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他是新教育坚定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他把新教育的种子播种在培新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以丰富的专业模式助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让教师幸福自由地成长。他发起“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改变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行走方式,以“经典传家”“藏书于民”策略培育着无数个书香家庭。他以一校之力影响着一个区域,只为让教师、学生、家长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初心不变。”
“温文尔雅,沉稳睿智,内外兼修,不失学者型教师的风采,是安康教育界同仁对汉滨区培新小学创新教育领跑者程怀泉的一致评价。盘点程怀泉老师的教育人生,他给出了38年、11年、6年这一组时间节点,几十年来,他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举旗引路,奋力奔跑,追逐梦想,书写出了享誉省内外的教育传奇,不愧为“安康教改先锋”。”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朱永新新浪微博[走读新教育] ——4年前考察培新小学。2015年4月18日,陕西安康汉滨区培新小学程怀泉校长一行在在海门参加新教育开放周活动。机缘巧合我要到安康市调研,当场接受了程校长的邀请访问培新小学。4月22日,我履行承诺到了培新。参观校园,看了展板、墙报,和一部分资料,走进教室和老师、学生交流。没有想到,这所不是新教育实验的学校,校门口写着新教育实验的使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话语、课程都是新教育的。甚至比我们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做得更好。不久,他们正式成为新教育大家庭的一员。朱永新新浪微博[走读新教育]收到陕西安康程怀泉校长的信息。他刚刚被评为汉滨区2017年新教育“年度人物”,颁奖词是:“他是新教育坚定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他把新教育的种子播种在培新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以丰富的专业模式助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让教师幸福自由地成长。他发起“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改变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行走方式,以“经典传家”“藏书于民”策略培育着无数个书香家庭。他以一校之力影响着一个区域,只为让教师、学生、家长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初心不变。”记得第一次去他的学校时,他们学校还不是新教育实验学校,但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写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新教育的晨诵午读暮省等开展得有声有色。他是安康的第一粒新教育种子,现在,汉滨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区。祝贺程校长!新教育种子缘何落地培新?
——《安康日报》述评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教育实验这场根植于田野、遍布全国的教育实践中,安康没有缺席。10月28日,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发了一条微博,祝贺培新小学校长程怀泉获得汉滨区2017年新教育“年度人物”。他说:“记得第一次去他的学校时,他们学校还不是新教育实验学校,但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写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他是安康的第一粒新教育种子。”正如朱永新教授评价的那样,新教育实验落地培新,作为一校之长的程怀泉扮演了关键角色。一直以来,程怀泉就是按照新教育的要求办教育。他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关注教师的成长。读书,是新教育行动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而教师成长,是新教育得以推行的要义。在充分了解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程怀泉将自己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与新教育实验相结合,并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以“共读共写共成长”为例,这项活动如今成为该校的一张名片,就是因为,这不是停留在喊口号、写计划的“纸上活动”,而是实实在在的精耕细作。4年来,“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力度只增不减,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从策划到推动,从执行到检验,衍生出新父母征文大赛、阅读银行、跳蚤书市等一系列周边活动,培育了李杰森、刘德群这样的优秀家长,让每个孩子从阅读中汲取养分,获得快乐。新教育实验唤醒了教育中的关键因子——教师。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师如此重要,学校应该做些什么?在培新小学,我们找到的答案是:为老师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创新平台。老师是学校教育的终端,只有他们的潜力被挖掘、创新意识增强,新教育实验才是有生命力的。“他以丰富的专业模式助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让教师幸福自由地成长。”这是程怀泉得到的评价。在进行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培新小学的大部分老师都被派往江苏参加培训,亲身感受新教育。走出去学习,让老师们的教育理念逐渐完善,视野逐渐开阔,创新便有了理论支撑,也有了经验可借鉴。同时,真正的教育发生在师生交流的每一刻。新教育的各项活动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也为老师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创造了可能性。他们循着这些闪光点,去爱孩子,教育孩子,这样的爱才不是空中楼阁。怀揣自己的教育梦,对于新教育实验,从教36年的程怀泉像一个追梦的少年一样执著。培新小学的新教育实验就像一汩清泉,滋养和培育着全校3700多名学生,影响和带动着7500多名父母,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年送走一批学生,再接纳一批学生,进而影响更多的人。这大概就是程怀泉经常说起的“希望能够影响社会”吧。今年,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作为《中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创新丛书》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他在后记中说,这本书是“新教育人的共同创作作品”。程怀泉和他的同仁们,即使没有直接参与撰写,也可称得上是中国教育的探路者。本文刊发于2017年11月9日《安康日报·科教周刊》一版。编辑:陈杉杉 审稿:王建情。本文为新教育培训中心研究科长许为国对[安康日报]《怀里揣着一个梦——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新教育实验纪实》一文的点评。培新小学新教育实验纪实附后。一是因为与培新小学之缘。这份缘可以追溯到6年之前。2012年,那时新教育培训中心还未成立,我还在海门市三厂镇中心小学工作,就曾走进培新小学,参与过培新小学学校文化设计的研讨。培新小学的程怀泉校长是一位长者。我曾听到培新小学有年轻教师私底下称其为恩师。“恩师”是一个很有情感热度的词汇,蕴含了情感上的感激、学术上的钦服。一个年轻人称自己的校长为恩师,如果当面称,可能会让人感到别扭,有奉承拍马之嫌;私底下这样称,就有了非常美好的想象空间,可以让我们想象得出校长对其人格成长上的垂范熏陶、专业发展上的点拨引领。程怀泉校长是我的朋友,也是兄长。他长于我,但比我更与时俱进。培新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9年的老牌名校,是安康地区小学教育的一个办学标杆,陕西省的一所名校。就这样一所高位发展的学校,程校长始终不断地给它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引领自己的团队办更好的教育。就在这样的追寻过程中,程校长和培新小学与新教育相遇了,培新小学成为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书香校园、完美教室、每月一事、家校共育、教师成长等新教育项目在学校逐一启动,蓬勃推进,新教育实验给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培新小学的新教育实验带动了周边的鼓楼小学、劳动小学、铁路九年制学校等许多学校先后加入新教育实验。2016年7月,汉滨区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成为陕西省的第一个新教育实验区。可以说,程怀泉校长是陕西安康地区新教育的拓荒者!新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拓荒者!中国的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拓荒者,需要更多像程怀泉校长这样的主动接受新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的开拓者。二是因为与新教育之缘。身为一个深度参与新教育的人,亲眼目睹新教育给全国各地的一个又一个学校、一个又一个区域带来深刻的变化,由衷地感到高兴。新教育实验从一个人的梦想,变成一群人的行动;从18年前无名“山丘”的“草根热身”,发展到今天,在全国已经有12个地市级实验区、141个县级实验区、4214所实验学校、440多万师生参与,规模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广,已经成为促进当下中国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份力量。新教育之于培新小学是锦上添花。培新小学因为新教育而发生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可喜变化,再次印证了新教育之于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价值。愿程怀泉校长和他所领导的培新小学不断走上新高度,愿有更多培新小学式的新教育学校出现!怀里揣着一个梦——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新教育实验纪实在汉滨区培新小学,李浚哲和他的爸爸李杰森算是“明星父子”了。2016年6月16日,父子俩以“森先生”和“小哲君”为笔名,在培新小学微信公众号上连载《三国那些事儿》。19期连载还没结束,父子二人便红遍校园。
“成名”之后的李杰森曾有一刻陷入恍惚,儿子与5年前相比判若两人:那时候小浚哲6岁,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游戏“三国杀”,常常过了零点都不愿上床睡觉,夫妻俩为此很焦虑。怕孩子掉队,他们经常穿梭于各类培训班,但最终发现,最令孩子兴奋的还是三国里的人物和故事。李杰森大学修的专业是历史教育,他给儿子讲“其实曹操并没那么坏,刘备也不那么仁慈,草船借箭是假的,赤壁之战半真半假……”久而久之,李杰森发现孩子对人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兴趣越来越浓。此时,恰好碰上李浚哲所在的培新小学开始新教育实验,倡导“共读共写共成长”,李杰森因势利导,积极响应。他开始重温历史,儿子伴着书香入睡,每个夜晚就成了父子俩的共读时光。2016年4月,李杰森的第一篇《三国》系列作品《襄阳城里的小蓝颜》在博客发布后,激发了儿子的创作欲。此后,父子俩开始共同创作《三国那些事儿》。儿子的《智勇双全赵子龙》等文章写成后,便开始在培新小学公众号连载。“他现在更加内秀、懂事,不像以前那样调皮了。”从沉迷游戏到树立文学理想,这些变化在李杰森看来都是阅读和写作带来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发现、挖掘孩子身上潜在的优势,循序渐进地引导和示范,让孩子主动去探索、学习。”这正是李杰森的教育理念:引导而非强制。和培新小学其他深度参与家校共育的家长一样,他很享受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与孩子共读共写也成为他不惑之年里最大的收获。如今,父子俩的新作品《写在唐诗的边上》也已连载到第22篇。李杰森朴素的教育理念与培新小学从4年前开始的新教育实验不谋而合。学校把父母的理念行动化、系统化,而父母则看到了孩子实实在在的成长和变化。这也是学校和父母的共同目标: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并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其实这就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常常说素质教育,但什么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没有人能说得清。而在教育界看来,落实‘幸福’和‘完整’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操作的。”指着学校门厅墙上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培新小学校长程怀泉这样告诉记者。2015年7月,培新小学成为陕南唯一一所“新教育实验挂牌学校”。唤醒:“我教孩子6年,要为他们今后的60年负责。”
2002年,新教育实验在苏州昆山萌发,如今在全国遍地开花,其中就包括汉滨区培新小学这一隅灿烂。这座创办于1929年的老牌学校获得过无数荣誉,却在2013年9月重新出发,主动参与了这一场遍及全国的教育实验。从2013年11月在全校开展“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起,4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长程怀泉引入并力主推行的新教育实验逐见成效。2016年,对培新小学四年级(8)班的班主任王晓莉来说很特别。上半年,她在培新小学分校(原黄沟小学)支教,下半年在家休产假。一年时间里,人虽不在教室,但她却没有离开自己的学生。每周三、周六晚上八点,王晓莉都准时出现在班级微信群,以语音形式领读《小古文一百篇》。书是自己买的,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虽然我不在学校,但孩子阅读的好习惯不能因此丢了。”她说,“我教孩子6年,要为他们今后的60年负责。”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之首,也是培新小学推进最为深入、对老师影响最大的一项活动。谁站在教室里,谁就决定新教育的品质,甚至决定了孩子的命运。新教育实验的起点,就是教师的成长。正是有了一批王晓莉这样敬业奉献的同行者,培新小学的新教育实验才得以顺利推进。7月15日,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培新小学语文老师陈杉杉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完美教室提名奖”。缔造完美教室是新教育实验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陈杉杉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帮助班里的花朵绽放。记者了解到,她所带的班级是全校唯一坚持每学期举办亲子共读活动、班级联欢活动、户外拓展活动;每一学年举办父母征文活动、父母读书沙龙活动、结业典礼、颁奖典礼的班级。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让她的“花儿朵朵班”成为“全国完美教室”的20个提名班之一。两年多以来,从学校统一组织到班上自发筹备再到家长联系开展的活动照片,存满了她的两个移动硬盘。“开展活动必然要占用我的业余时间,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但是最开心的是孩子们得到了成长,他们的童年生活充实而又幸福。”陈杉杉欣慰地说。
和陈杉杉一同去南京领奖的还有“月季朵朵红班”的任毓萍老师,她荣获了“全国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提名奖”。从上一届所带的四年级(3)班开始,她就为孩子制作“美名片”,以四句七言诗的形式,将每个孩子的姓名嵌入其中,以激发孩子们对诗词的兴趣。她也曾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为即将毕业的85名学生每人写了一篇两三千字的生命叙事,记录他们几年来的成长。她写的《爱着你的全世界,生命特别的期许》曾在《新教育报》发表。今年以来,她已为全区800名教师作了15场新教育培训。如今,“月季朵朵红班”这一名称已经跟随她来到了一年级(7)班。“王家多代出英才,舒心励志得自新。和美锦绣好前程,名盛族门耀光祖。”这是今秋开学,任毓萍送给新生王舒和的“美名片”。10月12日,该班的第一期“新时光之翼·共读绘本活动”也已经启动。在培新小学,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如张会芳老师和她的“天使之梦班”,在家校合作方面走在了全校前列;蒋艳丽老师和她的“天使的微笑班”,在开展班本课程引导孩子感受成长方面卓有成效。在校园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到,老师们都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如果给我一个班,我该怎么规划?他们就像拿到一个课题的学科带头人一般,精心呵护班级的每一步成长,然后选择某一方向实现突破。他们所做的很多工作都是教学任务之外的,共同之处就是“爱的教育,关注孩子个性发展,给孩子展示的舞台”。这些传统教学之外的东西,得以构成相对完整的教育。从事教育工作之后,程怀泉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让小学生接受一种全面的教育。他发现,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与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自2008年9月,程怀泉调任校长后,便开始思考这所老牌小学的发展方向。2009年打造书香校园,将引导性阅读加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以此充实学生生活。2012年9月,培新小学在狭窄的校园内盖起了一栋新教学楼,教学条件的改善让学校的内涵发展变得更为迫切。2013年初,程怀泉接触到新教育理念。当年9月,他派出学习团奔赴新教育实验的重镇江苏海门学习。随后,培新小学每学期分批次派老师到江苏海门、常州等地小学学习。从骨干教师到全员轮训,老师们切身感受到新教育实验给孩子、给学校带来的变化。2013年11月,“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作为培新小学开展新教育实验的第一个行动正式推出。学校成立了“小学生阶梯阅读书目研究小组”,从新教育研究院下属的新阅读研究所借鉴了第一批书目。如今,书目已更新至第四版,数量也从121本增加到363本。书目分共读书和自读书。对于每学期10本左右的共读书,程怀泉顶住压力,让家长自主备书,再由老师组织学生共读。每次开家长会,程怀泉都要做两件事,一是解释共读书怎么准备,二是用“经典传家”和“藏书于民”的策略劝说家长多给孩子准备自读书。他总是这样对家长说:“按照国人的平均阅读水平,如果你们坚持让孩子六年读完300本书,我敢说,他的阅读量已经超过95%的中国人了。”他向记者坦诚:“我也曾有过顾虑,担心家长认为我们在给他们增加经济负担。”但事实上,几乎所有家长都在班主任的带动下参与到活动中。“共读共写共成长”新父母征文大赛也办得如火如荼,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书目的书都是经过时间检验过的经典童书,变化很小,每年读书节我们都有跳蚤书市,同学们可以把自己读过的书卖给低年级的同学,再从高年级学生那里买二手书,这样,书目中的书就可以在全校循环利用了。”负责书香校园建设的培新小学工会主席胡德华告诉记者。胡德华也是“培新小学阅读银行总行行长”。“阅读银行”2016年10月成立,学校设总行,年级设分行,班级设支行,四至五名学生成立一个储蓄所,引导学生和家长将共读体会记录在“阅读存折”上,广泛吸纳学生为副行长和储蓄所所长,定期检查打分记录,再兑换心愿。活动开展以来,不断有学生实现了各种心愿,如“和校园偶像合影”“当一天班长”“任选一名同学当一天同桌”等等。2015年12月22日,培新小学的学生收到了一条“喜讯”:每周三定为“无作业日”。副校长王建情告诉记者,这便是落实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行动的具体举措。学校有针对性地建议家长利用“无作业日”指导孩子进行自主阅读或亲子共读,或是参加体育锻炼、书法绘画等活动,培养的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说这些活动是众所周知对孩子有益处的,那么“无作业日”就是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时空,让他们真正有时间去参加这些活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也在不断“进化”。今年春季开学后,培新小学开设了“走进国学”之《声律启蒙》解读活动,每期由一名老师吟诵并解读《声律启蒙》,每周三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为孩子的“无作业日”提供了新选择。新教育实验不是标新立异。书香校园、完美教室、家校合作、卓越课程、每月一事……这些新教育行动在传统教育中也都能找到对应的内容,而新教育实验的魅力在于它是植根于田野的行动,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这恐怕也是吸引老师、父母、学生共同参与的关键。如今的培新小学,用新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已经成为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乃至学生家长的共识,各项活动开展顺利。每周五下午的校级社团活动本学期发展到61个,覆盖全校学生;“作家进校园”活动已邀请了张之路、黑鹤等6位知名少儿读物作家来校交流;去年11月,学校研发的《晨诵》校本教材和课程设计荣获陕西省优秀课程奖。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推进,虽然与江苏等新教育基地学校相比,培新小学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仍有差距,但在发展方向和教师的精神面貌上始终与教育发达地区保持一致。至于教学质量,用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如斌的话说,“仅仅是开展新教育实验的额外奖赏”。曾当过两年培新小学校级家委会副主任的刘德群,工作中会被人称作“刘师”,他从事修理行业15年,目前经营着一家摩托家电修理行。一排书架在这间稍显凌乱的店里格外显眼。刘德群从小就向往读书,但条件所限,书读得很少。从他能挣钱起,便开始大量买书看书,并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他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期间特别调皮,他就是通过陪孩子阅读实现了习惯的改变。儿子在培新小学读四年级时,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刘德群深深认同,便自发购买朱永新教授的著作和其他书籍学习新教育理论。如今,他的孩子已经上初二了,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学习习惯也非常好。在他看来,这就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的好处。今年开学,刘德群又主动购买了100多本书赠送给侄儿所在的培新小学四年级(8)班。他的愿望是让班上的孩子本学期每人读完100本好书。在简陋的书架前面谈起他的教育理念时,他告诉记者:“我虽然不懂教学,但我可以研究教育……”那一刻,朴实干练的脸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阅读梦正在变为现实——通过阅读改变自己,改变孩子。像刘德群这样爱读书、爱思考的家长,在培新小学不算少数,只不过在他的职业中显得特别一些,而在记者看来,这恰恰是培新小学新教育实验激活父母的一个最佳例证。在汉滨区,还有很多学校也参与到新教育实验工作中。汉滨区鼓楼小学的周长安老师以打造“诗词文化”为突破口,丰富新教育内涵,主持编写了一套诗词教材;汉滨区劳动小学打造了汉调二黄社团、金色少年管乐队社团等新教育“精品社团”;铁路九年制学校建起了新生命体验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老师和学校正在推动教育往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而优质的教育又必将带领我们离美好生活更进一步。(注:本文刊发于2017年11月9日《安康日报·科教周刊》一版,后又于2017年11月刊发于《新教育报》)教改路上的追梦人
——记陕西省优秀教师程怀泉
温文尔雅,沉稳睿智,内外兼修,不失学者型教师的风采,是安康教育界同仁对汉滨区培新小学创新教育领跑者程怀泉的一致评价。盘点程怀泉老师的教育人生,他给出了38年、11年、6年这一组时间节点,几十年来,他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举旗引路,奋力奔跑,追逐梦想,书写出了享誉省内外的教育传奇,不愧为“安康教改先锋”。学高方能为师。从教38个春秋的程怀泉,教过初中数学、小学信息技术课,历任初中副校长、文教办中心教研组组长、果园小学、培新小学校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把政治业务学习放在第一位。多年来,他求知若渴,博览群书,他带头参加继续教育、网络研修学习,不定期到中省教科研单位充电,经常到江南沿海名校考察取经,虚心向名家、名校学习。通过学政治理论、学教材教法、学教改理念、学管理知识,汲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凭借过硬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他先后被评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壹级教练员、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校长,受聘为陕西省小教培训中心、安康学院、安康教师进修学校、省市区“国培”讲师团专家,长期受邀给省市区级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研修班授课。程怀泉常说,树人重在树德。作为一名优秀党员,他始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注重立德修身,言传身教,是同事眼里的榜样教师、学生喜欢的成长领路人。实践中,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之中,大力倡导并组织开展“校园慈善日”、党员示范课、主题党日、主题团队会、关爱贫困学生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德育内容,提升了德育实效。通过提炼升华,培育了“向上至善”的校训、“厚德启智”的教风、“乐学善问”的学风。38年厚积薄发,他先后获得“汉滨区劳动模范”“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校长”等多项殊荣,历任汉滨区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政协委员。2014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康名师”称号。程怀泉老师在担任培新小学校长的11年间,坚持以深化教研教改为动力,不断创新学校的发展模式,着力推动学校在内涵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他精心策划了以汉水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品牌,指导编写了《印象安康之汉水特色文化》《印象安康之汉水文化掠影》等校本教材,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提升了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度。经过创建,学校已成为“汉滨区校园文化示范校”。在抓教育教学中,他着力强化“问题即课题”的教学研究意识,主持制定了微型课题研究手册、研究方案、奖惩办法等制度,带领教师们立足课堂,大胆探索,构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五步一体”作文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数学教学模式、“乐学互动”英语教学模式。他坚持站讲台、抓教学、做课题,主持了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立项课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校园剧、课本剧系列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互动作文实践与研究》,组织承担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整合教学实践研究》、陕西省“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立项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小学数学模拟实验室的研究》和陕西省“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立项课题《关于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等10余项中省规划课题均获得优秀等次。2017年,学校被评为“安康市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2018年,学校被遴选为“陕西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孵化校园”。同时,他主持制定了《培新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名师引领工程。他坚持每年选派教师到江苏南京、常州、海门等地访名校、学经验,不定期邀请江南的名校名师、省市教研专家来校讲学辅导,帮助教师开拓眼界,更新教育理念;他经常带头参加推门听课、教学研讨、送教下乡、集体备课活动,指导中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能手赛教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有力促进了年轻教师成长成名。在他的精心培养下,先后有48名教师跻身省市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行列,构建了强大的“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学校被命名为“安康市校本研修优秀团队”。最近6年,他积极践行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理念,结合校情,创造性地开展“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为全区各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提供了范式。在实施新教育实验中,他利用成立阅读银行、组织作家进校园、举办读书节、诗词大会、跳蚤书市、班级阅读交流活动、亲子共读交流会等形式,通过每年举办一届新父母征文及书香家庭、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激发和调动师生、家长的共读共写积极性;通过实施“晨诵、午读、经典诵读”3个项目,开发阶梯阅读书目,促进了“共读共写共成长”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通过《培新小报》、校园之声、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方位展示了书香校园建设成果。他先后组织、指导编写晨诵教材12册,制作课件432课,编纂《新父母教育随笔》10册,汇编新教育实验成果集769册,评选表彰了三批50个书香家庭。每年有100余篇师生文章在省市区教育报刊、网站刊发。由他主持研发的《晨诵》课程在陕西省首届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他主导组建了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工作站汉滨分站,其中有10余位老师、家长义工已成为“安康周末读书会”的领读者、阅读推广人。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4月,培新小学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亲近母语研究院、心和公益基金会和新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9“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年度书香校园”。他还主张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通过开设魔方、围棋、篮球、非洲鼓、花样跳绳、汉调二黄、机器人等71个社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到安康气象站、城市展览馆、安康水电站、安康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西安、杨凌等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近年来,学校机器人社团先后在陕西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WER积木教育机器人普及大赛中荣获二、三等奖,有30余名学生在汉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陕西省重点项目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达1000余人(次)。勤耕耘桃李芬芳,守初心矢志不移。在程怀泉的带领下,培新小学先后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经验和亮点工作多次被《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教育》《陕西素质教育》《安康日报》《安康教育》等媒体专题报道。面对荣誉,程怀泉老师谦诚地说:“在教改的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将牢记初心,锐意改革,严谨治学,再创佳绩,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真善美光芒的文字。”(《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