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顾明远:观念如果不转变,“双减”便无法治本——最根本的出路是办好每一所学校

顾明远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朱永新:把教育常识变成社会共识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观念如果不转变,“双减”便无法治本
作者|顾明远  
 
我们期待“双减”的落地与推进再塑中国基础教育的形态,但是不是能够根治中国教育多年存在的痼疾,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最近,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发表了关于“双减”政策和人才培养等话题的最新思考。



他认为,观念如果不转变,“双减”便无法治本;“双减”最根本的出路是要把学校办好,把课上好,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人才需要培养,而不是“设计”,需要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01
观念如果不转变,“双减”便无法治本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就提出把课程砍掉1/3,减轻学生负担的提议。学生负担过重,一是身体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二是没有时间关心国家大事,没有时间进行其他的活动,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阻碍学生真正的发展。
 
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首先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思想品德。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睡眠不足,又缺乏锻炼,体力下降。有一位校长告诉我,有的高中学生,单杠引体向上做不了几个,跑步会昏倒。现在学生中近视眼众多,许多成年人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少龄化,这样下去,国民体质下降,今人担忧。
 
“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还有校外机构的盛行。过去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机构可以进行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然而,现在的校外培训机构却提前、超纲给孩子们上课,变成了“影子学校”,形成了校内、校外两套教学体系,影响学校教师的正常教学。
 
学生负担太重,没有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不了解世界、不了解社会,缺乏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创新思维和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很不利。
 
学生负担减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心情舒畅了,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成绩会提升,学生会享受到学习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另外,由于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理念,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学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这就让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大问题。不怕学生学不到知识,就怕学生心理不健康。学生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学习缺乏兴趣,被动学习,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会形成扭曲的心理,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把同学作为竞争的对手,缺乏抗挫折的能力。这造成孩子们的心理扭曲,这不利于塑造孩子的人格。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在制度层面为减轻学生课业、课外负担提供了支持,但是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还需要地方政府、学校、家长共同努力。
 
观念如果不转变,“双减”便无法治本。
 
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了解孩子的优势和特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学校,尊重学校的教育规律和规则要求。地方政府官员也要转变观念。很多地方政府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为政绩,这是地方政府工作的症结,如果这个观念不转变,教育竞争将永远存在。
 
社会各界应转变观念。在当下主流教育观念里,存在很多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旧观念。比如,只考虑将来的工作、收入,而不考虑孩子们的成长规律。社会人才的需要是多元化的,不是只需要科研人才。事实上,只有少数人适合上研究型大学、搞科学研究。各个职业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朱永新:把教育常识变成社会共识
唐江澎:办好教育的原则与机制——要在心灵深处强化对常识的坚守


 
02
“双减”最根本的出路是办好每所学校
 
“双减”最根本的出路是要把学校办好,把课上好,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老师只有把课上好了,学生听懂学会了,家长也就不必要再去请家教。同时,学校要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后活动,满足学生活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的要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之间还存在矛盾,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优质学校,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学生负担过重的难题。
 
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严禁以成绩为标准进行分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是有差异的,应该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果单纯用成绩来衡量学生,会给一些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有挫伤感;而一些学生造成优越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用选修课的办法实施因材施教。
 
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课堂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每一节课上好,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学会,这样就可以减少家庭作业负担。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负起责任,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各地教育部门都已经出台了学校3点半以后学生托管的措施,效果很好。下午托管班可以用一部分时间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一部分时间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学校组织托管班,还要老师来照管。按照文件的规定,学生放学后的两个小时要在学校托管,但个别地方的政策不从实际出发,“一刀切”现象严重,由此一来导致老师负担过重。
 
要解决这个困难,地方教育部门应充分领会政策精神,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举措。学校要改革对教师的管理,减轻教师负担,保障教师把课上好。比如,课外活动的托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去组织活动,老师起到指导作用就好。
 
各种兴趣班也可以请校外具备相应资质的专门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志愿者来参加辅导。辅导人员都是业余工作,应该有一定的劳务补偿。有些技术性课程活动,也可经审批后适当地收费,以抵付材料的消耗和辅导人员的劳务报酬。总之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刘恩樵:“双减”能否减去基础教育之痛——“双减”需要标本兼治
“双减”需要八个“双增”保驾护航



03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有的人喜欢文学、有的人喜欢数学,对人的培养不能一概而论。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体力、智力以及前瞻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时代在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人的发展也要体现时代特点。现如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学校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时代新人。当下的学生正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生力量,所以教育事业任重道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仅仅让学生有知识,而且有高尚的人格,培养真正能够为我们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新时代人才。
 
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层次的。人们往往把人才和天才混淆起来,尤其是许多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我认为,所谓人才就是有理想信念、有知识、有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农业需要人才、环保需要人才、高精尖领域也需要人才。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培养多样化人才的人才观。一所好学校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不是只关心少数天赋好的学生。一所学校如果能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有品德的公民,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我们许多学校眼睛只盯着所谓杰出校友。许多学校校庆印制宣传纪念册子,头几页总是领导的照片、题词,然后是所谓杰出校友,普通劳动者没有位置。杰出校友固然值得学校骄傲,但普通校友却是学校的主要成果,难道不值得学校重视吗?
 
人是有差异的。虽然新的课程改革在统一性的基础上有了灵活性,有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空间,但评价考试是统一的。统一的培养目标难以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我们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于是从小强迫孩子学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造成人为的、无序的教育竞争,最后受伤害的是儿童,是我们民族的未来。
 
人才需要培养,而不是“设计”,培养人才需要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现在有些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学习奥数,但这不一定有助于孩子成才。学习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全民学习奥数就不是好事了。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能力。我曾经提出基础教育要打好“三个基本”:一是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二是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学生有不断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三是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学生有健康的社会情绪、能够和别人沟通、能够尊重别人、能有开放的心态。
 
另外,科学研究发现,具备以下五个基本要素的人最有发展潜力。第一是内驱力。如果动力来自外部的压力,就很容易消失。第二是有毅力。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经得起失败。第三是开放。要学习不同的意见,吸收不同的观点,不要固守自己的观念。第四是智慧。所谓智慧就是要动脑筋,是机械地去做。第五是领导力。所谓领导力并不是说培养学生将来都去当领导,而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能够与人沟通、交流并影响他人。
 
除了让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这五个基本要素。同时,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

顾明远:把竞争引入到学习中,这是极大的误解
朱雪晴: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
卢志文:在复杂的取舍中寻找新的平衡,重塑面向未来的教与学
毛杰:避免三个误区、把握好六种关系,把“双减”落到实处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