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的校园文化是什么?——文化无法被刻意创造

王小东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文化是源自内心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耕耘,短时间内是无法被刻意创造出来的!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致友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行走大地的思想者
学校文化的张力
校长能留下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做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校长
当好校长凭的是远见、格局和担当
......

文化无法被刻意创造

作者|王小东
来源|中国教育
1986年,“校园文化”在我国首次以一个专门名词见诸报刊以后,它就从零散自发的研究,逐渐走向了大规模有意而为的实践,并进而发展为现阶段的“校校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这样一个软性的办学要求,在这种社会思潮之下,没有自己独特文化观念的学校好像被时代抛弃了一样。

然而,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在还没有想明白什么是校园文化之前,就匆忙投身其中,导致了大量的形式主义的伪文化充斥校园。

行走大地的思想者——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角色


这种文化的一个特点是重物化的外表装饰,或建一堵主题文化墙,或设计一个寓意颇丰的文化雕塑,或搞几个豪华的功能厅室,等等。追求一种文化“文身”,把智慧密集型的文化建设变成了资金密集型的物质投入,甚至还会为此而攀比:你用了不锈钢的,我就要用大理石的。

外表的华丽却很难掩盖内容的苍白,很多学校都在堆砌一种泛文化。食堂里张贴的一定都是关于节约的标语,教室里肯定都是关于勤学的警句,每一段楼梯上一定是一位名人的画像和简介: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趣味,没有童心,不接地气,没有过脑,更没走心。学校成了关于求知、立身、处世等各类格言警句的聚集地。

这种过于追求“挂在门上、贴在墙上、塑在形上”的物化建设,没有进驻师生的心灵。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某校建了一座文化雕塑,一男一女两位学生的错落站立,低者俯看左手所托的书本,高者右手上擎,其上有白鸽高飞,其寓意是要学生“静读书、尚自由”。但学生们每每走过这个无创意、无灵魂的文化道具旁时,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文化反应”,照常肆意喧哗,追逐攀爬,甚至私下里把这一雕塑主题戏解为“读书有啥用?鸟用”!学生对校园主题文化的隔膜可见一斑。这种只停留在物质上的文化非但没有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反而让他们丧失了对文化本应有的敬畏和尊重,实际上在起着宣传文化虚无论的反作用。

林忠玲: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什么是“文化”?龙应台在一篇文章里说,“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拣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这就既凸显了“礼”,又坐实为“行”。至此,“文化”才算是落地生根二合一了。

那么,出现校园文化建设怪相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缺少文化自信是首要原因。一种你所坚守的文化,其背后一定是以你的某种信仰为基础的。那位农妇正是坚信“礼”的必要性,才会不怕麻烦地去更衣见人,这个很有文化的行为因为背后的信仰而显得那么自然、由衷。所以,当学校的领导层决定要有意识地倡导学校进行文化建设时,一定要问自己内心坚信的是什么,没有信念上的支撑,您搞出来的文化就是无本之木,虚假、不自然且一定难免会从众媚俗。

现在很多学校都缺乏坚信的东西,表现出来就是做事没有定力,害怕安静,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像一个不自信的小孩,动辄就要闹出点动静以引起别人的关注,这就是很多学校搞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动机。不少学校总是想通过打造所谓的文化特色来博人眼球,造就了数量庞大、类别多样的“文化特色的丛林”,很多特色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殊不知,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文化建设本就应该更侧重基础性与普适性,要慎言“特色”,才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接口”。

刘长铭:不要口号满校飞,口号不是文化——不要把学生当成容器和机器,把他们当成“人”


其次,要知道,任何文化都是不能被刻意创造的。无论是老校还是新校,无论你宣不宣传,你的学校都会有一种“文化”,就在那里,你只能发现,只能引导,而不能生硬地创造。有历史的学校,可以本着“江源唯远”的逻辑,发掘历史、优化升级;新建的学校,可以植根当下,安安静静地把你坚信的教育理念做实,而文化特色自然会在你长期的、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中慢慢流淌出来。校园文化建设要拒绝“运动式”的快进快止,也要拒绝“一哄而上”的热闹,要敬畏“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规律。请安静、有序、层递地开展建设,套仿王尔德的悖论式表达就是:不刻意追求特色就是最大的特色。

你的心中有你坚信的价值观,你真诚地相信它、表达它、宣扬它,并持之以恒地创造性地工作,可能就是在倡导一种文化。一个真实的故事:某高中接收了一位跛腿的新生,每天上学都是由家长用电动车载到学校,然后搀着他上楼。家长劳累,孩子自卑。有一天,巡视校园的校长遇到了这位家长,家长说想自己出钱在楼道里安装一排扶手,校长听后深受触动,随即申请款项,花费八千多元加装了扶手。

用文化为学校立魂——讲述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传奇故事


然而师生们并不理解,只为一个人的方便就投入了这么多的钱,值吗?这位校长没有气恼,而是利用教师例会、学生大会、家长集会,甚至是接待来访客人的一切时机,不断讲出扶手背后的思考。时间久了,大家理解了,这个扶手正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理念的物化,价值观化作一个实用的校园“雕塑”,深入师生内心,比写成文字的标语、刻意而为的雕塑都更有力量,而一种关心他人的文化也在这所学校日盛。

文化是源自内心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耕耘,短时间内是无法被刻意创造出来的!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文章来源:人民教育。)

行走大地的思想者——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角色
学校文化的张力——“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新教育文化与课程的校本化——从“千灯映月”到“月映千川”
校长能留下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校长最重要的人格特质——有动力、想做事
回到元点,面向未来——做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校长
当好校长凭的是远见、格局和担当
校长的基本品质和第一使命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