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子涵:小孩子要走向大艺术,大艺术要走向小孩子

梅子涵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对孩子而言,哪些教育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为什么越是那些对生活有真知灼见的人,越会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上海师大教授、新阅读研究所所长梅子涵教授认为:不是说我们非要把艺术、文学强加给儿童,而是人类本身需要文学和艺术。小孩子一定要走向大艺术,大艺术要走向小孩子。这样小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了成年人就会有大情感、大情怀、大审美、大诗意、大浪漫。

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柏拉图

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新教育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为什么艺术教育无法被替代?
艺术教育为什么很重要?
艺术教育“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第十四届年会主报告
审美启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超乎想象
美国为何如此重视艺术教育?
......

小孩子要走向大艺术
大艺术要走向小孩子
原创|梅子涵

在我看来,小孩子和大艺术是没有矛盾的。小孩子一定要走向大艺术,大艺术要走向小孩子。这样小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了成年人就会有大情感、大情怀、大审美、大诗意、大浪漫。

我们的社会总是由成年人主宰的,如果每一个成年人都是大情感、大情怀、大审美、大诗意、大浪漫来主宰我们的社会和整个世界的话,那这个世界一定会很安宁。


所以能不能把大艺术带到儿童的面前,这关系到社会未来的样子。而正因为这个世界有很多有智慧有良知的成年人,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向来很重视把大艺术带给儿童。

每个年代有自己的特征和限制,而我那个年代的限制显然比现在多很多。因为我们那个年代,整个中国是关着门的,而现在的中国是打开门的。所以今天的中国有外国的作家、外国的艺术团体、外国画家来到我们的面前,带给我们许多“鲜艳”的体验。

这是这个时代的优越,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可怜。我们那个年代也有艺术有文学,但是一个孩子能不能走进文学和艺术,基本上完全取决于孩子个人的感觉和他所可能得到的某一个机会。

缺少成年人的安排和社会有系统的组织,那个年代如果一个孩子有感觉有机会的话,就可以接触到一些文学和艺术,而那些可以接触到一点文学和艺术的小孩长大以后,和那些没有这样机会的人就完全不一样。

艺术教育为什么很重要?新艺术教育如何成人之美?


在我的少年时代刚刚结束的时候,我就离开了学校走到了社会上,到了工厂或者农村。

我到了农村的农场之后有一点很幸运,我所去的那个连队里有一些小孩,他们小时候不同程度的因为个人的感觉和所得到的机会,走近了文学,走近了艺术。

所以在我的连队里,有会画画的人,有会唱歌的人,有会拉小提琴和吹口琴的人,也有像我这样可以写几首很幼稚的诗和几篇散文的人。

我们这样的人在几百个人当中占据的比例是很低的,同样是干活,同样是喝粥,可是我们连队里的几百个人都生活地比其他连队要轻松、要快乐。

很多年以后,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谈论的最多的不是那个时代吃得那些可怜的食物,喝得那些肮脏的水,而是那个时候他们坐在台下,每过一个月就可以听到的好听的歌唱,小提琴、手风琴、口琴二重奏。

新艺术教育“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第十四届年会主报告(上)
海门新教育小学:怎一个美字了得!


就是那样几个数量很少的有着艺术感觉和修养的年轻人,让其他的年轻人就有了和别的地方的年轻人不一样的十年艰苦生活。我今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作家,很大的原因是和我那十年生活在一个虽然艰难,但是有艺术的群体里面有关系。

不是说我们非要把艺术、文学强加给儿童,而是人类本身需要文学和艺术。对于文学和艺术的需要,是人类这种没有完全摆脱动物这样一个会呼吸的群体一个很本质的特征之一。

可是我们常常看不到,因为今天中国很多的成年人,包括我们的教育界,我们整天想的是我们要给儿童什么,我们常常不想儿童需要什么,我们总是想儿童必须要有数学,甚至要有奥数,因为他们需要升学、考试,可是我们不知道儿童还需要文学、需要艺术,他们从小就能够读到文字中的美好童话,我们如果看不到这一点,那么儿童们就会远离这些美好的事物。

他们虽然需要,但是没有机会。因为儿童没有钱买门票,也没有钱买书籍。如果我们知道儿童的需要,我们就会把这些东西组织起来送给儿童。


于是我们就会错误地以为是我们要把文学和艺术给儿童,而我们忘了其实本质上面是他们需要这些东西。当我们认识到儿童需要文学和艺术的时候,这表明成年人的社会对儿童的认识是明智的。

这些年,当我为了推广儿童文学阅读,坐在这样的灯光下面做演讲的时候,我所看见的是中国这十几年对儿童阅读、儿童走近艺术、艺术走近儿童这样一条道路每年的变化。

我坐在这里看到的不是台下不同的听众,我看到的是一条很长的路途,每次这样的场合,只是路途上面的一个片段两个小时的场面而已。

图画书是这些年在儿童阅读当中所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让人感动的景象,因为这种书籍的本身是充满艺术的,我看到这些书籍把一个通常只是白纸黑字的故事变得鲜艳,变得生动,变得有神采,看得见笑容、看得见眼泪、看得见幽默、看得见沉痛、看得见荒凉、看得见美丽、看得见战争、看得见死亡。

而死亡和战争在这些图画书里面也都不那么可怕,在战争当中与其说让我们看到了血流成河的场面,还不如让我们看到人类发动的那些战争所带给我们的非常深的哲学思维,死亡在图画书里也可以那么幽默,充满温暖。

新艺术教育“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第十四届年会主报告(下)
艺术教育为什么很重要?新艺术教育如何成人之美?


于是儿童就从这种鲜艳的阅读当中懵懵懂懂地看见了生命最后的去处,也是有亮光的,不是那么冰冷的。图画书是一种充满了艺术教育的读物。

在这里,我想提一提“启发文化”,今天早上坐在书桌前,还在看这些年的书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很强烈的情感,从我对启发很熟悉的路途当中,突然很陌生很强烈的升腾起来,那就是启发文化这些年来不声不响,没有什么太大的喧哗,一下子为中国的儿童带来了那么多的好图画书。

启发文化出版了多少色彩鲜艳、情感鲜艳、哲学鲜艳的童话书,如《开往远方的列车》、《欧先生的大提琴》、《星期三书店》、《爷爷的墙》、《疯狂星期二》,他们所出版的童话书里面既有非常传统的绘画艺术,又有非常现代的、对中国人来说很陌生的先锋绘画,但是由于这些书是专门给儿童阅读的,而且受到了真正关心儿童阅读的成年人的关爱,因此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先锋的,都纷纷来到了儿童们的面前,甚至到了小学、中学的阅读课堂

这些书里面有一些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艺术教育读本,既有情感的教育、哲学的曲目,又在你完全不知觉的情况下给了你艺术的、审美的引导。


我自己就非常喜欢那本《欧先生的大提琴》,这是一个关于二战的故事。

在故事里,每天都会有炮弹打落一个城市,使之成为一片废墟。而每个星期只来一次的送水送食物的车,因为随时都会飞过来的炮弹而不能准时到达,于是这个城市陷入了饥荒和绝望。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同样饥饿但不绝望的艺术家,他连走路都很困难了,但是他依然抱着他的大提琴,走到已经是废墟的广场上,把椅子放下坐下来开始演奏巴赫的乐曲,艺术的声音一旦响起,绝望的窗口马上打开,城市里那些绝望的人们,纷纷从窗口里探出了他们的脑袋,睁开了他们的眼睛。

巴赫拯救了他们,一个已经成为废墟的城市,是音乐拯救了它。后来当巴赫在拯救城市的废墟和内心绝望的人们的时候,又一颗炮弹飞过来了,欧先生没有被炸死,但是大提琴也被炸成了废墟。

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不那么绝望的城市,一下子又陷入了恐惧当中,而这种恐惧比以往更加严重。因为他们知道从此以后连巴赫也没有了,欧先生的大提琴没有了,没有想到的是,欧先生又出现了,还是拎着他的椅子,手上没有大提琴,他对着恐惧的城市、绝望的窗口深深鞠了一躬,然后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了一把口琴,用口琴演奏。

艺术可以拯救人类,因为人类向往艺术,在多少文学故事里,当战争把一个城市打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一个童话或一首诗将人们从绝望中拯救,最终夺得胜利。

为什么艺术教育无法被替代?

如何让校园更美好?——以美学经纬“再织”校园空间



在启发的另外一本图画书里,有一个60多岁的老奶奶叫做艾玛,她有很多的后代,像这样一位有很多后代的老人怎么会寂寞呢?不,有多少后代,或者没有后代,并不一定能够决定一个老人生活得很寂寞还是很丰富。

后来她的后代就为老人画了一幅图,是老人和她的后代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讲的她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地方,老人的后代就把这幅图画出来送给她,挂在了墙上,但是艾玛觉得这幅图,不完全是她记忆当中那个充满了情感、她生活过的生命之地。

于是这个并不会画画的老奶奶,买了颜料和纸开始作画。你有美好的记忆,还能买来颜料和画纸,那么画纸上面也许真的可以画出你所喜欢的图画来。

后来她真的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童年生活画出来了,那之后,艾玛奶奶还画了很多的画,她后来把那些画全部拿出来挂在墙上。

一个很普通的人和艺术、画、文学、大提琴、诗,其实是离得很近的。如果说我们国家所有的孩子,年幼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生活有这样的聆听,他们长大以后和这样的艺术、这样的文学、这样的音乐,巴赫也好,贝多芬也好,就会离得很近。


他们就能够很自然地走进卢浮宫、走进大都会博物馆,走进去以后也可以很安然,很从容地欣赏,然后缓缓地很满足地离开,到生活里继续安静地生活。

这样的童年教育,无论是在巴黎、纽约,乃至于其他一些文化先进的国家都看到过,我们盼望的是中国这样的场景,也能够在现代和以后的年代里纷纷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到了那时候,一些有钱的中国人,再到伦敦、巴黎、纽约,他们就不会在大街上谈着他们的钱大声喧哗了。艺术可以改变人生、艺术可以改变国家,艺术可以让一个国家的人变得非常受欢迎,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就是真有钱、真富裕了。

艺术教育为什么很重要?新艺术教育如何成人之美?
新艺术教育“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第十四届年会主报告(上)
新艺术教育“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第十四届年会主报告(下)
......



(文章住自网络,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向梅子涵老师致谢!)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