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在人世间,每一个孩子都是神的作品,都是美丽可爱的天使。
人世间没有“问题儿童”,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是以什么样的目光看待“儿童问题”,又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观察、思考、解决“儿童问题”。
一部电影,特别是儿童电影,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的经典,必然和它所承载并倡导的普世价值不可分。离开了普世价值,经典也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热爱。因此,举凡世界经典儿童电影,又无一不是传播普世价值的载体,而且是更加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载体。
和阅读一本书比起来,看一部电影自然比较轻松,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都有限。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可以在轻松娱乐中,营造爱意浓浓的家庭气氛,使家永远都是那么温馨,那么不忍割舍。所以,“亲子共赏”应成为当下中国家庭的一种文化时尚,成为“学习爱、守护爱”的路径和标志。——曹保印
爱家,爱生命,爱朋友,爱追梦,爱青春,从陪孩子看电影开始,从看曹保印的这本《陪孩子看电影吧》开始。——杨东平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播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
没有“问题儿童”,只有“儿童问题”
爱家,爱生命,爱朋友,爱追梦,爱青春,从陪孩子看电影开始,从看曹保印的这本《陪孩子看电影吧》开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说。在人世间,每一个孩子都是神的作品,都是美丽可爱的天使。所以,在我的女儿曹天健(乳名天天)出生后,我曾写下一首《创造美丽新世界》的诗献给她,诗中说:“你是一个纯洁天使/悄悄展开隐形的翅膀/向着人间翩翩飞翔/像精灵,离开水晶宫殿/一路飞,一路幸福歌唱/歌声过处,大地沐浴阳光/啊!天天,我的小天使/来吧,让我们一起探索/创造美丽新天堂。”这首诗,收在我的《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一书中,成为天天美好生命的开始,也成为我和她的母亲幸福生活的开始。一个没有孩子的家,是不完整的家,是神灵不愿眷顾和留恋的家,因为这里没有天使在歌唱,也没有天使在舞蹈。对我来说,如果不是亲身感受了女儿出生的全过程,不是和妻子一道夜以继日地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不是用手掌轻轻托起女儿小小的脑袋,不是用胸膛温暖女儿凉凉的小手,不是辗转反侧于女儿突然发烫的小身体,不是欢欣鼓舞于女儿口齿日渐清晰的童言童语,不是沉醉于女儿给自己背童谣、讲故事……即便已经结婚,也很难真正体验家的味道,并因此时常迷茫于关于家的责任。感谢女儿!她的降临人间,让我作为男人,有了一个真正的、在心里安居的家,也有了真正长大的生命体验,并从此知道,我的生命不再属于我自己,我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也不再属于我自己……日益厚重的生命之感,让我愿意毫无保留地付出心血,只为了和女儿一道,在人间创造一个美丽新天堂。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你即将打开的这本书中,我将“让孩子成为爱家的人”这一主题,放在全书的最前面。我深知儿童学会热爱自己的家,在家的屋檐下躲避人生风雨,从家的炉火中收获人世温暖,是一件意义多么重大,而又价值恒久远的事情。事实上,举目世界经典儿童电影和文学作品,都无一不把热爱家作为一个核心价值观,以长期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儿童的精神世界。杰出的电影艺术家和作家们深知,无论是对儿童,还是对成年人,家都代表着永恒的人性,意味着纯粹的爱与幸福。一个没有家的人,是痛苦的。失去了家,就失去了整个世界。所以,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幸福的今天和明天,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教育和引导孩子热爱家;与此同时,父母也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热爱家的表率。作为孩子降临人世后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一任教师,在热爱家的教育上,没有任何人能代替父母,也不会有任何人能比父母做得更好。在这本书中,关于怎样让孩子学会热爱自己的家,为家的荣誉而战,为家的安全而战,为家的幸福而战,为家的快乐而战,我重点分析了《绿野仙踪》、《花木兰》、《天堂的孩子》、“小鬼当家”系列之《独自在家》4部经典儿童电影,但是,在其他4辑的16部电影中,也一样能处处感受到家的无穷魅力。之所以要让孩子成为爱家的人,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以此为坚实的基础,构筑起呵护儿童生命安全的坚固堡垒。因为,对父母来说,无论孩子是否富贵,只要一生平安,就是最大幸福;对儿童来说,无论人生成败,生命都必须永远珍惜,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是做好一切事情必不可少的前提。生命若逝,万事如烟。父母和孩子都必须铭记于心。在儿童非正常死亡率,如其中的自杀率、自残率、自虐率不断增高的今天,积极而充分地开展对他们的生命教育,以及更为深刻的死亡教育,是儿童无比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为了让父母对生命教育,特别是对更为深刻的死亡教育,有更清醒的认识,更为了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认识生命与死亡,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我在“让孩子成为爱生命的人”这一主题中,特意选择了《别惹蚂蚁》、《导盲犬小Q》、《宝莲灯》、《海底总动员》这4部经典儿童电影,重点解读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并另外在解读电影《狗脸的岁月》时,具体阐明了对儿童开展死亡教育的理由。当然,我特别希望父母能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意识的让孩子观察与思考和生命教育相关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大道理,或者只是看这几部电影。从我的观察和研究看,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生命,可以从一棵新芽、一朵新花、一只蚂蚁、一只小鸡、一个小兔子、一条小狗等小型生命体开始,既让孩子直接感受植物的生命,也让孩子直观感受昆虫、动物的生命。为此,在解读《导盲犬小Q》时,我特意以女儿为例,描述了生命与死亡带给儿童的心理和情感冲击。一部电影,特别是儿童电影,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的经典,必然和它所承载并倡导的普世价值不可分。离开了普世价值,经典也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热爱。因此,举凡世界经典儿童电影,又无一不是传播普世价值的载体,而且是更加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载体。爱家,爱生命,只是倡导普世价值的一部分,对儿童来说,爱朋友、爱追求、爱青春等,也传递着饱含人性之美的如友谊、理想、青春、诚信、合作、承诺、正义、善良、勇敢、公平、公正等普世价值。因此,在这本书中,我又设计了“让孩子成为爱朋友的人”、“让孩子成为爱追梦的人”、“让孩子成为爱青春的人”3个主题,并在这些主题之下,分别解读了15部经典儿童电影。在“让孩子成为爱朋友的人”这一主题下,我解读了《夏洛的网》、《龙猫》、《101忠狗》、《怪物史瑞克》这4部电影,而提起《夏洛的网》,可能更多人熟悉的是同名畅销图书。不过,这部 电影和另一部同名音乐动画片,都同样非常好看。后者自1973年搬上银幕后,至今仍是传统美国家庭共度周末时的保留节目。它们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诚信、合作、友谊。提及诚信,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绝不允许孩子说谎话,视说谎话为不可饶恕的大错,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个禁区却慢慢被打破,有些父母甚至将诚信和傻瓜画了等号。父母们其实并不知道,越是在诚信失范的社会环境下,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守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人的信任与尊重,才能朋友更多,脚下的路也更多。在“让孩子成为爱追梦的人”这一主题下,我则解读了《白雪公主》、《阿拉丁》、《狮子王》、《功夫熊猫》这4部电影,分别提出并解答了“世上最美的女人”是怎样培养的、“世上真正的王子”是怎样培养的、“世上伟大的国王”是怎样培养的、“世上最牛的大侠”是怎样培养的4个相互呼应,又不无关联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设计问题,是因为我要传递给阅读这本书的父母们,一个十分明确的信息,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成为爱追梦,并且真的能追上梦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长大后,成为世上“最美的女人”、“真正的王子”、“伟大的国王”和“最牛的大侠”。当然,这些说法只是一种比喻,它真实的含义,是培养孩子以此设喻的美好品格,比如,热爱劳动、诚实善良、自我救赎、坚忍不拔等。在“让孩子成为爱青春的人”这一主题下,我集中了3部和青春期有关的电影《狗脸的岁月》、《千与千寻》、《放牛班的春天》,其中《狗脸的岁月》、《放牛班的春天》和另外一部电影《玩具总动员》,则又因“问题儿童”这一性对共性的问题,联系在了一起。青春期是一个危险期,却也是一个成长的关键期。
在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中,父母如何观察、教育和引导孩子热爱自己的青春(期),就显得极其重要。从电影所展示的故事看,自然也放眼于身边的现实,答案其实就是一句话:要坚信奇迹会发生。因为事实上,青春期本身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所谓“解铃还要系铃人”,要解密青春期这个生命的奇迹,自然要靠奇迹本身。人世间的许多事情,总是十分玄妙,只要坚信奇迹会发生,奇迹还真的就会发生!这一点,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中,表现得最为感人。然而,如果认真想一想,实际上却又有很多关于“只要坚信奇迹会发生,奇迹就真的一定会发生”的应然的道理和规律。以《放牛班的春天》为例,针对“问题儿童”,新来的老师克莱门特,并没有特殊的教育秘诀,他只是遵循着教育常识,尽到了一个人性化的教室所应尽的职责,对每一个孩子都不抛弃、不放弃,负责到底。于是,就像他坚信的那样,奇迹真的发生了——“问题儿童”成了“天才儿童”,曾让原来的老师无比头疼的莫杭治,最终成为世界著名指挥家。这就启发我们:所谓“问题儿童”,反映出来的其实都只是“儿童问题”,而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寻找符合人性的答案,正是父母、教师需要努力去做的。因此,对“问题儿童”的抛弃和放弃,说白了,只是成年人不愿去做寻找答案的努力。今天的中国,“问题儿童”越来越多,“问题儿童”学校和假期短训班越来越多,可培训的效果非但不明显,反而出现了许多严重到涉嫌违法犯罪的校园暴力。为什么?那就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问题儿童”,没有看到“儿童问题”!必须再次强调的是,人世间没有“问题儿童”,所有的儿童都是神的作品,都是天使。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是以什么样的目光看待“儿童问题”,又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观察、思考、解决“儿童问题”。这这方面,克莱门特·马修是我们真正的榜样——尽管,他是“失败”的音乐家,又来自“池塘之底”。和阅读一本书比起来,看一部电影自然比较轻松,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都有限。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可以在轻松娱乐中,营造爱意浓浓的家庭气氛,使家永远都是那么温馨,那么不忍割舍。所以,“亲子共赏”应成为当下中国家庭的一种文化时尚,成为“学习爱、守护爱”的路径和标志。不过,书香与电影之美,又一点儿也不矛盾,而且事实上还相得益彰。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去看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影,或者相反,看过电影之后,再回过头去读被改编的书,你将会发现,这种比较性的学习,比单纯的阅读或观影能收获得更多,而且会启发人多角度、多路径地观察、表达与思考问题。在这本书中,除了向读者推荐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我还向读者推荐或建议阅读一些相关的优秀图书或文学作品。我期待,父母在和孩子共赏电影后,能再一起共读这些与之相关的图书或文学作品,让“亲子共读”的书香、“亲子共赏”的电影之美一起,共同温馨我们的家。比如,看过电影《夏洛的网》,再捧读图书《夏洛的网》;看过电影《导盲犬小Q》,再品读《再见了,可鲁》;看过电影《绿野仙踪》,再欣赏同名系列小说等。我还期待,“亲子共读”的教育理念,能一如朱永新教授所倡导的“亲子共读”的教育理念,一步步走出家庭的小屋檐,走进校园的大天地,使校园不仅处处飘荡浓浓的书香,还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电影之美。最后,我想做一个梦:带上这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拿上这本小书,走进农村,走进山区,和2000多万留守孩子一起,看电影,聊电影,让他们通过这些电影,看看外面的世界,品味普世价值之美,有一个自己的“电影人生”。曹保印,作家、品牌传播与危机处理专家,北京智信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元授教育总经理。曾任《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传媒研究院院长、《新京报传媒研究》主编,出版有《全球化生存》、《中国社会建设》、《直击中国教育底线》、《千万别教坏孩子》等60余部作品;2010年度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得者,《让电影陪伴孩子成长》被教育部连续四年列为全国教师暑期必读书;2015年度影响全球的100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