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慢养、牧养、顺养——尊重生命,尊重儿童

李明新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慢养”不是故意“慢”,而是在育人上尊重生命,有耐心,不盲从,不急于求成,更不能够急功近利,应该让生命按着自身的规律一点儿一点儿地成长。生命的成长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不能够“催化”成长。


“牧养”有“放养”的意思,但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比喻我们要像有经验的牧人放牧一样,把羊群带到肥美的草地,让羊尽情地吃草——我们要把儿童引到更广阔的、富有意义的知识空间,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我这里说的“顺养”,是指要因材施教,是指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健康甚至高雅的兴趣和爱好,促其有个性地成长,鼓励他成为最好的自己。当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我们家长、老师,应该呵护,应“顺木之天性”,发展他的个性,开发他的潜能。


所有的家长,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如果能够在儿童节时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儿童,发现儿童,尊重儿童,才能真正为了儿童,才能使我们所营造的环境更有利于儿童的生命成长。如何真如此,孩子们不止是儿童节快乐,而是快乐每一天!——李明新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教育应该“真”“实”“慢”
放慢我们生命的脚步
因慢而美——“从前慢”与“将来慢”
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并非空想——为什么芬兰被提名为世上最幸福的国家?
......

尊重儿童,尊重生命

一一慢养、牧养、顺养

作者|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

来源|生命教育网  

多年来,我们都在谈养育孩子、教育儿童、培养学生的问题。那么,这个“养”字怎么理解?怎么能够更好地把握?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我以为,要真正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真正改善儿童的生活,就必须讲慢养、牧养、顺养。

1  儿童成长要讲究“慢养”

“慢养”不是故意“慢”,而是在育人上尊重生命,有耐心,不盲从,不急于求成,更不能够急功近利,应该让生命按着自身的规律一点儿一点儿地成长。生命的成长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不能够“催化”成长。现在困扰许许多多家长的,是社会上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日益严重,导致我们许多家长盲从了不正确的教育做法,都去催化孩子的成长,如同“揠苗助长”,过度“施肥”。
和“慢养”相对的,自然就是“快养”。现在“快养”的现象非常严重。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学生学习奥数化,人生成长分数化。这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过度“施肥”就使得学生“营养失衡”。我这里说的“营养失衡”是指儿童的成长被异化,不能够很健康地成长。
在儿童的成长上,如果我们不能够静下心来,不能够耐心地去育人,那么儿童就会在这种“快养”的教育当中失去真正的自我,儿童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和自由生活权就会受到破坏。
朱永新:今天的儿童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孩子的模样就是明天共和国的模样


2  
儿童成长要讲究“牧养”

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牧养”有“放养”的意思,但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比喻我们要像有经验的牧人放牧一样,把羊群带到肥美的草地,让羊尽情地吃草——我们要把儿童引到更广阔的、富有意义的知识空间,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从这个角度上讲,激发儿童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牧养”的核心价值。比如让一个儿童热爱阅读,让一个儿童有目的地去实践,去参观各种博物馆,去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等。这种“牧养”的方式都是有利于调动儿童成长的积极性的。他们会非常快乐、非常主动、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现在的问题是更多的家长“圈养”孩子。儿童活动交往的范围很小,成长方式也非常单一,甚至枯燥。许多儿童每天就是上学、做作业、写试卷、上培训班,有的在幼儿时代就过早学习系统学科知识。于是,家长替代了孩子的成长,他们束缚了儿童的发展。“圈养”让儿童的生命失去了更多的意义与光彩。
李镇西:保卫儿童!——我的《六一宣言》



3  
儿童成长要讲究“顺养”

“顺养”不能够理解成溺爱,也不能够理解成放任自流,不是说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样就失去了我们教育实际存在的价值。我这里说的“顺养”,是指要因材施教,是指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健康甚至高雅的兴趣和爱好,促其有个性地成长,鼓励他成为最好的自己。当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我们家长、老师,应该呵护,应“顺木之天性”,发展他的个性,开发他的潜能。
以上是自己基于对儿童生命成长的理解而提出的观点,其内涵是尊重生命,尊重儿童,培植精神,养育人格,让儿童自由成长,让生命快乐健康。我想,所有的家长,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如果能够在儿童节时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儿童,发现儿童,尊重儿童,才能真正为了儿童,才能使我们所营造的环境更有利于儿童的生命成长。如何真如此,孩子们不止是儿童节快乐,而是快乐每一天!
作者 | 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
儿童的命运与成人的觉醒
丹麦教育:教育幸福儿童的十条箴言
儿童是什么?为什么要追问儿童是什么?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