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唐江澎40年“三条路”

唐江澎 守望新教育 2022-04-2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唐江澎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做有良心的校长,办有温度的教育
拿出一点历史担当的精神,让教育发生一点点改变......
必须有的和坚决不能做的—— 实施素质教育是良心和本领问题
......

好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作者|唐江澎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委员通道”上的一席话刷屏全网。

唐校长表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如何理解这段话?唐校长与记者分享了他的感悟。


何为“终身运动者”?

唐江澎:“终身运动者”或者叫“身心健康者”,谈的是四个基本方面:

第一、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我经常跟孩子们说,生命来自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替父母承担好养护、照护、看护自我生命的责任。

第二、终身运动的习惯。孩子们能够坚持天天运动,甚至还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第三、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生漫长,不在于你一时跑得有多快,关键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节奏。一生如此,就一定能达到你理想中的前方。

第四、积极的心态,对未来抱有美好的预期。

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新教育实验第15届年会主报告

何为“优雅生活者”?

唐江澎:所有孩子都应该接受让他们优雅起来的教育。

第一、善于发现美。

第二、欣赏卓越。能够欣赏他人之美,有包容心。

第三、注重生活的品位和细节。这样才能把我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设计,创造得更加美好。

第四、能够给生活和他人带来美的感受。

学生的“包袱”为何越来越重?

唐江澎:现在说孩子太苦了,其实是个恶性循环。时间越长效率越低,效率越低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补习时间越长,越补越苦。过分依赖补课的孩子,有时候能取得一个阶段性考试成绩的提升,但是一到大考就抓瞎。

原因是通过补课只提升了对试题的精熟度,并没有提升理解力。现在高考强调的是在真实的情景下,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遇到情景一变,题目就做不出来了。

我的基本观念就是充足睡眠8小时,充足运动1小时,合理地安排沟通、交流、艺术等活动时间。在这个前提下,有效率地提高学习成绩。

艺术教育“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第十四届年会主报告

“学生如果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唐江澎表示,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会没有核心竞争力。

去年开学高一新生报到,在引体向上测试中仅能完成平均3.72个,有132个男孩一个也拉不上去。高一893个学生中,有774个戴眼镜,而这已经比上一年下降了4个百分比。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幼儿园孩子养成整理习惯比识字重要”

唐江澎还表示,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也是我们社会的幸福程度。“我教了四十多年高中了,在我看来,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早识字重要;让孩子多读书,远比做阅读理解题重要。一周七八个补习班,逼到最后孩子没了兴趣,也就没了学习。”

“教育,应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唐江澎总结道,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也就是社会的幸福程度。

教育,应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新教育实验第11届研讨会主报告

关于教育的真谛,唐江澎表示想借用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看望医卫教育界委员、共商国是时说的这八个字,它深刻揭示了教育的使命与价值。

而“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教育专章的标题,更应该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唐江澎:做有良心的校长,办有温度的教育
唐江澎:拿出一点历史担当的精神,让教育发生一点点改变......
唐江澎:必须有的和坚决不能做的—— 实施素质教育是良心和本领问题
......


专业路、改革路、未来路

——唐江澎40年“三条路”

作者|唐江澎

来源 |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历史常常重复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引发人们的感慨,又常常重复相似的场景而使这种感慨更加深沉,在深沉的感慨中,历史发生了!庆祝教师节,第一次深刻的记忆,是在我工作第五年、教完高中第三个毕业班的时候,那是1985年;可今天,已然是第36个教师节了!时间真快,转眼之间当教师40年了。
据南大丁帆教授回忆,文学院长程千帆教授曾有“三路”之说,所谓“当老师要走好专业治学的路;当院长要引领学科建设的路;临退休要让出未来发展的路”,我也想借程老的说法,谈谈我这40年走的三条路:
一是走好良善人师的专业路

40年前,我是一个17岁的毛头小孩,因身体原因没录取大学,当起了民办教师。从那时起我对教师职业就有了独特的理解:走上讲台,我才迈开了人生的路;站稳讲台,我才站稳了人生的位置。我是在讲台上找寻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这是40年来热爱学生、酷爱事业始终不渝的“初心”!
无锡坊间传过一个段子:说1993年我来无锡时带来一麻袋证书,在无锡县人事局工作人员面前倾囊而出,举座震惊。这实在是文学化的叙事。其实,我来无锡时,只是一个二级教师,是无锡县广纳贤才的胸怀、是老县中助力成长的沃土,接纳了我也成就了我。在这里,9个月后我评上了一级教师,一年半后评上了高级教师,7年之后、37岁那年,我成为江苏省最年轻的一批特级教师。
回忆几十年的经历,有三句话想和年轻的同仁分享。
第一句来自拉丁美洲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他写过那本著名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他说:“教育是一种爱的行为,因此也应该是一种勇敢的行为。”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面对多样的选择与各种诉求的社会群体,要始终保持一种定力,要勇敢担承“爱的责任”,用全部的爱去成就学生的未来,以我们的爱与智慧引领社会发生向善、向上的变化。只有把所有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我们才称得上“神圣”。在孩子情感最纯洁的时期,用我们最纯洁的情感投入和他们构建一种纯洁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的伟大所在,也是我们职业幸福的源泉。
第二句话是我在接受央视《百年温情》节目专访时说的:“做一个良善的人师,不功利不势利,要包容要大度。”
“不功利”,是不能因学生一时成绩的高低和发展的快慢就对他们青白相视、高下相看。40年的从教经验可以让我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与他们日后的社会贡献、甚至与他们对老师的情感,其实没有一一对应的正向关联。
“不势利”,是不能因为学生家庭出身不同就对他们冷暖有别、亲疏不同。“要包容”,是说包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缺点与错处,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要大度”,是说我们的胸怀要有让一个个性活泼泼生长的宽广度,不能因我们的狭窄逼仄了学生精神自由的空间。
第三句话是英国伦敦城市学校战略规划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卓越的教师都应该是在具体的学科领域有专业水准的学者。”

这些年来,一直以语文学科领域学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是反思日常教学实践、将经验概念化,提出“体悟教学”的理论,还是受邀参加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研制审定,审查统编本语文教材,编写苏教版高中、初中语文教材,参加江苏卷的高考语文命题,面向校内、校外开设公开课,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力图超越经验的局限,放大眼量,追求专业标准、学者水平。我觉得,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缺少专业追求与专业水准的人,不会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师,也不会成为合格的学校管理者。
二是开拓转型育人的改革路

毋庸讳言,我们的高中教育要从“分的教育”转而走向“人的教育”还有漫漫路途,但不能因为有高考的压力在,我们就放弃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守。高考成绩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更不是教育展开的全部内容。考级能证明弹琴的水准,但仅为考级而弹琴似乎枯燥无聊。
夺冠可以证明运动员实力,但奔着夺冠而展开的运动似乎违背人类体育的宗旨。教育也是如此,一所高中不能没有升学率,但对教育的理解不能仅仅是升学率!升学率解决不了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走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路径问题,追求升学率也培养不出我国未来的高、精、尖的人才去应对“卡脖子工程”的难题。
我们的学生没有高分数进不了著名的大学,但如果没有高素质也不可能成为未来的领军人才。这是我们面临的两难选择,但正是在两难困境的艰难突围中才开拓出省锡中转型育人的道路。
我们不能不关注分数,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另外一长串数字。今年省锡中高一新生893名,入学平均成绩485.3分。学生个头高、发展期待好。男生自报身高180.9cm,女生的平均身高166.4cm(我个人比较偏好使用孩子们自报身高的数据)。但假期中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以上的只有187人,占21.3%,不到半小时的183人,差不多也是这个比例。让人忧心的是戴眼镜的 744个,占83%,虽然这个比例比去年新生下降了4个百分点。
我想,保持744个眼镜不再增加,也是我们校长要替家长担起的责任!再比如,经常参加利他性公益服务的只有35人仅占3.9%,而从未参加过的156人高达17.5%,我们的教育活动要不要尽快补上这一短板?在家每天承担家务劳动一小时以上的占3.7%,而半小时以下的占5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普遍重视,新生中接受过艺术课外培训的也超过了50%,比上届学生大大提升20个百分点,这就对我们艺术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有,祖籍非无锡的学生首次超过无锡籍学生,说明我们城市人口结构发生着变化。
我把这些数字如数家珍地报出来,只是想告诉各位校长,我们的教育需要转型发展,需要全面关注人的整体性成长。我们无法改变高考以分录取的现状,只能通过课程的丰富性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择性,让学生们把当下的学业与未来大学的专业贯通起来,把大学的专业与未来安身立命的职业贯通起来,把职业选择与他们建功立业的事业贯通起来,把事业与他们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安顿灵魂的志业贯通起来,变“为分而学”为“因爱而学”,培养出担当未来使命的一代新人,探索出高中转型发展的道路。
三是铺就百年传承的未来路

省锡中建校113年了,在几代人的接续努力下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2019年成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G20立项学校,今年又成国家级示范校99所之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些年我们在服务无锡、辐射全省中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输出了不少骨干,一些骨干从省锡中走向了省市专业部门负责人的岗位,一批同志也担任了区内学校的领导职务。
我已57周岁,其他两位校领导几年内也相继达到退任年限,事业发展急需一大批领军人物迅速成长。区委吴建元书记履新第一天,应我的请求以茶话会的形式召集年轻人见面谈心,鼓励大家奋发作为;方力区长也在到任的第一时间来校看望大家,表达了对学校发展的关怀。
我们创新探索,在现有的干部人事制度框架内,启动了校长工作月度助理制度,以80后为主体选用6位部门负责人担任月度轮值校长,由他们全面主持工作、全权处理校务,进行全真岗位历练、全程任用考核,在全面负责中提升全局意识,在岗位磨砺中提高岗位能力。
我们还围绕高品质示范高中和国家级示范校建设项目,设立六大创建项目的总管、选定118个项目长,让一批90后加入管理团队,参与到学校未来发展的进程中,一批生气勃勃的年轻团队正在干事创业中茁壮成长,前景喜人!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将秉持这样三条原则:铺路而不占道,唯有让位才能让年轻人在其位谋其政;放权而不推责,事情交由他们干,即使做错了责任也由我来负;指导而不代办,我们几位校领导主要精力放在管理的计划、反馈、评价环节,执行交由6位轮值校长,交给118位项目长。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转换机制,在今天这样好的基础上、这么大的平台上,省锡中一定会开创下一个百年辉煌的道路。
本文根据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无锡市惠山区庆祝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大会(2020年9月9日)上的即兴演讲现场录音整理。
校长怎样的格局,学校就什么样的气象
校长能做些什么?
一流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的校园精神,要有“精”也有“神”
今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校长的领导力
校长的书柜里有着学校的未来行走大地的思想者向着幸福完整出发!——让核心价值观照亮、照遍、照透校园;让学校到处流淌着奶和蜜
......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