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贞元2021秋冬期末庆典 | 橄榄树教室:踏上我的英雄之旅

张春燕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无限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潜力。——新教育
创造是无畏的,仁爱是无畏的,信任和希望是无畏的,因创造、仁爱、信任和希望而风雨同舟的我们是无畏的!——王志江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王志江:了解儿童,从“经验”到“专业”王志江:家长举家搬迁追随的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民办学校王志江:进入未来时代的三张“通行证”——做最中国的国际教育为每一个生命颁奖——新教育学校的期末庆典和生命叙事课程
期末庆典|River教室:向着朝阳,去远方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橄榄树七上学期的期末庆典,我们用本学期电影课程《魔戒》中学到的写作技巧——“英雄的旅程”的故事线“回顾所来径”,发现,原来我们自己的故事,竟然也有这么多跌宕起伏!


  • 是啊,精彩的故事,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除非你上路,除非你在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前选择前行,否则,再高的写作技巧也不能成就一篇真正的故事。


  • 因为疫情,我们的庆典临时变成了线上,原创戏剧只能放到下学期。不过,这也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叙事形式——就是每个孩子录制自己的视频来讲述本是现场讲述的故事,包括剧透的戏剧主题曲和片段。这很好玩。


  • 当时的庆典进行了150分钟,分为六个版块。我来略作介绍。

第一部分——引子

老生(四年级进入橄榄树)和新生,前者纠结要不要离开,后者渴望能不能进来。最后,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或许,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选择。这个选择,拉开了橄榄树七上学期序幕。

第二部分——语数英

贞元关键词之一是“挑战”,是在挑战中获得持久的快乐和幸福。阅读、写作、演讲的突破,数学的思维挑战、英语学习和团队合作,因为英语合唱而第一次开口唱歌……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讲述着属于他的跌宕起伏。

第三部分——史地生政

因为“洋中脊”爱上地理课,因为“细胞”迷上生物课,以道德图谱为工具理解“爱”的政治课;或者,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学的历史课……总之,这是孩子们课程中的兴奋或疑惑。每一个,都是成长点,背后藏着的是学科魅力思考深度

第四部分——艺体及社团

贞元艺体课很丰富,但是,它们不是漂亮的拼盘,也不以“锦标”为目的。而是发现自我表达存在


必须想清楚为什么画画,找到“临摹”和“创造”的关系,突破吉他创作瓶颈期,组建摄影社团获得成就感……孩子们在艺术的世界,探寻表达自我的方式。

第五部分——人和戏

本学期戏剧《擎灯的人》是伴随儒家大课程《仲尼弟子列传》而贯穿整个学期的一件大事。这部戏,孩子们尝试自己写剧本、做导演、服装、音乐、PPT等诸多事务。过程中,道德人格、团队合作、领袖力、创造力一一显现。视频末尾,还有小部分剧透。

第六部分——颁奖

找到每个生命最闪亮的点,让这一刻的他站在舞台中心,接受同伴送出的掌声,体会尊严和成就,是每个学期庆典的关键环节。同时,还现场宣布了七上学期最后一期“立人奖”得主(关于橄榄树“立人奖”由来,可参看文章《立人奖|让我们成为彼此生命中的那束光》),同时呈现了榜样假期计划。如此,橄榄树波澜壮阔的七上学期正式结束,而充满未知兴奋的七下学期同步开启。


以上,便是庆典内容。
时间充裕,那就从头读起;时间有限,那就从感兴趣部分进入!


第一部分 · 引子


栋烨——留下还是离开,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这个学期的故事还要从小学毕业的假期的说起。


当时,跟我一起从太原来的三个同学,竟然都转回家去上传统初中了,我的心瞬间就凉了——我呢?我是否该留在这?


留在这儿的好处当然挺多的。


每天虽然说作业多一点,任务多一点,不过做完是绝对有意义的,是快乐的,而且来了这么久也逐渐适应了这种体系;还有就是特别喜欢这里的课程。


但是如果我走了,好处其实也不算少。


首先,就是可以为家里省钱。


其次,如果我回家去上传统学校,从初一到中考我就绝对已经适应了应试学习,如果转的晚一点或者说压根不转,那么可能就会带来不适应。


所以,在这时候,转学与不转学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个首先“追求外在分数,还是追求内在意义”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难,我发现我无法自己想通,所以我就去找了王瀚,不得不说王瀚在思考意义这方面还是非常靠谱的。跟他的聊的时候我发现,虽然我可能做不到舍身取义,但是追求意义绝对是一条更长远的路——如果只追求一个外在的分数,那么当你达到了一个最高的分数之后,如果没有更远的目标,就会迷茫。但是,意义是可以一直追求下去的,像《吉檀迦利》里的神性,儒家的“仁”,都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而且,追求意义不代表分数就上不去。就比如数学正在学的方程,还有几何,我们都需要把它背后的意义给探究明白,而别的学校未必,如果我清楚了这后面的意义,那考试的时候算题只会更快更灵活啊!
所以,虽然说我的同学的离开让我十分不舍(他们几个走了,一开始我们的篮球都打不起来了,现在想起来还伤心),但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我带着我的选择升入七年级,继续着我喜欢的课程,现在,我发现真的很充实,那是一种熟悉的兴奋的感觉。

梓涵——为了自由和空气,我和妈妈从新疆到大理,可现在,来了个开封



我的故事要回到一年前。

那时候,我在云南大理上学,每天五点放学,五点半到家,然后先玩半个小时,再吃饭,之后和妈妈下棋,再之后写作业。我们的作业很简单,很快就可以写完。然后我会看看书,差不多八点半洗脸,刷牙,就可以睡觉了。


直到有一天,妈妈说,她帮我找到了一个新学校,在那里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其实,本来我应该开心,因为我自己也觉得这样的日子太平淡了,但是当妈妈真的说出要转学时,我还是首先难过起来。
我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同学,老师对我们也很好。我知道,我可以不离开,只要我跟妈妈说,我觉得这里很好,我不想换学校,妈妈是会尊重我的。这里环境很好,没有污染,冬天不冷,当初,就是这个原因,妈妈陪我从新疆转学到了这里。



但是,我总觉得我内心又一直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它在说:梓涵,你不是渴望挑战吗?这正是一个你获得更多快乐的机会!
是的,我的老师曾经说,我的学习能力很强,甚至说我是个“天才”。我未必像老师说的有那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我的确渴望更多挑战。不过,真的要选择离开这里,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还是感觉我特别怕。怕什么呢?怕我跟不上吗?我问了自己好几次,好像并不是。但是我就是怕,有一种莫名的力量阻挡着我。



这时候,妈妈说我们要不先去看看他们的期末庆典再决定。我觉得这样可以。于是我就看到了庆典。我被震惊了——竹林七贤,世说新语,李白,陶渊明……这个期末庆典,对我的影响太大了,让我无法忘记,这就是我渴望的生活!



庆典结束之后,我立刻参加了测试。但正如那首诗所说,悄悄的,我来了。悄悄的,我又走了。这次测评,我没通过。但是,这一次,心中的那个声音却坚定起来——我要来!我要再试一次!
但好像老天有意跟我作对,当我想要来参加第二次测试的时候,因为疫情,开封被封了!随后,郑州又发生了洪水!再然后,橄榄树——满员了!
我对自己说:或许橄榄树跟你无缘吧!那就继续回到舒适区,毕竟,你喜欢的老师和同学都在那里。只是,他们在期末庆典上的精彩表现不断出现,那就是你向往的光芒啊!记得之前你放弃了学钢琴,现在又后悔。这次,难道也要放弃吗?难道真的要放走那缕光吗?不,我不会!我要超越,我要抓住那缕光!
于是我决定先制定学习计划,一边全力复习,一边等待转机出现。
此后的好多个晚上,我都因为惧怕明天的到来,惧怕明天的挑战而睡不着。不过事实证明惧怕是没有用的——它来了,就去挑战,去超越,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可逾越的,只要内心的声音一直在,只要你想去追那缕光!
(此处省略一万字……)
总之,最终,历尽千辛万苦,我爬过这座大山,来到了这一堵在梦中出现过的白墙前。
是的,贞元,我来了。这次,我真的来了!我知道,这是我内心的声音带我来到的。


【橄榄树老师】跟梓涵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悦芊身上,几周前她在国旗下演讲中讲述了这个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遇见和抉择的故事。(故事原文见贞元课程 | 国旗下的演讲:踏上我的英雄之路



【橄榄树老师】就这样,带着忐忑,带着好奇,橄榄树的新生活,正式开始了。




宝新、语宣、博宣、榛4位同学的演讲


宝新——的确,这里很不一样


学期刚开始,我看见晚自习到九点钟,感到十分的悲伤,但是现在,我发现我恨不得把晚自习延长到十点。原来,我十分讨厌语文和数学,但是现在,我发现之前再讨厌的东西也会有令人喜欢的一面,等待我去发现。
所以最开始,我每节课上课前都会感到一股激动,因为不知道这节课又会学到什么,但是现在却见怪不怪了,因为这是每节课都会发生的事情,非常美妙。

第二部分 · 语数外


语宣——我突破了之前对我来说很恐怖的阅读


我也是这学期新进入橄榄树教室的。


最开始,我被橄榄树假期作业单里的阅读吓坏了。


在我之前的学校,也说要阅读,但是从来没有规定我每天要看多少,也没有写过书评,更别提演讲了。


但是这里,每天都要阅读——平时每天半小时,周末底线是一小时。一开始,我完全看不进去——从头到尾,我连这本书在讲什么都不清楚。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以后怎么办啊!


但是,开学后,我看到有很多人都在看易中天中华史的第一本《祖先》,然后跟着儒家大课程,我突然能理解书中说的一些了,之后,就开始慢慢有兴趣一本一本看下去了。等期末梳理的时候,我发现我竟然读过了这么多书——这是我之前根本不敢想象的。

随着阅读,我之前觉得我根本不可能写出的书评,也写出来了。只不过,还有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在等着我——就是去演讲我的书评!本来我觉得,我的书评又不是写得最好的,也没什么值得分享的,是不是一个学期都不用上去?后来我发现我的想法太天真了——每一个都得上!我只好上去,从头到尾,我都不敢抬头,我的声音小的甚至自己都要听不见,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讲完逃离。


可没想到,讲完之后,我竟然收到了掌声。或许——我讲的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

所以,现在虽然我还是不太习惯演讲,但是,我不会那么那么害怕了;而阅读,虽然还没有达到如痴如醉,但是也不再是一种负担了,仿佛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橄榄树老师】是啊,语宣,你讲的不仅不糟糕,而且你完全有能力讲的非常好。但是,你总是要想象很糟。你瞧,这个学期,你已经有了很多次站上舞台的经历,但是,这次,当我们要录制庆典视频的时候,它又变成了一件恐怖的事情,我其实,已经做好你不会给我视频的准备,所以,昨天下午,当我突然收到你的视频的那一霎,泪如雨下。语宣,你能理解我的激动吗?要怎样才能让你相信,你真的可以讲得很好呢?



【橄榄树老师】这是你这个学期给自己的评价——



亲爱的语宣,看着你的心路历程,我忍不住落泪,我在想,是什么经历,让看上去如此兰心蕙质的姑娘“从来都没有喜欢过学习”,“每天都不想去学校”啊!
语宣,或许之前发生过什么让你厌烦这些的事情,但是我想说,现在不一样了,你完全可以放下戒备,放下厌恶,重新开始——我们要为这件必须用生命中这么多时间参与的事情找到乐趣!否则,那真的是一件太令人绝望的事情!
语宣,你看,仅仅一个学期,你就有了这么大变化——通过突破,你已经感觉“没有那么糟“了。翻开你的作文本,我留给你的最多评语就是”哇,又有新超越”对不对?
亲爱的语宣,同学、老师、书籍、课程都是你的帮助者,我保证,只要你不退缩,接下来会有更多不仅不糟糕,而且很幸福的事情发生。语宣,走吧,我们一起去召回成就真正的自己的那份快乐!那是属于生命最深处的真正欢愉!

博宣——我喜欢上了我之前最不喜欢的写作


我呢,从小到大,从来就不喜欢语文。我认为,语文就是学教科书,里面的讲的东西要不我会,要不老师也不能完全把内在的部分讲出来。
当然,我也非常不喜欢写作。原来,一个学期我顶多也就写上四五篇,并且篇幅不会超过450字。这导致我在上网课期间,看到别的同学动不动就写一千字,就感觉非常不自信。



但是渐渐的,我感觉到了这里的语文与我之前学的有很大不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我很愿意听,不知不觉,我的文章字数就变长了。



最长的一篇,是在我们的《魔戒》电影课程结课时写下的科幻小说《人》,我讲述了一个平行宇宙的故事。文章最后我说:也许我们会遇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困难,但是我们总会克服,因为我们身上肩负着一个责任,那就是全人类的希望。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非常兴奋,一口气写了4500多字!好像我也是肩负全人类责任的那个人——因为我可以用故事来唤醒人类的使命。
想想,两个月前我连凑一个600字都觉得困难,现在可是翻了七倍都不止了!我跟张老师说,我感觉,我喜欢上了写作!



是的,我喜欢上了写作!但这还不只是一个写作的问题,而是代表你有了真正的思考,真正的热爱!写作的过程中,我有巨大的成就感!同时,我也变成了一个愿意改变,勇于挑战新事物的人。当一个人有了愿意专注的事情时,潜力有多么可怕啊!

榛——我除了遇到跟他们一样的挑战,还有其他


和语宣、博宣一样,我在阅读和写作上也遭遇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我也是被这里的写作字数惊到了。其次,就是这里的写作频率。在我们以前的学校,写作通常一周一篇,有时候两周一篇,,而这里,每天一篇,有时候甚至一篇文章一篇诗歌,这一周的量,都快顶上我之前一两个月的量了。一瞬间,我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不过后来我要不跟妈妈交流,要不找老师沟通,过程中有很多艰难痛苦,但是,最终,我勇敢地跨越了这道门槛。现在我的文章长度已经不是问题了,有不少文章写得还很有感觉。



不仅语文,刚来的时候,史地生的文章对我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我发现,即使我好好听了课,写起文章也毫无头绪。于是我去找几位写的好的同学,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上课要好好记笔记。我才恍然大悟,记笔记其实就是梳理课堂问题的重点脉络,只有思路清晰了,写作才能言之有物。而我之前,记笔记很少,很粗略,并且没有就这老师的问题进行真正的思考。明白了这点之后,我改变了听课的方法,不断试着进入问题,理解背后的逻辑,发现有时候也能写出老师评价不错的文章。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预习单。我们以前老师会以讲课本为主,然后就是背。但是这里会有预习单,上面有很多问题,都是在讲课前让我们自己思考的,而且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所以这令我特别的头疼。因为在一个完全没有正确答案或固定答案的情况下,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所以在刚开始我做挑战单的时候,我一道题都不会做。有时,我会用手机去搜答案或是去翻译某一句古文的意思再答题,所以老师布置二十分钟完成的预习单我有时候要用一小时二小时。但老师告诉我,千万不要这样,做预习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我们的认知困难,从而课堂有针对地解决的。所以我开始慢慢的去独立思考,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一来,预习单的错误就不再让我恐惧,而是成为了我在课堂继续理解的起点。



【橄榄树老师】是的,亲爱的橄榄树,这个学期,你们有多少人在阅读和写作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突破了之前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这意味着着你们为进入更大的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极限在哪里?永无!

鼎皓、伯豪、思博、佳茵4位同学的演讲


鼎皓——“代数式”让我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


我以前觉得数学是个特别枯燥的东西,从小一直学不好,通常别人考七八十分,就我不及格。没想到,来到贞元以后,数学竟然也变得这么有意思!而且只要你理解了,那些题目都变得特别容易。

比如代数式运算吧,我们小学的时候只是数字与数字运算,也就是“算术”,而初中“代数”就是小学“算术”的升级版,要对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进行运算了。
起初我还真被这一堆又是字母、又是数字的式子搞蒙了,不知道该怎么算,就凭感觉算。直到那天,赵老师发现我和宝新、周笑、伯豪都遇到了困难,就用中午时间帮我们补。我终于弄懂了其中的奥秘,对,这让我豁然开朗!虽然运算的对象从数变成了整式,看上去很不同,但是其中的原理就是咱们小学学过的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只不过就是把数字换成了字母而已!
赵老师会慢慢地引导你,走上那条正确的道路,于是,数学奇妙的旅程就变得非常有意思!


伯豪——“方程式”让我改变了对数学的看法


正当我准备改变的时候,我正害怕接下来要学的内容太难,我出师不利,就会打退堂鼓,甚至放弃改变,继续留在舒适的当下。刚好我们要学方程,真是太好了!
我们小学已经学过方程了,肯定难不到哪儿去!看来我的英雄之旅有希望了!
没想到,一做练习就遇到麻烦了,大部分全是错的。即使错的不多,我也有一种隐隐的不安,总感觉有无数人在超越我,非常焦急又无奈。
这时候赵老师及时出现了,她约了我和鼎皓、周笑、栋烨讲题,我终于把解方程的步骤和原理弄明白了!
原理明白了,其实一点也不难!不过,还是不一定能做对,一直跌跌撞撞的,每次都卡在一些被遗漏的细节上,比如去分母漏乘了一个数,去负括号忘了变号,移项忘了变号。终于在无数次失败后获得一次全对,我非常开心!
我发现,当我轻敌的时候,困难立刻就找上门来;而当我努力去理解原理,运用原理的时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虽然刚开始焦头烂额,幸好我用加倍的努力弥补了上来,这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

思博——我在“几何”中找到的兴奋感


以前我的数学一直表现平平,基本上就是完成基础任务就OK了,挑战题、附加题我连看都不看。不过,上一个暑假,我想试试挑战,我想把数学学好,就报名参加了奥数社团,可是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次因为贪玩儿就把挑战搁置了,甚至有时候完成基础任务都不那么容易做到。结果,我因为没有参加挑战,被踢出了奥数群。就这样,一个暑假过去了。
开学后,我们升入了初中,我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得努力了。可是很多时候都想放弃,因为要努力的话就会耽误很多在舒适区玩的时间,而且还会遇到困难,待在舒适区里是根本不会遇到困难的。不过我内心中的一个声音一直在提醒着我——不能放弃,你是可以的,你是有很大潜力的!
我总是尽力把自己从那种想要堕落的状态中拉回来,尽量让自己不再那样平庸下去。就这样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战果是时好时坏。
终于,在学几何的时候,我体会到了那种兴奋感!我清晰地记得,在做《角的比较》那一节挑战单的时候,我在自己认真的思考之后,我能利用尺规去比较几个角的大小了,我还用尺规把角的平分线作了出来。并且在那之后我还可以很清晰地用几何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那节课,老师竟然特意表扬我的作图步骤写得清晰、简洁,说我特别有学几何的天赋。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天赋呢!那节课我很兴奋,也很自豪!



我发现数学比比以前有趣多了,特别是几何,因为我们不只是得到一个结果,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个快乐的探索过程。看来我也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于是我好像更愿意去努力了。我终于体会到了那种每节课我都非常的期待,做挑战单的时候非常认真,做数学题不觉得枯燥,反而觉得快乐的感觉。伯豪还夸我做题正确率高呢!
我知道,未来仍有很多挑战等待着我,比如,当遇到不会的题时,我就容易放弃。我相信我还能继续去克服更多的困难,不断超越自己!

佳茵——我对之前并不擅长的数学产生了热爱


在这个学期,我在学科上最大的改变,也许就是数学。以前我从来没有对数学用过心,甚至还特别讨厌数学。
自从来到贞元,我对数学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关于订错。以前的数学题,老师批改之后,我也就随便看看自己错了多少,然后那些题就不翼而飞了。而贞元的老师不仅要求订正错题,还要过关,也就是说,不管你最初错了多少,最后过关的时候,你必须这些都掌握了。本来对数学就不感兴趣,这下子更是雪上加霜了,因为实在太难太累了!所以,刚来到贞元的六年级这一年,我一直在数学上迷迷糊糊,直到——
小升初的这个暑假,我开始觉醒了。我忽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本来数学成绩就不太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差,其他学科我都在努力往前赶,唯独数学原地踏步,行吗?我不敢这样下去了,很想把成绩提上来。但是,想法很美好,做起事来也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于是我告诉自己,没关系,等开学,我一定要真重整旗鼓,学好数学!
可是万万没想到,事情变化这么快。7月25号晚上,老师提前在网上带我们讨论七年级的新问题,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我特别投入,频繁地在评论区的回答问题。下课之后我去楼下打羽毛球,妈妈却一反常态地在看手机,我觉得很奇怪。原来是俊杰老师给妈妈发个微信,并说我这节课非常认真,状态特别棒!
我特别惊讶,老师竟然特意给妈妈发消息表扬我,鼓励我!因为在数学上我一直没有多少成就感,而这一点的鼓励,也许对老师来说、对其他同学来说,都很平常,但是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我和数学真正的开始!
但是,要想持续努力地做一件事,不能仅靠别人鼓励的话,一定是靠内在的兴趣和成就感,这才能持久地产生前进的动力。我对几何特别感兴趣,我从小就对很多图形感兴趣,而且在我讨厌数学的时候,提到几何,我还是会有兴趣,而现在也一样,当我遇到与几何有关的问题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
随着我对数学的热爱,竟然突破了我从来不敢突破的东西。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角的比较》这一节,当时我们已经会画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了,正在探索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怎么画呢?我尝试了一番,终于找到一种方法!请看——


图:


已知一个角,∠AOB,我们先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点D。连接CD,只要作出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也就找到了∠AOB的平分线!也就是分别以点C,D为圆心,以大于1/2CD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作射线OE。射线OE就是∠AOB的平分线。
正在我们志得意满的时候,赵老师又抛出了问题:为什么射线OE一定是∠AOB的平分线呢?这下大家都被问住了,为什么呢?
我忽然想到了!因为我们画弧的过程确保了OC=OD,CE=DE,所以当我们沿着直线OE翻折时,OC和OD会重合,OE和OF也会重合。那么∠AOE和∠BOE呢?当然也就重合啦!这不就说明OE是∠AOB的角平分线了吗!
可是,我不敢举手,心里的想法都堵在嗓子眼儿了,可我还是不敢举手。
其实,在魔数社团课上,我总是能很自如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进行讨论。社团课的人并不多,我和静宜、梓涵是一个小组,都是因为热爱,所以可以在这个课上去探索课外的,自己想探索的东西。每周五的中午,我们还会再花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虽然这些我都感到快乐,在数学课上也很兴奋,但是,我始终不敢在课上举手发言。
回到那堂课上,当时我眼看着其他同学开始纷纷发言,而我,仍然默默地听着。我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想法竟然和我不谋而合,而且是对的!我简直后悔死了,为什么有想法却一直不敢举手呢?
不过,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两次以后,我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原来我的想法有时候也是合理的!于是下定决心,如果有想法一定一定要勇于表达。
是的,后来的数学课,我真的敢于举手发言了!我发现这并没什么可怕的!而且,不光是数学课,在其他课上,当我有了观点,我也敢于表达了。所以,因为喜欢上了数学,我也突破了举手发言这一关!
这是我第一次喜欢上数学,因为有老师的鼓励,更最重要的是贞元的课程系统,让我体验到这样的数学探索过程,这是一种享受。以前我无法理解王瀚、陈昊哲、张子良、张钰康等等这些能痴迷于数学的人,然而现在,我竟然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痴迷于数学的人!我希望我能更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数学奥秘,一直这样探索下去。

泽铭——我也是时候真正爱上英语了



在小学时候,我妈对我英语方面的投资非常大,经常是各种英语、外教班到处报,什么课外辅导、外教课等等一样都少不了。五节课里有三节都是英语。我在英语上面花费的时间真的很多,所以成绩一直不错,这也让我挺有成就感。可是来到贞元,在分班考试中,我竟然只能上H1,这对我来说算是个不小的打击。从内心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英语的,所以,我决定好好听课,好好用功,重新找回我的荣耀。

以前,我们记单词的方法就是背诵,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所以我一直记得不好,或者说,必须要用很多时间才能记住。但是到了贞元之后,我发现 不是这样的。这里的老师更注重的是你学习的意义和思维的培养,在有意义的背景下让你记住单词。
比如,每周我们都有两个晨诵歌曲时间,前三分之二个学期学的都是我们喜欢的歌,比如我们学的《fire》和《brother》都能让我们更加深切得体会英语的美妙。包括我们语文《魔戒》课程的主题曲《the last goodbye》,后半学期开始学歌剧《悲惨世界》,我们下学期就要演这出戏了,这个假期的主要作业也是练习、身临其境的体会这里面的歌曲。这样的学习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单词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同时会用了,它们再也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符号。


当然,学习英语课文和文章的时候,我们会制作自己的脑图,这样就可以梳理清楚文章的内在结构。这样,我们很轻松就可以get到重点。
我们还会有很多围绕主题的讨论,比如我们讲The school with no rules,探讨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再比如how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gets to school,还有birthday around the world。这些都在拓宽我们的眼界,并且引导我们自省。还有Should animals live in the zoo,在讨论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对于动物保护的思考。


现在,我感觉我在英语上面付出的时间比原来少了,但是兴趣和效果却大大增强了。
现在,我的目标是H2——我非常羡慕曹博宣和张大宥那一口流利的的英语,所以,这个假期,我希望我能好好唱歌,阅读《wonder》以及更多有趣的书籍,在学习之余,看看英语音乐剧,做英语方面的挑战性内容,在自己成就感满满的同时,靠近我向往的H2——
是的,远处有一道更亮的光,我决定去追,你要不要一起呢?

昊哲——我在英语学科中遭遇到的“非学科”问题


在我认为没有压力的英语学习中,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 缘起 —
原本,英语课对我来说是风平浪静的,每天就是背一背单词,加上不少的自主阅读。直到一天,这种风平浪静被打破了。
那天,英语老师对我们说,我们要进行一个小组工作,需要准备演讲,有可能还要上小桥。这时,我、王瀚和雨桐不由自主的结成了一组,并且各自分担工作。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完全没有坎坷,在班上进行演讲过后也顺利的上了小桥,文章上了公众号。


— 挫折 —
可在第一次的小组工作结束没多久后,老师又一次提出要再做一次小组工作。而这时,事情发生了转变。老师找到了我,并提出让我和大宥调换小组,要不要同意呢?我的第一想法是拒绝。
因为调换小组,意味着我需要带动博宣和钰康,两个从来没有合作过的伙伴进行小组讨论。但是我没有那个信心。所以,我第一想法就是逃避这个挑战。但是,我内心又有一种声音在告诉着我:真的要放弃这样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吗,超越和突破实在舒适区中完成的吗?我思考着这些问题。同时,老师也在旁边鼓励着我。于是最后,我还是决定担负起这个挑战。
后来,我们三个人在钉钉上建好了群聊。并且我给博宣和钰康两人分配了任务:博宣负责PPT,钰康负责一部分的资料查找。但是在这之前,在最初的选定主题上,我们首先遇到了困难。
在主题的选定时,我们选定了一个主题:硫酸雨。可在查找了半天资料以后,我们又发现硫酸雨的形成过于复杂,并且没有很好的资料。于是,我们把主题改为了龙卷风,但是我们发现,龙卷风的形成同样过于复杂。就这样,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其他的小组已经开始查资料,而我们小组还没有把要演讲的主题定下来。
要不要放弃呢?这里是我第二次产生放弃小组工作的念头。但是,心里的某种声音依然告诉着我:不要放弃,超越和突破永远不会在心仪的地方。于是,在回家后,我又查找了一些资料,并且与老师确认。最终,我们把演讲的题目定为了:《冰川融化》。


接下来就该到演讲稿写作的部分了。在这里,我遇到了最大的困难,可这困难并不是写演讲稿本身。在英语演讲搞的写作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我把稿子发给了老师,想让老师稍微修改一下。但是老师说,这个演讲稿没有切合我们原先选定的主题主题,建议重新修改。也许是我的题目在一开始就没有完全领悟到。但不管怎么样,演讲稿的内容确实偏离了我们最初选定的主题。这时我感觉我很沮丧,不想再去做这个小组工作了,花费了那么长时间写出的演讲稿就什么都用不上了吗?
但是,冷静之后,我发现我的内心的声音再次占据了我,不要放弃。于是,我又开始重新的去理解我们演讲的主题,重新与钰康一起查找资料。这一次,我认真确定了我们演讲主题的方向,重新写出了演讲稿并且反复修改。
这是我们按照演讲稿作出的PPT——


首先,我们说明了什么是冰川。


然后我们指出了冰川融化这一现象


随后我们说明了冰川融化会带来的后果——洪水,更少的食物,更少的清水,珊瑚礁死亡,二氧化碳的排出,北极熊失去家园。


接着我们说出了冰川融化的原因,温室效应。


后面我们提出了缓解冰川融化的办法。


多种树,绿色出行,少浪费食物。


最后,我们指出每个人都是缓解冰川融化的重要部分


就是我们对极端天气的演讲。


这个演讲是我开始从“立己”慢慢转变到“达人”的一个开始。过去的我更多关注的是“立己”。但是这一次,我主动跨出舒适区,第一次尝试团队合作。这让我对“立己”并且“达人”有了新的领会。


作为未来通行证中的一张,领导力固然重要。但在外推的过程之中,免不了合作中的摩擦,比如我和组员意见出现了分歧,力量不能统一到一个方向,有时我们的惰性等等。但是我们都应该从自己身上出发,看看是不是最根本的“爱”出了问题,是不是我们自身还不够强大。然后修正,修炼自己,在此同时,不断的外推。


当然,这次演讲不但是我开始尝试“达人”,它更让我对英语学习本身有了新的领会。


在小组合作的最低谷,也就在我发现演讲稿偏离主题的时候。我开始询问英语本身的意义何在,我们为何要学习英语?现在,我似乎有了答案。我认为英语本身就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是像世界发出我们自己观点的一种方式。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主流的一种方式。是掌握与世界交流的一种途径。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外语,为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的相互理解贡献力量。开创世界,开创属于我们的未来。


悦芊——What do we learn in English?


Let’s go through and watch what we have done during this term.


We learn the novel named 《Wonde》r which is a story about the growth of disformed boy. We not onl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boy but also the harmfulness of bullying. We made posters to show it.



The textbook can be interesting too, we made small books to introduce the life in Zhen Yuan School, which were placed in the reception room on the first floor.



We learned the endangered animals. Firstly, we learned about the elephants and how to protect them. We learned that there are lots of endangered animals that are hunted down by humans.

So, we made a speech about protecting elephants. Then, we were split into groups and started to work on speeches that help to protect other animals. We made research and prepared speeches by ourselves, and showed how to help endangered species.

After that, we learned about extreme weathers: flood, drought, storm, hurricane. human’s activities influence the earth’s climate and led to the extreme weather. I know that humans made big mistakes, every group prepare and made speeches about it.

But that’not all the fun. We are learning the famous musical.There are a lot of fun to learn the musical. And we are going to perform the play next term.

Learning English is not just about learning a language. It is a way for us to learn about the world.
If we know about English, we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It is a whole new door for us!


静宜——我竟然敢独自一人开口唱歌


对我来说,这个学期最大的突破是——我敢独自一个人开口唱歌了!
此前,我们经常会上小桥舞台唱歌,但我从来发不出声音,甚至有一次单独拿着话筒站在舞台上,台下也一点听不见我的声音,老师们也经常因为要让我“发出声音”而让课堂拖去一些时间。
在戏剧的舞台上,我已经可以从一开始的完全不敢竞选单独角色到能够声情并茂完成表演了,但轮到唱歌,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唱不出,每次声音到了喉咙边就被打回了肚子。



妈妈觉得我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她说,你只要努力做好你自己就行了,相信别人所说的,还不如相信你自己所做的。这些道理我当然都懂,但我就是突破不了。
不过,我真的非常想突破。
于是,我决定一点一点来,先混在人群里,在大家齐唱的时候开口,这样哪怕我唱得不好,也没人听到。我这样做了,终于能够发出一点点声音了。但是,独自放声歌唱,对我来说还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不过,这个情况终于在英语合唱社团获得了突破。
是的,这个学期有了英语合唱社团,我立刻决定报名——首先我喜欢英语歌,从这里入手,或许能够让我找到开口唱歌的勇气!
我记得很清楚,当Dora老师放出《stitches》时,我竟然唱出来了!虽然是紧闭双眼,但是,我真的唱出来了!
那一刻的感觉太奇妙了,我的身心完全被音乐充盈了,好像有一扇门哗的打开了!这是我之前从未体验过的感觉!
下课之后, 我拉着佳茵,非常激动地找到张老师,我说:“张老师,我唱出来了!我真的唱出来了!”
之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唱歌,我们合唱团的所有同学好像也都和我一样开始为歌疯狂,我们每节课都要求老师给我们拖堂,这还不够,大课间我们还要求加课,我们就这样忘我的唱啊唱啊,从课上唱到课下,从课下唱到小桥舞台。
是的,我从唱歌这件事中,重新找回了勇气!我知道,此后,一定会有更多之前我不敢不能不想碰的新世界的大门,会被推开。


第三部分 · 史地政生


子良、煜舒、钰康3位同学的演讲


子良——政治课,让我更加理解了我们班的“立人奖”


政治学科,暑假以前我没有接触过。一开始我认为学习政治就是学习法律,而我想象中懂法律的政治老师应该是高大威风的,就像律师一样的人物。
所以,从暑假开始我就在期待政治课,但当开学真正看到政治老师后,我感觉他的气质完全不符合这门学科,他根本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气派。当然,我也发现,政治根本不是学法律,或者说,法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本学期,我们主要围绕亲情、师生情、友情这三种跟我们关系最紧密的人伦关系来探讨生命意义如何在我们青春期呈现。我们会根据道德图谱来讨论我们现在所处的层面——是生物层、情感层、理性层,还是人之为人独有的德性层。



这个图谱在之前语文的大课程中也常常用到,不过,政治课专门围绕这个来梳理,我对它的理解更深了——只有到达德性层面,才算一个真正的人。所以,我更加明白我们橄榄树评选“立人奖”的朝向了——就是成为一个朝向德性层面的有爱的人。
而江子校长在立校日的演讲《爱,通向未来的第一张通行证》正好能印证我的理解。



有爱,就要拥有一颗不麻木的心。一颗不麻木的心,是爱的前提,只有有了这颗仁心,才能去感受朋友、家人、老师,才能去感受花草树木,甚至宇宙星空这样的未知世界。
然后,要去立己。去找到自己的兴趣,挑战那些好玩,在学习上,你只有知道了乐趣,才有可能去当那个“永动机”。虽然现在实行“双减”,但是应该减掉的只不过是机械的训练,只不过是我早已不需要的胡萝卜与大棒。为的是给你空出时间去挑战真正的热爱爱,可以让你有更多的创造和成长,从而逾山越谷,皦皦而飞。
“立己”是修炼自己,当我们自己立起来了,有了能力,就能化作一盏灯,可以照亮别人的灯,可以带别人一起去挑战,去创造,这样的自己肯定伟大了许多。
当然,在“达人”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不欲勿施”。这是一种能够换位思考的能力——如果你不希望被这么对待,请你不要这么去对待别人。而且,哪怕你自己希望这么被对待,你也要考虑别人是不是希望这么被对待,而不能去道德绑架。当你这样想了,其实就是去理解别人,这是我们能够和谐相处的基本。
当你注意到了以上四个方面,就拥有了这张爱的通行证。


我现在已经能够用一颗不麻木的心感受世界,帮助同学,在打篮球时候谦让。很多时候,也愿意“立己”,在很多学科,我对自己都是有要求的。但是,还没有做到“达人”和“不欲勿施”这两个层面。我经常会偏向自己的朋友而在潜意识里针对一些人,但我现在有意识地改正,犯错误的时候不再推卸责任,有时候还会主动承认错误,并且愿意帮助我的舍友一起进步,向着更好的未来发出挑战。


煜舒——生物课上的小小细胞,竟然可以这么神奇


这一学期,我觉得我的生物学的是最好的。不是说我的生物有多厉害,而是我在生物中找到了乐趣。

其实在我六年级的时候,我并不是很喜欢科学。因为学的东西我不是太感兴趣,但是这学期开始,我发现我对生物开始上心了。

这学期刚开始,我们学习了细胞。



细胞这个课程我是最喜欢的,因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这些东西我都非常感兴趣。一是因为我提前有了解过,二来是因为生物本来就很有趣——去探究人体各个构造的细胞,一个微小的生命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不同结构,不同功能。



我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I 细胞的结构中我最喜欢的应该是细胞核

因为虽然在细胞结构中细胞核非常的小,但它却可以控制整个细胞的代谢和遗传,这真的是非常神奇的结构——所以细胞核是整个细胞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虽然有的细胞没有细胞核,那你可以想象这个细胞的将来命运)。



II 还有比如说在学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时候,我们讨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差异。

在结构上——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而动物细胞也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对比可知,动物细胞均没有细胞壁。因为细胞膜比细胞壁要柔软。所以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边缘就会看起来更加等圆润一些;而且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而细胞的拉伸性和灵活性非常的好。我们平日了看到的动植物如此的不同,都是和他们微小的细胞结构相关;



III 再说说我们的血红细胞。
我们都知道红细胞有一个功能,就是要携带氧气。身体内众多的细胞都需要依赖红细胞来运输氧气,所以我们就会有一个这样的疑问:红细胞携带氧气的空间会不会不够用?
所以我们观察红细胞的结构——它的样子就像是一个柿子中间是凹下去的,两边是凸起来的。他为什么不是正常的细胞的样子呢?——这样凹凸不平的表面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携带氧气呀!
我们一再观察竟然没有发现它的细胞核!从而可以看出红细胞为了携带氧气也是拼了命了——他居然都把自己最重要的细胞核舍弃掉了!而氧气就在所有凹下去的地方被携带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所以说寿命比较短的红细胞——只能活120天左右的血红细胞,他在刚出生的时候会携带着细胞核,但是细胞核会在下达指令以后自动消失。而血红细胞会在执行完命令之后再死去。好伟大的细胞!

这样看来,一个小小的细胞,能够依靠着自己不可思议的结构帮助我们完成我们身体中必不可少的每一项可能连我们都不知道的工作。他们是多么的神奇呀!



所以每次上课我都期待,我都很好奇每节课要讲的生命——他们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特性是什么样的?这个结论要怎么去证明?那个结论要怎么样去用实验来验证。我也沉浸在科学严密的探究思维之中。



而在我看来,我就像这小小的细胞一样。每天都在努力挑战,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小小的起伏波动,而我觉得,如果每天让光阴虚度,那我们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就是一条直线,毫无波动。所以就如那小小的红细胞,在短暂的一生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也要在这屈指可数的岁月里,找寻自己的使命和意义。


钰康——“洋中脊”这个玩意儿让我爱上了地理


新学期,我们新增了很多新课程,地理课就是其中之一。
最开始我对地理没什么感觉,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讲到了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地面裂谷,洋中脊……这些让我对地理渐渐地产生了兴趣,每每要上地理课时,我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和我对话,在慢慢的对我进行呼唤。

第一个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大陆漂移学说。是什么力量使其漂移?漂移又会带来什么现象?让我觉得很好奇,又有点兴奋。
学习板块运动时,我非常喜欢洋中脊。当时,老师带我们看世界上的一些奇观,其中就有洋中脊。洋中脊是怎样形成的?我们首先做出假设,它和大陆漂移有关,我们再来看它的样子和位置,可以大概判断,洋中脊是板块交界处挤压形成。它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


学习中我发现,课堂中我们观察现象,依据已知条件做出猜想。我慢慢对课堂的探究过程多了兴趣。笔记中开始有了探究的方法和探究过程,而不再只是不理解的做笔记了,背后逻辑原理越发清晰起来。
随着学习的时深入,我慢慢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和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历史上,人类的生存繁衍、进化迁移,和会考虑地理的因素之气温、降水、河流、地形等自然条件!



再比如,生物学科,各地的自然植被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动物的生理结构功能都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而自然环境又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我们在学习世界的不同气候时,就追溯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因素,当然这三个因素还可以往前追溯到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等,这样我们就对本册书有了整全的理解。



到了现在,我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此时我会说:地理不再只是那些简简单单的知识,而是为我们认识世界,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多一个维度去看待这个世界。
周笑、子林2位同学的演讲

周笑——我必须有实力配得上我“历史课代表”的身份


对我来说,当历史课代表的经历,就是我的一段英雄旅程!
学期之初,班里竞选各种岗位,我不太积极,结果我几乎无事可做,除了开关空调。后来,历史课要选课代表,我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虽然我读了很多历史书,但我依旧觉得可以让给别人。结果呢?大家竟然都推举我!
既然已经当上了历史课代表,就必须“挺身而出”了!我收作业自认也还比较负责,渐渐有了说不出的成就感,真的,一点都不吹牛!
但是我的试炼很快出现了!比如说室友跟我炫耀,说自己各科都比我好,包括历史......我立刻打断他:“我历史可好着呢!”他接着就问:“你的历史作业得过优秀吗?”他这一说,直接给我整无语了。好吧,我没有。这的确是我的硬伤。之后,俊平老师也对我说:“你好歹是历史课代表啊!你得写出漂亮的文章,才配得上啊!”
我觉得的确是这个道理,于是我开始努力提升自己。我利用空闲时间抓紧阅读历史书籍,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和大家互动,文章也渐渐找到了感觉,汉武帝的文章如愿获得了优秀。
终于,在第二届立人奖的评选上,班主任老师问:“你们知道俊平老师这次投了谁吗?”我和同桌正四目相对,忽然有人说道:“肯定是周哥吧!”我就说:“咋可能会是我呢?”老师突然说:“没错,就是给你们的周哥投票了!”我震惊了!
之后,掌声四起,掺杂着同学们的呐喊声,“还得是我周哥!”“周哥牛哇!”不过,俊平老师投给我的一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带着荣耀的我还要继续上路,就像刘裕大破孙恩和南燕一样,前方还有“卢循”以及“后秦”等这些更远的道路在等着我!
【橄榄树老师】我们周笑的气势真是所向披靡。相信接下来他一定会带着这样的力量去打怪升级。不过,接下来子林追问的这个问题,对我们每一颗橄榄树都非常重要——为什么要学历史?
是的,这个问题太重要太重要了。不想清楚它,要不无法上路,要不后面会遭遇严重问题。


子林——为什么要学历史?这个问题真的困扰了我很久很久


我一直喜欢读历史书,喜欢历史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但是,当历史变成一门课之后,我还是产生了疑问。
毕竟,在贞元的语文课程上,我们可以修身 ,在数学课上,我们可以学习应用,至于英语,可以让你和其他人交流;地理,可以理解四季的变化。但是历史,都是以前发生的事——谁做了皇帝,谁变法改革,这些都只是故事,为什么要变成一个学科?学它到底有什么用,我想了很久很久,还是没有得出答案 。那一段时间,我感到非常的迷茫 。
好吧,如果强要说服自己,给自己一个理由的话 ,那么好像也就是历史就是我们文化的起源——我们是华夏子孙,不能忘记自己民族的源头。但是这毕竟已经过去了,就像一个人幼儿园的一段经历,在他成年以后再去学有什么用呢?人又不可能回到过去,更别提这是几千年前的了。
历史老师说,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但当时我觉得还是有漏洞——各个封建王朝都是在依据前朝的漏洞之后而修改法律 ,但是秦朝呢 ,他们没有学习周朝的前车之鉴 ,没有使用周朝的诸侯封建制度 ,而是用了他们自己创造的郡县制度 ,但是还是二世而亡 ,而晋朝用了周朝的分封制度。结果那些诸侯王手里,有他们割据一方 ,结果还是引发了八王之乱 ,最后亡了国。
也就是说,借鉴不借鉴,最后都亡国,那到底这些过去的事有什么用?而且还有一个漏洞 ,那就是现在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治国, 那我们学这些治国的经验有什么用?



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渐渐发现,也许老师说的“以史为鉴”,并不是借鉴某个朝代具体的做法,而是背后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什么精神。这个精神,不能保证你一定成功,或者一定不灭亡,但是,它一直存在,后世的每个朝代,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被影响,都绕不过去。


然后,我又想到了语文课的儒家大课程,我们学孔子,我们说他是夜灯,我们还创作了《擎灯的人》的剧本,那如果它只是一个过去的故事,过去的人,我们就不会学它了。


所以,我现在得出了新的结论——历史,首先它可以让我明白我们我们的起源,我们民族的起源,这很重要,因为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连这个也不知道,那我们就是无根的人,空心的人。



但是,如果它只是一个过去的故事,那我也不觉得它应该成为一个学科,它还必须对我们的未来有用。这个用处,我觉得就是借鉴它背后的精神,背后的“道”,让我们能够看到我们这个民族最伟大的人身上的光,然后自己也去朝向。就是孔子所说的“仁”,所说的立己达人。



那这样,学历史也不光是执政者的事情了——执政者带着仁心,可以成为更好的执政者,科学家带着仁心,可以成为更好的科学家,商人带着仁心,可以成为更好的商人,我们带着仁心,可以创造更好的橄榄树。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历史课,就变得不一样了,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太重要的学科了。

第四部分 · 艺体及社团


千洵、静雯2位同学的演讲


千洵——我必须想清楚我为什么要画画

我喜欢画画,这种热情,从小就有了。




小的时候,我妈可能觉得我没啥别的才艺,就让我去学画画。但是我并不想离开家,所以很抗拒,但拗不过我妈。没想到,这“勉为其难”的一去,竟然是我爱上画画的开始。我发觉,画画是一件会让我快乐的事情,当然,那时候,我不会把别人是否喜欢我的画放在第一位(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我也不认识几个人)。


这种对画画的热情,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在这中间,我或许在各个方面都有过挫折,但是画画没有。我的画风不断的变换,大概是因为我接触的东西不断变多,我很乐意去看各种不同大师以及身边会画画的人的作品,我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不过,这个学期,我开始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要画画?

因为喜欢吗?我的确喜欢,可是,既然我喜欢画画,那为什么在别人不喜欢我画的画的时候,我仍然会不甘心?为什么没有人夸奖别人时我也会难过?
我想了很久,现在,我好像想明白了一点。我们想要迎合别人喜欢的喜好,或许是因为我们内心渴望掌声,希望别人能和我们鼓励。但是哪有人可以获得所有人的掌声呢!你画画,只是因为你喜欢,如果因此获得了鲜花和掌声,那只是礼物。我可以渴望这些礼物,但是我需要记得,“渴望”是一把火,它可以将我们灼伤,也可以推动我们前行。我希望我能让我心中的渴望成为推动我前行的动力而不是毁灭。



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的画有什么用?



我时常会画一些我喜欢的东西,但相比那些伟大的人,那些可以拯救全世界的机器,科学创造来说,我的画看起来不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那么,我能把画画作为我的人生目标吗?也就是说,我画画,或者说,艺术,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在很多人眼里,艺术,或许是一种廉价的让我们心情愉悦的方式,但是,我不想只是这样,如果我们的创造最终只能停留在让自己心情愉悦的地步,我宁可不画。
远古,艺术是一种可以传承的语言。他们把他们看到的画在墙上,这种艺术,就成为了一种传承,它可以让未来的人们看到曾经的世界,人类精神的血脉就被传承下来了。所以,我觉得,艺术,不应该是廉价的娱乐方式,而是包含了使人类变得与动物不同的东西。



想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我想,我可以继续画下去了。


【橄榄树老师】和子林一样,千洵也是要找到意义再去做。在她看来,艺术不应该只是娱乐,而是要“包含使得人类变得与动物不同的东西”。你认同吗?你如果也热爱画画,那么,你认为画画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
而静雯在“临摹”和“创造”上,也遭遇了问题——


静雯——我理解了“临摹”和“创造”的关系


我之前画画,只会临摹,或者说,只敢临摹,被同学夸奖“像打印出来的”。

来到橄榄树,当我在美术社团又一次临摹完一幅画后,一位同学走了过来看了看,无意地说:“这样的画缺少灵魂。”我明白,他不是嘲讽,但我还是有些难过。圣诞节前,同学们都在设计自己的作品,而我却不知如何下手,只是一直询问老师,该怎么做?
后来我开始尝试自己创作,但画出来总不尽如人意。一次,我看着自己笔下歪七八扭的无关,害怕别人嘲讽,便迅速撕了。
我十分沮丧。和老师告诉我不要逼自己,一步一步的来。有一次,班里有位同学想画风景,不想临摹别人,但自己却画不出来,非常沮丧。和老师说,画画,除了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需要临摹练习,久而久之,你就能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画了。”这句话一下点醒了我——原来,有灵魂的画,也不是放弃对基本功的练习而凭空想象的啊!
从那以后,我又敢画了,我认认真真的琢磨别人的画,用自己的笔去感受它们的线条、神态,后来每完成一幅画,我都有巨大的成就感。
再后来,我不再首先注意每一个小细节,这样两三个小时才能画一幅,多少有点枯燥。而是大胆地去画轮廓,快的时候,一节课就能完成一幅,我开始品味和享受画画的乐趣。
就在今天,我临摹了一个女孩,她十分羞怯,穿着有花边的衣服,我把她的头与衣服的轮廓划出来后,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我要改变她的羞怯!”这样一想,我便大胆地把原本可怜兮兮的大眼睛画成了猫眼,再在她的脸上划伤机械人的一条缝。没想到,并没有那么糟糕!我改造成功了!我兴奋地把画拿给老师,老师看了之后也发出赞叹,有同学看到之后也说:“哇,静雯,你的进步好大啊!”
这句话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句赞赏,而是我终于发现,有灵魂的画并不排斥临摹,只是不能只有临摹。
我希望,我今后能在练习技法的基础上,真正有能力表达我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橄榄树老师】静雯悟出的这个“临摹”和“创造”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是的,我们进行任何艺术创作,那个真正的“自我”都不能丢掉。但是,要想真正自由地表达自我,那个“入格”的过程,也就是临摹和借鉴的过程也不能少。所以,愿橄榄树带着对自我的理解,在临摹的基础上,日日精进,早日拥有自由表达的能力。



雨桐——我突破了吉他创作的瓶颈期



我喜欢吉他,但是,这个学期,我的吉他学习进入了瓶颈期——我练的曲子很多,但是乐理知识却不够,所以想创作,但创作不出来。

上学期,我创作了《念》,当时觉得很不错,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缺点什么,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修改。
直到我遇到一本关于乐理的书,加上马老师的指导,我豁然开朗,在这一瞬间,我好像能把我练到的一些技巧与乐理结合到我的曲子中了。
这首曲子,创作初衷是想要表达转学时候对同学的不舍。我在我之前的学校呆了两年多,有一个感情非常非常好的徒弟,还有五个吉他老师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所以这首曲子最初被创作出来的时候,整个感情基调是悲伤的。但是当我来到橄榄树,发现除了悲伤,我还有向往,因为前面的路值得期待,所以第一部分的高潮,我处理成了偏欢快的样子,但悲伤也在。
之后,在向往中又想到了之前的时光,所以又悲伤了起来,之后一段大力扫弦把悲伤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在这第二个高潮中表示着我把悲伤以及对未来的向往结合到了一起,悲伤之中,又有对未来憧憬的喜。我想表达的就是——虽然怀念过去的朋友,但是,也要活在当下,对未来抱有憧憬。



这首歌至今我已经修改四稿了,就算留给我13岁的礼物吧!现在,我想把它弹给你听,不知道,能不能勾起你的思念和向往。


大宥——我创办了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摄影社团


从七上暑假开始,我爱上了摄影,我于是整个暑假都在研究摄影,例如如何构图,如何用光体现质感,以及一些更复杂的摄影理论。我的摄影水平有非常大的提升。



不过,我从没有想象过去创立一个什么摄影社的东西,直到和晶老师提议说吴秉宸也在搞摄影,我们两个人可以创立摄影社,让别的人去体会摄影,我想了想感觉还不错,这样的话我可以用我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于是,我就和吴秉宸一起商讨摄影社的创立,我们策划各种方案招人,并且思考上课讲什么内容。这是我第一次策划这样一件事,我感到非常的兴奋。



开学之后,我们的摄影社团正式成立了。为此我也准备好了PPT去讲第一课。第一节课我介绍了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摄影器材,我整整讲了一节课。我没有准备演讲稿,但讲的非常好,好好多艺术社团的人也开始想加入摄影社了,每一次我讲课的时候王瀚和杨栋烨都想让我讲一节课——他们也被我的摄影社吸引了,因为太好听了,但我还得留出时间给别人拍照。
在摄影社团中,我还获得了如何去领导一个团体的能力。我很开心的发现有一些人因此爱上了摄影,例如有一次社团时间,外面有雾霾,所以我就叫所有人回来,可王鼎皓和赵子林他们说我们很喜欢摄影,既然报了摄影社团,就不能辜负每一节课,我最后只好让他们带好口罩继续,从中我看出了对热爱付出努力的精神。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我的摄影作品吧!如果你也喜欢,欢迎下个学期加入我们。



【橄榄树老师】上面的同学来自美术社团和摄影社团,下面大家可以看看足球跑班和stem社团的情况


足球社团、steam社团



第五部分 · 人和戏


王瀚、畅舟、岩松3位同学的演讲


王瀚——从写剧本、当导演、组织精选,到做PPT,找音乐以及服装道具的无缝操心之旅


本学期,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当导演,我认为这是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并且先前我也为这个剧付出了许多(比如剧本的统稿),于是我决定竞选导演。
当然,栋烨是被我硬拉过来的。
于是我、栋烨、雨桐三个人开始了第一次竞争,竞争的方式是每人来一段演讲,然后再通过班级投票选出(一共可以选出两个)。
我演讲讲出的竞选理由是——我愿意腾出我自己的时间,比如吃饭时间、睡觉时间,来帮助大家排练。
结果,我排在第2位,大约是13票,杨栋烨第1位。
此时的吴雨桐可以算已经落榜了,可是我却回想起了先前吴雨桐非常想要当总导演的神情以及语言。
这时,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两条路:第一,按照现在的结果,让自己稳稳当上总导演;第二,面临落选风险,重新竞选一次,以让雨桐获得机会。



最终,我认为还是应该给吴雨桐一些机会。为什么?虽然我再当一次总导演,可以让我自己进步,也许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比吴雨桐更好,可是毕竟我们是一个班级,要的是共同成长而不是单方面成长,就好比那一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才是我们班级的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真正目标。
于是我们展开了第二次竞选。仍然是通过演讲来阐明为什么大家应该选自己当导演的理由。
我将我的演讲排在了最后一位,以提高前两位的可能性。可是,前两位的演讲与第一次的演讲,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仍然是在说自己为了总导演可以抛弃什么。我在想,这样就够了吗?这就是导演的本质吗?
于是我在竞选的时候这样说:也许有人觉得当总导演就是放弃一些什么,牺牲一些什么去达到,可是却并没有考虑到总导演真正应该考虑的事情——就是让我们的戏剧变得更好的创造性能力,这中间也许会忍辱负重,但是,最重要的是创造。我希望我能当总导演来帮助大家,帮助这部戏剧变得更好。



于是,我和栋烨又胜出了。雨桐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
成为导演之后,我们就开始了角色竞选。
我们通过评委(最多的时候是8个人,最少的时候是5个人)来评选角色,我们的方式是:每一个评委都打出自己的分数,并且要描述自己打出评分的原因,这样的话可以尽量减少人情以及跟风的事件发生,本来我们的这一切都做得顺顺利利,评委团也整体都干的不错(不过在期间有两个人因为迟到从而被撤职了,也有两个人通过审核以后加入了评委团),可我没有料到的是,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这场风暴出现在我们某天竞选子思的时候,由于某位同学(我们暂且把她叫做同学a)非常努力的想要竞选,此次她虽然演的并不是非常的好,可是我认为她非常努力,于是给了她一个较高的分数。
可是这时,我们评委团的同学b就生气了,因为他认为我们并不能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来给他评分,因为我们并不能看到每一个人的努力,并且这位同学在和我说的时候起了暴怒,可是我并没有和他一起生气,因为我认为如果我和他一起生气的话,之前本来可以用理智解决的问题,就真的成为情感层的问题了,于是我尽量的使用平和的情感和他对话,在事后问别人的时候,别人也表示我并没有在当时暴露出生气的样貌,并且最终我也和这位同学解决了这件事情,解决方案就是我们尽可能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和努力,因为努力是我们需要提倡的事情,所以努力也是可以根据情境而加分的,在竞选决策这件事情上,我们永远不是一砖拍死的。
这位同学最终也认可了这个观点,这件事情也因此而解决了。
后来我们又要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剧本上标注出站位、上下场方向、道具摆放等信息,来帮助我们排戏更便捷,可是当时我和栋烨的大课间、午休、晚饭后,甚至晚自习下课后,都被竞选角色这件事所占满了,于是我们只好采取早晨起床的方式,这也是唯一的路了。这个时间安排让我变得犹豫不决——我为了当一个总导演,就放弃我自己睡觉的时间吗?并且我们要知道,六点多钟冬天早晨的开封可并不温暖,相反是寒风刺骨,我们是否真的应该起床来讨论呢?
因此,在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两条路:第一,不惧怕寒冷的风以及睡眠时间的减少,而选择去为戏剧贡献,第二:让自己的睡眠时间更充足,让自己的精气神更好,好好睡觉而不早起。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早起。因为我想起了我当总导演的最初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变得更好,既然如此,我一个人少睡一会儿又算什么呢?
于是我最终选择我要起来,在每天早晨的时候,我都逼着我自己起床,好去教室和栋烨讨论剧本。
在讨论完了剧本以后,我们就正式开始排练了。我也拉出了倒排表,分析了每天都应该干些什么,排些什么,好让我们的剧正式进行下去,算起来我们没几天时间了,这时我们的戏剧组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负责制作PPT的同学不太会做,而班里也没有另外的人可以胜任,于是我和栋烨又接手了这件事情,总之,我们的戏剧现在也进行到了最紧迫的环节,并且马上也要开始演出了,然而很多的事情却并不完善,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信心把它一一攻克。



畅舟、岩松——来,跟我了解戏剧《擎灯的人》背后的故事


本来,您今天就可以欣赏到我们这部原创戏剧了,但是,先是我们的子路被疫情防控隔离在家,而之前一周又不断有同学发烧生病,包括我们积劳成疾的王导。所以,我们决定,把这部剧放到下学期开学再演。当然,这之后又因为疫情原因,庆典直接改线上了,所以,无论如何,您都得等下学期才能看到了。所以今天,就由我来带大家感受一下从创作到排演的各种花絮。
在这部戏中,我们第一次实现了自己写剧本,自己排练,自己演出的模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每个弟子不同的一面,每个弟子都有自己入孔门的原因,也有自己不同的结局,这才是引人动情的地方。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把剧本写的真情的原因。在剧本组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弟子,我想之所以会喜欢,也许是因为共情。是因为自己朝向的方向。我们希望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表演找到自己喜欢,并且可以共情的弟子,这也是我们演这部剧的一个目的。
当然,我们之所以演这部戏,正像静宜说的——因为这部戏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绕不过的那段伟大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我们源头处那闪耀着光芒的太阳,它们立在那里,照亮所有黑夜,哪怕时间过去了几千年,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光芒仍然在那高高的天上照亮了我们,成为了我们能向往追随的目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是的,我我们的这部剧从写剧本开始。刚开始老师希望我们剧本组的每个人都可以写一版自己的剧本,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把整个剧本写完的,只有王瀚,于是他成了我们整个剧本组的牵头人,分工进行剧本的修改和整合,而这段时间也是我最累的一段时间。
因为剧本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我们的任务也很重,每天晚上都要改一两个小时。而且每天晚上王瀚都给我们规定了底线字数,那两个星期我都没有一点空闲时间。但王瀚比我们更累,他每天晚上都催我们准时交稿,有的时候要等到晚上11点半。
后来剧本写好,王瀚和栋烨竞选上了导演。他们俩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王瀚刚才已经讲过了,我主要说说栋烨。
栋烨说——这次当总导演比上次当歌队长的挑战性大多了,主要是带的人多了,但是他很感谢有那么多同学投他的票,他们就像一个帮助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帮助者。
然后他又说——他遭遇的最大难题是时间问题,因为排练,他已经没有时间打球了,而这在之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第二个,就是情绪问题。
栋烨说——人是个动物,动物就会有情绪。如何克服情绪,成了千古难题,我们在竞选的时候,我一天之内生气了至少三次,而我的同伴王瀚他一天之内至少生气了6次,但是好在我们最终都知道我们的方向是什么,就是任务该推进还需要推进,一天可以有生气100次的理由,但是如果仍然坚定地推进任务,我认为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的。
关于情绪,我们的分幕导演岩松同学也深有体会。他说——我给他们指导,但是没人认真听。开始我总是发脾气,但后来我的态度越来越好了,同学们有些地方学不会,我会耐心的给他们示范。从这件事上我悟出,领导别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就要顾及到每个人的情绪。
咱们给这些要顾及到咱们情绪的“导”们送出点掌声吧!做导演真心不容易啊!以后咱们尽量能自己控制控制自己,少让他们生点气啊!
当然,除了导演,很多同学竞选的过程也惊心动魄。
大宥说——我演子路和司马桓魋都演得非常好,但是只能演一个,两个导演建议我演子路,因为他们在班里找不到第二个演司马桓魋演得跟我一样好的人,若是我和演子路的人有对话的话,那戏剧的效果就会加倍,我这次更纠结了,我的子路就这么白白丢了,我甘心吗?但是我想为戏剧贡献是一件好事,我也就接受了。
佳茵也跟自己最喜欢的曾参失之交臂,我们都知道,佳茵喜欢曾参,她说——之前在我没有接触过《仲尼弟子列传》大课程的时候,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弟子,但是曾参却是从来没听说过的,没想到后面却最喜欢他。这是我第一次有勇气去竞选自己真正喜欢的角色。
她说——当最后剩下我跟静宜而且分数平了的时候,我更害怕了,我的心越跳越快。又评了一轮仍然分不出上下。于是我们又开始即兴演讲。我最不擅长的就是这种没有准备就要上台的东西——就算有准备,我也会紧张,何况还是即兴演讲呢!
静宜先上台了,她演讲的声音在抖,我更紧张了,原本有一点思路的大脑现在也变成了一片空白,最后,我根本不知道我说了些什么,只觉得我在做梦。
最后投票,我们大家都闭上眼,老师数票并公布了结果。我落选了,我虽然知道会是这个结局,但是我还是很难过,但是我还是要感谢所有愿意留下来的人,感谢那些认可我的老师和同学。
我提议,让我们为能够勇敢迈出第一步的送出掌声。
当然,竞选子贡的故事也很精彩。还记得吗,张老师说谁能哭出来谁演?静雯记录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在一个大课间,我们要竞选子贡那一大段独白。老师要求哭出来。真的可以吗?我十分期待,所以我放弃了玩耍的时间,决定好好观赏。
先上来的是岩松,一上场就哭了,有人说那是打哈欠打出来的,后来煜舒和钰康上来,也都直接入戏,全都演哭了,他们也把我感染了,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演技。后来我也试了一下,我发现,我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哭出来,但面对许多同学,我却怎么也哭不出来了。
相信很多当时在现场的同学都被震撼到了。今天,我们让被封控在家的岩松来一段情景再现。是的,这就是我最爱的子贡,那么成功,有才华的人,因为追寻意义拜入孔门,最后,无迹而终,真的太扎心。但是我仍然非常喜欢他,因为他在寻找,而不是碌碌无为,或者在追求荣华富贵的路上过完自以为成功的一生。这个追求意义的过程本来就是有价值的。
他果真如歌词所唱——来世充当你心灯的光辉——他点燃了我的心灯,我希望我能带着子贡给我的力量,找到属于我的人生意义。


俊杰老师——跟橄榄树一起开启的英雄旅程


半年前,我之所以决定要带橄榄树,是因为从春燕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心底的白天鹅。是的,丑小鸭一直是我的自我镜像,我一直不觉得自己可以像个真正的领袖一样带领一个团队,可偏偏心底里又有个班主任的梦。

所以,有春燕老师和我一起,我就安全多了,否则,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勇气踏上这段旅程。

暑假里,我和春燕老师一起出游,一路游玩,一路保持着和橄榄树的互动。春燕老师无论走到哪儿,心里都会想着橄榄树,敦煌文创的口罩带给橄榄树作为开学礼物,鸣沙山上伴着星月朗诵《以梦为马》发给橄榄树,把一切美好的、伟大的事物带给橄榄树。



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开学了,返校了,新新的开始,一切都充满希望!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开始焦虑了。当初信心满满踏上旅程的感觉,被不断出现的问题一扫而空。不能让班级变得更好,我顿觉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觉得自己特别失败,那时候,我的情绪低落到了谷底。

总之,那时候的我,简直要崩溃了。不过很快我就从情绪里跳出来,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此处省略一万字我遇到的问题和我想的办法。最终,我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新找回了勇气。

因为,这里有“太古的高塔”——比如英文合唱,比如戏剧演出,比如奥数挑战,比如英语演讲,比如科学实验,比如文综写作,还有每一次小桥,每一场球赛……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围绕着它们兜圈子!

前几天,春燕老师约我和几个女孩子晚上找马老师录制《仲尼弟子列传》剧中颜回逝去时候的哪首歌。本来,那天我已经非常疲惫了,但是,录完之后,却觉得疲惫消失了。是的,总有什么不会消逝,直到时间的尽头……



【橄榄树老师】是的,总有什么不会消逝,直到时间的尽头……
亲爱的俊杰老师我要跟你一起围绕着太古的高塔兜圈子在最后一刻到来之前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是一只鹰 一阵暴风还是一首伟大的歌



好吧,至此,橄榄树的七上学期结束了,但是,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
亲爱的橄榄树,你,要不再一次,跨过平凡的世界,开启下一次的非凡之旅?



第六部分 · 颁奖


【鑫凯】这个假期,我要挑战。世界特别大,有很多新奇的东西等我去探索。所以,我要改变我对作业的看法——写完作业并不是一种解脱,而是另一个挑战的开始!之前,我想改进,却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所以许多时间流走了,但是,上个学期的最后一段时间,我醒了,我不打算再睡了!


【橄榄树老师】亲爱的鑫凯,我知道,你一直是一个心里住着光的孩子。每天早上,我起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画的“月亮”,它正巧被阳光照着,如同明亮的你;自从你决定为我带早餐之后,我就再也没饿过肚子,甚至连周日共读的早上,我的桌子上都静静卧着你带来的鸡蛋;你养的小蘑菇,来我家也要一直抱着,因为“它晚上也需要浇水”——我带着无限的感动感叹:这是有着怎样的细腻和爱的孩子啊!也就是说,亲爱的鑫凯,一旦你倾注了爱的事物,你便能够持之以恒地完成在我看来的不可能!



后半个学期,你的课堂状态和交往都有质的提升,同学们也毫不吝啬地为你送出掌声。你写给同学的颁奖词,抓住了最小的闪光点,放大,每一个都那么贴切。立校日的朗诵,虽然声音小了一点,但我听出来你饱满的情绪,我知道,你练了很久。有这样品质的孩子一定不会让自己的生命黯淡的。
鑫凯,属于你的绚丽舞台就在那里,请你——不要拒绝上场!你必须知道,你闪闪发光的样子有多好!


【皓然】来到橄榄树,我觉得我很想突破我的综合能力,改变我的性格。挑战我的极限。因为在我来这个班的时候,几乎所有同学都是俗话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也就是什么都好。我想突破。希望也变成一个很好的孩子,一个有能力的人。我希望我能像同学们一样,能有好多好朋友,大家都互相帮助。


【橄榄树老师】亲爱的橄榄树。你们愿意帮皓然实现这个“小愿望”吗?亲爱的皓然,我愿意,我愿意通过你,再一次学习爱,学习在交互中理解生命的独特和可能。



因为时间关系,颁奖仪式由爸爸妈妈代为完成。
此刻,颁发橄榄树七上最后一期立人奖



同时,我们也要大声念出这样期待自己朝向光的自荐者——



是的,此刻,我们要对七上学期说再见了。
再见 再见 向过去说再见再一次 向着征途启程在云彩下 在星空下在寒风低吟的雪地里我最终踏上回乡的路



七下开学典礼,我们将讲述谁的故事?


I saw the light fade from the sky

我看到天空褪去色彩

On the wind I heard a sigh

我听到风中的轻叹

As the snowflakes cover my fallen brothers

当雪片掩盖我陨落的弟兄时

I will say this last goodbye

我才会最后道别



Night is now falling

夜幕正在降临

So ends this day

这一天就到了尽头

The road is now calling

征途在召唤

And I must away

我必须要离去

Over hill and under tree

翻山越岭

Through lands where never light has shone

穿过永夜的大陆

By silver streams that run down to the Sea

走在波光粼粼的河流边



Under cloud, beneath the stars

在云彩下,在星空下

Over snow one winters morn

在寒风低吟的雪地里

I turn at last to paths that lead home

我最终踏上回乡的路

And though where the road then takes me

尽管这条路通向何方

I cannot tell

我不得而知

We came all this way

我们一路走来

But now comes the day

而终究还是有这一天

To bid you farewell

要向你们道别



Many places I have been

我到过很多地方

Many sorrows I have seen

我经历很多酸楚

But I don't regret

但我不曾后悔

Nor will I forget

亦不会忘记

All who took that road with me.

所有与我结伴而行的人



Night is now falling

夜幕正在降临

So ends this day

这一天就到了尽头

The road is now calling

征途在召唤

And I must away

我必须要离去

Over hill and under tree

翻山越岭

Through lands where never light has shone

穿过永夜的大陆

By silver streams that run down to the Sea

走在波光粼粼的河畔直到大海



To these memories I will hold

我将带着这些记忆

With your blessing I will go

带着你们的祝福前行

To turn at last to paths that lead home

我最终踏上回乡的路

And though where the road then takes me

尽管这条路通向何方

I cannot tell

我不得而知

We came all this way

我们一路走来

But now comes the day

而终究还是有这一天

To bid you farewell

要向你们道别

I bid you all a very fond farewell

要向你们真诚地道别


2021秋冬期末庆典:

贞元2021秋冬期末庆典 | River教室:我们


课程咨询电话:17837838610(微信同号)

到校观摩,敬请电话/微信预约


编辑 | 目凡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