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程红兵:幸福感——学习的内驱力

程红兵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新教育实验的个人接口——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


幸福感——学习的内驱力
原创|程红兵

人的情感、人的幸福感不正是人类的原初目标吗?这不正是教育的原初目标吗?其实人类所有努力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也就是要人人获得幸福感!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回归?!



今年9月7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大规模测评项目(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SSES) 首轮调查公布。何谓“社会与情感能力”?OECD 将其定义为人在实现目标、与他人合作及管理情绪过程中涉及的能力。

忽然想起联合国发布2020年《世界幸福报告》,2020年全球国家及城市幸福指数排名,在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幸福国家”。

丹麦在2020世界幸福国家名列第二,丹麦第二大城市和主要港口奥胡斯荣获2020世界最幸福城市第二名,首都哥本哈根名列第五!丹麦已经有四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两件事情叠加起来,让我顿悟:整个世界不约而同地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幸福感。

人的情感、人的幸福感不正是人类的原初目标吗?这不正是教育的原初目标吗?其实人类所有努力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也就是要人人获得幸福感!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回归?!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这就是初心。这让我想起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说过的一句话:“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所认为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快乐。”他所主张的快乐决非肉欲物质享受之乐,而是排除情感困扰后的心灵宁静之乐。

学校教育应回归到原始的出发点,回归到我们最终的目的上。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并非空想——为什么芬兰被提名为世上最幸福的国家?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何为幸福?

迈克·维金(Meik Wiking)是丹麦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数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丹麦人幸福指数如此之高的原因,他写作了一本《丹麦人为什么幸福》,将丹麦人的幸福秘诀归纳为“HYGGE”一词,大意为“舒适惬意”。也指温暖的,亲密的,“灵魂深处的舒适”、“烦恼尽消”、“享受当下一切让人欣慰的愉悦”,还代表“放松的相聚”。

所谓幸福(英文Happiness,Well-being)就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它包含几层意思:

一是“持续时间较长”,二是“对生活的满足并感到乐趣”,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愉快心情”。“幸福”是一种主观的精神层面的情感体验。

何为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类意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状态,个体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所表现出的内在的一种积极的体验。这种标准通常基于一种积极的评价方式,对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用通俗的话来讲,幸福感就是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少的消极情绪,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

幸福感包含爱、智慧及自由,一个学生在学校自由地学习与生活,他之所以有一种幸福感,那一定是他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感受到老师们、职员们对学生的关爱;在努力求学的过程中,他也感受到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感受到心灵的自由;于是在其内心深处自然而然滋生出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将促进他进一步追求幸福、追求更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是人类行为最好的而且是最终的动机,也是学生最好的、最终的动机。

李明新:别让幸福成为教师的奢侈品
让学生享受完整的教育

 
何为内驱力?

所谓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需要是产生内驱力的基础,而幸福感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人们的需要之一。

幸福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项目(SSES)的调查数据报告显示,社会与情感能力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教育期望、公民参与、社会关系、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考试焦虑)等生活结果均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我们把学科学术知识和技能比作“硬能力”的话,那么社会与情感能力就可以比作“软能力”,别看是软能力,但对所有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至关重要。比如:抗压能力强、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能让学生现在以及今后更容易应对学习与工作中的不顺利;善于合作、彼此信任和相互包容的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创造性和好奇心这两项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关键能力,越来越重要。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它强调人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态度的重要性。幸福感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正向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自身力量,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建立起更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幸福感促进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习的成功,学习的成功成就了学生的幸福感。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重要影响因素。具有高幸福感水平的青少年在学业成绩、动机、自尊感、对生活的意义、感恩及自我效能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loom)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去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要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如何唤醒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于漪:现在的孩子为什么缺乏幸福感?


 
促进孩子幸福感,家长何为?

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美)杰茜卡·乔尔·亚历山大(Jessica Joelle Alexander)/ (丹)伊本·迪斯·桑达尔(Iben Dissing Sandahl) 《跟丹麦父母学幸福教育》一书认为丹麦人的幸福,来源于PARENT的育儿秘诀

P 指的是Play,玩耍,在丹麦的育儿理念当中,玩耍=孩子间的社交。

A 指的是Authenticity,诚实,丹麦人诚实为先。自己的感受好与坏都要认识并接受它。

R 指的是Reframing,重建,少强调消极面,多着眼于正能量。

E 指的是Empathy ,共情/同理心,丹麦孩子必须参与全国性的项目——“Step by Step”,过程中,既要对别人的情绪进行叙述,也要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N 指的是No ultimatums,不下通牒,丹麦规定:打孩子是犯法的,告别对抗式家庭文化,让小孩在理解与成长中学会分析对与错。

T 指的是 Togetherness,惬意相聚,丹麦人从小告诉孩子,应和家人或朋友和睦相处、亲密无间、团结友爱,从而与周围的人享受惬意相聚的时光。丹麦家长的经验值得我们的家长学习借鉴。

促进学生幸福感,学校何为?

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项目(SSES)的调查数据报告显示:

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好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业成绩,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社会与情感能力并非终身不变,它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塑造。从童年到青春期,学生的当前心理幸福感会下降……乐观是与学生当前心理幸福感最为密切的能力……富有活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幸福感……


学校里学生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基于4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学习,我以为学生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

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乐观自由、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

丰富的展现学生自己才华、技能的机会;

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进步与成就;

学生乐善行善的行动……等等。

文章转自网络,为了方便阅读,小编做了字体标注和分段编辑。

让教师生长出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朱雪晴:让每一颗星星在银河中闪光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新教育实验的必备读本——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教育怎样关涉幸福——教育之道,即幸福之道
怎样找到为师的幸福之道?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