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一粒“种子”到一树“硕果”

2016-04-07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故事汇]


从一粒“种子”到一树“硕果”

——专访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硕果 

文|宗争


         (小编注:张硕果,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副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实验分会副秘书长、新教育种子计划负责人。本文转自《时代教育家》新教育实验专题系列报道,特向作者编辑致谢!)




        《时代教育家》编者按:新教育实验的推广,方式各异,有的是行政主导,自上而下推广;有的是教师自发、孤军奋战在一室,逐渐润泽开去;而焦作区域的推广模式,却是由一位普通教研员身体力行,一点点拓展开来。近十年的坚持和坚守,不仅得到了许多教育局长的大力支持,更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回应。2013年,王峙东局长履新,焦作新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百年大计,协力推进,新教育终有开花结果的一天。

 

  作为“新教育”的发起人和践行者,朱永新老师很少直接地夸赞某一个人的影响力。但在2010年5月25日的新浪博客博文中,他却这样描述道:“在焦作,曾经因为一个人带动了一个团队的成长,又因为一个团队影响了一个地区的教育。这个人,就是张硕果。她是焦作新教育的第一粒种子,也是焦作新教育发展中不能不提及的一个人。”

  这篇博文的题目是:《第一粒种子——焦作新教育人物印象之二》。那个时候,“新教育”还没有“种子教师”这样一个概念。也恰恰因为这个理由,我们来到焦作,要“会一会”张硕果。


    

        推行新教育,是为了做个好妈妈

 

  “我们是《教育家》杂志社的记者……”一样的开场白,一样的寒暄,例行公事般地,我们递上了一本最新一期的杂志,希望她在接受采访之前,能够对我们的刊物有个简单的了解。

  无巧不成书,恰恰是这本杂志的第一个栏目“读者来信”,吸引了张硕果的注意,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这封由我们甄选出的读者来信,作者是侯义夫,我们之前当然绝不可能猜到,他正是张硕果的儿子,读高中二年级。来自这位年轻人的稿件当然略显青涩,不过已经有了难能可贵的独立思考。张硕果说,她也只是听儿子说,投稿被刊用了,只是没想到这么巧,得到的恰恰是这本杂志。

  “2007年,为了推行新教育,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走进了几十所学校进行公益培训,如此奔波忙碌,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问我你到底图什么,我笑而不答。其实如果非要一个大家信服的理由的话,我想那就是基于一个母亲最朴素的愿望,我知道一个再优秀的母亲也不可能替代孩子的学校教育,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集体教育,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孩子的学校教育。”张硕果这样说。

  事实上,她也做到了。诗歌,电影,阅读,写作,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儿子所在的班级和学校。四年级,儿子就已经创作了一万多字的小说,而像这样的孩子再焦作还有很多。推广新教育不到一年,她写下了十万字的行走日记,记录着自己传播推广新教育的人和事。

  我向张硕果提及朱永新老师的博文中关于她的描述,她笑着说,她对和朱永新老师的第一次会面,印象非常深刻。

  06年,苏州,仲冬,午后,一家咖啡馆,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一场愉悦且有内容的畅谈,一腔热情……这一切促成了9年后的今天,焦作“新教育”的发展。张硕果记得一点没错,而在那一段时间,朱永新家附近的这家“两岸咖啡”,也成为了新教育人经常聚会的“据点”,也正是在这里,朱永新撒下了无数新教育的“种子”。

  这次偶然的会面,朱永新向她开启了一扇新教育的大门,展示了另一种教育实践的可能性:没有虚无缥缈的理论阐释,只有切实可行的教育实践;不是虎头蛇尾的心血来潮,只有兢兢业业的默默坚守;不是个别教师的谨慎实验,而是改变众生的大势所趋。张硕果说,朱老师希望她成为“新教育的一粒种子”。而这也是他贵州支教后最大的梦想。

  2007年春天,“灵山——新教育贵州支教行动”正式启动。朱永新老师向新教育研究中心推荐了张硕果老师。作为焦作市教科所的一名普通教研员,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位优秀的志愿者一起,奔赴贵州遵义凤冈县绥阳一小和龙泉二小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活动。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这次特别的经历将影响和改变她整个的教育生命。她说:“对我而言,这段特别的经历,开启了我教育生命的另一串密码。”




          从贵州支教回来,张硕果第一个念头就是,如何借助新教育的儿童课程影响孩子的童年生活。也就是那时候,张硕果的儿子,正读二年级,为了让老师们了解绘本教学,历史教师出身的她毅然走进了儿子的班级,踏上了小学二年级的讲台。那堂课讲的什么,张硕果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是一个绘本《我的名字克丽桑斯美美菊花》,一个经典的绘本故事,化解了孩子们对名字的烦恼。这也是张硕果支教回来给儿子班上的同学们带来的第一节“新教育”阅读课。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班主任喜出望外,没想到连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都能被牢牢吸引。

  而朱永新在阐释“何为新教育”(虽然在他看来这个问题并没有概念式的答案)时,也总是提到:“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教师是教育之本,而带动、吸引、影响、改变教师群体,是“新教育”的核心方式。

  张硕果对自己故事的讲述隐去了一些细节。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和学校参与到实验中来,她付出了大量的努力。2007年5月,组织了50人的观摩学习团,参加了在山东临淄的“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组”考察;7月,山西运城新教育实验第七届研讨会,焦作又派出30余名老师走进新教育;8月,策划举办了焦作市新教育实验培启动仪式和专题培训会;9月,焦作的新教育实验全面启动,240人的“毛虫与蝴蝶”项目研讨会,让参加的老师们感觉“幸福像波一样辐射”。短短的十个多月,焦作的新教育如星火燎原,蓬勃发展,从不知“新教育”为何物,发展到能够“让诗歌穿越生命”,开始“感悟童书的魅力”,与学生的父母“共赴心灵之约”。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张硕果老师接触朱永新老师以及他的新教育之后,发生在她3月份赴贵州支教之后。这一切,都离不开张硕果的奔走、宣传、联络和组织。2009年冬天,张硕果策划和组织了焦作市“润德屋书友会”,随着其影响的扩大,一些外地老师也纷纷加入。在张硕果的引领和带动下,阅读、反思、写作、共同体,成为教师成长的快速通道。2010年她当之无愧地被评选为“中国教育报十大读书人物”。张硕果,如果朱永新老师当年所预言的一样,成为了新教育的一颗种子,在焦作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成为了焦作市“新教育实验”团队领军人物。

  卢志文在《让榜样言说,用故事书写——焦作新教育印象》一文中,这样评价张硕果:“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只要这个力量专注而持久,同样可以撬动地球。一个人就这样悄悄地影响着一个地市的教育。”

  在采访中,张硕果隐藏的是她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但隐藏不住的,则是她对于新教育的服膺与坚守,热情与希冀。

  她在自己的新教育日志上写道:“我们无限相信种子的力量。当我们的毛虫终于上路,当有更多的人等待加入毛虫的行列,我们更期待的是一种有恒的毛虫,像犟龟一样执著,不一定走在最前面,但一定会坚持到最后。我深深地相信,走在路上就是最好的一种状态。”(当时的“儿童阶梯性阅读研究”简称“毛虫和蝴蝶”,主要任务是帮助新教育学校解决“营造书香校园”中面临的不同阶段的儿童读什么的问题。很多新教育老经常自称“毛虫”。)




唤醒生命,唤醒教育

 

 我们最初以为,“新教育”的推广无非只有自上而下的推行和自下而上的实践。要不然就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律令,层层贯彻执行;要不然就是依靠普通教师的个人努力,逐步深化积累。

 在朱永新的博客中,一直称张硕果为“张老师”,以致于我们错误地认为:张硕果是一位普通的学校老师,而焦作的新教育,走的就是第二条路。

 然而,经过采访,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想得太简单了。事实上,张硕果的实际身份是河南省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然而,这样的身份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权力,准确地说,她的本职工作更多的是进行教育研究和成果推广,指导一线老师,并没有义务要直接参与到教育实践中来。

  我们发现,焦作的新教育,或者说新教育,并不仅仅有这样两条路。它有第三条、第四条……以至于无数条路,根本无法统而论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新教育的传播方式,不是通过教育理论来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而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来影响和改变他人,用生命和灵魂去影响其他的生命和灵魂,有多少种生命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方式,就有多少种新教育传播的方式,因此,这是无法穷尽的。

  新教育,是在生命之间相互穿越的教育。

  张硕果老师说,因为我们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一部分人的生活,让更多的人享受着阅读的快乐,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生命价值之所在吧。

  新教育穿越生命,也改变着体认生命的方式,改变着新教育人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看待未来的方式。

在张硕果成为教科所的教研员之前,她也是一名老师,并且还是一位名师。焦作师专毕业后,张硕果又回到了当年的中学母校——焦作市第十二中学执掌教鞭。那时候,她19岁,还不到20,比班里的学生(高中生)大不了几岁。张硕果年轻,头脑活泛,伶牙俐齿,很快就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找到了窍门和关卡。

  当时的她,热衷于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竞赛,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开课、赛课,通过各种各样的奖项来证明自己,也先后获得了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以及年轻的拔尖人才、省教育教学专家等称号,取得了一大堆让同龄人羡慕不已的各种荣誉。在赛课课堂上,她面对评委侃侃而谈,风生水起,名气越来越大,但是却离讲台越来越远,离学生越来越远。2004年,张硕果调任到教科所,离开了三尺讲台。

  那个时候,对她而言,生活和教育就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她也努力将二者区分得泾渭分明。生活中的她更愿意随心所欲地读点闲书和随时随地的旅行,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小资情调中。对那时候的张硕果来说,阅读只是一种消费,而不是影响生命的营养;教师的身份只是为稻粱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她生命的旨归。

张硕果说,是儿子改变了她。是无法抵挡的要做一个好妈妈的愿望激发了她。她希望借助新教育卓越的理念和课程去影响和改变更多的孩子们,她希望自己是离儿童最近的那个人。而对新教育的传播,她也从未停止,从省内到省外,从教师到父母,她自己也不知道影响了多少学校,多少教师,多少家庭。

  她知道,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孩子的生命,只有让自己的生命激情点燃教师的激情和梦想,带来孩子真正的成长,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人生。

  新教育不仅令张硕果的儿子受益了,也令万千焦作孩子受益了。2012年,焦作五少年入选央视参加《读书》栏目录制,2014年,焦作连续五年成为河南省校讯通书香班级评选第一名。通过新教育,张硕果的人生与教育,不再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而是紧紧地绑裹在一起了。现在,张硕果老师不仅是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项目负责人,引领者全国各地600余位新怀梦想的老师们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还是新教育教师成长学员的副院长,担负着一定的新教育推广和教师培训任务。





  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课堂

 

  我问张硕果,如果再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重返课堂吗?

  张硕果犹豫了一下,回答说:“如果让我现在选择,我会回答不愿意,我现在的工作,比在课堂里影响学生更为重要。回到课堂,我只能影响一个班的孩子,而现在,影响的是无数间教室。而且,我也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课堂。”

  作为焦作地区新教育推广的关键人物,张硕果多年来奔走于焦作地区的各个地市县区,牵线搭桥,指导、探索焦作地区的新教育实验。幸运的是,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赖于焦作地区开明的行政环境,新教育的推行非常顺畅,很快形成了志同道合的新教育团队:“润德屋书友会”“圪垱店毛虫团队”“四棵柳读书沙龙”“追梦之旅”……从市一级到区一级再到学校层面,只要愿意成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队伍,都可以加入团队。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自觉扎根在教室中,用新教育的卓越课程影响着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在团队中每个人都会去寻找自己的榜样,同时也为其他团友的成长尽上一己之力。她们因共同的愿景和梦想而结伴行走,彼此欣赏,相互取暖,共同编织。

  新教育本身并不能给老师们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充盈。作为推广者,张硕果细心呵护着团队的每一位老师,为他们的每一点努力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大部分的时间,她都行走在一间间教室里,听课,研讨,解决问题,推出榜样,她不允许一位老师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正如张硕果所说,她从来没有离开过课堂。她通过影响老师,泽被更多的学生,这远比通过她自己立足一间教室的影响要大得多。

  在张硕果的努力下,仅2010年上半年,修武县一个县区就涌现出8位被校讯通网站推为“博腕”的老师。焦作,这个城区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地方,在新教育人那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城市。

  张硕果在她的报告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对于这个世界,我们真的改变不了什么,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唤醒一个教师,就等于唤醒了几十个孩子,唤醒十个教师就等于唤醒了几百个孩子。我们所做的一切,这几十个孩子在乎,这几百个孩子在乎。”张硕果老师也成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2013——2014河南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洛宁、滑县、陕县……..一次次的开放周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访者,也促成了新教育在河南更多地市的开花结果。目前河南已经拥有八个新教育实验区,成为全国拥有新教育实验区最多的省份。

  我向张老师表示,我一直有点疑惑,这些给孩子们看的绘本真有那么好吗?我们的话题又转回了张硕果开头提到的那个绘本《我的名字克丽桑斯美美菊花》。

  这个绘本故事讲的是:一位美丽可爱的小老鼠妹妹,爸爸妈妈在她出生的时候,给眼中完美无缺的她起名叫做菊花。“菊花”这个词在英语中很特别chrysanthemum,是个由十三个字母组成的又长又难念的词。小老鼠克丽桑丝美美满心欢喜地去上学,第一天就因为名字遭到了同学的嘲笑,她很难过,备受打击。直到有一天班上来了位明星女老师,她也有一个以花命名的名字,她的名字也很长,也很难写进名字牌。而且这位孩子们仰慕的老师正在怀孕,她认为克丽桑丝美美的名字很美很好,打算要给自己未来的孩子起个同样的名字!于是,小老鼠克丽桑丝美美的心情也随之变化了,她重新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张硕果说,她的名字是爷爷起的,因为是秋天出生,所以起了这个名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自己非常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这不像一个女孩子的名字,如果那时候能够看到这样经典的图画书,可能不愉快的情绪早就释然了。她说,看似简单的绘本、童话,其实是将很多人生的境遇隐含在里面,也会对孩子们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进行疗愈,而在新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会在不同的阶段为孩子们选择最为适宜的阅读书籍,解决孩子们的入学焦虑、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等等。现在的张硕果,早已经不会为名字——这样一个外在的符号而烦恼,但她却希望更多的孩子在童年能够与更多美好的事物相遇,童书,音乐,电影,诗歌,大自然…….

  从一粒种子到一树硕果,张硕果的故事当然还没有结束,但我们已经看到了焦作新教育的累累硕果。02年至今,新教育已经默默耕耘了13年,已经散播了无数的种子,让我们再等等,或许就是他们开枝散叶,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新教育:为中国教育探路

——《时代教育家》新教育专题报道



【3月刊 · 目录】


新教育:理想和现实之间

朱永新:“我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

新教育实验发展时间轴

许新海:行动才是最伟大的

东洲小学:生长出来的新教育学校
祝禧:文化语文三变

新教育的石头汤

殷卫娟:完美教室,没有模式

德不孤,必有邻

千灯:新教育的乡村好学校样板

张硕果:从一粒 “种子”到一树“硕果”
薛志芳:我做的是减法

宋新菊:我就是那只“丑小鸭”

常瑞霞:滋养生命的水

“新教育”与改过自新的教育
回顾:新教育践行者
塞北:雪地里的新教育火种

宜宾人小:老传统与新教育
“飓风”老师郭明晓
新教育阅读:构建人生的基石

童喜喜:我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萤火虫

张勇:如何评价新教育?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故事汇]


    张硕果:这条路

    童喜喜:生命的传奇

    郭明晓:大西洋来的飓风

    蓝玫:一朵蓝色的新教育玫瑰

    李一慢:新教育“故事爸爸”的故事

    梅子涵:儿童诗意成长的红地毯

    卢志文:相信,是一种力量

    许新海: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

    朱永新:和教师一起书写生命传奇

    教育报:像农夫一样守望教育的田野

    ......


    新教育在哪里?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