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美娟:欢喜之心,慢度日常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网师 Author 冯美娟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以欢喜心,慢度日常

——新网师人一日叙事

原创|冯美娟  

来源|新网师


作者,冯美娟,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银星学校。

生活里,我们一直相信时间,相信岁月。虽然时间一直不语,岁月也从来无言,但它们却一天天地让我逐渐看见了生活,也懂得了生活。

唯有创造不负此生!



一、我和新父母共成长

“彩虹花新父母学习中心”成立七个多月了。经统计,参与过阅读打卡的有27位家长,真正深度卷入的有9位,其中有3人在外打工。一场共读,组织者和参与者各有怎样的收获和成长呢?尤其是自己,还应该做些什么?

6:30,远航妈妈又准时把“新父母晨诵”内容分享在学习群里,随后,紫菡妈妈、书熠妈妈、舒涵妈妈也分享了自己的朗读录音。我感动于家长的主动承担,也为她们的成长变化而幸福,更为我们可以敞亮地谈教育教学问题而欣慰。今天分享的内容是:

亲爱的新父母们,早上好。

让儿童成为发现者!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们经常可以读到他引用亚里士多德抄录的一句古老的名言:“思维始于惊异。”他坚定地认为,儿童对揭示出来的大自然奥秘所感到的真正惊异,是促使他们思想如滔滔急流的动力。所以,教育的艺术,教育的真谛,就是不要把知识作为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

我曾经也困惑,苏氏的教育理念适合家长学习吗?但是,一想到需要家长认识阅读的意义,重视亲子共读,怎能不学习苏氏呢!其次,这是朱永新老师解读并推荐给新父母的,一定值得学习。细细品读今天的晨诵内容,我明白这是朱老师在提醒我们:要注意讲授新教材的方法。如何教,学生才能爱上学习?苏氏给我们的建议是让孩子成为探索者和知识的驾驭者。

晚上,浏览新父母们的打卡,感动中也获得坚持的动力。我摘录几则分享给大家:

白羿彤妈妈:“今天的晨诵让我想到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多一点启发式提问,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中,比大人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孩子受到了尊重,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归属感,这就是他愿意做的越来越好的动力。”

张欣宇爸爸:“孩子的优点被家长发现,能使孩子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滑尚澔奇妈妈:“妈妈以身作则,男孩‘不令而行’。”

赵书熠妈妈:“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一是面对问题时,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探讨;二是引导孩子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引导孩子思考自已的解决方案是否妥当。”

程远航妈妈:“孩子犯错,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最好不要有外人出现,冷静、合理地跟孩子谈一谈,让他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也能保留一些面子和尊严。”

王紫菡妈妈:“我们纯净的心灵是以供应它的事物而行动的,我相信,那些放进心灵当中的事物,对于我们的未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新父母学习中心”如何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想,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全身心地付出,用家长和孩子的成长变化去言说,才能具有吸引力,才有存在的意义。


二、我们和孩子共成长

“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这是我昨天带孩子们洗澡在餐厅门口的黑板上看到的标语,读来觉得很温馨,也记住了:5月25日,世界心理健康文化日。

下午按照学校的安排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特别选择了绘本《我不要妒忌》。但是,故事讲完后,通过孩子的交流,我认识到了形成“妒忌”的根源竟然是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的。阳阳、小怡、紫儿都谈到春节长辈发压岁钱时的区别对待,带来了姐妹、兄妹之间的妒忌,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感情。得到零食、压岁钱、疼爱多的孩子,能感受到对方的愤怒,还担心对方把自己赶出家,就会主动寻求和谐,只为了得到姐姐的爱。同时,更希望姐姐可以快乐。

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释放负面情绪,反复诵读着:“与其妒忌别人,不如自己好好努力!”我又开始思考,我可以用写信、推荐文章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这一点。
朱永新老师说:“最美丽的童书,蕴含着最美丽的人类精神,童书对人格的发展、对智慧的发掘、对人类普世价值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又一次惊叹于童书的魅力。

把简单的教育“变”复杂

李镇西老师说:“情趣盎然的校园,天真活泼的孩子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源泉,一筹莫展的难题、屡教不改的顽童,同样可以成为我们记录的素材。”

一、指导续编故事的反思

郝老师在《回归源头,像孔子一样当老师》一文中说:“要用研究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新网师是让学员把简单的教育变得复杂。”因此,结合最近两年的阅读学习,课堂教学我总会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必须上成“语文课”。

今天上午,指导孩子们续编《小猴子下山》,因为心里一直装着“语文素养”,所以第一次侧重了习得语言。我首先让孩子关注句式“小猴子走到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再想象和确定小猴子下山可能去的地点,并提醒学生运用合适的“又()又()”和动作词。通过观察孩子的表达,我发现难点仍然是词语的运用,编故事困难不大。遗憾的是故事的结局统一指向了“空手回家”,没能落实“做事要有目标,始终如一”的人文主题。

课后,我受同事的启发,结合自己的理解,联想到“小猴子”代表的是孩子,下山的经历就是“发现自我”的过程。小孩子不可能一次就认识并改正不良习惯,何况,我们很多成人都不一定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着这样的理解我又进行了二次指导。

我先抛出问题: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可能有几种结局?你有过小猴子这样的经历吗?孩子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故事情境逐渐转化为孩子的生活情景:崇文小朋友说自己曾经按奶奶的要求,提着篮子去摘枣和玉米。紫菡是个听话的孩子,她牢牢记着妈妈的话,摘了草莓就赶紧回家。博研的办法是先用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最后选择自己要带什么回家。雨阳说他每次都是回到家门口才想起来妈妈的叮嘱,他的方法是返回最近的地点拿一个,总算是不空手了……

我又分别以女孩、男孩、自己举了三个例子帮孩子认识“目标不一”其实是所有人的问题,如:妈妈刚给你买了一个布娃娃,过了几天,你又看到了一个新款的布娃娃,你想不想要?男孩则换做手枪举例。我今天正好穿了一条新裙子,就以此为例说明,其实我们都是“下山的小猴子”。

二次续编的故事不仅情境丰富了,我在批阅的时候,都能感觉到故事中的猴子已经有了孩子自己的思想。晚上,我又浏览了国家课程和薛法根老师的教学视频,关于续编也没有明确的训练指向。我困惑,但我相信,有目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语文素养才能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学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课堂上教的透彻。

但是,我更困惑的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不可省略的试错体验应如何实现呢?


二、我陪蜗牛散步的乐趣

我看到一颗受苦的心灵

鸣鸣小朋友最近的很多行为令我欣喜而深思:孩子终于适应了新环境,积极主动想融入班集体。

他可以把教室的水杯、课桌、朋友脱下的外套,宿舍三层楼的鞋子全部摆放整齐。擦黑板、捡垃圾,孩子不怕辛苦和麻烦。

学习上也同样尽全力表现自己。昨天,我表扬小诺利用课余时间抄写完课文《一分钟》,而且字迹工整。我话刚说完,就发现鸣鸣小朋友抄写整整一节课,课下立刻拿来让我看,工整和正确程度超出我的预料。但我知道孩子不认识也读不出来。下午续编故事,孩子因为不会写而犯愁。一节课将头深深埋进环绕的双臂里,任谁关心也无济于事。

只有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鸣鸣才能有真正的成长。虽然我深知这个道理,但是却一直没有行动。因为转化学困生不仅要有无限信任的勇气,还要付出极大的心血。我们似乎做不到。每当此时,我都会想到曼曼,想到陈老师说她离开罕台大病了一场的经历。“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晕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是一件超级难实现的事。

我感受到种子的力量

第三节课,木木终于举手读生字了。这个小孩孩子由于先天发音障碍,沟通习惯了用手指,表达情感的动作常常失控。我懂孩子的犯错,是因为口语表达能力的限制而形成的。我一再强化他用语言表达的信念。每次孩子兴致勃勃地“用手”来找我,被我拒绝后一脸沮丧。今天终于开始尝试表达了,我教了三遍,他会读了。学生都为他鼓掌。雨阳也走过了这条路,他及时补充说:“最多五遍就能会。”曾经雨阳为了认识“横折弯钩、横折钩”,也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挫败,到掌握后的自信。他感受最深刻,说的最真诚。

我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班级文化:不怕错,不怕难,只要肯练习。


承担即成长

今天早上醒来,首先看到的是两条未读信息。

孙国香老师23:54发给我的:“睡吧,老师,具体明天我们再商量。辛苦了。”
郭小琴老师凌晨0:09叮嘱对话筹备群里的老师:“都赶紧休息吧,革命的本钱第一。”

昨晚,我也是因这份“承担”带来的无助感入眠的。而今晚,我决定用行动战胜焦虑。活动方案自己没有想法,那就把手头事做好: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自从翟小洁老师看了我的稿子,婉转地提醒我,把啃读和打卡的概念说透。我也从发现不了问题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但一直没能静下心阅读。今晚,我重读了相关的文章,用荔枝录了一遍,并清楚地梳理出打卡的意义。这才从结构上、语言组织上逐句逐字修改。

一次共读,一次承担,不仅帮助我真正理解了打卡的含义,体会到了“常读常新”的意义,更让我体会到郭小琴老师倡导用荔枝录音的良苦用心。确实,阅读可以消解一天的疲惫,还可以抚慰焦躁的心。

在新网师,在任何共读活动中,自己的改变取决于自己的沉浸和付出。《未来教师》读完后,我没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写下对整本书的感悟或者是书评。因此,当郭老师让每人梳理出三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知该从哪里说起……更别说活动方案了,我很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经验的贫瘠,但我更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很无助,但不能因自卑而退缩。”

因为,新网师的学习不仅仅是看我们收获了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


以欢喜心,慢度日常

选择今天书写一日叙事,是想在结婚纪念日留下特别的印记。中午与在外地上班的老公聊了会天,也收到525这有纪念意义的红包。我们俩对家里的财务做了简单的互通,并约定每月的今天沟通各自消费情况,开始为我们的老年生活筹划。听起来似乎有点早,但对于没有公职的我们,这也算是个大问题了。我能有这个新的思维,还是女儿的功劳。

晚上阅读《发展心理学》,实践闯关题正好遇到了关于“黏人的小孩”的问题,也让我回忆起我女儿小时候的故事,反思自己教育方式。

书写叙事的空隙,电脑屏幕上出现的一句话,我在心里默默地、细细地品读:“时间蹂躏记忆,人往往身不由己地凛冽忘却。”随着时间流逝记忆逐渐模糊,唯有以欢喜心,慢度日常。在岁月里珍惜所有,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让日常,不寻常——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殿宇

叶澜:教师劳动复杂、崇高、富于“生成性”——如何改变师生的日常存在方式?

呼唤教育回归恒常、回归正常、回归日常

人性精进的道场——人格的升华,从日常劳动中习得

以行动书写,用生命言说——新教育是由无数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教育叙事组成的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