,这些都是研学旅行这门课程所要考虑的。既然要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那么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为研学旅行正名,其深刻的教育价值才能够凸显出来。



教育当中,任何有计划有组织的“旅行”都应当是有意义的。大到研学计划、研学目的、研学内容、活动形式,小到具体环节设置等,这些都应当以课程的形式进行深入加工和整理。学生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哪些人来进行讲解,要达到什么目的,最终要以什么形式收尾,这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堂检测等,只是名称上的不同,在实质上则是相通的。


(文章摘编自一道研学、上海研学营微信公众号。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