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益民:​一所“新”学校,为什么跟课堂改革较上了劲儿?——“五‘新’”共育,修身、示范、育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益民未来学校生态园 Author 王益民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所“新”学校,
为什么跟课堂改革较上了劲儿?
原创|王益民  
来源|王益民未来学校生态园
 
重组结构、再造流程,以系统化的学习设计,来形塑学校的课堂文化,最终形成学校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新课堂三年行动规划》
 
四月底,还不满周岁的厦门市新教育学校推出了“新课堂改革”三年行动规划方案以及配套的“新课堂改革31问”、“一案(大单元案、课时案)”、“三单”、“620观察表”等系列文件。并提出五月为这所学校的“课堂研讨月”。学校当初的“办学方案”,就确定了近三年的战略重点是课堂改革,那么,一所以“新教育”命名的新办学校,为什么要把课堂作为首批战略改进的重点呢?


一、“新课堂”的滥觞
 
还是要从他们对于课堂的认识谈起。他们认为,自近代以来,学校课堂教学的结构主要经历了从工业化时代“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向信息化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转型,并有了传统课堂、现代课堂、智慧课堂、未来课堂的四个发展阶段。

“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在工业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结构,即以教师为能动者,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以“先教后学、以教为主”为主要教学规则的主体与客体在广泛的时空中建构起来的课堂结构。这一课堂结构17世纪以来经过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为代表的无数次的迭代,形成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价值取向,“三中心”至今还在以各种形式“合理的”存在在我们的课堂中。

本世纪初的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0多年来,一些学校课堂的结构开始被撬动,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不仅重视初级认知的形成,同时重视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级认知的形成,是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的核心素养课堂。但有些学校,因为缺少必要的理论引领以及功利化的原因,所谓现代课堂开始变得固化、僵化,是穿着“现代”外衣的传统课堂,甚至是一种精致的传统课堂。


近年,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我们迎来了“5G”技术的新时代。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结构性要素,改变了传统师生能动者的身份,也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生态结构,智慧课堂应运而生。智慧课堂基于动态学习大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定制化学习、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可惜的是,在追求智慧课堂的同时,我们也遗憾地发现,“互联网+”让传统刷题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大体量、大容量课堂让课堂艰于呼吸。
  
随着理念的创新和技术的持续进步,“课堂”正在被重新定义,未来课堂横空出世,未来课堂,可以理解为未来学习,是一种泛在性的学习活动,活动聚焦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景;运用思维技能和元认知进行开放式探究的深度探究;学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对话和社会学习中的学习;学习者通过获得赋权指导自己学习的自我选择。

当然,以上四种课堂并不完全是线性的发展,也不是后一种对前一种的全盘否定,以上四种课堂要素的区别如下表:

(表1  四种课堂要素对比表)

那么,他们要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课堂呢?作为全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新教育实验”有“十大行动”,其中“构筑理想课堂”的重要行动之一,“理想课堂”有“六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练习度和“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这一事物的伟大魅力;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这一些,都成为“新课堂”的基本出发点。
  
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六度”分别从学生学习、教师辅助、学习方式、课程内容、学习策略、知识建构六个方面系统构建了对于“理想课堂”的理解,其要义在乎一个“度”字,比如,“练习度”,理想课堂并不排斥“练习”,但要依照学情和学习理论把握好一个“度”,眼下“双减”就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度”。


鉴于以上,他们提出了“新课堂”的构建设想,并认为,“新课堂”是“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简称,坚守“六度”,汲取传统课堂、现代课堂、智慧课堂合理因子,不断吸收未来课堂理念,并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就是新课堂。
 
二、“新课堂”的风貌
 
“新课堂”长的什么样?首先它有一个流程结构,“三六学习链”,这是“新课堂”的课堂基本结构,但不是唯一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的结构。“三”,即“三段”,即:学生学习的三个时段: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时段学习方式各有侧重,因为又被称作“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续学”三阶段,当然,也是符合“双减”政策下的“三阶段”。“六”,即“六步”,是“三段”学习过程中的六个连续的步骤:课前预学、预学反馈、发现探究、公共发表、评价总结、课后续学。“六步”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学习链”。(见“表2”)


(表2  三六学习链)

“三六学习链”,课前预学、预学反馈、发现探究、公共发表、评价总结、课后续学,连续的学习过程,旨归学生深度学习素养,伴随“学习单”这一学习工具,有效地借鉴翻转课堂、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智慧课堂、任务情境学习、深度学习等理论,形成了理论先进、可操作性强的“新课堂”结构模式。

“新课堂”长的什么样?学习内容上再是大单元教学视野下的“学习链”。最明显的特征体现为课程内容、教学材料或资源“更多”,用“大观念”进行内容统摄,具有情境驱动特征。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情境任务、统整内容、课程活动、动态评价。它们与传统课程要素相比,内涵有了新的变化,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合取向的课程开发和实施,与传统的单元教学在学习目标、知识形态、教学方式、情境任务设计、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迥然不同。
 
“新课堂”长的什么样?它是伴随着“一案”“三单”这一学习工具。“一案”,是指教师的大单元教学的“备课案”,包含“大单元备课案——第(   )单元学习分析”“大单元备课案——第(   )单元课段目标、任务、反思”两个部分。“三单”,是指伴随“三六学习链”的学习单,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时段,有“三单”。

一是,课前预学单(简称“预学单”)。用于“课前预学”,目的是通过预学先掌握一部分基础内容,也为发现薄弱和难懂部分,为课堂学习作准备。二是,课中共学单(简称“共学单”)。用于“课中”四步(预学反馈、发现探究、公共发表、评价总结),规划课堂学习的内容,记录课堂学习的轨迹,总结、抽象课堂学习的“干货”。三是,课后续学单(简称“续学单”),用于巩固、拓展、提升等进一步的学习行为。“三单”各有任务,又具有学习的发展逻辑。


三、“新课堂”的行动
 
“新课堂”总体目标是保障每个学生公平而有质量的学习权利,从而帮助他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其推进有“三步战略”。第一步,转型期,2021~2022学年度,由传统课堂向现代课堂转型;第二步,2022~2023学年度,发展期,由现代课堂向智慧课堂迭代;第三步,2023~2024学年度,定型期,形成智慧课堂的基本规范与实践样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只是相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区分,后一种的构建不是对前一种的全盘否定。

为此学校成立了“新组织”,以“新课堂书院”这一学术研究机构领导、组织课堂改革。明确了“新要求”,为此,他们先后出台了《厦门市新教育学校教学基本规程》以及“新课堂”的系列文件。落实了“新常规”,以“一案”“三单”和课件替代了传统的课时备课。上好了“新四课”,进阶课、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以“发现新课堂”予以展现,即每周安排2~3节面向全校的公开课,并将课堂链接通过常态录播系统,邀请专家进行线上指导。走进了“新研究”。每月“共读”已经开启了课堂改革相关论文和如合作学习理论著述的阅读,还进行了相关的“测评”。完善了“新评价”,基于“620课堂观察”量表的“寻课系统”已经开启并以“515五级教师晋级制度”予以保障。

五月,将是学校“新课堂”的研讨月,首届研讨月将会有思想活动,一是“全员寻课”,上课、录课、反思、听课、评课,将全部通过“飞书”在线上完成。二是“三单编制与使用”比赛,选出优秀的案例,汇编成册,形成自己的资源库。三是课堂线下研讨,推出四节课,然后是围绕四节课的沙龙与主题分享。四是体验式“三单”编制,以小组为单位,以共创,完成“三单”的编制、分享与评点。
  
“新课堂”三年(2021年9月~2024年8月)行动规划,意在重组结构、再造流程,以系统化的学习设计,来形塑学校的课堂文化,最终形成学校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好戏刚刚开始,期待他们向未来、积跬步、至千里。


王益民:让教育回归本来的样子
新教育实验的理想课堂——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五‘新’”共育,修身、示范,育人
作者|王益民
厦门市新教育学校校长
 
主持人好!各位线上的朋友好!

我是厦门市新教育学校王益民,我们学校是厦门市同安区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也是全国第一批以“新教育”命名的三所学校之一。去年9月才开校,现有小学四个年级,初中一个年级,师生共计800人。

朱永新老师发起的全国新教育实验已经开展了22年,全国有8300多所实验学校。新教育有“十大行动”,其中就有“家校社合作共育”,所以我校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家校社共育这一基本行动。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新亲子共读”。

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十大行动之首,我们在实践中衍生了“营造书香家庭”,给到孩子们的阅读中,就有一部分是需要“亲子共读”的。学校的“两礼十节”活动性课程中,总是要嵌入“亲子共读”的展示板块。同时,我们还向家长推荐了“新父母阅读”的书目,供不同阶段的父母阅读。我们有一个群,“新教育家校社共育群”,这里面有各班家委会会长,还有社区的书记以及我们校长团队,我会不定期作“校长荐文”。家长在读,老师们也在学习,我校两位校长分别报名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研修。

2.“新父母学堂”。

这“学堂”去年以来因为疫情的原因,一直在线上举行,已经进行了六期了。主题的选择是由家长委员会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基于问题的学习”。我们从全国遴选在相应主题上做得比较好的新教育榜样教师进行分享。同时,我们要求“父母”双双参加,而不是一方,也不是非监护人代为参加。是否参加,是否全程参加,我们设置了“新父母学堂”积分卡,由孩子进行评价。达到相应的积分,就能参评“最美新父母”评选。


3.“新教育义工”。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组织,起因是去年九月份厦门疫情爆发,学校停课。我们与社区一起努力,成立了由学校教师、父母志愿者、社区干部组成了义工团,目的是协助组织全员核酸检测。疫情结束后,这支队伍不仅没有解散,反而在家校社共育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上下学,他们是护学岗;班级活动,他们参与者;“两礼十节”,他们是突击队;“乡村少年宫”他们是助教和主教。

4.“新关爱行动”。

“家校互访”,“就想爱你多一点”,就是家校双方深入彼此的教育现场。包括家访与校访两种形式。“全员家访”,是一种线下行为,进社区、进家庭,“双进”行动,许多用语言难以说明白的事情,一旦到了孩子家中,看一看孩子日常的生活环境,观察一下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是无声无息,就能够捕捉到问题的根源。“校访”有“校长有约”“班主任有约”。同时还有“资助活动”,资助困难家庭,按政策“三孩”家庭,提供资助。


5.“新萤火虫工作站”。

这是新教育的公益项目。在全国新教育萤火虫的引领下,在厦门站指导下,学校支持社区新父母成立“新教育萤火虫四口圳工作站”,入站人员有家长、老师、社区干部七百多人,我校书记带头担任这个义工组织的嘉宾。通过每周周末活动,或亲子阅读,或传播家庭教育理念,或组织亲子活动给予帮助。一年来,秉承“萤火之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萤火虫公益精神,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区的一致好评。

家校社共育,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一年来,我们通过家校社“五‘新’”共育,协调彼此立场,达成价值认同;建立彼此信任;明确彼此责任与边界。“新亲子共读”“新父母学堂”旨在“修身”;“新教育义工团”“新关爱行动”“新萤火虫工作站”意在“身范”。“修身”“身范”,就是“知行合一”,就是共育祖国的未来。


新教育实验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
朱永新:一本微言大义的家庭教育指导书
朱永新:家庭教育促进法对于家庭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提出了哪些明确而详细的要求?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