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因慢而美——“从前慢”与“将来慢”

蒋勋 王善勇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木心


心灵上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就是你不断地在口味上刺激自己吃到饱,在衣物上满足,或者在居住条件上买更昂贵的房子,不断地投资赚钱,其实这种爽的感觉未必是美感,而是快感。——蒋勋


美是一种选择,甚至是一种放弃,而不是贪婪。


我们不要忘记“悠闲”这两个汉字,“悠”的底下是指心灵的状况,是一个跟自己心灵的对话过程。《诗经》说“悠悠我心”,意思是你走出去的时候,感觉到心灵跟所有外在的空间是有感觉的,如果速度快到对外在环境没有感觉,就不是“悠悠我心”了。“悠悠”也有慢下来的意思,因为慢,你才会有心灵的感受。——蒋勋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一样。从前慢也好,将来慢也好,都是美好的。美好的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之奋斗甚至牺牲才能实现的。任何对未来的展望终究会变成回忆。——王善勇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因慢而美——美是一种选择

甚至是一种放弃,而不是贪婪

作者|蒋勋

来源|文学名著


速度感是非常奇妙的事情。从最早的步行到各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我们看到人们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是我们希望能够在短暂的生命当中,拥有更多的空间或者认识更多事物,这个愿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原因。


而慢了,就有美感了。



美是一种选择,甚至是一种放弃,而不是贪婪。


当许多东西在你面前时,你要有一种教养,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其中的哪几项就好了。


住也是一样,我们看到很多人的家具、摆饰非常昂贵,堆到家里几乎没有空间。其实可能少,才会变成一种美。


心灵上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就是你不断地在口味上刺激自己吃到饱,在衣物上满足,或者在居住条件上买更昂贵的房子,不断地投资赚钱,其实这种爽的感觉未必是美感,而是快感。



有时候,美感,反而是在大家都快的时候,你慢下来了。


你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在不那么匆匆忙忙要赶去上班或者上学的时候,去体会不同的速度感,譬如说步行,譬如说骑脚踏车。有时候觉得在我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里提到步行或骑脚踏车,好像变成非常奢侈的事情。


当今天要慢下来的时候,你遭遇到两种困难:一个困难是在外在客观交通的设计上,没有提供慢下来的可能。有时候你走在街上想慢下来都不行,因为后面的人会推着你走。


记得在1970年代去纽约时,当时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走在曼哈顿那个区域,你就会觉得根本没有办法停下脚步来,因为后面每一个人走路都有一个速度跟节奏,都是在往前冲的。



第二个困难是我们自己心理的节奏。我常常会觉得一个朋友经过五天繁忙的上班,在一个交通设计环道不太好的社会跟都市当中,他一直在赶路、挤在车队当中、生命一直耗在塞车里,那种烦躁、心情上的焦虑感你绝对可以了解。等到周休二日了,停不下来,可能会急着一直跟自己的配偶、孩子商量说:“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今天可不可以出去玩?”


可是玩也玩得很匆忙,然后可能又是一肚子气。在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也许“悠闲”两个字变成非常值得我们去重新反省的一个美学品质。


我们不要忘记“悠闲”这两个汉字,“悠”的底下是指心灵的状况,是一个跟自己心灵的对话过程。《诗经》说“悠悠我心”,意思是你走出去的时候,感觉到心灵跟所有外在的空间是有感觉的,如果速度快到对外在环境没有感觉,就不是“悠悠我心”了。“悠悠”也有慢下来的意思,因为慢,你才会有心灵的感受。



“閒”(闲)这个字更明显,你有多久没有靠在门框上看月亮了?这个字就是“门”中间一个月亮。或者另外一种写法,“门”当中有一个“木”,也是“闲”,你多久没有在你家门口的那棵大树底下靠着、走一走路、乘凉,觉得树阴很美?


“悠闲”两个字都在提醒我们,不一定要跑得很远,可能就在你家门口就能有所感受,但重要的是心境上的悠闲。悠闲,是先把自己心灵上的急躁感、焦虑感,能够转换成比较缓慢的节奏。


在我们把自己行动的速度放慢之后,会有不同的感受从心底生出来。你有没有想过,当车子开得飞快在高速公路上笔直地从A点抵达B点时,当中错过了生命中多少丰富的事物。


我常常跟很多朋友说,其实人的一生最长的A点到B点,就是从诞生到死亡。如果从诞生到死亡是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那么我宁可慢慢地通过,或者甚至放弃高速公路,我去走省道或迂回的山路,这样是不是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我的生命可以拉到更长的距离。



不知道这样讲合不合逻辑,就是A点到B点是一个最快的距离,也是最快的速度,我们以为大家一定得选择这条路,可是其实并不一定,在每一个过程当中,都有你生命应该停下来浏览、欣赏、感受的事物。


所以先进的工业革命国家才会在城市里特别设计出人行步道,来提醒我们,鼓励我们,或者建议我们:你可以有车子,可是你也可以不开车子。我想这里又回到我们刚刚提到的美学基本规则——你有,而你可以不用,才是美。


我们不要变成物质的奴隶。譬如我可以吃得多,可是我也可以吃得少。我有很多机会去吃驼峰、熊掌这种奇怪的食物,可是我也可以选择去吃山苏刚刚冒出来的嫩芽,或者春天刚刚发出来的春笋。那些不是昂贵的食物,但让我品尝到生命里面轻淡的滋味,这才是美。



“从前慢”与“将来慢”

作者|王善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这是一段木心写的歌词,让人久久回味。从前慢,让当代人能产生反向共鸣,是源于当代的我们对浮躁的厌烦和无奈。而这种快速发展带来的浮躁,恰恰是以前慢节奏的我们追求的目标或向往的结果。


当代的我们奋斗目标是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将来过上一个悠闲、舒适的生活,其实也是“从前慢”的状态,为了避免重复,姑且叫“将来慢”吧。


记得我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大家压力都很大。我一哥们天天神神叨叨地说,赶紧整啊,这要是整不出两篇SCI垫底,觉都睡不踏实啊!话说这是十几年前的香港高校博士生的状态。


而在十几年前,我们内地的博士、硕士基本没有扩招,还是“稀有动物”。那日子滋润、悠闲,是真正的“从前慢”,关键是没什么论文压力,毕业找工作也不用发愁。


当我第一次来到香港的时候,一下子就傻了,教授和学生一个个都很拼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


从来没为了研究熬夜的我,惊奇地发现很多研究生甚至年轻的助理教授是从晚上十点左右才开始工作的。而此前我一般是晚上十点就进入了梦乡。


不知从何时我们内地高校的研究生也开始紧张起来了,但我知道,当时很多从内地去香港访问的教授把香港那套习惯完全拷贝了回来。有一次我去清华大学一个师兄那里参观他们的实验室,吃惊地发现整个实验室的布局跟香港一所高校的实验室几乎一模一样。


无论怎么讲,我们内地的研究生一旦紧张起来,科研水平还是有明显提高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至少在论文发表这块,很多在内地一流实验室的研究生们的成果丝毫不逊于香港的高校了。


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十几年前,别说研究生,很多内地成名的大教授都以到香港的高校做RA(Research Associate)为荣,现在很多“富”起来的年轻副教授都不愿意去香港受那个罪了。


我们进步了。但进步是有代价的。代价是什么?除了浮躁还是浮躁。浮躁的后果相信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会浮躁?可以不浮躁吗?我的观点是很难。


记得我在美国做博士后的时候,认识几个tenure track(不升即离制度)助理教授。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努力的人,到了美国我才发现,与那些助理教授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其中一个华人助理教授,为了写论文,圣诞放假期间经常是整周地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年纪轻轻头发都花白了,有时候带孩子出去,别人都搞不清是爸爸还是爷爷。


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他苦笑了一下说,其他人也都很强,这个tenure制度是很要命的,你不拼命它就要你的命。这个tenure的几年时间里你必须每年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申请到多少基金,还有教学、指导学生等。哪项做不好也不行,你说不拼能行吗?就论文而言,质量固然重要,数量也是不能少的。


所以在我看来,浮躁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正面意义的。


坦率地讲,自从读研究生那天起,到今天我一直处在一种浮躁的状态中。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有时睡不着觉,做梦总梦到有人在追自己,或追别人追不上,一下子就醒了。


有时候看看自己十几年前发的文章,实在有点见不得人的感觉。但再仔细看一下,又经常很感慨。虽说那时的文章水平有些不济,甚至漏洞百出,但平心而论,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其实已经是自己当时的最高水准,耗尽了所有的内力才完成的,整个过程仍然是美好的回忆。


浮躁其实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与你是否严谨并不矛盾。而一个人学术上严谨与否,我认为主要跟你受过的训练有关。浮躁说明你内心的躁动,说明你不满足现状,有进取心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浮躁。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一样。从前慢也好,将来慢也好,都是美好的。美好的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之奋斗甚至牺牲才能实现的。任何对未来的展望终究会变成回忆。


《中国科学报》 (2018-08-10 第2版 博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