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川:深度学习让教师走向优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生命教育网 Author 肖川 曹专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为什么深度学习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具有如此良好的效果呢?深度学习对于教师走向优秀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
看清深度学习真面目
《深度学习》:彻底解决你的知识焦虑
开启深度学习基因的六把钥匙
深耕新教育,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

深度学习让教师走向优秀
原创|肖川 曹专  
来源|生命教育网  

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会长。曹专: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深度学习”虽然是现代才提出的一个概念,但自古以来的优秀人士都有过深度学习的经历。
 
孔子说的“学而不厌”是深度学习,孟子说的“掘井及泉”是深度学习,荀子说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深度学习。
 
不论是《中庸》里讲的“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还是王国维讲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都表明了深度学习是走向优秀和卓越不可或缺的路径。
 
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着眼于从深度学习的视角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深度阅读、深度教研、整体单元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等多种方式鼓励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短短几年内使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
 
为什么深度学习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具有如此良好的效果呢?深度学习对于教师走向优秀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01
深度学习发展教师的专注力

在今天这样一个由效率和技术主宰的时代,在短视频和碎片文字随处可见的时代,人很容易变得心浮气躁,不少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各种信息纠缠,注意力难以集中,像总也拧不紧的螺丝,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生命状态,也很难进行高品质的学习。
 
孟子讲过一个经典的故事,说是两个人跟着老师学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另外一个人却在下棋时总想着射天鹅,结果当然是后者的学习效果远不如前者。《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要想学有所得,必须高度投入和专注,有“定、静”的功夫。
 
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的深度阅读活动,每日阅读打卡,分享感悟,引导老师们“研一位名家、通一种理论、钻一本经典”,这可以督促和训练老师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某一个人物思想和教研主题,避免三心二意,提高专注力。
 
从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来看,深度阅读都是特别重要的,很多值得读的书,要读得如同己出、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深度阅读不仅使我们能记住一些精彩的表达、重要的命题,也在无形中训练了我们的专注力和内化力。碎片化阅读的一个很大的危害是让人心神不宁,对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很难形成“一以贯之”的优良品质。
 


02
深度学习发展教师的思考力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但很多人的思考只是停留在浅层的“想一想”阶段。
 
“想”只是人的头脑对于刺激的一种应答,一种近似于本能的反应,一种理智的冲动。它可能是没有头绪的,没有概念框架作为支撑的。只要不是白痴,谁都可以想一想,想得如何那就很难说了。
 
而“思考”则是一种潜沉的运思,一种高级的智力劳动。
 
深度学习可以训练人有条理的思考,即根据问题的性质、思考的对象,系统的思考,做到有条不紊,层层深入,逻辑自恰;
 
有根据的思考,即得出某个结论依据是什么,做到有理有据,而不是是信口开河,主观臆断,痴人说梦;
 
批判性的思考,即对于这个问题,前人和同时代的其它人作过哪些研究?得出过哪些结论?如何评价已有的研究和结论?而不是轻信,迷信权威;
 
彻底的思考,即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寻根究底。通过这些训练,教师对一些问题才能真正有所洞见,对一些概念才能真正掌握。
 
在教育学中,学习、知识、研究、教学、课程、班级、学校等概念,看上去都似乎耳熟能详,但很多人对它们的理解很可能是肤浅的、片面的、空洞贫乏的,这就需要不断切磋琢磨,慢慢浸润其中,涵化于心。
 
学习最重要的是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人们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即经验的重新组织与解释,必须依赖思考力,必须充分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
 
这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考力提升的过程。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英语团队开展的整体单元教学,科学团队开展的探究式学习,都是着眼于发展师生的思考力。
 


03
深度学习发展教师的坚毅力

苏东坡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学习就是人生中的大事,学有所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有人提出过“一万小时定律”,即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付出一万个小时的持续努力,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画家,都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当然,简单的重复劳动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但质变需要量的积累却是毋庸置疑的。
 
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深度阅读研究与实践团队提出的“先专后博”与《中庸》里讲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不谋而合,要走向博大的境界,途径在哪里呢?就是要穷尽精微。因为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同构的关系,滴水藏海,真正在一件事情上下够功夫,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你才会真正地感到“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你才能够达到“一通百通”“月印万川”“万宗归一”的境界。
 
教师的专业成熟也是这样,需要要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和研究点,做出执着的艰苦的努力,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懈怠、挫折或“高原效应”,它要求学习者常常自我激励,有时候还需要寻求同伴支持。
 
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深度阅读团队认识到“苦读”需要激励和坚持,采取了团队共读的方式,组建各种阅读共同体,相互督促,相互砥砺,可以说,团队共读的过程也是教师深度学习的一种途径,它既需要坚毅力的参与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坚毅力的发展。
 


04
深度学习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不是简单地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知识结构和经验,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解释信息,并生成新的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这个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信息的定义,因而可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在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过程中,生成新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出来的,而是本身地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经过重新建构。
 
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地参与学习,必须经常调整思路,保持认知的灵活性。
 
智慧有三个层次,其一为捕捉信息的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与观察,占有与储存信息,过目成诵,博闻强记都是这一层次智慧能力的极致。
 
其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读信息的过程一定伴随着生成新信息的过程。生成的有价值的信息越多,意味着这一层次的智慧能力越高。
 
其三,建构知识与创新的能力。深度学习必然会就某类主题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搜集、分析、比较、概括和总结,从多个维度建立新的联结,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个体的发现与建构,创造力从而得到发展。
 
正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深度阅读团队所言“在阅读沙龙上,大家分享的多是自己的思想主张和价值判断,用自己的思考来评价书中的观点,最后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深度学习带来的自主建构,带来的创造力的提升。
 
深度学习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致的,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的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与“竞争的学习”而言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这样的学习具有乔治·罗扎诺夫所说的“能够发挥人类最大潜能的学习经验的三大特征:第一,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第二,融合了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学习;第三,诱发内在的潜能。”
 
正因如此,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总校长刘玮博士倡导的以深度学习的方式落实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激发了教师的潜能,让一批教师走向了优秀。

深度学习的实施和挑战
课堂转型的标识
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
看清深度学习真面目——学习的四个场景
《深度学习》:彻底解决你的知识焦虑
教育的真正落地,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站立——聚焦学科教学,相约深度学习
开启深度学习基因的六把钥匙
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和三重境界
深耕新教育,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